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海燕

作品数:8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急性
  • 5篇白血
  • 5篇白血病
  • 4篇供者
  • 4篇干细胞移植
  • 3篇单倍体
  • 3篇细胞
  • 3篇基因
  • 3篇急性白血
  • 3篇急性白血病
  • 3篇倍体
  • 2篇异基因
  • 2篇造血
  • 2篇造血干
  • 2篇造血干细胞
  • 2篇造血干细胞移...
  • 2篇外周
  • 2篇外周血
  • 2篇细胞移植
  • 2篇麻醉

机构

  • 8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郑州大学
  • 1篇新乡医学院第...

作者

  • 8篇何海燕
  • 6篇万鼎铭
  • 4篇曹伟杰
  • 3篇边志磊
  • 3篇柳飞
  • 2篇邢海洲
  • 2篇谢新生
  • 2篇曹路
  • 1篇孙玲
  • 1篇崔正军
  • 1篇孙慧
  • 1篇李贵平
  • 1篇黄世磊
  • 1篇王常印
  • 1篇刘长凤
  • 1篇刘延方
  • 1篇李涛
  • 1篇郭鹏飞
  • 1篇张丽英
  • 1篇牛大伟

传媒

  • 2篇临床麻醉学杂...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华烧伤杂志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肿瘤基础与临...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父母供者外周血单倍体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复发难治急性白血病
目的 单纯性化学治疗儿童复发难治急性白血病效果较差,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该类疾病的唯一有效措施.但由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患者获得同胞人类白细胞抗原相合供者的机会少于国外同类患者,查询非血缘相合供者周期较长,且大部分...
万鼎铭何海燕边志磊曹伟杰谢新生邢海洲
急性白血病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血缘供者安全性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血缘供者近期的不良事件及远期的安全性。方法185例急性白血病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血缘供者,干细胞动员后,用COBE 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干细胞。检测供者动员时血常规及形态学分类、CD34+细胞百分比、干细胞混悬液中单个核细胞( MNC)数量及CD34+细胞计数,同时记录供者动员和采集过程中的不良事件、采集后第1、3、7天血常规变化及长期随访。结果血缘供者干细胞动员前白细胞计数为(6.16±1.58)x 109·L-1,采集时白细胞计数为(41.55±9.77)x109·L-1,是动员前6.75(4.18-10.87)倍。干细胞混悬液MNC为(247.61±105.99)x 108,CD34+细胞为(3.54±3.42)x 108。动员时血缘供者的常见不良事件有头痛、腰背困痛、四肢痛、全身痛,合计占94.6%;外周血干细胞采集过程中,静脉持续输注葡萄糖酸钙,供者口周和指尖麻木等低钙症状发生率为3.2%;所有供者的不良事件均可耐受,无一例供者因不良事件终止干细胞动员或采集。供者干细胞采集后1周血象基本恢复正常;随访11 a血缘供者健康状况良好,无与动员及采集相关的远期并发症发生。结论急性白血病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血缘供者动员采集无明显的近期不良事件及远期并发症,安全性非常高,为非血缘移植供者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依据,减少恐惧感,降低反悔率。
玄中乾万鼎铭刘长凤李贵平李潺张丽英韦莹莹何海燕柳飞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安全性
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患儿行双侧睾丸固定术麻醉管理一例
2024年
患儿,男,11岁,150 cm,44 kg,因“双侧阴囊内空虚7年”入院。7年前因“肾上腺危象;皮质盲”入院治疗,其间基因检测确诊为“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adrenoleukodystrophy,ALD)”,口服氢化可的松并补钠至今。7年前发现患儿阴囊空虚,未治疗,建议观察,双侧睾丸未降至阴囊,彩超示双侧滑动性睾丸并体积小。入院查体:意识淡漠,发育尚可,身高、体重符合年龄,皮肤色素沉着明显,肌张力正常,体温36.5℃,RR 18次/分,BP 102/63 mmHg,ECG示窦性心动过速,HR 103次/分。
曹路何海燕张雪婷张伟杨建军
关键词:皮肤色素沉着双侧睾丸肾上腺危象麻醉管理皮质盲
父母供者外周血单倍体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复发难治急性白血病被引量:4
2014年
背景:儿童复发难治急性白血病单纯化学治疗效果极差,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愈该类疾病的惟一有效方法。研究显示单倍体移植与同胞相合及非亲缘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治疗效果接近,甚至优于后者,且父母作为供者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依从性好,能够保证移植干细胞数量及预防原发病复发,明显提高了患者移植成功率及长期无白血病生存率。目的:回顾分析父母供者单倍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复发难治急性白血病的疗效。方法:入选35例父母供者外周血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复发难治急性白血病。均采用"改良1,4-丁二醇二甲磺酸酯/环磷酰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预处理方案和环孢素、吗替麦考酚酯及甲氨蝶呤三联短程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结果与结论:35例父母供者外周血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复发难治急性白血病均植入成功。135例患儿回输单个核细胞中位数为5.82(3.23-8.45)×108/kg,其中CD34+细胞中位数为4.52(2.37-11.51)×106/kg。2干细胞回输后100 d内,移植相关死亡率为14.3%。33-Ⅱ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为34.3%,Ⅲ-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为37.1%,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总发生率为42.9%。42年无白血病生存率为42.9%,2年总生存率为51.4%,2年原发病复发率为34.3%,中位生存时间为24个月。提示对于无人类白细胞抗原相合同胞供者及不能及时寻找到非血缘人类白细胞抗原相合供者的儿童复发难治急性白血病,父母供者外周血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一种高效可行的治疗方法。
