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长建

作品数:13 被引量:74H指数:5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溶解氧
  • 3篇珠江口
  • 3篇温盐
  • 3篇潮汐
  • 2篇沿岸
  • 2篇中尺度
  • 2篇剖面仪
  • 2篇下降流
  • 2篇南海北部
  • 2篇海域
  • 2篇次表层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球化学特征
  • 1篇地球化学意义
  • 1篇地形
  • 1篇地形影响
  • 1篇地震
  • 1篇地震带
  • 1篇地震海啸

机构

  • 10篇中国科学院
  • 9篇国家海洋局
  • 2篇国家海洋局南...
  • 1篇天津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13篇刘长建
  • 7篇王东晓
  • 3篇夏华永
  • 3篇杜岩
  • 2篇毛华斌
  • 2篇陈荣裕
  • 2篇刘愉强
  • 2篇张庆荣
  • 1篇马玉
  • 1篇肖劲根
  • 1篇陈特固
  • 1篇陈美榕
  • 1篇曹永港
  • 1篇李团结
  • 1篇谢强
  • 1篇马媛
  • 1篇史华明
  • 1篇陈举
  • 1篇刘昆
  • 1篇张军晓

传媒

  • 4篇海洋学报
  • 2篇热带海洋学报
  • 1篇海洋与湖沼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地震
  • 1篇海洋通报
  • 1篇气候变化研究...
  • 1篇中国海洋学会...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马尼拉地震带海啸对广东沿海影响的数值研究——潮汐与海啸的非线性作用的影响被引量:1
2018年
基于COMCOT数值模型,建立了天文潮与海啸耦合数学模型,对日本"311"海啸进行了模拟验证。针对马尼拉地震带海啸,通过设计海啸震源的计算,分析广东省沿海海啸风险,从数值上得出了海啸引发的最大增水值以及海啸到达广东省沿岸的时间。
曹永港曹永港刘同木刘长建刘愉强刘同木
关键词:地震海啸数值模拟
2004年9月南海北部移动船载温盐剖面仪观测结果初步分析被引量:6
2005年
在2004年9月南海北部开放航次中,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首次引进使用了民用移动船载温盐剖面仪(Moving Vessel Profiler,MVP),并在珠江口外海和越南东岸外海2个断面进行了拖曳测量。通过对MVP和定点温盐深仪所测数据的比较分析,发现MVP下降阶段数据较为可信。对所获温、盐、深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发现2个断面的水团性质存在明显差异。越南东岸外海断面的混合层平均深度(27m左右)深于珠江口外海断面(17.5m左右);在表层和近40m深度处,珠江口外海的盐度值都高于越南东岸外海,呈现高盐的特性。
刘长建毛华斌陈荣裕王东晓
关键词:温跃层
2006年冬季粤东沿岸下降流观测分析被引量:6
2010年
根据珠江口及其附近海域2006年冬季(2006年12月至2007年1月)航次的CTD调查资料发现,由于表层水体冷却而产生的对流作用,以及东北季风、浪、流等强动力条件下,冬季陆架水体垂向混合均匀,但粤东近岸海域却存在显著的温跃层及逆盐跃层,其原因在于:东北季风的Ekman效应引起了陆架表层高温、高盐海水向岸输送,东北季风还驱动了西南向沿岸流,其底边界层的Ekman效应引起了沿岸底层低温、低盐海水离岸输送,这样就形成了陆架方向的次生环流,在沿岸海域则为下降流,并表现为沿岸海域的逆盐跃层及温跃层现象。在下降流显著的区域,溶解氧垂向分布均匀且浓度较高,这应归因于下降流将溶解氧浓度较高的表层水带入深层所致。
刘长建夏华永王东晓
关键词:下降流溶解氧
南海北部海洋温、盐调查研究——2004年9月南海北部开放航次移动船载温盐剖面仪观测被引量:4
2005年
刘长建毛华斌陈荣裕王东晓
关键词:海洋调查水文要素南海北部海鸟
南海次表层和中层水团年平均和季节变化特征被引量:33
2008年
