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梅

作品数:21 被引量:173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1篇冰期
  • 10篇冰川
  • 5篇地貌
  • 5篇气候
  • 5篇末次冰期
  • 4篇宇宙核素
  • 4篇年代学
  • 4篇冰川地貌
  • 4篇冰碛
  • 3篇末次冰期以来
  • 2篇第四纪冰川
  • 2篇宇宙
  • 2篇宇宙成因
  • 2篇宇宙成因核素
  • 2篇石英砂
  • 2篇抬升
  • 2篇气候变化
  • 2篇气候意义
  • 2篇青藏
  • 2篇青藏高原

机构

  • 21篇北京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辽宁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田纳西大学

作者

  • 21篇张梅
  • 17篇刘耕年
  • 14篇陈艺鑫
  • 12篇李川川
  • 8篇崔之久
  • 5篇张敬春
  • 5篇李英奎
  • 4篇聂振宇
  • 2篇孙才奇
  • 2篇张跃
  • 2篇潘仁义
  • 1篇孔屏
  • 1篇周尚哲
  • 1篇崔鹏
  • 1篇张威
  • 1篇易朝路
  • 1篇葛永刚
  • 1篇陈剑
  • 1篇银森录
  • 1篇傅海荣

传媒

  • 4篇冰川冻土
  • 4篇第十一届全国...
  • 2篇第四纪研究
  • 2篇山地学报
  • 2篇2013年全...
  • 2篇第一届中国大...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第十届全国第...

