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雯

作品数:77 被引量:252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5篇期刊文章
  • 20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3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4篇儿童
  • 15篇基因
  • 10篇细胞
  • 10篇腹腔
  • 9篇预后
  • 9篇通气
  • 8篇重症
  • 7篇新生儿
  • 7篇机械通气
  • 6篇糖原
  • 6篇腔内
  • 6篇腹腔间隙综合...
  • 6篇腹腔内
  • 5篇新生兔
  • 5篇早剥
  • 5篇胎盘
  • 5篇胎盘早剥
  • 5篇糖原贮积症
  • 5篇重症监护
  • 5篇重症监护病房

机构

  • 59篇中山大学附属...
  • 21篇南方医科大学
  • 7篇南方医科大学...
  • 7篇广州市妇婴医...
  • 4篇北京军区总医...
  • 2篇中山大学
  • 2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广州医学院
  • 1篇成都市第七人...
  • 1篇解放军第30...
  • 1篇中山大学孙逸...
  • 1篇粤北人民医院

作者

  • 76篇唐雯
  • 26篇梁玉坚
  • 23篇徐玲玲
  • 17篇黄慧敏
  • 14篇裴瑜馨
  • 14篇张丽丹
  • 13篇黄雪琼
  • 10篇李素萍
  • 10篇杨红玲
  • 9篇封志纯
  • 8篇花少栋
  • 7篇张成
  • 7篇杜江
  • 6篇李易娟
  • 6篇陶少华
  • 6篇程玉才
  • 5篇杨丽华
  • 5篇王前
  • 5篇刘秀香
  • 4篇孙学刚

