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举

作品数:58 被引量:281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13篇专利
  • 4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2篇天文地球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电子电信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矿业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8篇吕宋
  • 8篇吕宋海峡
  • 8篇环流
  • 5篇中尺度
  • 5篇涡旋
  • 5篇降雨
  • 5篇浮标
  • 4篇中尺度涡
  • 4篇夏季
  • 4篇雷达
  • 4篇边界层
  • 4篇大气边界层
  • 3篇岛礁
  • 3篇地波
  • 3篇地波雷达
  • 3篇东印度洋
  • 3篇动量通量
  • 3篇水文
  • 3篇通量
  • 3篇潜热

机构

  • 58篇中国科学院
  • 11篇中国科学院大...
  • 7篇中国科学院深...
  • 3篇中国海洋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南方海洋科学...
  • 2篇国家海洋局第...
  • 2篇厦门大学
  • 2篇国家海洋局
  • 1篇佛山科学技术...
  • 1篇广东海洋大学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气象局广...
  • 1篇中交第一航务...
  • 1篇湖北省地质局...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58篇陈举
  • 31篇王东晓
  • 23篇谢强
  • 19篇杜岩
  • 11篇何云开
  • 11篇周峰华
  • 7篇施平
  • 7篇石睿
  • 6篇隋丹丹
  • 6篇舒业强
  • 6篇陈偿
  • 5篇施平
  • 5篇曾丽丽
  • 4篇毛华斌
  • 4篇陈荣裕
  • 4篇齐义泉
  • 4篇王卫强
  • 3篇王强
  • 3篇陈更新
  • 3篇姚景龙