年份

  • 1篇2015
  • 6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7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喜马拉雅山冰川启动及冰期演化的宇宙核素年代学研究
喜马拉雅山希夏邦马峰地区是青藏高原现代冰川作用中心之一,古冰川遗迹十分丰富,是研究喜马拉雅山第四纪冰川发生、演化及驱动机制的关键区。尤其是最老的希夏邦马冰期,代表了喜马拉雅山冰川启动的时间,可以深入探讨青藏高原气候和构造...
张梅陈艺鑫李英奎李川川刘耕年
关键词:第四纪冰川
基于TCN年龄约束的希夏邦马北坡地区冰川地貌与冰期
位于喜马拉雅山中段的珠穆朗玛峰-希夏邦马峰地区是喜马拉雅山现代冰川最集中分布区之一,第四纪冰川遗迹广泛发育,有较为完整的冰川地貌和沉积系列,是重建青藏高原冰川作用历史和环境演化过程的理想场所.希夏邦马峰地区冰期系列的年代...
张梅刘耕年
关键词:TCNMIS3
末次冰期以来格尔木河流域地貌演化的时空差异及环境意义
陈艺鑫李英奎张梅张跃刘耕年
喜马拉雅山冰川启动及冰期演化的宇宙核素年代学研究
喜马拉雅山希夏邦马峰地区是青藏高原现代冰川作用中心之一,古冰川遗迹亦十分丰富,是研究喜马拉雅山第四纪冰川发生、演化及驱动机制的关键区.尤其是最老的希夏邦马冰期,代表了喜马拉雅山冰川启动的时间,可为深入探讨青藏高原气候和构...
陈艺鑫李英奎崔之久张梅李川川刘耕年
关键词:第四纪冰川
喜马拉雅山佩枯岗日冰川地貌的年代学、平衡线高度和气候研究被引量:29
2011年
喜马拉雅山珠穆朗玛峰-希夏邦马峰地区是青藏高原南部现代冰川集中发育区之一,古冰川遗迹亦十分丰富,是研究第四纪青藏高原冰川形成和演化的关键区,一直备受地貌和第四纪环境研究者的关注.应用原地宇宙核素10Be暴露年龄测试技术,对采自希夏邦马峰西北佩枯岗日拉曲谷地冰碛垄上的冰川漂砾进行年代学研究;结合冰川地貌分析方法,对古冰川平衡线高度(ELA)和气候特征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末次冰期时,拉曲谷地冰川扩张,发育了山麓冰川,拉曲Ⅰ冰川面积99.9 km2,平衡线海拔5 620 m;拉曲Ⅱ冰川面积97.6 km2,平衡线海拔5 600 m;与现代平衡线高度相比,拉曲Ⅰ和拉曲Ⅱ的平衡线分别下降380 m、400 m.拉曲在末次冰期存在多次冰进,拉曲Ⅰ的10Be暴露年龄在42.1~22.3 ka;拉曲Ⅱ的10Be暴露年龄在18.6~14.8 ka.根据地貌法恢复末次冰期拉曲Ⅰ平衡线高度的温度为-10.7℃,拉曲Ⅱ为-10.6℃,降水量分别为251~461 mm和261~480 mm,显示出当时雪线高度的温度状况和现代冰川雪线高度的温度状况接近,但是降水比现在少得多,冰川气候类型为亚大陆型,印度季风减弱带来的水气变少.
刘耕年Li Yingkui陈艺鑫张梅李川川孔屏Harbor J.Caffee M.W.
关键词:冰川地貌宇宙核素年代学气候
末次冰期以来格尔木河填充-切割及驱动机制初探被引量:25
2011年
格尔木河水系是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一个较大的内陆水系,它发源于东昆仑山主脊,由南向北流经于昆仑山间,最终流入柴达木盆地中的达布逊盐湖。格尔木河水系河谷地貌和沉积,尤其是晚第四纪以来发育的阶地系列是本区构造运动和气候变化信息的良好载体,对研究青藏高原的环境演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格尔木河水系小干沟、纳赤台和三岔河等典型河段的阶地序列进行野外观测和采样,应用光释光(OSL)和^(14)C等方法对阶地进行年代学研究。根据河流阶地的形成时代,结合气候、构造和地貌演化特征,将格尔木河水系末次冰期以来地貌演化过程划分为82~16ka的三岔河填充期和16ka至今的格尔木河切割期两个阶段。晚更新世中后期构造相对稳定,奠定了三岔河组堆积的基础,而同时冰川作用加强,降水增多也促进了堆积作用,其中38~36ka期间堆积速率最大,反映了MIS 3阶段强烈的剥蚀作用。格尔木河切割期主要由构造抬升驱动,期间又存在4次阶段性下切,时代分别为16~13ka,13~11ka,11~5ka和5ka至今,形成4级阶地。切割速率先逐渐增大,进入全新世后迅速降低,反映了区域构造抬升先增强后减弱的变化过程。
陈艺鑫李英奎张跃张梅张敬春易朝路刘耕年
关键词:青藏高原河流阶地气候变化
中国第四纪冰期历史、特征及成因探讨被引量:69
2011年
