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赖年升

作品数:16 被引量:94H指数:5
供职机构: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动脉瘤
  • 9篇颅内
  • 8篇动脉
  • 8篇栓塞
  • 7篇血管
  • 7篇颅内动脉
  • 7篇颅内动脉瘤
  • 6篇血管内治疗
  • 4篇弹簧圈
  • 3篇血管内栓塞
  • 3篇破裂动脉瘤
  • 3篇介入
  • 3篇介入治疗
  • 2篇弹簧圈治疗
  • 2篇脂肪栓塞
  • 2篇栓塞治疗
  • 2篇凝血
  • 2篇凝血机制
  • 2篇椎动脉
  • 2篇椎动脉夹层

机构

  • 8篇皖南医学院弋...
  • 3篇南京医科大学
  • 3篇皖南医学院
  • 3篇皖南医学院第...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16篇赖年升
  • 13篇赵心同
  • 13篇李真保
  • 13篇方兴根
  • 12篇刘佳强
  • 6篇吴德刚
  • 5篇徐善水
  • 4篇吴德刚
  • 4篇盛斌
  • 3篇蔺玉昌
  • 3篇狄广福
  • 3篇吴德刚
  • 3篇袁金龙
  • 2篇缪亦峰
  • 2篇陈三送
  • 2篇张家旗
  • 2篇袁金龙
  • 1篇成宜军
  • 1篇陈建民
  • 1篇江力

