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旭丹

作品数:13 被引量:198H指数:8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5篇苦荞
  • 4篇抗氧化
  • 4篇黄酮
  • 3篇淀粉
  • 3篇理化性
  • 3篇理化性质
  • 3篇烂果
  • 3篇活性
  • 3篇干枣
  • 2篇多酚
  • 2篇枣汁
  • 2篇荞麦
  • 2篇鲜果
  • 2篇鲜果汁
  • 2篇响应面
  • 2篇抗氧化活性
  • 2篇果汁
  • 2篇果汁加工
  • 2篇超声波
  • 1篇代谢物

机构

  • 12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中国粮油学会
  • 1篇河北科技师范...
  • 1篇山西省农业科...
  • 1篇中国环境管理...
  • 1篇中国药科大学

作者

  • 13篇国旭丹
  • 11篇王敏
  • 5篇徐变娜
  • 4篇刘航
  • 3篇马雨洁
  • 3篇汪有科
  • 3篇李翠丽
  • 3篇高清菡
  • 2篇冀晓龙
  • 2篇冀小龙
  • 2篇徐元元
  • 1篇赵希艳
  • 1篇陕方
  • 1篇李五霞
  • 1篇贾凌杉
  • 1篇高海生
  • 1篇石新卫
  • 1篇刘保林
  • 1篇吕曼曼
  • 1篇贺丽霞

