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新生儿
  • 3篇病例
  • 2篇新生儿缺氧
  • 2篇新生儿缺氧缺...
  • 2篇新生儿缺氧缺...
  • 2篇新生儿缺氧缺...
  • 2篇血性
  • 2篇窒息
  • 2篇缺血
  • 2篇缺血性脑病
  • 2篇缺氧
  • 2篇缺氧缺血性
  • 2篇缺氧缺血性脑
  • 2篇缺氧缺血性脑...
  • 2篇胃肠
  • 2篇脑病
  • 2篇病例对照
  • 2篇病例对照研究
  • 1篇胆红素
  • 1篇胆红素血症

机构

  • 7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7篇麦文英
  • 6篇廖忠敬
  • 5篇张巧玲
  • 4篇文序
  • 3篇唐雯
  • 3篇陈美姬
  • 3篇刘艳薇
  • 2篇林苑
  • 2篇韩志东
  • 2篇丘小汕
  • 2篇詹国媛
  • 1篇张映川
  • 1篇莫清萍
  • 1篇吴宝对
  • 1篇莫恩明
  • 1篇陈玮琪
  • 1篇官晓清
  • 1篇董淑红
  • 1篇林菀

传媒

  • 3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儿科...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5
  • 4篇200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27例新生儿败血症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败血症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转归的有关因素。方法对27例新生儿败血症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新生儿败血症的定义已扩展,病因感染途径无变化,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仍缺乏特异性及敏感性。结论血培养仍是诊断本病的金标准,抗生素治疗走向规范化。
韩志东吴宝对官晓清莫清萍丘小汕廖忠敬刘艳薇张映川张巧玲麦文英陈美姬董淑红詹国媛林苑
关键词:新生儿败血症
普米克令舒加喘乐宁、爱喘乐雾化吸入佐治毛细支气管炎
2003年
【目的】探寻毛细支气管炎(毛支)目前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将70例毛支患儿随机分3组,均采用相同的综合治疗,普米克组加用普米克令舒及喘乐宁、爱喘乐雾化吸入治疗。泼尼松组加用口服泼尼松及雾化吸入喘乐宁、爱喘乐治疗。对照组加用雾化吸入喘乐宁、爱喘乐治疗。对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持续时间进行比较。【结果】在喘息缓解速度,咳嗽消失时间,肺部罗音消退时间,以及治愈率方面,普米克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但与泼尼松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普米克令舒加喘乐宁、爱喘乐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支,操作方便,副作用小,3药联用,强化协调,佐治毛细支气管炎效果较为满意,治愈率为93%。
文序廖忠敬莫恩明麦文英
关键词:毛细支气管炎普米克令舒喘乐宁爱喘乐吸入
79例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与多器官损害的关系分析
2003年
【目的】探讨危重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与诱因及多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将新生儿危重症监护室1997年1月至2001年1月收治79例伴有胃肠功能障碍的危重新生儿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79例中新生儿窒息58例,占73%(58/79)。79例有胃肠功能障碍的新生儿除胃肠功能障碍外,全部伴有其他器官损害,伴有多个器官损害51例(65%),单个器官损害28例(35%)。51例轻中度胃肠功能障碍新生儿发生多器官损害28例(55%),单器官损害23例(45%);28例重度胃肠功能障碍新生儿发生多器官损害23例(82%),单器官损害5例(18%)。轻中度胃肠功能障碍与重度胃肠功能障碍的多器官损害发生例数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46例轻中度胃肠功能障碍新生儿死亡2例(0.04%),21例重度胃肠功能障碍的新生儿死亡12例(57%),其病死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多发生于窒息的病理情况。重症胃肠功能障碍发生多器官损害者明显增多,其病死率也显著增加。提高认识,早期诊断,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廖忠敬陈玮琪文序张巧玲麦文英
