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海波

作品数:230 被引量:412H指数:10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51篇期刊文章
  • 40篇专利
  • 29篇会议论文
  • 5篇学位论文
  • 5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83篇医药卫生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生物学
  • 2篇机械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建筑科学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2篇手术
  • 81篇心脏
  • 79篇动脉
  • 65篇外科
  • 63篇先天性
  • 52篇先天
  • 49篇先天性心脏
  • 49篇先天性心脏病
  • 47篇心脏病
  • 36篇主动脉
  • 31篇肺动脉
  • 29篇缺损
  • 28篇外科治疗
  • 27篇室间隔
  • 27篇外科手术
  • 26篇血管
  • 25篇心室
  • 25篇间隔缺损
  • 22篇心脏外科
  • 22篇室间隔缺损

机构

  • 192篇上海交通大学
  • 30篇上海交通大学...
  • 15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上海市儿童医...
  • 1篇苏州大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应急总医院

作者

  • 230篇张海波
  • 96篇徐志伟
  • 82篇刘锦纷
  • 81篇郑景浩
  • 53篇苏肇伉
  • 42篇丁文祥
  • 34篇严勤
  • 30篇祝忠群
  • 25篇王伟
  • 23篇徐卓明
  • 19篇殷猛
  • 18篇孙彦隽
  • 17篇张玉奇
  • 11篇朱德明
  • 11篇孙琦
  • 10篇杜欣为
  • 8篇韩露
  • 7篇王顺民
  • 7篇张志芳
  • 7篇胡仁杰

传媒

  • 39篇中华胸心血管...
  • 23篇中国胸心血管...
  • 1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0篇中华临床医师...
  • 9篇中华小儿外科...
  • 6篇中国体外循环...
  • 4篇医学临床研究
  • 4篇临床小儿外科...
  • 4篇中国小儿急救...
  • 4篇国际心血管病...
  • 4篇中华医学会第...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临床儿科杂志
  • 3篇医学影像学杂...
  • 3篇中国医师协会...
  • 2篇心肺血管病杂...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2篇中国心血管病...
  • 2篇第七届全国小...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年份

