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李红

李红

作品数:78 被引量:212H指数:9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上海市卫生局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3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0篇医药卫生
  • 4篇农业科学
  • 2篇化学工程

主题

  • 60篇儿童
  • 50篇细胞
  • 43篇白血
  • 43篇白血病
  • 40篇急性
  • 34篇淋巴
  • 27篇淋巴细胞
  • 26篇急性淋巴细胞
  • 22篇儿童急性
  • 20篇淋巴细胞白血...
  • 20篇急性淋巴细胞...
  • 20篇急性淋巴细胞...
  • 19篇预后
  • 16篇疗效
  • 10篇母细胞
  • 9篇细胞瘤
  • 8篇细胞性
  • 8篇淋巴瘤
  • 8篇基因
  • 7篇淋巴细胞性

机构

  • 58篇上海市儿童医...
  • 23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78篇李红
  • 62篇蒋慧
  • 54篇邵静波
  • 50篇杨静薇
  • 41篇张娜
  • 39篇陆正华
  • 19篇夏敏
  • 17篇朱嘉莳
  • 16篇杨为群
  • 12篇廖雪莲
  • 10篇陈凯
  • 9篇张泓
  • 8篇刘青
  • 6篇高原
  • 6篇陈凯
  • 5篇刘家应
  • 5篇廖雪莲
  • 5篇刘青
  • 4篇王欢
  • 4篇廖雪莲

