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晓伟

作品数:8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药物
  • 2篇药学
  • 2篇异甘草酸镁
  • 2篇注射液
  • 2篇临床药
  • 2篇菌药
  • 2篇抗菌
  • 2篇抗菌药
  • 2篇抗菌药物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表达
  • 1篇信号
  • 1篇信号通路
  • 1篇血药
  • 1篇血药浓度
  • 1篇血药浓度监测
  • 1篇药浓度
  • 1篇药品
  • 1篇药品不良反应
  • 1篇药品不良反应...

机构

  • 8篇徐州市第一人...
  • 1篇贵阳医学院附...
  • 1篇徐州医学院附...
  • 1篇徐州市第三人...
  • 1篇徐州市中心医...

作者

  • 8篇张晓伟
  • 2篇常卫东
  • 2篇郭洪梅
  • 2篇郑笑笑
  • 2篇张曼
  • 1篇杨青
  • 1篇苗圃
  • 1篇魏秀凤
  • 1篇吕冬梅
  • 1篇张琳

传媒

  • 3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处方药
  • 1篇江苏省药学会...

年份

  • 3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08
  • 1篇200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门诊抗感染药物处方调查与临床药学规范化管理反思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有1/3的患者死于用药不当,有1/7的病死者不是死于原有的疾病,而是不合理用药。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控制其滥用,已成为当前迫切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本文作者受卫生局委托组成联合检查组,对徐州市15家...
郭辉吕冬梅杨青张晓伟王永平
关键词:门诊抗感染药处方抽样调查
文献传递
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与分析
目的:调查我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我院2007年各月30份住院病历,共360份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依据文献及相关标准进行评价。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9%,抗...
张晓伟常卫东翟于刚
关键词:抗菌药物用药管理
异甘草酸镁对四氯化碳诱导肝损伤大鼠肝组织Bax、Bcl-2蛋白表达及肝纤维化指标影响被引量:8
2021年
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对四氯化碳诱导肝损伤大鼠肝组织Bax、Bcl-2蛋白表达及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50只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NS组)、肝损伤模型组(MO组)、异甘草酸镁注射液高剂量组(H组)、异甘草酸镁注射液中剂量组(M组)、异甘草酸镁注射液低剂量组(L组),每组10只。MO组和各给药组大鼠将50%CCl4花生油溶液按照1 mL·kg^(-1),每周灌胃2次。同时,H组、M组和L组每日一次,分别腹腔注射异甘草酸镁注射液100 mg·kg^(-1)、50 mg·kg^(-1)和25 mg·kg^(-1)。6周后处死,取大鼠肝脏,观察大体形态,称重留样;取大鼠血清,测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及谷丙转氨酶(ALT)水平,测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CⅣ)和Ⅲ型前胶原肽(PC-Ⅲ)。Western blot测肝脏组织Bcl-2和Bax蛋白表达。结果:与MO组相比,异甘草酸镁注射液能够升高H组、M组大鼠体质量(P<0.01、P<0.05);降低H组肝脏指数(P<0.05);降低H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P<0.05、P<0.01);降低H组LN、CIV和PC-Ⅲ(P<0.01、P<0.01、P<0.01),降低M组LN和PC-Ⅲ(P<0.01、P<0.05);下调H组Bax表达(P<0.01);上调H组Bcl-2的表达(P<0.01)。结论:对四氯化碳诱导肝损伤大鼠,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可下调其Bax蛋白表达,上调Bcl-2蛋白表达,改善肝纤维化指标。
张曼张晓伟徐圣秋郭洪梅
关键词:异甘草酸镁注射液肝损伤BAX
我院184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产生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一2007年12月收集的18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别从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涉及药物种类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
张晓伟常卫东张兰善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血药浓度监测
异甘草酸镁对酒精性肝病大鼠肝组织Nrf2/HO-1信号通路和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研究异甘草酸镁(MgIG)对酒精性肝病(ALD)大鼠肝组织核因子2相关因子/血红素氧合酶(Nrf2/HO-1)信号通路和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喂养酒精液体饲料构建ALD大鼠模型,另取SD大鼠以普通饲料喂养作对照组,将建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MgIG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MgIG低、中、高剂量组分别腹腔注射15 mg/kg、30 mg/kg、45 mg/kg MgIG,1次/d,连续注射8周,对照组和模型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采用生化试剂盒检测大鼠肝功能、肝组织甘油三酯(TG)及氧化应激指标含量,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纤维化指标,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肝组织Nrf2、HO-1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血清ALT、AST、TBil、MDA、肝组织TG、LN、HA、PC-Ⅲ含量、Nrf2、HO-1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SOD、GSH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MgIG中、高剂量组ALT、AST、TBil、MDA、TG、LN、HA、PC-Ⅲ水平显著降低,SOD、GSH、Nrf2、HO-1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MgIG对ALD大鼠有保护作用,可能通过Nrf2/HO-1途径减轻氧化应激及改善肝纤维化,从而缓解酒精性肝损伤。
张曼张晓伟徐圣秋郭洪梅
关键词:酒精性肝病异甘草酸镁
临床药师对ICU重症感染患者药学干预的回顾性分析
2021年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重症监护病房(ICU)重症感染患者药物治疗中的作用,为ICU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ICU 2020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98例重症感染患者进行药学监护,对治疗方案给予相应的药学建议,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临床药师参与ICU临床药物治疗的工作内容和方法。结果临床药师共给出119条药物治疗相关建议,94条(81%)建议被临床医师完全采纳,临床药师主动用药干预为68条(58.2%),被动干预主要为用药咨询,共51次。最常见的建议为调整抗菌药物品种、剂量、给药间隔、溶媒用量等。结论临床药师参与ICU抗感染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协助医师制定个体化抗感染方案,保证抗感染药物安全、有效、合理的使用。
郑笑笑张晓伟徐圣秋
关键词:临床药师重症感染抗感染治疗药学监护
干预管理对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效果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通过分析某院2014-2016年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及常见革兰阴性(G-)杆菌耐药情况,进一步阐述抗菌药物管理的重要性。方法:利用医院信息系统,调取2014-2016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相关的数据,对抗菌药物的使用频率(DDDs)、使用强度(AUD)、使用率、标本送检率以及G-杆菌的耐药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年的使用频率前十位药品总的DDDs值、抗菌药物的AUD、使用率均是2015年>2014年>2016年;细菌送检率2016年>2015年>2014年;常见G-杆菌的耐药率除铜绿假单胞菌外,基本上是2015年>2014年>2016年。结论:随着干预管理力度的加大,抗菌药物的DDDs、AUD及使用率下降,常见G-杆菌的耐药率也随之减少。
张琳张晓伟魏秀凤
关键词:干预管理抗菌药物
HPLC-ELSD法快速测定生脉注射液中糖类成分含量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HPLC-ELSD)建立生脉注射液中糖类成分快速定量分析方法。方法:采用Alltech Prevail TMCarbohydrate ES(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和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8 mL·min-1,柱温30℃,进样量20μL,ELSD漂移管温度65℃。结果:生脉注射液中果糖、葡萄糖、蔗糖和麦芽糖成分达到基线分离,浓度在179.0~2 864μg·mL-1(r=0.996 8),49~784μg·mL-1(r=0.998 1),39~642μg·mL-1(r=0.996 8),30~480μg·mL-1(r=0.999 3)范围内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n=3)在98.34%~100.7%之间,RSD≤3.8%。结论:该方法快速、准确,可用于生脉注射液中糖类成分的定量检测。
苗圃张晓伟郑笑笑石德珍
关键词:生脉注射液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糖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