罗伶俐
- 作品数:18 被引量:74H指数:6
- 供职机构: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肇庆市科技创新计划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CK-MB、cTnI及BNP在不同心功能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心肌重构、肾功能的关系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探讨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及B型钠尿肽(BNP)在不同心功能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心肌重构、肾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治疗的CHF患者150例纳入观察组。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法将其分为NYHAⅠ~Ⅱ级组(51例)、NYHAⅢ级组(57例)、NYHAⅣ级组(42例)。按左室射血分数(LVEF)不同分为LVEF<50%组(127例)、LVEF≥50%组(23例)。另选取体检健康者50例纳入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血清CK-MB、cTnI及BNP水平,并分析其与心肌重构、肾功能指标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CK-MB、cTnI、BNP、BUN及Scr水平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清CK-MB、cTnI、BNP、BUN及Scr水平随CHF患者NYHA分级增加而升高,且NYHAⅢ级组高于NYHAⅠ~Ⅱ级组,NYHAⅣ级组高于NYHAⅢ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D、LVEDD、LVPW测量值随CHF患者NYHA分级增加而升高,且NYHAⅢ级组高于NYHAⅠ~Ⅱ级组,NYHAⅣ级组高于NYHAⅢ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VEF测量值呈降低趋势,且NYHAⅢ级组低于NYHAⅠ~Ⅱ级组,NYHAⅣ级组低于NYHAⅢ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LVEF≥50%组比较,LVEF<50%组血清CK-MB、cTnI、BNP、BUN及Scr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LVEF≥50%组比较,LVEF<50%组LAD、LVEDD、LVPW测量值较高,而LVEF测量值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K-MB、cTnI及BNP与BUN、Scr、LAD、LVPW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K-MB、cTnI及BNP在CHF患者血清中表达较高,其表达水平随患者心功能下降而升高,且与心肌重构、肾功能密切相关,其对评估CHF患者病情及预后有重要作用。
- 罗伶俐王树源赖绍斌
- 关键词:B型钠尿肽慢性心力衰竭心肌重构肾功能
- 国产三维心脏电生理标测系统用于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导管消融的前瞻性、对照研究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通过对本院特发室性早搏患者分为消融组(试验组)和药物组(对照组)分析及随访,手术组采用国产三维系统行导管消融,从而评估国产三维心脏电生理标测系统用于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导管消融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选取自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心电图记录频发室性早搏住院患者,根据其治疗意愿分为消融组(试验组)和药物组(对照组)。试验组采用在Columbus系统辅助下行射频消融,药物组采用β受体阻滞剂和胺碘酮。随访结束后比较国产三维电生理标测系统指导下导管消融和抗心律失常药物对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在经治疗3个月时的随访成功率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本。结果:射研究共人选168例患者,其中试验组65例,对照组120例。试验组于随访结束时成功率为90.8%(59/65);束时成功率为19.4%(20/103),P<0.001。共发生不良事件12例,其中试验组0例和对照组12例,不良事件发生率:试验组0%(0/65),对照组11.7%(12/103), P<0.05。结论:国产三维标测系统用于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是安全而有效的。
- 赵冬华唐亮宇苏荣斌罗伶俐修俭王树源
- 关键词: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
- 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患者血脂水平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患者血脂水平,并研究其与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的关系。方法2011年1月至2013年8月在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心房颤动患者148例作为房颤组,另外选取的窦性心律患者56例作为对照组,检测2组患者血脂水平并分析比较其变化。结果房颤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和载脂蛋白B(ApoB)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与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组呈负相关,LDL-C与慢性心房颤动(NPAF)组呈负相关。结论 HDL-C、LDL-C与心房颤动相关,血浆HDL-C、LDL-C水平降低可能是心房颤动的诱发因素之一,并参与其发生、发展过程。
- 曾国良彭健罗伶俐刘明冯新武
- 关键词:心房颤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三酰甘油
- 瑞舒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被引量:7
- 2020年
-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在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口服瑞舒伐他汀,1次/d,10 mg/次;观察组口服瑞舒伐他汀1次/d,20 mg/次,均连续服药4 w。比较两组临床生化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白细胞介素(IL)-6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外周血TC、TG、L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L 6和hs-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瑞舒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
- 罗伶俐
- 关键词:瑞舒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 D-二聚体、NT-proBNP水平与经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临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4
- 2023年
-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经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近期临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经PCI治疗的AMI患者300例,随访1年,记录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检测血清DD及NTproBNP水平,并分析其与MACE的相关性。结果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随访期间血清NTproBNP及DD水平较高(P<0.05);NT-proBNP联合DD诊断AMI患者发生MACE的曲线下面积为0.859(95%CI:0.778~0.906,P<0.05),约登指数为0.489,敏感度为93.58%,特异度为83.71%;NT-proBNP联合DD诊断AMI患者发生MACE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高于NT-proBNP及DD单独诊断(P<0.001);NT-proBNP、DD与AMI术后发生MACE相关(P<0.05)。结论NT-proBNP及DD水平升高与经PCI治疗的AMI患者不良预后密切相关,监测AMI患者PCI术后NT-proBNP及DD水平对评估预后有重要作用。