传媒

  • 7篇中国小儿急救...
  • 4篇中国全科医学
  • 4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广东医学
  • 2篇中国妇幼保健
  • 2篇中国急救医学
  • 2篇山东医药
  • 2篇中华儿科杂志
  • 2篇实用儿科临床...
  • 2篇中国神经精神...
  • 2篇重庆医学
  • 2篇实用临床医学...
  • 2篇中国新生儿科...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中华危重病急...
  • 2篇中华实用儿科...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新医学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5篇2019
  • 3篇2018
  • 5篇2017
  • 8篇2016
  • 8篇2015
  • 8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7篇2008
  • 14篇2007
  • 4篇2005
  • 1篇2003
7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儿童无发热脓毒性休克的临床特征
2020年
脓毒症是危重症儿童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其中发热或低体温是脓毒症的一个重要体征,是临床医师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然而儿童中也会罕见的发生无发热脓毒性休克的情况,其病情隐匿,进展迅速,临床医师易误诊、漏诊,延误治疗时机。本文通过回顾三例儿童无发热脓毒性休克病例,结合相关文献,发现化疗后骨髓抑制期及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的免疫抑制患儿是儿童无发热脓毒性休克其高危因素,而单核细胞免疫功能受损可能是无发热脓毒症形成的机制。及时地进行感染指标监测及感染原的检查,早期使用抗生素、液体复苏及器官功能维护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林曦蘅黄慧敏黄雪琼梁玉坚裴瑜馨徐玲玲唐雯
关键词:脓毒性休克儿童
腹腔灌注压监测在儿童腹腔间隙综合征中的应用及意义
目的 探讨腹腔灌注压(APP)监测在儿童腹腔间隙综合征中的应用及意义.方法 对2011年5月至2012年11月收住我院PICU的18例腹腔间隙综合征婴幼儿进行经膀胱测压法测腹内压(IAP)、平均动脉压(MAP)、尿量、血...
梁玉坚唐雯
人组织因子基因RNA干扰载体的构建与鉴定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构建人组织因子基因RNA干扰载体,为达到阻止凝血过程的启动打下基础。方法利用Invitrogen公司在线软件设计人组织因子基因(NM_001993)干扰片段,合成shRNA序列,再制备双链寡核苷酸(dsoligo),退火后形成的dsoligo双链克隆到pENTRTM/U6载体的粘性末端,连接产物转化到感受态细胞,增菌,质粒DNA小提、测序。将构建的载体转染到脐静脉内皮细胞,应用RT-PCR和免疫荧光验证载体对目的基因的干扰情况。结果测序证实阳性克隆为pENTRTM/U6-TF-shRNA,转染到脐静脉内皮细胞后组织因子的表达受到明显抑制。结论成功构建出凝血途径的人组织因子基因RNA干扰载体,为研究组织因子基因RNA干扰载体在凝血疾病中的应用提供了稳定的转染细胞载体。
唐雯熊石龙杨红玲包杰杜江花少栋孙学刚封志纯
关键词:RNA干扰载体内皮细胞
IL-18基因rs1946519位点与宫颈癌的关联性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IL-18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rs1946519与宫颈癌的关系,为研究宫颈癌患病风险奠定基础。方法常规方法对107例原发性宫颈癌患者和80例正常人群外周血进行基因组DNA抽提;自行设计引物和探针,等位基因特异性杂交技术对我们前期筛选的IL-18基因rs1946519位点进行TaqMan探针荧光定量PCR分型,应用2检验统计分析病例组和对照组等位基因频率、等位基因型频率、单倍型频率及其患病风险。结果宫颈癌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IL-18基因rs1946519基因型AA、AC和CC及等位基因A和C频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AC和CC基因型及C等位基因的患病风险分别2.883,2.750和1.611。结论IL-18基因rs1946519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具有AC基因型和C等位基因的妇女发生宫颈癌的危险性相对较高。
杨红玲王前王金龙郑磊唐雯
关键词:IL-18宫颈肿瘤单核苷酸多态性等位基因
儿童重症监护病房心搏骤停心肺复苏短期预后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心搏骤停发生前及心肺复苏时的多种因素对心肺复苏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2011年4月—2013年4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PICU发生心搏骤停患儿94例,收集相关的人员、时间等系统因素以及心搏骤停发生前和心肺复苏时的干预措施,以心肺复苏成功,即恢复自主循环作为终点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心肺复苏失败的相关因素。结果 94例心搏骤停患儿心肺复苏成功61例(65%),不同心搏骤停发生时间段、心搏骤停发生日期、管床护士经验、初级值班医生资质、上级值班医生资质,心搏骤停发生前是否应用机械通气、血管活性药物、镇痛,心肺复苏时是否接受肾上腺素、补钙、抗心律失常药物患儿心肺复苏失败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入住PICU时间,心搏骤停发生前是否应用镇静药物、中心静脉通路,心肺复苏时是否接受正压通气、胸外按压、气管插管、补碱,不同心肺复苏时间患儿心肺复苏失败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搏骤停发生前应用镇静药物,心肺复苏时接受正压通气、胸外按压、补碱及心肺复苏时间与心肺复苏失败有回归关系(P<0.05)。结论心肺复苏过程中接受胸外按压、补碱者以及心肺复苏时间≥30 min者心肺复苏失败率高,心搏骤停前应用镇静药物以及心肺复苏过程中接受正压通气者心肺复苏失败率低。
黄慧敏唐雯梁玉坚
关键词:心脏停搏心肺复苏术预后
