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晏娟娟

作品数:18 被引量:75H指数:5
供职机构:河南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重大公益性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心肌
  • 6篇动脉
  • 5篇心病
  • 5篇心电
  • 5篇血脂
  • 5篇血脂谱
  • 5篇冠心病
  • 4篇动脉内
  • 4篇动脉内膜
  • 4篇动脉内膜中层...
  • 4篇心肌梗死
  • 4篇型心
  • 4篇中层厚度
  • 4篇细胞移植
  • 4篇内膜
  • 4篇内膜中层厚度
  • 4篇颈动脉
  • 4篇颈动脉内
  • 4篇颈动脉内膜
  • 4篇颈动脉内膜中...

机构

  • 10篇河南省人民医...
  • 8篇郑州大学
  • 3篇河南省胸科医...
  • 2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阜外华中心血...

作者

  • 18篇晏娟娟
  • 17篇高传玉
  • 14篇王宪沛
  • 13篇肖文涛
  • 10篇李牧蔚
  • 6篇李炜
  • 6篇顾爱丽
  • 5篇张优
  • 5篇刘静静
  • 5篇戴国友
  • 3篇杨曙艳
  • 2篇高永举
  • 2篇刘军
  • 2篇胡大一
  • 2篇冯宇
  • 2篇吴莎
  • 2篇陈冲
  • 1篇沈玉祥
  • 1篇寇洁
  • 1篇齐大屯

