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华

作品数:60 被引量:172H指数:8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2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0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43篇颈椎
  • 23篇椎间盘
  • 21篇颈椎间盘
  • 18篇人工颈椎间盘
  • 18篇人工颈椎间盘...
  • 18篇椎间盘置换
  • 18篇颈椎间盘置换
  • 12篇融合术
  • 11篇单开门
  • 11篇置换术
  • 11篇节段
  • 11篇活动度
  • 9篇枕颈
  • 9篇颈椎病
  • 8篇微型钢板
  • 8篇颈椎单开门
  • 8篇钢板
  • 7篇术后
  • 7篇椎板
  • 7篇椎板成形

机构

  • 60篇四川大学华西...
  • 4篇西南医科大学...
  • 3篇四川大学
  • 1篇华西医科大学

作者

  • 60篇陈华
  • 58篇刘浩
  • 36篇龚全
  • 36篇王贝宇
  • 27篇丁琛
  • 25篇戎鑫
  • 21篇邓宇骁
  • 20篇马立泰
  • 20篇孟阳
  • 18篇洪瑛
  • 16篇李涛
  • 13篇杨毅
  • 10篇宋跃明
  • 8篇武文杰
  • 7篇孔清泉
  • 7篇刘立岷
  • 7篇曾建成
  • 7篇李广州
  • 5篇邓宇晓
  • 4篇李涛

传媒

  • 10篇第二届海峡两...
  • 7篇生物骨科材料...
  • 6篇中国修复重建...
  • 4篇中国脊柱脊髓...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华骨科杂志
  • 2篇中国骨伤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华西医学
  • 1篇护士进修杂志
  • 1篇中国循证医学...
  • 1篇脊柱外科杂志
  • 1篇中国卫生标准...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华骨与关节...