儿童重症监护病房心跳骤停心肺复苏术短期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评估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心跳骤停前及心跳骤停时的多种因素对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2011年4月-2013年4月入住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PICU发生心跳骤停的患儿94例,收集相关的人员、时间等系统因素...
唐雯黄慧敏梁玉坚
1893例住院新生儿病例分析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疾病病种及死亡率的变化,为今后确定新生儿疾病的防治重点提供科学依据?》椒ā〔?用回顾性的临床统计,分析了新生儿疾病的构成及死亡原因的临床资料。结果本文统计资料显示6年来我院新生儿疾病谱以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早产儿、新生儿肺炎、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为主要疾病,新生儿败血症发病率1.1%,明显低于国内的有关报道。1893例新生儿中死亡32例(1.7%)。主要死因是新生儿窒息及并发症。早产儿病死率高,出生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结论针对新生儿疾病的特点,应采取相应措施,进一步降低新生儿窒息及早产儿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文序韩志东麦文英唐雯廖忠敬刘艳薇陈美姬
关键词:新生儿住院新生儿病例分析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疾病新生儿窒息
基因测序筛选宫颈癌患者IL-18基因上游调控区多态性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筛选宫颈癌患者IL-18基因上游调控区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初步探讨IL-18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宫颈癌的相关性,为后续选择合适的SNPs标记进行宫颈癌风险预测提供参考。方法:常规方法抽提46例原发性宫颈癌患者和正常人群外周血单个核细胞DNA;自行设计引物,对IL-18基因5′端(长约2kb)进行PCR,产物采用DNA测序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在IL-18基因5′端区域内共筛查出3个候选SNPs,其中rs1946518和rs1946519的SNPs基因型在宫颈癌和正常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二者存在连锁关系;另一个位点rs360719似乎与宫颈癌呈负相关,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小样本对特定人群IL-18基因进行测序可有效地筛选出候选SNPs;初步发现宫颈癌与IL-18基因上游调控区rs1946518和rs1946519SNPs有一定关系,为后续利用SNPs标记进行宫颈癌风险预测提供了研究基础。
杨红玲王前唐雯郭彩娇亓涛平宝红
关键词:宫颈癌DNA测序IL-18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
拉布立酶对重症晚期Burkitt′s淋巴瘤患儿预后的影响
2021年
目的探讨拉布立酶对重症晚期Burkitt′s淋巴瘤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5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晚期Burkitt′s淋巴瘤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患儿降尿酸治疗方案分为拉布立酶组和传统治疗组,比较2组降尿酸治疗的效果及预后。结果共纳入晚期Burkitt′s淋巴瘤患儿29例,其中Ⅲ期13例(44.83%),Ⅳ期16例(55.17%)。就诊时最常见的症状为腹胀或发现腹部包块(13例,44.83%),其次为腹痛(7例,24.14%)。原发肿瘤最常见于腹盆腔(21例,72.41%),其次为头颈部(6例,20.69%)。拉布立酶组15例,传统治疗组14例,2组患儿入院时血肌酐、乳酸脱氢酶、尿酸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拉布立酶组患儿治疗24 h、72 h后血尿酸恢复正常的比例明显高于传统治疗组(85.71%比25.00%,100.00%比2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组患儿肿瘤溶解综合征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3.33%比64.29%,P=0.096),但拉布立酶组急性肾损伤发生率、需肾替代治疗率、严重并发症发生率、28 d死亡率均明显低于传统治疗组(33.33%比85.71%,13.33%比64.29%,20.00%比78.57%,0比35.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拉布立酶可有效降低重症晚期Burkitt′s淋巴瘤患儿血尿酸水平,减少急性肾损伤及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儿预后。
裴瑜馨李毓黄雪琼普荣慧唐雯蒋小云
关键词:淋巴瘤肿瘤溶解综合征儿童
新生兔机械通气并氧吸入肺损伤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研究新生兔机械通气并氧吸入肺损伤的病理改变及肺灌洗液白细胞的变化规律。方法将108只新生兔随机分为高氧、低氧组;每组又分为高吸气峰压(HPIP)、中吸气峰压(MPIP)和低吸气峰压(LPIP)共6组进行机械通气。于通气后1、3、6h3个时间点活杀取肺,行肺灌洗液细胞计数、沉渣涂片细胞分类,测定肺湿干比并结合病理切片分析。结果机械通气6h内,白细胞计数在高氧、低氧通气后均高于对照,且在HPIP通气中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MPIP、LPIP(Pa<0.05);低氧通气、MPIP通气及对照组细胞反应以巨噬细胞为主;淋巴细胞反应与给氧方式无关,但与肺受到的机械牵拉力有关,以HPIP组最高(P<0.05);分叶核细胞数高氧组高于低氧组,MPIP组低于HPIP及LPIP组(Pa<0.05)。肺损伤评分及病理分级肺损伤高氧组重于低氧组,HPIP组及LPIP组重于中压力组。病理片均有膨胀不均一的肺泡,低压力通气肺不张重,高压力通气肺出血、肺大泡明显。结论新生兔机械通气时,低压力通气易致肺不张损伤,高压力通气易致肺气压伤,适当的压力能减轻肺损伤。细胞数的改变随通气策略不同而不同。
花少栋杜江刘秀香唐雯杨丽华封志纯
关键词:机械通气肺损伤白细胞灌洗液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