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昌集

作品数:26 被引量:153H指数:8
供职机构:江苏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文学
  • 4篇艺术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7篇文学
  • 5篇戏曲
  • 4篇唐代
  • 4篇文化
  • 4篇词体
  • 3篇学术
  • 3篇苏幕遮
  • 3篇泼寒胡戏
  • 3篇曲体
  • 2篇代文
  • 2篇学案
  • 2篇学史
  • 2篇学术研究
  • 2篇雅言
  • 2篇音乐
  • 2篇元杂剧
  • 2篇杂剧
  • 2篇文学史
  • 2篇文学史研究
  • 2篇文艺

机构

  • 10篇徐州师范大学
  • 10篇江苏师范大学
  • 7篇扬州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河北大学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扬州师范学院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作者

  • 26篇李昌集
  • 2篇柏红秀
  • 1篇戴健
  • 1篇苗怀明
  • 1篇张筱梅
  • 1篇王定勇
  • 1篇马晴
  • 1篇王小盾
  • 1篇刘旭青
  • 1篇章启明

传媒

  • 8篇文学遗产
  • 3篇扬州大学学报...
  • 3篇江苏师范大学...
  • 2篇文学评论
  • 1篇吉林大学社会...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明清小说研究
  • 1篇文艺理论研究
  • 1篇中国文化研究
  • 1篇徐州师范大学...
  • 1篇江南大学学报...
  • 1篇戏曲研究
  • 1篇中国韵文学刊
  • 1篇第一届与第二...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7
  • 4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 4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6
  • 1篇1988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古诗文吟诵的历史传统与规则要领被引量:18
2017年
当前,古诗文吟诵在校园和社会上正逐步展开,在什么是"吟诵"、古诗文吟诵的规则要领的解说中,以及由此引发的普通话朗诵古体诗文是否得当等问题上,人们的看法不尽一致。本文对诗文吟诵的历史传统与传统吟诵的规则要领予以提纲挈领的论述和解析,提出"雅言诵"是中国古老的历史传统,具有读书学习、仪式朗诵、郑重表达意见等多项功能;古诗文的普通话朗诵,本质上是"雅言诵"传统在新时代语境中的演变,是有声语言的当下性原理导向的必然,认为普通话朗诵是以"新话剧"为中介向西方学习的语言样式,误将戏剧形态与语言形态混为一谈,割断了"雅言诵"的历史传统与当下的连接。古体诗文的普通话朗诵,在语音层面上仍然体现了古体诗声律的总体面貌,朗诵的关键在于把握古诗文的语体形式特征,使古诗文的朗诵具有独特的"韵味";朗诵的根本,在于把握古诗文作品的思想情感基调,处理好"作者意"与"读者意"的关系,以"声情"与"词情"的统一表达作品的情景和意境。今天逐步通行的"吟诵"概念,在古代本是"吟"和"诵"的合成词,"吟"发源于战国时代,此后历代相传,与"诵"同为广众化的读书方法;吟诗,是古代文人诗歌创作的辅助手段和欣赏体味诗歌的一种方式。在声音形态上,"吟诵"是一种"边界模糊"的声乐形式,大众化的实用功能导致其没有凝聚提升为一种独立成熟的艺术门类;从反映了清末民国传统吟诵面貌的有声资料看,传统吟诵调的共同特征为"有腔规而无定谱",技法上的基本规则为"语步诵行"的吐字行腔、音流节奏点"句格"的规则化、旋律行进"腔格"的程式化和拖腔的适度灵活性。传统吟诵不同于歌唱的一大特点在于"一调吟千诗",每个吟诵者在"母调"的基础上都有二度创作的自由。传统吟诵是中国汉语声乐具有原始意味的活化石,是今日学术研究和音乐�
李昌集
宋代柳词论案的历史解读与文化透视被引量:2
2011年
宋代关于柳词的评论,是宋代词论中最有意味的案例之一。论案的两个主命题,一是对柳词"雅"、"俗"二重文化品格的评论;一是对柳词"声律谐美"的肯定。柳词论案,在某种意义上可视为宋代词史进展历程的一个缩影。