年份

  • 2篇2022
  • 4篇2021
  • 3篇2020
  • 4篇2019
  • 5篇2018
  • 7篇2017
  • 7篇2016
  • 14篇2015
  • 10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6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颈椎前路手术术中应用可吸收胶原生物膜对术后吞咽功能改善的影响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索可吸收胶原生物膜对颈椎前路术后吞咽困难功能的影响,改进手术细节,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方法采用前瞻性的对照研究方法,自2016年3月始,将于华西医院骨科住院拟行颈椎前路连续双节段椎间融合(Zero-P假体)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入选20例,对照组在植入颈椎假体后常规缝合椎前筋膜;实验组在常规缝合椎前筋膜的基础上于椎前软组织间隙放置可吸收胶原生物膜。术后3天、3月、6月于颈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手术节段椎前软组织(PST)厚度以判断椎前软组织肿胀情况,并完善Bazaz吞咽困难评价标准和吞咽-生活质量(SWAL-QOL)问卷调查以评估吞咽功能。结果术后3天实验组与对照组PST肿胀分别为(0.59±0.38)cm和(0.63±0.3)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6个月实验组与对照组PST肿胀分别为(0.19±0.12)cm和(0.43±0.35)cm、(0.2±0.12)cm和(0.4±0.31)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6个月实验组与对照组SWAL-QOL问卷评分分别为62.05±1.57和61.26±1.48、68.75±1.33和68.05±1.47,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而术后3个月实验组与对照组SWAL-QOL问卷评分分别为65.9±1.41和63.47±1.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6个月实验组与对照组吞咽困难总体发生率分别为35%和55%、10%和20%,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3个月实验组与对照组吞咽困难总体发生率分别为15%和45%,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术中应用可吸收胶原生物膜能够在ACSS术后早期降低吞咽困难总体发生率,在极早期可以预防中度及以上吞咽困难的发生。
黄康康邓宇骁丁琛王贝宇陈华戎鑫马立泰洪瑛刘浩
关键词:颈前路手术吞咽困难
单节段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异位骨化对相邻节段影响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观察人工颈椎间盘置换(CDR)术后异位骨化(HO)对患者临床疗效及相邻节段影像学参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3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Prestige-LP假体单节段CDR手术治疗的颈椎病患者资料,将资料完整且随访在3年以上的患者纳入本研究。观察末次随访时间点HO发生情况以及HO对临床疗效指标和相邻节段椎间隙高度(IDH)、相邻节段活动度(ROM)和相邻节段退变的影响。组间数据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共92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48例,女44例,年龄(44±8)岁,随访(62±23)个月。末次随访34例患者发生了HO,McAfeeⅣ级HO 7例(7.6%)。末次随访时,HO与无HO两组患者各项临床疗效指标均较术前获得显著改善,两组间术前及末次随访各项临床疗效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相邻节段ID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96、0.825和t=0.877、0.644,均P>0.05);两组患者术前相邻节段ROM差异无统计学(t=0.056、0.709,均P>0.05),末次随访HO组相邻节段ROM高于无HO组(上位:10.0°±2.0°比9.0°±1.3°,下位ROM:10.2°±1.9°比8.8°±1.3°,t=2.824、4.022,均P<0.05)。HO组相邻节段退变发生率高于无HO组(41.2%比19.0%,χ^2=5.343,P<0.05)。结论Prestige LP假体单节段CDR术后中长期随访发生HO是常见现象,但HO不影响患者临床症状改善。CDR术后HO可能是导致相邻节段退变加速的重要因素。
李广州刘浩陈华丁琛杨毅王贝宇
关键词: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异位骨化相邻节段
单节段Prestige LP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术在骨量减少颈椎病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骨量减少的颈椎病患者行单节段Prestige LP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7年6月本院采用Prestige LP人工颈椎椎间盘单节段置换术治疗的22例骨量减少的颈椎病患者临床资料。在术前,术后3 d、3个月、6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评价患者神经功能,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估患者颈肩部疼痛及颈椎功能情况。在术前,术后3 d、3个月、6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测量患者颈椎整体曲度、颈椎整体活动度(C_(2~7) ROM)、置换节段椎间角度、置换节段ROM(rROM)、置换节段椎间隙高度、置换节段脊柱功能单位(FSU)高度、邻近节段ROM(aROM)及邻近节段椎间隙高度等。观察并记录假体下沉、移位情况。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所有患者随访26~78个月,平均38.2个月。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JOA评分、VAS评分及NDI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置换节段椎间隙高度及FSU高度与术前相比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颈椎整体曲度、C2~7 ROM、置换节段椎间角度、rROM、aROM及邻近节段椎间隙高度等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至末次随访时,发生假体下沉3例,移位2例。结论采用单节段Prestige LP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骨量减少的颈椎病患者安全有效,可维持满意的椎间隙高度和ROM,但需警惕假体下沉和移位等并发症。
陈华伍援朝刘浩王晓斐海米提·阿布都艾尼龚全邓宇骁
关键词:颈椎颈椎病假体和植入物
优化微型钢板侧块螺钉位置减少颈椎单开门术后轴性疼痛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颈椎单开门Centerpiece微型钢板固定术中侧块螺钉位置与小关节面破坏的关系,优化侧块螺钉位置,比较未优化与优化患者小关节破坏情况及轴性疼痛情况.[方法]纳入2009年9月至2012年12月78例行后路C...
陈华刘浩李涛龚全宋跃明曾建成刘立岷孔清泉
关键词:椎板成形术轴性症状
颈前路减压Zero-P融合固定术后椎间隙高度变化对临床疗效和影像学参数的影响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分析颈前路减压Zero-P融合固定术后椎间隙高度(intervertebral height,IH)变化对临床疗效和影像学参数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5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行颈前路减压Zero-P融合固定术且随访时间1年以上的123例脊髓型和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资料。记录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的手术节段IH,并按术后平均IH变化值(术后1周IH与末次随访的差值)将所有患者分为IH维持组(IH变化值<平均IH变化值)和IH丢失组(IH变化值≥平均IH变化值)。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节段,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的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edics Association,JOA)颈椎功能评分、颈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C2-7 Cobb角及手术节段曲度,术后3周内的吞咽困难发生率,术后3个月、6个月及末次随访的融合率及末次随访时的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发生率。