为了弄清北太平洋水入侵南海的状况,利用历史观测温-盐数据等资料对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盐度极大值层北太平洋水通过吕宋海峡的入侵整年发生,并且其入侵有很大的季节变化,冬季东北季风盛行时最强。北太平洋热带水(NPTW)入侵的季节变化与次表层地转流和南海的经向翻转环流结构有密切联系。具有盐度极小值特性的北太平洋中层水(NPIW)也通过吕宋海峡入侵南海,但其季节变化与NPTW完全反位相。冬季,由于在中层水深度北向运动的南海经向翻转环流的阻碍作用,NPIW入侵南海最弱。作者认为,北太平洋水入侵南海的机制可以基本上从南海的地转流及经向翻转环流得到解释。
刘长建杜岩张庆荣王东晓
关键词:地转流
南海次表层-中层水团分析
本文利用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搜集的历史温-盐数据(SCSIO)、WOD01中的原始数据、SODA(Simple Ocean Data Assimilation)中的流速和风应力数据等资料,采用温-盐诊断地转流、T-S...
刘长建
关键词:水体盐度南海海域
越南中部沿岸潮汐、潮流特征被引量:3
2012年
基于越南中部2007年夏季潮汐、潮流实测资料,对该区域的潮汐、潮流特征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海区为以日潮为主的潮汐过渡地带,每月有20 d属日潮,10 d属半日潮;2)潮流以不正规半日潮流为主,其次为不正规全日潮流,潮流运动以往复流为主;3)O1、K1、M2、S2分潮流长轴方向集中在SW-NE之间,与岸线走向基本一致;4)受西南季风的影响,表层存在一沿岸形自SW向NE运动的顺时针余流场。
魏志强杨阳刘愉强李锐详刘长建朱鹏利
关键词:潮汐
珠江口表层沉积物常量元素特征及其地球化学意义被引量:5
2012年
对珠江口348个站位表层沉积物中常量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其地球化学意义。结果表明,沉积物主要化学组成是SiO2和Al2O3,平均含量分别为60.1%和15.1%,且自河口向海方向SiO2含量增大,Al2O3含量减少。元素相关性及因子分析表明,沉积物主要由陆源和生物源碎屑沉积组成,包括SiO2、Al2O3、P2O5、Fe2O3、MnO、TiO2、K2O和CaO,是控制研究区沉积物化学成分的最主要因素;海源碎屑沉积包括Na2O、MgO和K2O,且K2O具有陆源和海源碎屑双重特征。
马玉李团结刘长建刘激刘昆马媛史华明张军晓
关键词:表层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珠江口
一个考虑潮汐、中尺度涡和地形影响的南海底部环流诊断模型被引量:4
2013年
本文构造了一个考虑潮汐、中尺度涡和地形影响下的南海底部环流诊断模型。在该模型中,潮汐混合和涡致混合引起的垂直速率用一个类似的改进参数化方案来表示。该模型结果显示在南海深层吕宋海峡"深水瀑布"和斜压影响最大,潮汐作用和中尺度涡影响次之,风场的影响最小。斜压影响的整体效应与其他因素相反。潮汐混合与涡致混合具有明显的地形依赖性。潮汐混合主要集中在南海北部海盆地形较为陡峭的陆坡区和南海中部海山区,而涡致混合主要集中在海盆西边界区以及中部海山区。在不考虑吕宋海峡"深水瀑布"、潮汐和中尺度涡的情况下(对应吕宋海峡关闭),南海底部环流为反气旋式环流。考虑吕宋海峡"深水瀑布"后,南海底层环流为气旋式环流,而潮汐混合和涡致混合起到加强整个气旋式环流强度的作用。此外,该模型还给出了南海底部环流量级大小与地形坡度之间的密切关系,即地形坡度较大的地方,其流速也大。这对于现场观测有着一定的参考意义。最后,本文用尺度分析的方法从理论上分析了该模型的适用性,证实了该模型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肖劲根谢强刘长建陈举王东晓陈美榕
关键词:地形
2006年冬季广东沿岸水与陆架水交换的观测分析
根据珠江口及其附近海域2006年冬季航次的CTD调查资料,发现沿岸低温、低盐水体与来自陆架的高温、高盐水相混合形成显著的锋面,珠江口西侧沿岸由于珠江冲淡水作用还形成显著的河羽。东北季风的Ekman效应驱动了陆架水向岸辐聚...
刘长建夏华永王东晓
关键词:珠江口海域下降流溶解氧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