关键词:胃肠功能障碍新生儿窒息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通过病例对照研究了解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 HIE 患儿102例,随机选择同期住院的高危非 HIE 新生儿93例作为对照,从母亲、胎儿、分娩3个方面,列出27个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有10个因素为危险因素,分别为胎位不正、脐带异常、羊水污染、私人接生、产程延长、吸引产、钳产、1min Apgar 评分≤7分、5min Apgar 评分≤7分、10min Apgar 评分≤7分;多因素分析结果示1min Apgar 评分≤7分及钳产是 HIE 的危险因素;且生后1min 及5min Apgar 评分与 HIE 程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单因素分析所得项是 HIE 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所得项与 HIE 的发生关系尤为密切。防治胎儿宫内窘迫,提高产科技术水平及产儿科医护人员的复苏水平,可有效降低或减轻 HIE 的发生。
张巧玲林菀廖忠敬麦文英
关键词:脑缺氧病例对照研究
1893例住院新生儿病例分析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疾病病种及死亡率的变化,为今后确定新生儿疾病的防治重点提供科学依据?》椒ā〔?用回顾性的临床统计,分析了新生儿疾病的构成及死亡原因的临床资料。结果本文统计资料显示6年来我院新生儿疾病谱以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早产儿、新生儿肺炎、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为主要疾病,新生儿败血症发病率1.1%,明显低于国内的有关报道。1893例新生儿中死亡32例(1.7%)。主要死因是新生儿窒息及并发症。早产儿病死率高,出生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结论针对新生儿疾病的特点,应采取相应措施,进一步降低新生儿窒息及早产儿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文序韩志东麦文英唐雯廖忠敬刘艳薇陈美姬
关键词:新生儿住院新生儿病例分析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疾病新生儿窒息
发热后低体温的多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03年
目的 分析呼吸道疾病发热后低体温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 4 6例发热后低体温的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和 10 1例未发生低体温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病例对照研究 ,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年龄、性别、发热程度、热程、应用相关退热药 ,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复方氨基比林、氯丙嗪 +异丙嗪、地塞米松等药物与发热后低体温相关因素关系。结果 发热后低体温与上述因素无显著相关 (P >0 .0 5 ) ,而病程长短与低体温的持续时间显著相关 (P <0 .0 5 )。结论 部分发热患儿发生发热后低体温与发热高度、热程、退热药。
唐雯张巧玲林苑麦文英陈美姬
关键词:发热病例对照研究
危重新生儿胃肠喂养方式与胃肠损害发生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5
2008年
目的探讨危重新生儿早期喂养方式对胃肠功能的影响及与胃肠损害发生的关系。方法2001年6月至2004年6月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埔院区收治的56例危重新生儿开展前瞻性研究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随机将早产儿和足月儿分为按需喂养组和微量喂养组,其中24例早产儿中,按需喂养组和微量喂养组各12例;32例足月儿中,按需喂养组和微量喂养组各16例。所有新生儿在生后6h内开奶,按微量喂养[0.1~4.0mL/(kg·d)]和按需喂养[开始10~20mL/(kg·d),以后每天每次增加10~15mL]分成两组,观察比较两种不同喂养方式新生儿发生胃肠损害的情况。结果(1)无论早产或足月儿,微量喂养儿胃肠损害发生率明显低于按需喂养儿(P〈0、05)。(2)早产儿胃肠损害发生率明显高于足月儿(P〈0.05)。(3)生后24h内胃肠损害发生率明显高于24~48h胃肠损害发生率(P〈0.05)。(4)出生48h内极危重患儿胃肠损害发生率显著高于危重组患儿(P〈0.05)。结论危重新生儿出生后不宜过早全奶按需喂养,生后24h内尤应慎重;提倡出生后6h从1:1稀释奶开始,微量喂养,缓慢加奶,至生后48h才逐渐过渡至全奶,以减少胃肠损害的发生。
廖忠敬丘小汕张巧玲詹国媛唐雯文序麦文英刘艳薇
关键词:危重新生儿胃肠系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