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才奇

作品数:5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交通运输工程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3篇青藏
  • 3篇青藏高原
  • 2篇冻土
  • 2篇暖期
  • 2篇气候
  • 2篇全新世
  • 2篇全新世大暖期
  • 2篇末次冰盛期
  • 2篇LGM
  • 2篇冰缘
  • 2篇大暖期
  • 1篇等温线
  • 1篇地貌
  • 1篇冻融
  • 1篇冻融作用
  • 1篇多年冻土
  • 1篇石英砂
  • 1篇气候变化
  • 1篇气候意义
  • 1篇显微特征

机构

  • 5篇北京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5篇孙才奇
  • 4篇刘耕年
  • 2篇聂振宇
  • 2篇张梅
  • 2篇李川川
  • 1篇李宜垠
  • 1篇陈艺鑫
  • 1篇崔之久
  • 1篇潘仁义
  • 1篇王凌越

传媒

  • 2篇冰川冻土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第一届中国大...
  • 1篇第十一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重建青藏高原LGM和Altithermal多年冻土边界及环境
藏高原77个气象站点30年温度数据为基础,利用补点、插值等方法绘制了青藏高原地区等温线图,结合《中国冰雪冻土图》,将青藏高原冻土以大片多年冻土、岛状多年冻土和高山多年冻土三种类型进行区分恢复.通过研究现代气象数据与现代多...
焦世晖王凌越孙才奇易朝路崔之久刘耕年
关键词:全新世大暖期末次冰盛期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格尔木-亚东)冰缘现象及其气候意义
2021年
冰缘地貌与沉积是冰冻圈环境变化的载体,对其开展深入研究对了解青藏高原地表过程与过去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青藏高原(格尔木-亚东)冰缘地貌和沉积野外记录和实验分析,获得以下认识:格尔木在LGM时多年冻土至少下限到达海拔2900 m,年均气温降至<-4℃,比现在至少低9℃,气候寒冷干燥;冰消期和全新世存在极端干冷的气候事件,可能存在地面温度<-10℃的冬季迅速降温气候期。楚玛尔、那曲谷露和纳木错的冰楔假型分别记录了末次冰期冷期多年冻土扩张,亚东古砂楔记录了早全新世冷事件。西藏羊八井泥炭沉积剖面孢粉和测年揭示,该区自新仙女木事件以来经历了严寒(12.8~9.8 ka)、暖湿(9.8~5.0 ka)、干冷(5.0 ka至今)的气候阶段。青藏高原(格尔木-亚东)广泛发育的冻融褶皱、成层坡积、风沙沉积等,是古环境重建的重要佐证,具有刻画冷暖-干湿的意义。
刘擎李宜垠孙才奇聂振宇杨玮琳崔之久刘耕年
关键词:冰缘地貌气候意义青藏高原
天山冰川与塔克拉玛干风沙沉积的颗粒特征和分异过程分析被引量:6
2012年
通过对比天山阿拉沟冰碛及冰水扇和塔中沙丘砂的颗粒特征,探讨其搬运与堆积分异过程。研究表明:冰川沉积粉砂颗粒占相对优势,砂颗粒次之,黏土颗粒最少,且石英砂表面出现较多的多棱角、棱脊磨损、大贝壳断口、撞击深坑等反映冰川底部强烈挤压研磨动力的特征。冰水沉积颗粒特征与冰川沉积相似,粉砂仍是优势组分,石英砂表面显微特征显示轻微的流水改造。风沙沉积中砂颗粒占绝对优势,石英砂表面出现较多次圆–圆边缘、碟形坑、不规则小麻坑等风力作用特征,且有少量大贝壳状断口、裂纹、棱脊磨损等冰川作用痕迹,以及V形坑等流水作用痕迹。推测冰碛物为塔克拉玛干沙漠重要物源之一,冰碛物中的粉砂为塔里木盆地边缘黄土的主要提供者。
潘仁义李川川张梅孙才奇刘耕年
关键词:粒度石英砂显微特征沉积分异
重建青藏高原LGM和Altithermal多年冻土边界及环境
以青藏高原77个气象站点30年温度数据为基础,利用补点、插值等方法绘制了青藏高原地区等温线图.并结合《中国冰雪冻土图》,将青藏高原冻土第一次以大片多年冻土、岛状多年冻土和高山多年冻土三种类型进行区分恢复.通过研究现代气象...
焦世晖王凌越孙才奇刘耕年
关键词: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全新世大暖期末次冰盛期
天山冰缘环境活动层冻融过程定位观测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冻融作用是冰缘环境的一个重要地貌过程,其活动性直接反映气候变化,成为冰冻圈过程研究的重要内容.依据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991-2011年石环长期定位观测资料,对天山大陆性冰缘环境中石环发育特点和冻融作用机制进行深入探讨.结果表明:乌鲁木齐河源区石环冻胀作用在地表20cm内最强,直径为3cm的定位桩受到的冻胀作用最小,石环从中心向边缘冻胀作用变弱;对比石环发育和无石环的地表,前者冻融作用更强;海拔对冻胀作用有明显影响,在布设观测点的海拔3 500~4 000m范围内,随海拔上升,冻胀作用增强,到海拔3 900m达到最大,显示与当地现代冰川平衡线高度的吻合性.相关性分析表明,气候因素中夏季水热条件对石环发育作用较大,其中夏季降水对冻胀作用的影响显著,一年中地温在0℃波动的天数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石环活动层定位观测揭示出冰缘地貌对区域气候变化反应敏感,对近20a温度升高有积极响应.
孙才奇李川川陈艺鑫张梅聂振宇刘耕年
关键词:冻融作用气候变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