传媒

  • 4篇临床心血管病...
  • 3篇医药论坛杂志
  • 3篇中华实用诊断...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心脏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中华心脏与心...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17
  • 3篇2014
  • 4篇2012
  • 7篇2011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类型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对比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 比较不同类型自体骨髓干细胞(BMCs)经冠状动脉内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方法65例急性期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AMI患者随机分成单个核细胞(MNCs)移植组(n=19)、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组(n=21)和对照组(n=25),MNCs移植组、MSCs移植组和对照组在PCI术后均通过大腔导管冠状动脉内分别注入等量MNCs、MSCs和生理盐水。随访3个月观察不同类型BMCs移植对心肌灌注缺损面积、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影响,并记录恶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结果①术后3个月时仅MSCs移植组LVEDd较术前和对照组均明显减小(P〈0.05),而移植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术后1个月时仅MSCs移植组LVEF较术前和对照组均明显增加(P〈0.05),而移植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移植组较术前和对照组均明显增大(P〈0.05),且移植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术后3个月时移植组心肌灌注缺损面积较术前和对照组均明显减小(P〈0.05),但移植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恶性心血管事件在移植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s移植对AMI患者心功能的改善和心室重构的抑制作用优于MNCs,且随访过程中未见明显的副作用。
肖文涛高传玉武新宇寇洁张优晏娟娟刘静静
关键词:细胞移植
住院冠心病患者肾功能状况现状调查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 初步了解冠心病患者中不同分层的肾功能的分布现状.方法 对2016年5月至2016年1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住院的1 002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该部分冠心病患者不同分层肾功能的临床分布特点.结果 1 002例患者年龄(62.3±0.4)岁,其中肾功能正常633例(63.2%),肾功能不全369例(36.8%),包括轻度肾功能不全292例(29.1%),中度肾功能不全66例(6.6%),重度肾功能不全11例(1.1%).心肌梗死患者中肾功能不全占45.3%,不稳定型心绞痛中肾功能不全占32.6%,稳定型心绞痛中肾功能不全占36.7%.此外,男性和女性有不同的肾功能不全比例(34.2% vs.42.4%,P〈0.05),年龄≤75岁和年龄〉75岁之间,肾功能不全的分布也有统计学差异(29.3% vs.90.3%,P〈0.05).结论 冠心病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并非罕见,老年、女性中更常见,且肾功能不全患者患心肌梗死的比例更高.需提高对这部分患者诊疗的重视性.
晏娟娟高传玉朱佳璐王宪沛史永恩张恒源张优刘馨允
关键词:冠心病肾功能不全不稳定型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性别
变异型心绞痛患者心电图ST段抬高和Tp-e间期预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研究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探讨抬高的ST段(STE)和增大的Tp-e间期在变异型心绞痛(VA)患者中对恶性室性心律失常(MVAE)的预测价值。方法:60例单纯VA患者(无MVAE组)和18例VA合并MVAE的患者(MVAE组)入选本研究。使用t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ST段抬高时期心电图参数和MVAE(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晕厥和成功复苏的心源性猝死)发生的关系。结果:MVAE组较无MVAE组有更加抬高的STE[(0.72±0.23)mV︰(0.41±0.10)mV,P<0.001],更长的校正的QT间期离散度[cQTd,(49.55±15.40)ms︰(39.98±7.40)ms,P=0.017]、校正的Tp-e间期[cTp-e,(162.07±24.80)ms︰(127.69±12.90)ms,P<0.001],和更大的Tp-e/QT比值[(0.355±0.050)︰(0.297±0.030),P<0.001]。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cQTd(OR=1.117,95%CI:1.013~1.230,P=0.026)、cTp-e间期(OR=1.149,95%CI:1.057~1.248,P=0.001)、Tp-e/QT比值(OR=1.361,95%CI:1.136~1.630,P=0.002)和STE(OR=5.665,95%CI:1.830~17.539,P<0.001)均与MVAE的发作有关。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STE和cTp-ed均可以作为MVAE发生的预测因子。ROC曲线下面积(AUC)cQTd为0.724,cTp-e间期为0.841,Tp-e/QT比值为0.924,STE为0.918。Z检验显示,Tp-e/QT比值的AUC和STE的AUC无显著差异,两者均与cQTd、cTp-e间期的AUC有显著差异(均P<0.05)。相关分析显示,STE分别和cTp-e间期(r=0.658,95%CI:0.527~0.754,P<0.001)、Tp-e/QT比值(r=0.763,95%CI:0.576~0.862,P<0.001)有显著相关性。结论:抬高的ST段和增加的Tp-e间期有关联的电生理机制,并对VA患者的MVAE有独立的预测价值。