传媒

  • 10篇中国小儿血液...
  • 9篇第十七届全国...
  • 6篇上海交通大学...
  • 5篇中华实用儿科...
  • 4篇中华血液学杂...
  • 2篇中华微生物学...
  • 2篇中华检验医学...
  • 2篇实用儿科临床...
  • 2篇临床血液学杂...
  • 2篇临床儿科杂志
  • 2篇国际儿科学杂...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中国实用儿科...
  • 1篇儿科药学杂志
  • 1篇家庭用药
  • 1篇检验医学
  • 1篇中国循证儿科...
  • 1篇第十五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2
  • 8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5篇2018
  • 3篇2017
  • 5篇2016
  • 9篇2015
  • 12篇2014
  • 4篇2013
  • 7篇2012
  • 5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3
7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学科治疗小儿肾母细胞瘤的疗效评估
目的根据肿瘤不同分期,采用多学科个体化综合治疗手段,以提高小儿肾母细胞瘤的疗效和生存质量。方法(1)临床资料:本组资料为2005年9月至2008年8月我院根据病史、体格检查、相关部位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检查结果诊断‘肾母细胞...
杨静薇蒋慧陆正华邵静波李红
文献传递
动态监测儿童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微量残留病临床意义
目的:应用FCM技术动态监测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微量残留病(MRD),探讨其在临床治疗的意义. 方法:以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初发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34例作为研究对象.男性86例...
李红蒋慧夏敏邵静波杨静薇陆正华张娜廖雪莲
关键词:微量残留病动态监测
文献传递
59例儿童神经母细胞瘤近期疗效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59例儿童神经母细胞瘤(NB)的近期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 方法:研究对象为2008年7月1日至2013年6年30月诊断的59例NB患儿,根据年龄及分期将患者分为低危、中危及高危组.根据分组采用...
邵静波蒋慧陆正华杨静薇李红张娜廖雪莲
关键词:近期疗效预后因素
文献传递
细胞遗传学技术在儿童急性白血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2021年
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是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为发病率占首位的小儿临床恶性血液肿瘤疾病。AL可以分为两大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和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主要临床症状为贫血、出血、器官浸润和感染等,严重威胁患儿生命安全[1]。国际上一般通过MICM[综合形态学(morphology)、免疫学(immunology)、细胞遗传学(cytogenetics)、分子生物学(molecule biology)]分型对初诊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准确诊断与规范治疗,以提高患者生存率[2-4]。因此,及时、有效的诊断对于AL患儿的预后和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采用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140例AL患儿进行检测,探讨联合检测对提高白血病染色体异常检出率的价值。
孙恒娟杜成坎蒋慧邵静波李红张泓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荧光原位杂交儿童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早期治疗反应对预后的预测价值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探讨CCCG-2015方案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早期治疗反应评估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2015年4月至2019年12月以CCCG-2015方案规范治疗的220例初诊ALL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诱导治疗第19、46天骨髓细胞学及微小残留病(MRD)监测评估早期治疗反应。结果220例患儿中,男128例、女92例;中位年龄5.1岁;中位随访时间45个月。诱导缓解率97.7%,长期生存率94.6%,病死率5.4%,复发率6.8%。5年无事件生存(EFS)率(87.5±2.6)%,5年总生存(OS)率(92.7±2.2)%,5年累积复发率(9.4±2.4)%,中位复发时间为32(9~34)个月。低、中、高危组5年E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第19天,MRD阴性和阳性组的5年EFS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D阳性组中,MRD 0.01%~0.099%、0.1%~0.99%、≥1%的5年EFS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诱导第46天,MRD阴性和阳性组的5年EFS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OX回归分析发现,第19天MRD≥1%(HR=7.04,95%CI:2.84~17.46)和第46天MRD≥0.01%(HR=1.67,95%CI:1.17~2.37)是影响EF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诱导治疗第19天MRD<0.01%患儿复发率低,第19天MRD≥1%和第46天MRD≥0.01%患儿预后差。
李红邵静波朱嘉莳张娜陈凯王真邹冰夏敏蒋慧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预后儿童
分层治疗儿童颅外恶性生殖细胞瘤的疗效评估
目的 评价通过危险度分层,采用铂类药物为主的化疗方案对儿童颅外恶性生殖细胞瘤的治疗效果.方法 1、对象:2007年1月-2011年12月,我科收治得颅外恶性生殖细胞瘤患儿35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13例;年龄分布4月-...
杨静薇蒋慧陆正华李红廖雪莲张娜
药物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甲氨蝶呤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不良反应被引量:5
2012年
随着白血病药物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展,人们发现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药物代谢酶相关基因的多态性与不良反应相关。如何寻找有效预测甲氨蝶呤不良反应的基因型,进行个体化治疗是当前研究的热点。该文主要阐述三种药物代谢酶即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还原叶酸载体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多态性与甲氨喋呤相关不良反应之间的关系。
李红蒋慧
关键词:基因多态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甲氨蝶呤儿童
CLAG方案治疗儿童难治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观察
张娜蒋慧李红杨静薇邵静波陈凯朱嘉莳胡璐萍
CCCG-ALL 2005方案单中心10年随访研究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评价234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单中心10年临床疗效及主要预后相关因素。方法以2006年1月—2015年4月于我院血液科符合入组标准的234例ALL患儿纳入研究,接受CCCG-ALL 2005方案治疗随访,分析疗效及预后因素。结果234例患儿诱导缓解率为96.6%。5年累积复发率为(17.5±2.6)%,10年累积复发率为(22.3±3)%,中位复发时间为26.5(2~95)个月。5年EFS为(74.8±2.8)%,10年EFS(68.7±3.3)%,5年OS(82.6±2.5)%,10年OS(79.6±3.0)%。234例患儿根据不同危险度分为低危组(n=86)、中危组(n=69)、高危组(n=79)。三组的5年EFS率分别为(84.6±4.0)%、(67.5±5.7)%、(61.0±5.7)%,10年EFS率分别为(79.8±5.0)%、(65.5±6.0)%、(55.4±7.4)%。低危组患儿的长期生存情况明显优于中高危组患儿(P=0.003)。多因素分析,早期治疗反应、治疗后低MRD水平是影响EFS的预后因素,诱导治疗后第55天MRD持续阳性预后不良。结论泼尼松治疗反应、MRD监测对ALL患儿预后评估有意义。诱导治疗第55天MRD水平是影响长期生存的预后因素;其持续阳性患儿预后较差。
李红蒋慧朱嘉莳张娜邵静波杨静薇陈凯邹冰夏敏
关键词: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预后
儿童肾母细胞瘤个体化综合治疗的疗效分析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采用个体化方案对儿童肾母细胞瘤患者进行综合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2005年9月—2009年12月经临床、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肾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38例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2.67岁;单侧病灶37例,双侧病灶1例。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制定综合治疗方案。单侧肿瘤首选经腹行肿瘤和患肾切除术;对于手术风险较大的单侧肿瘤患者则先行CT定位下细针穿刺活检后实施术前化疗,使肿块缩小、转移灶消失后再行手术;根据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及临床分期选择制定术后化疗或化疗联合放疗方案。随访时间为12~60个月。结果总缓解率97.37%(37/38),总体生存率为89.47%(34/38),无瘤生存率86.84%(33/38);临床分期Ⅰ期和Ⅱ期患儿的无瘤生存率分别为100%(17/17)和91.67%(11/12),显著高于Ⅲ期和Ⅳ期患者的60.00%(3/5)和66.67%(2/3)(P<0.01);良好与不良组织学类型患者的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6.77%(30/31)和57.14%(4/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5例复发(占13.16%),其中3例为横纹肌肉瘤型。结论个体化综合...
杨静薇蒋慧陆正华邵静波李红
关键词:肾母细胞瘤儿童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