两组间定量变量的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定性变量差异进行卡方检验。结果:根据所有患者术后平均IH变化值(2.08±0.94mm),将123例患者分为2组,其中IH维持组64例,随访时间为15.95±3.39个月;IH丢失组59例,随访时间为16.95±2.87个月。两组的性别、年龄、手术节段及随访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VAS评分、NDI、C2-7 Cobb角和手术节段曲度两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吞咽困难发生率及末次随访时的融合率两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IH维持组术前IH为5.65±1.69mm,术后1周为8.33±0.78mm,末次随访为6.89±0.98mm,平均变化量为1.44±0.79mm;IH丢失组术前IH为5.31±1.58mm,术后1周为8.25±0.76mm,末次随访为5.50±1.01mm,平均变化量为2.75±0.52mm。IH维持组末次随访时IH和IH变化值显著高于IH丢失组(P<0.001)。术后3个月时IH维持组融合率为64.06%,IH丢失组为42.37%(
海米提·阿布都艾尼刘浩王贝宇吴廷奎洪瑛孟阳陈华
关键词:椎间隙高度
单节段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旋转中心偏移对屈伸活动的影响
[目的]探讨单节段Prestige LP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置换节段屈伸旋转中心(center of rotation,COR)位置偏移对术后屈伸活动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于我院行C5-...
刘浩戎鑫龚全洪瑛娄纪刚武文杰孟阳陈华
Pretic-Ⅰ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早期疗效观察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总结采用一种新型人工颈椎间盘(Pretic-Ⅰ)行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6月—12月采用Pretic-Ⅰ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的10例单间隙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4例,女6例;年龄27~51岁,平均40岁。病程4~36个月,平均15.4个月。手术节段:C_(4、5)1例,C_(5、6) 8例,C_(6、7) 1例。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3、6、12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价疗效;于颈椎X线片测量目标椎间隙高度,目标椎间隙及上、下位相邻椎间隙活动度,评价颈椎运动功能。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随访12个月。随访期间未出现神经症状加重、椎动脉损伤、食管气管瘘、脑脊液漏、切口感染、血肿形成、假体松动、脱落等并发症。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JOA评分及NDI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后即刻及3个月时目标椎间隙高度显著高于术前(P<0.05);术后6、12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目标椎间隙及上、下位相邻椎间隙活动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retic-Ⅰ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单间隙颈椎间盘突出症早期疗效良好,临床症状改善明显,同时较好地维持了手术节段及上、下相邻间隙的运动特征。
刘浩邓宇骁刘子扬王贝宇丁琛洪瑛陈华马立泰
关键词: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颈椎间盘突出症
枕颈融合术中联合两种测量枕颈角方法调控枕颈固定角度的临床应用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观察枕颈融合术中应用综合策略对固定枕颈角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5月~2016年3月我科采用综合策略(后枕颈角和Takami'枕颈角)完成后路枕颈融合术的13例患者资料,男3例,女10例;年龄31~60岁(平均42.9岁)。50例年龄20~60岁健康志愿者(男女各半)获得正常人群后枕颈角和Takami'枕颈角的数据;术中基于上述数据调整固定角度。记录患者术前和术中枕颈角度的变化,及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随访,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和VAS评分评估临床疗效;X线平片评价植骨融合情况,及各随访时间点枕颈角和下颈椎曲度变化情况。结果术前6例患者Takami'枕颈角为非正常值,其中4例患者后枕颈角及Takami'枕颈角均为非正常值。13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即刻后枕颈角及Takami'枕颈角都在正常范围之内,无严重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患者术后随访12~48月(平均27.4±15.1月),术后患者枕颈部疼痛及神经功能获得显著改善;末次随访,VAS评分由术前6.4±0.8分降至2.9±0.6分;JOA评分由术前12.9±2.3分改善至15.3±0.9分。术后各随访点枕颈角及下颈椎曲度无显著变化(P>0.05);至末次随访,13例患者枕颈部骨性融合,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结论枕颈融合术中应用综合策略有助于选择合理的固定角度并避免枕颈角度不佳所致各种并发症,从而获得满意的手术疗效。
李广州洪瑛洪瑛刘浩杨毅孟阳丁琛丁琛
经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椎管减压Zero-P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植骨融合评价
[目的]评价经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使Zero-P假体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术后的融合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期间接受单节段及双节段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使...
段宇辰王贝宇陈华戎鑫邓宇骁丁琛龚全刘浩
可吸收止血流体明胶和可吸收明胶海绵在ACDF术中的止血作用对比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比较可吸收止血流体明胶和可吸收明胶海绵在两个节段颈椎前路间盘切除融合(ACDF)术中的止血效果。方法筛选2014年2月~2015年10月在我科行两个节段ACDF(Zero-P)手术的颈椎病患者62例,随机分为2组:流体明胶组31例,使用可吸收止血流体明胶止血;明胶海绵组31例,使用可吸收明胶海绵止血。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椎管减压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不良事件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156.1±20.6)min、(164.5±30.8)min,二者无显著统计学差异;两组椎管减压所用时间分别为(91.2±17.2)min、(108.4±27.5)min,=0.005,HFG组椎管减压时间少于G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流体明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少于明胶海绵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5.2±16.3)mL VS(106.1±107.8)mL,<0.05;术后引流量分别为(38.1±34.5)mL VS(76.3±56.2)mL,<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术后颈部急性血肿及其他严重术后并发症。结论在ACDF术中,可吸收流体明胶操作简单,可以减少椎管减压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是一种安全、有效并且效果优于传统止血方式的止血材料。
李广州刘浩洪瑛马立泰杨毅丁琛王贝宇陈华
关键词:颈椎病止血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