- 罗伶俐赖绍斌王树源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D-二聚体NT-PROBNP临床预后
- 左房内径和高敏C反应蛋白与房颤的相关性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观察炎症因子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左房内径(LAD)在房颤患者中的变化,分析二者在房颤患者发生、发展以及维持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房颤患者102例,按房颤持续时间不同将其分为三组,其中阵发性房颤组30例,持续性房颤组42例,永久性房颤组30例,另选同期收治的40例窦性心律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一般资料统计,超声动态心电图测定其LAD并于入院24 h内测定血清hs-CRP水平。结果 (1)四组患者的hs-CRP比较:阵发性房颤组为(1.32±0.58)mg/L,较对照组的(0.89±0.46)mg/L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性房颤组为(5.57±1.46)mg/L,较对照组和阵发性房颤组均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永久性房颤组为(2.63±1.24)mg/L,较对照组和阵发性房颤组显著提高,但低于持续性房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四组患者的LAD比较:阵发性房颤组为(32.34±5.62)mm,较对照组的(28.04±4.03)mm增长,但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性房颤组为(40.74±8.62)mm,较阵发性房颤组显著增长(P<0.05),永久性房颤组为(46.87±8.05)mm,与其余三组比较均显著增长(P<0.05);(3)相关性:持续性房颤组患者的hs-CRP与LAD直线分析,二者呈正相关。结论持续性房颤患者血清hs-CRP显著升高,与LAD呈正相关,提示炎症因子在房颤的发生、发展以及持续中有促进作用。
- 罗伶俐刘明曾国良
- 关键词:高敏C-反应蛋白房颤左房内径
- 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7
- 2015年
- 选取2011年6月~2014年12月本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动过速患者137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67例患者给予常规方式治疗,治疗组7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胺碘酮进行药物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的有效率达到94.29%,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3.58%,治疗组的临床疗效较对照组更佳,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4例患者出现心力衰竭病情恶化,未见病死病例。对照组8例出现病情恶化,3例由于心力衰竭导致死亡,病死率为4.47%。采用胺碘酮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动过速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曾国良罗伶俐刘明王树源
-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室性心动过速胺碘酮
-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稳定型心绞痛伴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被引量:10
- 2016年
- 目的探讨对稳定型心绞痛伴糖尿病患者采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收集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100例稳定型心绞痛伴糖尿病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A组(30例)、对照B组(30例),对照A组给予氯吡格雷治疗,对照B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给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均显著高于对照A组、对照B组的66.67%、73.33%,观察组治疗1周、4周后的血小板凝聚率显著低于对照A组、对照B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ST变化、FIB水平、心绞痛发作次数均显著低于对照A组、对照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50%,略高于对照A组、对照组B组的13.33%、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稳定型心绞痛伴糖尿病患者采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治疗,能有效减少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并降低血小板聚集率,且不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罗伶俐
- 关键词:稳定型心绞痛糖尿病氯吡格雷阿司匹林
- 心肌标志物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价值评析
- 2015年
- 选取本院收治的4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48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MYO(心肌酶)、c Tnl(肌钙蛋白I)、CK-MB(肌酸激酶同功酶)、hs-CRP(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各项指标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MYO、c Tnl、CK-MB、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MYO、c Tnl、CK-MB、hs-CRP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观察组中,hs-CRP阳性率最高,MYO次之,CK-MB的阳性率最低。检测心肌酶标志物水平,能够为早期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提供有效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罗伶俐
-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肌标志物
- B型钠尿肽对早期舒张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血浆B型钠尿肽(BNP)对早期舒张性心力衰竭(DHF)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70例DHF患者为观察组,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0%,符合DHF诊断标准,采用NYHA心功能分级法将观察组分为心功能Ⅱ级、Ⅲ级和Ⅳ级;收集102例有同样基础疾病无临床心力衰竭症状体征者为对照组,两组均检测血浆BNP水平,进行组内和组间比较。结果观察组血浆B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并随NYHA心功能级别增高而升高(P<0.01)。结论血浆BNP水平升高可作为早期DHF的诊断指标和病情评估。
- 何平罗伶俐苏良献
- 关键词:B型钠尿肽舒张性心力衰竭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