李昌集
关键词:柳永词
文学的社会身份与文化功能——文学史研究提出的追问被引量:3
2006年
李昌集
关键词:文学史研究文化功能社会身份追问学术反思受动者
元杂剧中的书生赘婿形象分析被引量:7
2004年
赘婚是一种男从女嫁的婚姻类型。元杂剧中有许多作品涉及到赘婚,以赘婿的社会身份而言,尤以书生赘婿为多。元杂剧对书生入赘原因及婚后遭遇的描述与现实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是由剧作者们对于自身乃至元代整个书生命运的关注与同情造成的。
柏红秀李昌集
关键词:元杂剧
戏曲的图像传播: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被引量:7
2007年
目前,中国古代戏曲的传播正日益引起戏曲研究者的关注,这是理所当然的,因为任何文学艺术的生存价值和社会功能,都是在传播中实现的,没有传播,便没有“文学史”。戏曲当然也是如此。当代的戏曲研究,经历了热衷于戏曲文本的阐释到重视场上形态的学术转变,但至今对戏曲的场上和文本的并行传播及二者的相互关系,尚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研究,对戏曲的文本传播虽有所论,但真正传播学意义上的研究似乎极少甚至没有。而在戏曲的文本及其传播方式的研究中,“图像传播”更是一个迄今少人问津的课题。
李昌集张筱梅
关键词:中国古代戏曲文本传播社会功能文学艺术戏曲研究
唐代宫廷乐人考略——唐代宫廷华乐、胡乐状况一个角度的考察被引量:14
2004年
通过对现存史料中唐代乐人籍贯事迹的考稽,可以明显看出胡人、胡裔在宫廷乐人中所占比例极小。同时,胡籍乐人在唐代宫廷中多受汉族士大夫的排斥。唐代器乐中虽多用胡器,但以胡器演奏华乐的情况是很正常而且普遍的。因此唐代胡乐在地位、声势上均没有胜过华乐。
李昌集
关键词:胡人唐代词学
关于“词曲递变”研究的几个问题被引量:4
2012年
"词曲递变",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和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涵义,文体之变,是研究的基础命题。宋金时期,一些文人词基于采风而发生某种"曲化"迹象。元代"北曲"取代词体成为文人歌辞体的主流,文人在以文学为本位的"乐府"观念中,继承律词、律诗的形式规范建构了以散曲小令为典型的北曲"曲体",在"俚歌"意识中保留了套数的民间歌曲形态,形成了北曲文体形态上的"雅"、"俗"两系。
李昌集
关键词:词体曲体
明清戏曲序跋研究笔谈
2021年
《明清戏曲序跋纂笺》编著自讼郭英德《明清戏曲序跋纂笺》一书出版后,我心里一直惴惴不安。其实,自从2020年7月最后一次校稿完成,交付出版社编辑终校开始,这种惴惴不安的心绪就一直缠绕着我,几乎无法摆脱。因为我心里非常清楚,即使再小心、再认真、再仔细,书稿还会留下诸多错讹。就像我们在“后记”里说的:“学术研究恐怕终究只能是一种‘遗憾的事业’。”有句老话,说是“无错不成书”。
郭英德李昌集苗怀明李占鹏
关键词:戏曲序跋出版社编辑学术研究明清
中国早期小说观的历史衍变被引量:1
1988年
一、从先秦"琐言"到汉之"小说家" 从语源上看,"小说"一词的最早出现当推《庄子》: 任公子为大钩巨缁,五十犗以为饵,蹲乎会稽,投竿东海,旦旦而钓,期年不得鱼。已而大鱼食之,……任公子得若鱼,离而腊之,自制河以东,苍梧已北,莫不厌若鱼者。已而后世辁才讽说之徒,皆惊而相告也。夫揭竿累,趣灌渎、守鲵鲋,其于得大鱼难矣,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是以未尝闻任氏之风俗,其不可与经于世亦远矣。(《外物》)
李昌集
关键词:小说观《庄子》小说家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现代化”的点滴思考被引量:1
2014年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现代化转型,是从20世纪清末民初开始的,直接标志是对西学的引进。转型的背景——说起来有点不舒服——是被西方列强逼出来的“变法维新”。变法的重要一项是革新教育体制,以改变国家“有用之才”的知识结构和思想方式。宣统上海商务印书馆所刊《大清光绪新法令》的“上谕”中有这样语气沉重的一段话:
李昌集
关键词: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变法维新清末民初西方列强教育体制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