传媒

  • 6篇中国脑血管病...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江苏医药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皖南医学院学...
  • 1篇医学研究生学...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临床神经外科...
  • 1篇国际神经病学...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6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手术夹闭与血管内栓塞对大脑中动脉瘤治疗效果的分析被引量:37
2016年
目的探讨手术夹闭与血管内栓塞治疗大脑中动脉瘤(MCAA)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5年2月87例MCAA的患者临床资料,分为手术治疗组29例(29个动脉瘤)与血管内治疗组58例(61个动脉瘤,对其中37个采取单纯弹簧圈栓塞,23个采取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1个未进行治疗)。分析患者术中及术后病死率、临床和影像学随访结果。结果 (1)对于入院时Hunt-Hess分级0-Ⅲ级的患者,血管内治疗组与手术治疗组术后卒中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20.0%(10/50)和29.4%(5/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0);经过3-40个月(中位数6个月)的门诊随访,血管内治疗组的病死率和预后良好率分别为4.2%(2/48)和95.8%(46/48);经过3-19个月(中位数4个月)的随访,手术治疗组的病死率和预后良好率分别为6.2%(1/16)和81.2%(13/1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85,P=0.004)。(2)血管内治疗组经过3-40个月(中位数6个月)的影像学随访,40个动脉瘤有5个(12.5%)动脉瘤复发。手术治疗组经过1-31个月(中位数4个月)的随访,15个动脉瘤有3个(20.0%)动脉瘤残留或复发。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对于Hunt-Hess分级0-Ⅲ级的MCAA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不同MCAA患者的个性化治疗将会使患者获益。
赵心同李真保方兴根吴德刚赖年升刘佳强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大脑中动脉瘤显微外科手术血管内介入治疗
颅脑外伤并发脑脂肪栓塞2例分析并文献复习
2012年
目的探讨脑脂肪栓塞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颅脑外伤并发脑脂肪栓塞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凝血机制在发病早期即发生改变,从最初的受伤时间计算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与凝血酶原时间(PT)都是随着受伤天数先下降,后趋于稳定,D-二聚体(DD)从出现高值到后来的消失趋势;抗凝血酶Ⅲ被激活,抗凝活性增强,随着受伤时间下降,抗凝活性趋于正常。患者的影像学资料MRI提示两侧大脑半球、卵圆中心、基底节区及脑干可见多发斑点斑块状等T1、长T2异常信号影,液体衰减反转成像(FLAIR)呈高信号,DWI(弥散加权成像)呈高信号。结论通过早期的凝血机制改变结合影像学资料可以尽早诊断脑脂肪栓塞,使患者得到有效救治。
赖年升蔺玉昌缪亦峰
关键词:脑脂肪栓塞凝血机制
子囊型后交通动脉动脉瘤血流动力学和形态学的计算机数值模拟分析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应用计算机数值模拟技术探讨子囊型破裂与未破裂后交通动脉动脉瘤(PCo A-AN)的血流动力学和差异。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12月在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神经外科通过全脑DSA诊断为子囊型PCoA-AN 31个,其中破裂动脉瘤20个,未破裂动脉瘤11个。重组三维DSA动脉瘤模型,并应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分析PCoA-AN的血流动力学特征,并应用Matlab软件计算形态学的相关参数。结果破裂组动脉瘤平均壁面切应力(WSS)明显低于未破裂组[(11.8±1.3)Pa比(13.8±1.0)Pa,P=0.02]。破裂组低WSS面积比值(LSA)明显高于未破裂组[中位数为9.0(8.2,10.2)比3.1(2.3,3.2),P<0.01]。两组间的剪切振荡指数、归一化WSS、纵横比、大小比、椭圆形指数、波动指数及非球面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低WSS和高LSA可能是导致子囊型PCo A-AN破裂的原因。
袁金龙方兴根李真保赵心同吴德刚赖年升刘佳强徐善水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血流动力学形态学
多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的疗效分析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由于血泡样动脉瘤特殊的病理结构,显微手术治疗的再出血及复发率较高,治疗方式仍存在争议。文中探讨多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经多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15例,其中双Enterprise 5例、三重Enterprise 3例、Enterprise+Lvis 4例、双Lvis支架3例。所有病例均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分析纳入病例临床特点、即刻栓塞率(采用Raymond分级)、临床随访结果、并发症及影像学随访情况。结果采用多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方法成功治疗15例,弹簧圈和支架植入成功率100%。动脉瘤即刻Raymond分级显示:RaymondⅠ级9例、RaymondⅡ级4例、RaymondⅢ级2例。所有患者载瘤动脉均保持通畅。术中仅2例出现支架内血栓,1例出现支架少许移位,1例出现颈内动脉岩骨段夹层,无动脉瘤术中破裂、飞圈等术中并发症,术后有迟发型脑梗死2例。术后影像学随访2周~25个月,其中治愈11例、稳定2例、进一步血栓形成2例;临床随访2周~28个月,改良Rankin评分为0~2分者12例、4分1例、5分1例、6分1例。结论多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具有一定有效性,可降低BBAs的再出血及复发的风险。
袁金龙方兴根赵心同吴德刚赖年升刘佳强吴丹李真保
关键词:血管内治疗
超早期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破裂动脉瘤的初步体会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 :探讨超早期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破裂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91例颅内宽颈破裂动脉瘤患者的93个动脉瘤,48 h内行支架辅助治疗,分析患者基本资料、动脉瘤特征、治疗结果及造影随访情况。预后随访结果利用改良Rankin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 RS)进行评价。术后3、6、15个月复查脑血管造影评价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支架释放满意。术后即刻见动脉瘤完全填塞66例,次全填塞22例,部分填塞5例。2例术中出血,1例术后再出血后死亡。在访的79例患者中71例预后良好(m RS 0~2分)。3个月及后期造影随访69例患者,60例未见复发或进展。结论:Enterprise支架及LVIS支架辅助治疗颅内宽颈破裂动脉瘤安全有效,但仍需更多中心的前瞻性研究。
赖年升方兴根吴德刚赵心同刘佳强张家旗李真保