王宪沛吴莎高传玉陈冲晏娟娟冯宇林振浩齐大屯
关键词:TP-E间期变异型心绞痛
Tp-e离散度对变异型心绞痛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作用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评价T波峰点到末端的间期(Tpeak-Tend interval,Tp-e间期)和其他心电图参数对变异型心绞痛(VA)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MVAE)发生的预测作用。方法:60例单纯VA患者(无MVAE组)和18例VA合并MVAE的患者(MVAE组)入选本研究。使用t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ST段抬高时期心电图参数和MVAE(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晕厥和成功复苏的心源性猝死)发生的关系。结果:MVAE组比无MVAE组有更长的校正QT间期离散度[cQTd:(49.55±15.4)ms∶(39.98±7.4)ms;P=0.017]、校正的Tp-e间期[cTp-e:(162.07±24.8)ms∶(127.69±12.9)ms;P<0.001]和校正的Tp-e间期离散度[cTp-ed:(55.55±15.4)ms∶(39.98±7.4)ms;P<0.001],并且有更大的Tp-e/QT比值(0.355±0.05∶0.297±0.03;P<0.001)。血管痉挛缓解并且抬高的ST段和倒置的T波恢复至正常水平后,两组间QTc间期、cQTd、cTp-e间期、cTp-ed和Tp-e/QT比值均没有明显差异。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cQTd(OR=1.117,95%CI:1.013~1.230,P=0.026)、cTp-e间期(OR=1.149,95%CI:1.057~1.248,P=0.001)、Tp-e/QT比值(OR=1.361,95%CI:1.136~1.630,P=0.002)和cTp-ed(OR=1.452,95%CI:1.150~1.832,P=0.001)均与MVAE的发生有关。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只有cTp-ed可以进入回归方程作为预测因子。ROC曲线下面积(AUC)cQTd为0.724,cTp-e间期为0.841,Tp-e/QT比值为0.924,cTp-ed为0.933(均P<0.05)。Z检验显示,cTp-ed(0.933)的AUC与cQTd(0.724)、cTp-e间期(0.841)、Tp-e/QT比值(0.924)的AUC相比均有显著差异(均P<0.05),Tp-e/QT比值的AUC与cQTd相比有显著差异(均P<0.05)。结论:cQTd、cTp-e间期、Tp-e/QT比值和cTp-ed在合并MVAE的VA患者中明显增高,均可预测MVAE的发生,其中cTp-ed是最敏感的独立预测因子。
王宪沛吴莎高传玉陈冲晏娟娟冯宇林振浩沈玉祥
关键词:QT间期离散度TP-E间期心绞痛室性心律失常
STEMI患者溶栓前后Tp-ec、Tp-e/QT值变化和意义探讨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比较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成功溶栓前后不同时期校正QT间期(QTc)、校正Tp-e间期(Tp-ec)、Tp-e/QT比值等指标的变化,分析这些指标与恶性心律失常事件(MAE)的相关性,探讨其临床预测价值。方法:连续收集STEMI患者213例,其中瑞替普酶溶栓76例(36%),临床判断再通57例(75%)为试验组。试验组患者在2周内均进行了冠状动脉(冠脉)造影和支架植入治疗,分别测算溶栓前、溶栓后(7±1)d和(30±3)d梗死相关和非梗死相关导联QTc、Tp-ec、Tp-e/QT比值,并进行比较;随访1个月内MAE情况。另以60例冠脉造影正常者为对照组。结果:1溶栓前试验组梗死相关和非梗死相关导联QTc、Tp-ec和Tp-e/QT较对照组均增大(均P<0.05),且在梗死和非梗死相关导联间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溶栓后1周QTc在梗死和非梗死相关导联即回落至正常水平,溶栓后1周、1个月时Tp-ec和Tp-e/QT较前一期相同导联显著减小(P<0.05),且在梗死和非梗死相关导联间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仅Tp-ec溶栓后1个月时在非梗死相关导联回复正常。2试验组以溶栓前梗死相关导联QTc 440ms作为节点分组,1个月内组间MAE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以溶栓前梗死相关导联Tp-ec 100ms和Tp-e/QT比值0.25作为节点分组,1个月组间MAE发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STEMI患者溶栓前Tp-ec、Tp-e/QT比值的变化与1个月MAE的发生相关。
杨曙艳王宪沛肖文涛晏娟娟李牧蔚张优刘静静戴国友胡大一高传玉
关键词:心电描记术血栓溶解疗法临床预后
中原地区冠心病患者血脂谱调查与载脂蛋白ApoB/ApoAI比值的意义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通过分析中原地区冠心病患者血脂谱特征,探讨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I(ApoB/ApoAI)比值作为冠心病危险因素评估指标的必要性和优势。方法: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正常对照组和冠心病患者,进行血脂及载脂蛋白生化分析,统计各血脂谱的相关性,比较各相关系数的差异。结果:①TC、LDL-C、non-HDL-C、ApoB、TC/HDL-C和ApoB/ApoAI各指标在冠心病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②冠心病组HDL-C浓度在各水平分层的比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2),而TC和L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LDL-C与non-HDL-C有最密切的相关性(r=0.959),两者与ApoB/ApoAI的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者分别与ApoB/ApoAI的相关性与ApoB/ApoAI和ApoB、TC/HDL-C的相关性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原地区冠心病患者具有低HDL-C的特征,由于各血脂谱统计学相关性的显著差异,ApoB/ApoAI比值可能是反映此类患者心血管病风险的理想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王宪沛顾爱丽高传玉李牧蔚李炜肖文涛晏娟娟