  • 7篇2023
  • 7篇2022
  • 12篇2021
  • 9篇2020
  • 15篇2019
  • 14篇2018
  • 11篇2017
  • 21篇2016
  • 9篇2015
  • 10篇2014
  • 13篇2013
  • 26篇2012
  • 19篇2011
  • 13篇2010
  • 6篇2009
  • 10篇2008
  • 15篇2007
  • 7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1
2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医源性主动脉瓣反流的手术治疗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 总结由于外科修补或导管封堵室间隔缺损(VSD)所导致主动脉瓣反流的手术经验.方法 2011年2月到2014年2月,手术治疗7例外科修补或导管封堵室间隔缺损导致的主动脉瓣中度以上反流患儿,男4例,女3例,平均年龄7.2岁,平均体质量24.9 kg.膜周部VSD导管封堵术后损伤主动脉瓣2例;外科手术损伤主动脉瓣5例,其中3例为修补肺动脉瓣下VSD时损伤右冠瓣(2例瓣叶穿孑,1例瓣叶缺失),1例为修补膜周部VSD时损伤无冠瓣导致瓣叶穿孔,1例右室双出口修补主动脉瓣下VSD时缝合线牵拉主动脉瓣环导致对合不佳.主动脉瓣成形手术距VSD修补或封堵手术10天~1.5年,自体心包补片修补穿孔的瓣叶4例,自体心包补片行瓣叶延长2例,拆除VSD缝线重新修补VSD 1例.结果 无手术死亡.随访2个月~3年,主动脉瓣成形效果满意,1例瓣叶缺失做瓣叶延长患儿主动脉瓣轻中度反流,余6例反流程度均为轻度以下.1例VSD封堵患儿合并双束支传导阻滞,心功能指数低于正常,余者心功能恢复正常.结论 对于外科修补或导管封堵室间隔缺损所导致主动脉瓣反流,用自体心包补片做主动脉瓣成形术的效果满意.
朱宏斌张海波王顺民鲁亚南刘锦纷郑景浩徐志伟董卫
关键词:主动脉瓣反流心脏瓣膜成形术
激光三角测距传感器
一种光学测量技术领域的激光三角测距传感器,包括:激光器、发射镜组、接收镜组、光敏器件和信号处理装置,激光器、发射镜组以及被测目标以直线排列设置于发射端,接收镜组和光敏器件设置于反射端,接收镜组和光敏器件位于激光器和发射镜...
赵辉陶卫刘伟文张海波周盈聂晨晨
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死亡危险度分析被引量:16
2014年
目的分析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的死亡危险度。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231例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死亡危险度。根据先天性心脏手术风险调整-1(RACHS-1)评分对手术方法进行分级,手术时年龄、体质量、急诊手术、体外循环、单心室姑息手术、RACHS。1评分均纳入风险评估。结果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手术治疗的总体病死率为9.96%(23/231例),病死率较高的3种手术为单心室姑息手术(25.00%,7/28例)、主动脉弓中断纠治术(21.43%,3/14例)、大动脉换位加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13,95%,6/43例),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闭锁根治手术仅1例,故未纳入高病死率类别。随着RACHS.1评分的增加,死亡风险增高,RACHS-1评分为2的病死率为6.67%(2/30例),评分3为6.84%(8/117例),评分4为13.75%(11/80例),评分6为50.00%(2/4例)。死亡的多因素危险度分析显示:单心室姑息手术年龄、体质量〈3000g和RACHS-1评分为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目前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的总体病死率仍然较高,对于上述高危患儿的进一步、前瞻性研究迫切需要。新生儿期单心室手术策略有待优化。
黄继红蔡及明张海波周燕萍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心脏手术婴儿
Dehydromonocrotaline诱导建立犬终末期肺动脉高压模型方法
2006年
我们通过静脉注射Dehydromonoerotaline(DMCT)成功地建立了大动物犬终末期肺动脉高压模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赵永红苏肇伉张海波陈会文蒋祖明邹文艳
关键词:肺动脉高压模型DE静脉注射大动物
采用国产同心伞片经胸小切口封堵膜部室间隔缺损的研究
2012年
目的总结我们通过微创经心室采用国产同心伞片行膜部室间隔缺损封堵的临床经验,探讨这项技术的手术方法和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2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45例膜部室间隔缺损患者[男25例,女20例;年龄(34.1±24.2)个月;体重(12.4±9.2)kg]采用胸下小切口经心室途径封堵治疗,患者均为膜周限制性室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基底部直径2~9mm,缺损上缘距主动脉右冠瓣≥2mm,所选伞腰直径4~10mm。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的引导下非体外循环下经右心室放入室间隔封堵伞。结果术后发生室性早搏1例,经治疗好转并未复发。其余患者术后心功能稳定,随访1~6个月,患儿伞片位置无移位,无心律失常和残余分流。结论经胸小切口采用同心伞片封堵膜部室间隔缺损安全有效,但对于初学者应该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