万鼎铭何海燕边志磊谢新生孙玲孙慧曹伟杰玄中乾柳飞
关键词:白血病干细胞移植单倍体
一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并发面部真菌性溃疡被引量:1
2016年
患者男,19岁,于2013年10月受凉后出现发热,最高达40℃,当地医院诊断为白血病,治疗后效果欠佳。以“确诊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4个月余,拟行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术”于2014年2月8日转入笔者单位。人院后行骨髓细胞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检查后确诊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给予长春新碱.地塞米松.环磷酰胺一左旋门冬酰胺酶.柔红霉素治疗方案诱导缓解后,给予长春新碱.地塞米松一柔红霉素、依托泊苷-阿糖胞苷方案强化治疗及6次腰椎穿刺鞘内注射治疗。
崔正军黄世磊万鼎铭郭鹏飞邹仕波何海燕王常印史讯牛大伟
关键词:白血病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急性淋巴细胞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移植后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左旋门冬酰胺酶
高白细胞血症患者行腹腔镜脾切除术麻醉处理一例
2024年
患者,男,71岁,168 cm,72 kg,因“乏力1年,加重1个月”入院。无病毒性肝炎、先天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史,吸烟史50年,每天10支。体格检查:慢性病面容,言语不利,神经病理征阴性,口唇黏膜无紫绀,脾距肋下缘约20 cm,超正中线,超脐。静息状态下,呼吸节律平稳.
何海燕杨建军曹路
关键词:言语不利腹腔镜脾切除术正中线麻醉处理高白细胞血症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骨髓WT1基因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5
2014年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骨髓WT1基因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实时定量逆转录PCR方法检测122例初诊AML患者骨髓WT1基因的表达水平,并进行初次诱导化疗缓解率(CR1)及2 a无白血病生存率(LFS)和总生存率(OS)的分析。对照组为21例非白血病患者或造血干细胞移植健康供者。结果:对照组骨髓WT1基因表达水平为0.007(0.002,0.080);AML组为0.677(0.336,0.763),明显高于对照组(Z=2.620,P<0.001)。AML-M3患者WT1基因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CR1、2 a LFS和OS无差异。AML(非M3)患者WT1基因低表达组CR1为82.6%(38/46),高表达组为52.3%(23/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76,P=0.002);两组的总生存曲线和无白血病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10、4.698,P<0.05),高表达组2 a OS(36.0%)和LFS(33.3%)均低于低表达组(57.7%和53.7%)。结论:骨髓WT1基因表达水平是预测AML预后的有效监测指标。
万鼎铭边志磊刘延方曹伟杰张媛李涛李涛何海燕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WT1基因预后
父母供者外周血单倍体移植治疗儿童难治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被引量:3
2015年
背景:在中国,儿童患者获得人类白细胞抗原相合同胞供者较困难,而以父母供者较多。目的:回顾性分析父母供者外周血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复发难治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17例无人类白细胞抗原相合同胞及相合非血缘供者,且免疫抑制疗效不佳的复发难治性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行父母供者外周血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采用"氟达拉滨+环磷酰胺+兔抗人胸腺细胞球蛋白抗体"预处理方案,应用环孢素+吗替麦考酚酯+甲氨蝶呤三联短程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结果与结论:1患者17例中16例(94%)获得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0.5×109 L^(-1)和血小板≥20×109 L^(-1)的中位时间分别为13(11-15)d和17(12-28)d。2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47%(8/17),其中Ⅰ-Ⅱ度29%(5/17),Ⅲ-Ⅳ度18%(3/17)。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41%(7/17)。3中位随访268(43-753)d,12例存活,总生存率为71%(12/17),死亡5例(29%),均为移植相关死亡,其中1例植入失败死于皮肤真菌感染,1例死于移植物抗宿主病,3例死于肺部重症感染。无患儿移植后复发。4结果显示,无人类白细胞抗原相合同胞及相合非血缘供者,且免疫抑制疗效不佳的复发难治性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父母供者外周血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挽救治疗方法。
万鼎铭陈晓娜曹伟杰邢海洲何海燕柳飞陈诗彧庞雨晴
关键词:单倍体外周血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移植物抗宿主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