关键词:冠心病血脂谱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经冠状动脉途径移植治疗扩张型心肌病(DCM)的临床疗效。   方法:   38例NYHA心功能Ⅱ~Ⅳ级、心肌存在灌注缺损且左室射血分数(INEF)<40%的DCM患者...
晏娟娟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扩张型心肌病细胞移植临床疗效
磁刺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2014年
目的观察磁刺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河南省胸科医院心内科急性前壁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216例,均行急诊或择期完全血运重建术,资料完整、符合纳入标准的156例均连续入选。依据12h内是否行急诊介入和静脉药物溶栓,分为再灌注组102例和延迟再灌注组54例。收集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并随访梗死后3个月心功能。结果两组患者年龄均数[(60.3±12.5)比(60.2±12.5)]、男性比(83.3%比75.9%),Killip 2~4级[40.0%(43/102)比3.7%(2/54)],以再灌注组较高(P<0.0001)。心电图前壁导联ST段抬高幅度之和(∑ST)、Q波之和(∑Q)以及Q波导联数,与Killip分级、急性期/梗死后3个月的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正相关(γ=0.52~0.75,P<0.01),但与急性期/梗死后3个月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负相关(γ=-0.63^-0.95,P<0.01);前壁导联R波振幅之和(∑R),与心肌酶峰值、BNP、急性期/梗死后3个月LVEDD负相关(γ=-0.48^-0.79,P<0.01),但与急性期/梗死后3个月LVEF正相关(γ=0.73~0.82,P<0.01);前壁ST段抬高最大值,与Killip分级、心肌酶峰值、BNP、急性期/梗死后3个月LVEDD正相关(γ=0.41~0.62,P<0.05)。而Q波最大值,与Killip分级、心肌酶峰值、BNP、急性期/梗死后3个月的LVEDD正相关(γ=0.42~0.64,P<0.05)。∑ST、∑Q、∑R和Q波导联数与梗死后3个月NYHA分级不相关(P>0.05)。BNP是左室功能不全的敏感指标,其与STEMI急性期/3个月LVEF呈强负相关(γ=-0.92、-0.80,P<0.01)。梗死后3个月2~4级心功能(NYHA)[24.5%(25/102)比24.0%(13/5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急性前壁STEMI心电图ST段、Q波、R波及心肌酶峰与近期左室功能密切相关。
杨曙艳肖文涛王宪沛晏娟娟李牧蔚张优刘静静戴国友高传玉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前壁心电图心功能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观察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冠状动脉移植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38例NYHA心功能Ⅱ~Ⅳ级、心肌存在灌注缺损且左心室射血分数<40%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8例和对照组20例,均通过冠脉动脉造影于冠状动脉内分别注入等量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生理盐水。随访3个月并记录不同时期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心肌灌注缺损面积等指标,并通过24hHolter方法记录恶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结果观察组术后1,3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均较术前及同期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对照组术后3个月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较术前减小(P<0.05),对照组较术前增加(P<0.05),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观察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较术前及术后1个月时均明显减少(P<0.05),对照组较术前增加(P<0.05),与1个月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灌注缺损面积百分比较术前及术后1个月时降低(P<0.05),对照组较术前降低(P<0.05);2组恶性临床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安全、有效。
晏娟娟高传玉高永举戴国友肖文涛刘军
关键词:扩张型心肌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移植
河南地区冠心病患者ApoB/apoA-I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
目的:分析河南地区冠心病患者血脂谱特征及载脂蛋白B(ApoB)/载脂蛋白A-I(ApoA-I)比值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关系。方法:冠脉造影确诊的正常对照组和冠心病患者,进行血脂及载脂蛋白生化分析,B型超声测量...
王宪沛李炜高传玉李牧蔚顾爱丽肖文涛晏娟娟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血脂谱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