王顺民徐志伟刘锦纷严勤张海波郑景浩鲁亚南祝忠群苏肇伉丁文祥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
先天性纠正型大动脉错位不同手术方法结果的比较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比较先天性纠正型大动脉错位(ccTGA)的各种手术治疗结果方法,为临床治疗ccTGA提出更合理的手术方式。方法1999年6月至2009年12月外科手术治疗95例ccTGA,包括传统纠治手术25例,功能性单心室纠治手术26例,双调转术(DoubleSwitch)手术26例,姑息手术15例,另有3例接受其他手术。结果术后死亡7例,其中传统手术组死亡2例,DoubleSwitch手术组死亡4例,其他手术组死亡1例,单心室手术组全部存活。结论纠正型大动脉错位的手术方法的选择取决于解剖条件和生理参数。在各类手术结果的比较中,功能性单心室纠治手术的死亡率低、并发症少、再手术率低,可适当放宽功能性单心室纠治手术指征,可能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但长期的手术疗效还有待于进一步随访。
徐志伟蔡晶晶张海波郑景浩严勤刘锦纷苏肇伉丁文祥
关键词:大血管错位心脏外科手术
腹膜透析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肾功能不全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术对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急性肾功能不全的治疗效果。方法 81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儿出现急性肾功能不全,采用腹膜透析术进行治疗。比较各种手术方式术后腹膜透析发生率以及腹膜透析发生率较高的病种的预后。结果 Nikaidoh手术、全腔肺吻合术(Ⅱ期)、双调转术、ALCAPA纠治术和B-T分流术是术后腹膜透析发生率最高的5种手术方式,分别为66.7%、35.9%、33.3%、20.0%和16.7%,其发生率在不同疾病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行Nikaidoh手术、全腔肺吻合术(Ⅱ期)和B-T分流术的腹膜透析组的呼吸机使用时间和ICU住院时间较未行腹膜透析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与术后是否腹膜透析有关,研究中未出现严重腹膜透析并发症。结论腹膜透析术是针对婴幼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急性肾功能不全的有效、安全、可行的方法。
董卫朱丽敏张海波徐志伟刘锦纷
关键词:腹膜透析
B-T分流术后体肺循环血流的调节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Blalock-Taussig分流手术(B-T分流术)后通过呼吸机参数和血管活性药物的调节,维持适当的体肺循环血流量的分配,从而提高此类手术的生存率。方法总结2011年7月1日至2012年6月30日接受B-T分流术的连续57例患儿,术后通过呼吸机参数的调节,控制血气分析结果,使PCO2维持于50~55mmHg,pH维持于7.30~7.35,通过轻微的呼吸性酸中毒状态提高肺循环阻力从而限制肺血流;控制吸入氧浓度,使经皮氧饱和度(SpO2)维持在70%~80%。同时使用小剂量扩血管药物(米力农,硝普钠)降低体循环阻力,改善体循环灌注。结果全组死亡13例,死亡率22.8%。急诊手术死亡5例(35.7%),选择性手术死亡8例(18.6%);同时伴有动脉导管未闭的病例,不论导管结扎与否死亡率相同。结论 B-T术后维持适当的体肺循环比例是术后监护的关键,单纯控制肺循环阻力可能存在潜在的不利影响,如果结合对体循环阻力的调节可能会有更好的效果。
李志浩徐志伟张海波郑景浩史珍英徐卓明
关键词:肺循环分流手术
膜部室间隔缺损微创手术封堵初步经验总结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总结通过微创手术经心室行膜部室间隔缺损(VSD)伞片封堵的临床经验,探讨该技术的手术方法和适应证。方法对48例膜部VSD患儿采用胸下小切口经心室途径封堵治疗。患儿均为膜周限制性VSD,VSD基底部直径2~9 mm;伞腰直径4~10 mm;45例采用同心伞,3例采用偏心伞。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的引导下经右心室放入室间隔封堵伞。结果 45例患儿术后心功能稳定,随访1~6个月,伞片位置无移位,无心律失常和残余分流。其余3例患儿发生心律失常,其中1例发生室性早搏和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2例发生房室传导阻滞,经治疗均好转。结论经胸小切口行伞片封堵膜部VSD为VSD的治疗提供了一种良好的选择,应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
王顺民徐志伟刘锦纷严勤张海波郑景浩鲁亚南祝忠群苏肇伉丁文祥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微创手术
一种应用于儿童先心病伴随的血管开口狭窄的支架及扩张球囊导管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血管开口狭窄的支架,所述的支架为弧形喇叭状的球囊膨胀式支架,支架的前端为大口,支架的后端为小口,支架由多个环状支撑件和连接件组成,多个环形支撑件沿轴向排列,相邻的环形支撑件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环形...
殷猛张海波
文献传递
共2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