传媒

  • 17篇热带海洋学报
  • 3篇科学通报
  • 3篇海洋学报
  • 3篇2003年中...
  • 2篇海洋与湖沼
  • 2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地球科学进展
  • 2篇中国科学:地...
  • 1篇大气科学
  • 1篇海洋预报
  • 1篇海洋工程
  • 1篇Marine...
  • 1篇广东海洋大学...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6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 5篇2004
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北斗铱星双星通信的海-气耦合实时观测浮标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北斗铱星双星通信的海‑气耦合实时观测浮标系统,包括海‑气耦合观测传感器单元,数据采集通信控制单元、锚定单元、浮标体平台、供电单元以及数据处理中心;浮标数据采集通信单元采取北斗卫星系统传输对数据安全性要...
周峰华谢强王东晓隋丹丹陈举陈偿何云开邢焕林
文献传递
东印度洋海洋学综合科学考察航次概况被引量:3
2018年
赤道东印度洋海域是西半球暖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季风系统乃至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意义重大.印度洋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开展东印度洋海洋调查也是保障海上丝绸之路安全的重要一环.自2010年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为贯彻落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发展规划》的战略部署而设立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印度洋综合航次",极大地促进了海洋学科多学科交叉和融合,丰富了该海域的海洋观测数据,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本文介绍了2010年起至今的东印度洋海洋学综合科学航次考察的内容、进展和成果,并展望了东印度洋海洋学综合科学考察航次今后的主要方向.
梁湛林何云开李健陈荣裕隋丹丹张镇秋谢强陈举
关键词:东印度洋水文观测综合科学考察
2007—2008年冬季珠江三角洲强咸潮事件被引量:7
2010年
根据2007—2008年冬季大、小潮时对珠江河口的走航和定点同步观测资料,分析了虎门水道、横门水道和磨刀门水道的盐度、流场特征以及各口门咸水入侵的程度,探讨了影响各口门与水道咸潮的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该季度咸潮入侵现象严重,对珠海、广州等地的供水造成影响;咸潮的入侵受潮汐、径流和风的共同作用,各因素对各个口门的影响程度不同;磨刀门的咸潮活动有较独特的规律和动力机制。
罗琳陈举杨威王东晓
关键词:珠江口咸潮径流潮汐
2001年冬春转换期间南海东北部水文和环流特征被引量:1
2007年
根据2001年3月份南海东北部航次调查温、盐资料,分析了2001年冬末春初南海东北部温、盐结构和环流的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观测期间南海东北部环流主要受一次海盆尺度气旋型冷环流支配,冷环流呈现双核结构,垂向尺度接近1000 m.吕宋海峡内侧断面的水交换在600 m以浅海水流入南海,在断面南部(20°N以南)中层和深层有流出,断面法向地转流向西净输运量为6.9×106m3/s;直接的黑潮入侵不超过120.5°E,但有部分的黑潮水沿陆坡达到台湾岛西南部海域,并更有一部分逸入东沙岛以西海域,与南海水混合变性.
徐洪周许金电李立陈举杜岩王东晓
关键词:南海东北部
一种适用于岛屿周边海域的实时传输观测系统
本实用新型涉及岛屿周边海域的实时传输观测技术与应用领域,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岛屿周边海域的实时传输观测系统,其包括:通讯小浮标、测流仪安装支架已以及承重模块,通讯小浮标内部安装有数据采集和发送模块,且所述通讯小浮标的上部设有...
黎大宁吴泽文许洁馨陈举何云开陈荣裕隋丹丹
永兴岛淡水透镜体的时间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分析永兴岛淡水透镜体的温度、盐度及水位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探讨影响因素。【方法】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永兴岛中部的钻井孔用LTC三参数仪测得透镜体淡水的温度、水压和电导率的实测数据,分析各参数的变化规律及其与潮汐,气温、气压、降雨量等气象要素的关系。【结果】淡水透镜体在夏季呈低温高盐特点,冬季表现为高温低盐,全年水位变化不大。气温、湿度、气压、降雨量等气象因素对淡水透镜体特征影响较小。平均海平面高度与淡水透镜体的盐度呈正相关,与温度呈负相关,表明淡水透镜体季节变化主要与平均海平面高度变化相关。此外,淡水透镜体表现出明显的日周期变化,表现为温度降低、盐度增大、水位周期性震荡。相关性分析表明,淡水透镜体的日周期变化主要由潮汐引起。在夏末秋初,淡水透镜体出现明显盐度变小的过程,主要与当地降雨强度的突然增大有关。【结论】淡水透镜体对不同类型的降水过程响应并不相同,间歇式降水过程更有利于维持透镜体对淡水的潜藏。
黎大宁许洁馨赵辉陈举陈举陈法锦
关键词:淡水透镜体影响因素海平面高度降雨
基于南海北部开放航次观测的2004-2005年次表层盐度异常特征与形成机制被引量:2
2018年
基于2004—2013年的南海北部开放航次数据和1980—2010年Simple Ocean Data Assimilation(SODA)数据,发现南海北部次表层水体盐度在2004—2005年间盐度显著增大,相比于气候态均值分别增加了0.1和0.14,而且温盐特征曲线显示盐度增大的现象主要发生在150m以浅。2004年净淡水通量仅略低于气候态均值,2005年净淡水通量则明显高于气候态均值,因此净淡水通量不会是导致此高盐事件的有利因素。我们进一步通过块体简化盐度收支方程,定量评估盐度收支方程里中平流输运项(包括跨海盆经吕宋海峡的平流输运项和南海海盆内部南北海盆之间的平流输运项)的贡献。发现在2004年,通过吕宋海峡进入南海北部的盐含量输运显著大于气候态均值,是导致南海北部上层水体盐度迅速增大的主要原因。为探究2005年南海北部盐度持续增强的原因,我们进一步比较2004年和2005年的平流项演变,发现相对于2004年,虽然2005年吕宋海峡盐含量输运略低于气候态均值,但南海内部南海南北海盆间(通过18?N断面进入南海北部)的盐含量输运增强,即在2005年,海盆内部经向平流盐输运的贡献是促使南海北部上层盐度继续增强的关键因素。
张博曾丽丽陈举谢强黄科
关键词:南海北部次表层吕宋海峡
TRMM卫星降雨雷达观测的南海降雨空间结构和季节变化被引量:37
2005年
利用热带降雨计划卫星(TRMM)获得的雷达降雨资料,对南海及其周边区域(简称南海地区)降雨的空间分布和季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南海地区的降雨在空间上分布很不均匀,同时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除了副高活动、季风潮、冬季冷涌和热带低压活动等天气过程,南海周边广泛分布的山地地形对该地区的降雨分布也产生强烈影响,降雨呈现南部高于北部、东部高于西部的分布特征。与CAMP和台站资料相比,PR观测具有更丰富的空间结构,能够更好地体现降雨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特征、反映高大的山地地形对降雨分布的影响。
陈举施平王东晓杜岩
关键词:TRMM
夏季降雨过程对南海上层盐度的可能影响被引量:4
2007年
根据对1998年南海中部、北部航次的海水盐度观测资料以及GPCP-1DD(Global Precipitation Climatology Project,1 Degree Daily Precipitation Estimate)降雨资料,研究了夏季风期间降雨过程对南海上层盐度的可能影响。个例和合成分析表明,当有降雨过程发生时,降雨对南海上层盐度的影响深度为85—110m,上层盐度恢复所需要的时间为14—42d左右。此外还利用NCEP/NCAR(National Center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再分析资料的逐月风场资料以及基于法国AVISO(Archiving,Valid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Satellite Oceanographic Data)提供的融合海平面高度异常资料计算的地转流场分析平流效应对其可能产生的影响。
曾丽丽陈举施平
关键词:夏季降雨过程
单点高频地波雷达资料估算潮能耗散的方法被引量:2
2011年
使用嵊泗站所布设的地波雷达观测获取的径向流数据,以及嵊泗、芦潮港、岱山3个潮汐观测站水位资料,采用两点近似投影方法反演流场全矢量流速,并用T-Tide程序计算调和常数,分别计算O1、K1、M2、S2各分潮流速场及迟角场,并计算各点上的潮能通量及潮能耗散,得到嵊泗岛以西杭州湾口区域潮能耗散同地形存在良好对应关系,充分证明了采用地波雷达观测数据进行潮能耗散计算这一方法的可行性,供相关工作者作进一步研究和讨论.
毛华斌陈举邱春华练树民
关键词:地波雷达特征值潮能通量潮能耗散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