关键词:颅内宽颈动脉瘤
不同起源胶质瘤中microRNA-210表达差异及其与星形胶质细胞肿瘤级别的相关性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microRNA-210(miR-210)在星形胶质细胞肿瘤和少突胶质细胞肿瘤中的表达差异及意义。方法:将组织标本分为正常脑组织、少突胶质细胞肿瘤、星形胶质细胞肿瘤3组,星形胶质细胞肿瘤再分为A[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WHOⅠ级)]、B[弥漫性星形细胞瘤(WHOⅡ级)]、C[间变性星形细胞瘤(WHOⅢ级)]、D[胶质母细胞瘤(GBM,WHOⅣ级)]4个亚组。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各组中miR-210的表达水平。统计学分析miR-210的表达和星形胶质细胞肿瘤级别的相关性。结果:miR-210在各级别星形胶质细胞肿瘤中的表达水平依次为D>C>A和B,除A、B组间外,其他组间的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星形胶质细胞肿瘤级别越高,miR-210表达水平越高;然而miR-210在少突胶质细胞肿瘤中呈低表达(P<0.05),且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中表达量低于少突胶质细胞瘤中的表达量。结论:miR-210在不同起源、不同级别胶质瘤中的表达水平不同,可以作为不同起源胶质瘤病理检查的辅助鉴别手段,也可作为星形胶质细胞肿瘤恶性进展的生物学标志物。
张敬宁赖年升张帅成宜军徐幸蔺玉昌
关键词:胶质瘤少突胶质细胞肿瘤
Enterprise支架辅助栓塞颅内动脉瘤并发症原因分析及处理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分析Enterprise支架辅助栓塞颅内动脉瘤术中、术后常见并发症及其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神经外科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经Enterprise支架辅助治疗的143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术中、术后出现的常见并发症及其可能原因,以及采取的相应处理措施,并观察预后情况。结果共纳入143例(共205个动脉瘤)颅内动脉瘤患者,其中未破裂动脉瘤43例,复发动脉瘤12例,破裂动脉瘤88例,共使用Enterprise支架170枚。治疗过程中,共出现2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5.4%;其中,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2例,经积极救治后恢复良好出院;急性血栓形成13例,经替罗非班和(或)尿激酶,微导管、导丝接触溶栓,11例即刻血流完全恢复,1例溶栓失败,1例血流缓慢,术后6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脑梗死,1例死亡(术前Hunt-HessⅣ级);血管痉挛3例,经减少血管壁刺激及罂粟碱灌注后好转;术中支架导引导丝断裂,支架到位困难1例;术中最后1枚弹簧圈填塞困难,凸入载瘤动脉1例;术后非动脉瘤性出血2例,1例经保守治疗后遗留一侧肢体肌力下降,1例经开颅手术后病情稳定,遗留失语及一侧肢体偏瘫。结论应用Enterprise支架辅助栓塞颅内复杂动脉瘤时,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加强围手术期管理及提高术中操作技巧,可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陈三送方兴根李真保狄广福赵心同吴德刚赖年升刘佳强张家旗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并发症
血管内治疗颈内动脉床突旁破裂动脉瘤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 探讨血管内治疗颈内动脉床突旁破裂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血管内治疗颈内动脉床突旁破裂动脉瘤26例。结果 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11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15例。术后即刻造影示:Raymond分级Ⅰ级15例,Ⅱ级8例,Ⅲ级3例。术中发生并发症9例,其中1例术中再次破裂,最后死亡。25例术后平均随访6个月,无动脉瘤再破裂出血;5例复发,其中3例再次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改良Rankin量表评分评估患者预后:预后良好(0-2分)23例,预后差(3-6分)2例。结论 血管内治疗颈内动脉床突旁破裂动脉瘤仍存在挑战,常需使用支架辅助技术,尽管存在一定复发率,但近期仍可达到很好的临床效果。
李玉龙方兴根李真保吴德刚赖年升赵心同徐善水狄广福
关键词:颅内破裂动脉瘤血管内治疗预后
破裂椎动脉夹层动脉瘤介入治疗
2018年
目的回顾总结颅内破裂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治疗方法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10月于本中心接受治疗的颅内破裂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治疗方法和结果,结合其随访结果作回顾总结。结果 33例患者中,载瘤动脉闭塞治疗15例,采用一侧闭塞方法治疗10例、两端闭塞方法治疗5例,术后即刻造影提示完全闭塞;支架辅助栓塞治疗15例,术后即刻造影提示9例动脉瘤不显影、6例瘤体部分显影,无支架内血栓病例;2例单纯弹簧圈栓塞,动脉瘤不显影;1例未能接受介入治疗。随访载瘤动脉闭塞病例中仅单侧载瘤动脉闭塞法后1例再通,其余稳定;支架辅助治疗者动脉瘤稳定或显影好转,4例残留部分瘤颈显影;单纯栓塞者1例动脉瘤稳定。平均随访时间(22.6±10.6)m。有2例失访。入院时Glasgow Coma Scale(GCS)≤8分9例,4例因病情重死亡;3例存活,预后不良者modified Rankin Scale(mRS)≥3分。结论闭塞载瘤动脉及支架辅助栓塞均为治疗破裂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有效方法,但入院GCS评分低者预后仍差。
方兴根李真保吴德刚赖年升吴丹袁金龙赵心同刘佳强
关键词:椎动脉夹层动脉瘤弹簧圈
Navien导管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Navien导管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的使用技术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神经外科于2016年3月至12月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瘤中使用Navien导管的15例患者资料。所有患者颈内动脉颅外段严重迂曲,术中均使用同轴系统,观察Navien导管能否顺利到达目标血管位置,并运用单纯弹簧圈或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相应部位颅内动脉瘤,即刻栓塞结果按Raymond分级评价,观察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并进行影像学随访。结果 15例患者均为颈内动脉颅外段异常迂曲,Navien导管能顺利通过弯曲血管并能到达目标位置,对9例患者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6例患者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弹簧圈和支架的置入技术成功率100%,支架均准确释放到位,无移位。动脉瘤即刻栓塞Raymond分级显示,RaymondⅠ级15例。术中1例出现颈内动脉痉挛,予以罂粟碱后好转,其余无术中脑血管痉挛、血管夹层、支架内血栓形成以及术中动脉瘤破裂等并发症。术后对5例进行DSA随访3~6个月,动脉瘤未见复发、支架无狭窄及移位,无再出血和脑缺血。结论对于存在颈内动脉颅外段严重迂曲的患者,使用Navien导管能克服动脉迂曲等不利因素,顺利到达目标血管位置,使得颅内动脉瘤的栓塞治疗顺利完成。
吴德刚李真保赵心同赖年升刘佳强盛斌袁金龙方兴根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