中国第四纪冰川的研究已经走过了一个多世纪的历史,经历了初创阶段、以研究东部为主的争论阶段和以研究西部为主的创新阶段3个发展时期,建立了中国第四纪冰期系列,深入地认识了冰川的发生、发展和演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否定了长久以来的"中国东部第四纪古冰川"和"青藏高原统一大冰盖"两大争论问题。中国第四纪冰期最早可能起源于早更新世的希夏邦马冰期,有确切年代学证据的最早冰期为望昆冰期(0.7~0.5Ma),随后还有中梁赣冰期、倒数第二次冰期、末次冰期和全新世冰进,共6次主要冰川作用期。中国第四纪冰期启动时间远晚于极地和高纬地区;冰期系列也与极地和高纬地区不同步,尤其是存在大量MIS 3阶段冰川前进的证据。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发育强烈地依赖于山地的海拔高度,是构造抬升-冰期气候耦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影响最大的为"昆仑-黄河运动"和"共和运动",前者使青藏高原整体抬升到3000m的临界高度以上,导致青藏高原全面开始发育冰川;后者则直接导致了MIS 3b阶段冰进以及青藏高原东缘山地冰期的启动。
崔之久陈艺鑫张威周尚哲周力平张梅李川川
关键词:第四纪冰期MIS3阶段构造抬升
青藏高原东南部贡嘎山海螺沟冰川冰下沉积物形成与变形(英文)被引量:1
2013年
冰岩界面的冰川动力学是冰川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海螺沟冰川地处温暖湿润的海洋环境,冰川运动速度较快,冰川底部接近压融点,是研究冰下过程的较理想地点.在海螺沟冰川大型磨光面上浅显侵蚀坑内发现了碎屑物质.对碎屑物质理化特征研究表明:粒度特征、地球化学与石英砂SEM分析表明沉积在冰岩界面上的物质来自于冰川底部的底碛层,而不是冰上环境的产物.偏光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冰下沉积物呈现出一系列塑性变形(微旋转、褶皱)和脆性变形(线性结构、支撑结构、断层)微观结构和构造.两种变形结构的存在是碎屑物质在形成过程中其含水量波动情况的反映.冰下碎屑物质是冰下融出、滞碛作用的共同产物.在整个冰下碎屑物质形成与变形过程中,由于冰下水系季节性变化带来的冰岩界面上冰川融水含量的波动起了决定性作用.
张梅崔之久刘耕年陈艺鑫聂振宇傅海荣
关键词:海螺沟冰川
格尔木河小干沟坡积沉积特征与古环境重建被引量:4
2011年
格尔木河小干沟坡积剖面的地质地貌环境、宏观沉积构造、石英砂SEM结构特征及年代学研究揭示出该区坡积的沉积特征和坡地环境演化过程。格尔木河流域普遍存在坡积上覆风尘堆积,下部坡积代表坡面片流过程盛行,反映较湿润的气候环境,上部风尘堆积则代表风沙过程盛行,反映较干旱多风的气候。小干沟坡积物石英砂SEM结构特征组合不同于其它沉积环境,具有自己典型的特征组合,反映了青藏高原干剥蚀环境下石英砂特有表面结构特征组合。石英砂SEM结构特征中出现许多高起伏的颗粒外形,普遍出现次棱角、次棱脊、贝壳状断口、平行解理、溶蚀坑与溶蚀缝、硅质球、硅质鳞片、SiO2结晶特征。石英砂表面结构特征的颗粒频率曲线揭示坡积物成因以风化作用和化学作用为主,无冰川作用。颗粒外形特征表明坡积物为近源堆积;机械特征主要由强烈的风化作用及搬运过程中的碰撞造成;其中强烈的化学作用特征与该地区具有碱性、冷暖变化及局部良好供水的环境条件以及后期稳定沉积环境有关。小干沟剖面揭示出末次冰期以来经历冷湿(30~17 ka)到暖干(14 ka~至今)的环境变化过程。与格尔木河上游小南川剖面比较,不同的岩性、地貌、水热条件导致坡积沉积特征的差异,反映地貌过程垂直地带性。
张梅陈艺鑫银森录张敬春李川川刘耕年
关键词:石英砂
天山冰川与塔克拉玛干风沙沉积的颗粒特征和分异过程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通过对比天山阿拉沟冰碛及冰水扇和塔中沙丘砂的颗粒特征,探讨其搬运与堆积分异过程。研究表明:冰川沉积粉砂颗粒占相对优势,砂颗粒次之,黏土颗粒最少,且石英砂表面出现较多的多棱角、棱脊磨损、大贝壳断口、撞击深坑等反映冰川底部强烈挤压研磨动力的特征。冰水沉积颗粒特征与冰川沉积相似,粉砂仍是优势组分,石英砂表面显微特征显示轻微的流水改造。风沙沉积中砂颗粒占绝对优势,石英砂表面出现较多次圆–圆边缘、碟形坑、不规则小麻坑等风力作用特征,且有少量大贝壳状断口、裂纹、棱脊磨损等冰川作用痕迹,以及V形坑等流水作用痕迹。推测冰碛物为塔克拉玛干沙漠重要物源之一,冰碛物中的粉砂为塔里木盆地边缘黄土的主要提供者。
潘仁义李川川张梅孙才奇刘耕年
关键词:粒度石英砂显微特征沉积分异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