传媒

  • 4篇食品科学
  • 2篇中国粮油学报
  • 2篇中国食品学报
  • 1篇中国油脂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 6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鲜枣果粉加工方法
本发明属于水果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鲜枣果粉加工方法。服现有技术干枣生产的枣粉口味及其营养成分和鲜枣相比差距很大。为克服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鲜枣果粉加工方法,将选好的红枣用清水清洗、去除杂质及...
王敏汪有科高清菡国旭丹徐变娜冀小龙李翠丽
文献传递
一种鲜枣果汁加工方法
本发明属于水果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鲜枣果汁加工方法。现有技术干枣生产的枣汁口味及其营养成分和鲜枣汁相比差距很大。为克服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红枣鲜果汁加工方法,步骤如下:将选好的红枣用清水清洗...
汪有科王敏冀晓龙高清菡国旭丹徐变娜李翠丽
文献传递
湿热处理对高粱淀粉理化性质的影响被引量:5
2016年
以高粱种子为原料制备高粱淀粉,在4个不同含水量(20%、25%、30%和35%)条件下,110℃湿热处理16 h对淀粉进行改性,进而分析湿热处理对其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湿热处理没有改变高粱淀粉典型的A型晶体结构,但相对结晶度从21.1%显著增加到36.6%;湿热处理后,淀粉颗粒表面形态有明显变化,吸水性和淀粉糊化温度的增加也与处理的水分含量呈正相关,最高值分别为HMT-35的1.7 m L/g和76.7℃;同时淀粉的溶解度和膨胀度、吸油性、峰值黏度和热焓变值(ΔH)随着处理水分含量的提高而显著降低。证明湿热处理能有效改变高粱淀粉结构和理化性质,可以提高其热稳定性,扩大其在食品工业及其他行业的应用范围。
刘航国旭丹吕曼曼杜春艳曹荣王敏
关键词:高粱淀粉湿热处理理化性质
一种鲜枣果汁加工方法
本发明属于水果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鲜枣果汁加工方法。现有技术干枣生产的枣汁口味及其营养成分和鲜枣汁相比差距很大。为克服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红枣鲜果汁加工方法,步骤如下:将选好的红枣用清水清洗...
汪有科王敏高清菡国旭丹徐变娜冀小龙李翠丽
苦荞麸乙醇粗提物各极性成分的抗氧化活性研究被引量:12
2011年
目的:寻找苦荞麸乙醇粗提物中抗氧化活性最强的部分,为分离该部分的有效成分提供参考。方法:以苦荞麸为原料,用95%乙醇提取苦荞麸总黄酮粗提物;水悬浮,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测定各萃取相以及苦荞麸总黄酮粗提物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通过DPPH·的清除能力、ABTS·+的清除能力、总还原力以及抑制β-胡萝卜素褪色能力的测定,比较不同萃取相和粗提物的抗氧化性。结果:乙酸乙酯相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最高,抗氧化活性最强。乙酸乙酯萃取物的DPPH·清除能力(EC5078.86μg/mL)优于芦丁(EC50135.71μg/mL),弱于VC(EC5071.26μg/mL);ABTS·+清除能力(EC5029.79μg/mL)优于芦丁(EC5072.96μg/mL)和VC(EC50112.71μg/mL),还原力高于芦丁和槲皮素,抑制β-胡萝卜素褪色的能力(EC50101.24μg/mL)低于BHT(EC5015.80μg/mL)。苦荞麸粗提物和萃取物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与DPPH·和ABTS·+清除率EC50值呈负相关性。结论:乙酸乙酯萃取物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优于粗提物。据此分离苦荞麸乙醇粗提物乙酸乙酯相的抗氧化成分。
国旭丹陕方高锦明石新卫王敏
关键词:总酚总黄酮抗氧化性
熟制荞麦面条抗氧化品质及体外淀粉消化特性被引量:34
2013年
目的:以小麦挤压面条为对照,比较评价不同品种熟制荞麦面条(2种苦荞、3种甜荞)的抗氧化性能和体外淀粉模拟消化特性的差异。方法:以甜荞(定边红花、榆荞4号、温莎)、苦荞(西农9940、西农9909)共5个品种的荞麦粉和小麦粉制作的熟化挤压面条为试材,采用NaNO2-Al(NO3)3测定总黄酮含量;DPPH自由基清除法和还原能力两个抗氧化模型测定面条的抗氧化能力;同时采用酶解法测定面条的抗性淀粉含量;并通过模拟体外淀粉消化的方法测定不同时间点的总淀粉水解率,制作总淀粉水解曲线,计算面条的血糖生成指数(EGI)。结果:荞麦面条的抗氧化品质显著优于小麦面条,其中荞麦面条的总黄酮含量在183.33~600.76mg/100g之间,苦荞面条的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显著高于甜荞面条,以西农9909面条为最佳;荞麦面条的抗性淀粉含量在2.78%~6.07%之间;荞麦面条的EGI值均明显低于小麦面条,且受品种影响显著,其中定边红花、温莎、西农9909及西农9940面条的EGI<75,属于中等EGI值食品。结论:荞麦面条与小麦面条相比具有极高的抗氧化活性和较低的EGI值,且受品种影响显著,其中以西农9940品质最佳。荞麦面条可作为日常膳食摄入以起到预防糖尿病等慢性病的目的。
马雨洁刘航徐元元国旭丹王敏
关键词:荞麦面条血糖生成指数抗性淀粉
超声波辅助提取苦荞麦多糖工艺优化及其体外抗氧化研究被引量:55
2013年
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苦荞多糖工艺,并探究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应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对多糖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同时探究苦荞多糖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提取苦荞多糖的最优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15.69(g/mL)、超声波提取温度61.05℃、超声波提取时间65.5min,在此条件下多糖得率为4.41%。苦荞多糖对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清除作用明显,且具有一定的还原能力,是一种良好的天然抗氧化剂。
刘航国旭丹马雨洁徐变娜王敏
关键词:超声波响应面
爬山虎果籽油浸提工艺及其脂肪酸组成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主要研究了爬山虎果籽油的浸提工艺、理化性质和脂肪酸组成。筛选出正己烷作为爬山虎果籽油的浸提溶剂,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爬山虎果籽油的最佳浸提工艺条件为:颗粒大小40目,料液比1∶9,浸提温度65℃,浸提时间80 min,浸提次数2次。气相色谱法测得爬山虎果籽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8.63%,其中亚油酸含量为74.67%。
赵希艳高海生贾凌杉国旭丹郭伟
关键词:浸提理化性质脂肪酸组成
不同处理温度对苦荞抗氧化成分的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2
2014年
研究苦荞经不同温度处理后,其酚类物质、黄酮类物质、芦丁、槲皮素含量及其抗氧化能力的差异,分析酚类物质、黄酮类物质、芦丁、槲皮素的含量间及抗氧化能力间的相关性,并指出槲皮素产生的温度范围。研究结果发现,当处理温度低于180℃时,酚类物质、黄酮类物质、芦丁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高于180℃时,酚类物质、芦丁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而黄酮类物质含量显著降低(P<0.05),槲皮素含量显著增加(P<0.05);高于220℃时,酚类物质、黄酮类物质、芦丁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槲皮素含量显著增加(P<0.05)。而且,抗氧化能力与酚类物质含量相关性最好,其次依次为芦丁、黄酮类物质含量,而与槲皮素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由此可知,当处理温度高于180℃时,苦荞粉中酚类、黄酮类物质、芦丁分解而减少,槲皮素含量逐渐增加,抗氧化能力大幅度降低。因此,加工过程中应注意保护苦荞的功能活性物质,防止温度过高而导致酚类、黄酮类等抗氧化物质的降解。
田汉英国旭丹李五霞冀晓龙杜丽娟王敏
关键词:苦荞酚类物质黄酮类物质芦丁抗氧化活性
槲皮素及其代谢物抑制氧化应激与炎症被引量:24
2013年
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为试材,用棕榈酸(PA)建立氧化应激与炎症模型,考察槲皮素和其代谢物槲皮素-3-O-葡萄糖醛酸对内皮细胞氧化应激与炎症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PA刺激诱发了内皮细胞内的氧化应激反应,导致胞内ROS的增加和线粒体膜电位的下降。槲皮素和槲皮素-3-O-葡萄糖醛酸能有效减少ROS的过量生成并逆转线粒体膜电位下降,从而发挥抑制内皮氧化应激的功能。PA刺激引起内皮细胞中IKKβ与NF-κB的活化并导致炎性因子IL-6和TNF-α的蛋白合成,槲皮素和槲皮素-3-O-葡萄糖醛酸能有效下调IKKβ与NF-κB的磷酸化水平,降低IL-6和TNF-α的蛋白合成,从而发挥抑制内皮炎性反应的功能。因此,槲皮素和槲皮素-3-O-葡萄糖醛酸可以有效抑制内皮细胞的氧化应激与炎性反应。预示含有槲皮素的植物原料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可能与槲皮素代谢物抑制内皮氧化应激与炎性反应有关。
王敏刘保林国旭丹
关键词:槲皮素氧化应激炎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