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娜

作品数:13 被引量:190H指数:7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海洋学院食品科学工程系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医药卫生农业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医药卫生
  • 2篇化学工程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活性
  • 4篇裂褶菌
  • 4篇抗氧化
  • 3篇杨梅
  • 3篇籽油
  • 3篇抗氧化活性
  • 2篇调节血脂
  • 2篇调节血脂作用
  • 2篇血脂
  • 2篇血脂作用
  • 2篇抑菌
  • 2篇响应面
  • 2篇酶解
  • 2篇活性研究
  • 1篇多酚
  • 1篇多糖
  • 1篇多糖提取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紧张
  • 1篇血管紧张素

机构

  • 13篇宁波大学

作者

  • 13篇杨娜
  • 13篇王鸿飞
  • 9篇许凤
  • 9篇董迪迪
  • 7篇邵兴锋
  • 4篇李和生
  • 3篇周增群
  • 2篇徐超
  • 2篇宋佳敏
  • 1篇戎群洁
  • 1篇林燕
  • 1篇毛方华
  • 1篇龚洋
  • 1篇茅佳
  • 1篇赵岳
  • 1篇蔡雪梅
  • 1篇马云飞
  • 1篇郝艳佳
  • 1篇柏雪
  • 1篇余雪芬

传媒

  • 6篇中国粮油学报
  • 4篇中国食品学报
  • 1篇核农学报
  • 1篇菌物学报
  • 1篇现代食品科技

年份

  • 3篇2015
  • 9篇2014
  • 1篇2013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超声波辅助提取裂褶菌多糖及分离纯化的研究被引量:23
2014年
本文研究了超声波辅助法分离纯化裂褶菌多糖的工艺条件。分别从超声时间、超声功率、液料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5个因素考察了对裂褶菌多糖提取率的影响,且在此条件下进行响应面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在超声时间30min、超声功率200W、液料比40∶1和提取温度40℃时裂褶菌多糖提取率为69.56%。经DEAE纤维素-52色谱柱和葡聚糖凝胶G-100分离各得到2种组分,对其进行紫外-可见光光谱(UV)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得出,裂褶菌多糖Sp G不含蛋白质或核酸,可能为含呋喃环的α构型的多糖。研究为裂褶菌多糖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杨娜王鸿飞宋佳敏沈晓俊邵兴锋许凤
关键词:裂褶菌分离纯化
杨梅籽油抗氧化活性及其调节血脂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0
2014年
研究了杨梅籽油的总抗氧化能力、清除羟基自由基、DPPH自由基能力及对血脂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杨梅籽油能有效地清除自由基,清除羟基自由基、DPPH自由基的IC50值分别为75.94、2.25 mg/mL;相比高脂模型组,杨梅籽油剂量组小鼠体重增加缓慢,肝脏指数显著降低,血清中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杨梅籽油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具有显著调节血脂水平的作用,为杨梅籽油作为优质的小品种油开发利用奠定理论基础。
董迪迪王鸿飞周增群张天龙邵兴峰许凤杨娜李和生
关键词:抗氧化调节血脂
响应面法优化超临界CO_2萃取杨梅籽油工艺条件的研究被引量:7
2014年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考察了杨梅籽仁颗粒度、萃取压力、静态萃取时间、动态萃取时间以及萃取温度对杨梅籽油萃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响应面分析优化萃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适宜的工艺条件为杨梅籽仁的颗粒度40目、萃取压力36.53 MPa、静态萃取时间30 min、动态萃取时间2.62 h、萃取温度40.03℃,在该工艺条件下杨梅籽油的萃取率可达89.73%。为杨梅籽的开发利用、变废为宝奠定了理论基础。
董迪迪王鸿飞周增群邵兴锋许凤杨娜龚洋
关键词:超临界CO2萃取响应面
山茶油的氧化稳定性及其调节血脂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4
2014年
采用Schaal烘箱法,以过氧化值(POV)为评价指标,考察了温度、光照、抗氧化剂对山茶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通过建立高脂模型,研究了山茶油对大鼠血清中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常温下山茶油具有良好的储藏稳定性,但随着储藏温度升高,山茶油的氧化速度明显加快;自然光和日光灯照射对山茶油氧化反应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抗氧化剂BHT、BHA、TBHQ和PG对山茶油的氧化反应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TBHQ和PG效果比较明显;相比高脂模型组,山茶油有显著降低血清TG和TC的作用,并随剂量上升效果增强,而且相同剂量下,山茶油对TG的降低作用强于TC,对HDL-C、LDL-C具有一定的影响但是效果不显著。
沈晓俊董迪迪毛方华杨娜宋佳敏王鸿飞
关键词:山茶山茶油调节血脂
羧甲基芋艿淀粉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本试验通过乙醇溶剂法对芋艿淀粉进行羧甲基化改性,考察了氢氧化钠量、氯乙酸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羧甲基芋艿淀粉(CarboxyMethyl Starch,CMS)制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对羧甲基芋艿淀粉制备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羧甲基芋艿淀粉制备的适宜工艺条件为氢氧化钠:AGU(AnhydroGlucose Unit,芋艿淀粉葡萄糖残基)的摩尔比1.2∶1、氯乙酸﹕AGU的摩尔比0.6∶1、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3 h;在适宜工艺条件下,制得的羧甲基芋艿淀粉颗粒结构发生了变化,糊化温度由原淀粉的最高温度85.49℃变为69.16℃,红外光谱中出现了羧酸盐—COO—的特征吸收峰,证明淀粉分子上已经接入了羧甲基基团。
董迪迪王鸿飞戎群洁李和生杨娜邵兴峰许凤
关键词:正交试验
响应面优化裂褶菌多糖酶解工艺及抑菌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探索了裂褶菌多糖酶解法提取工艺及酶解产物抑菌的作用。分别从p H、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和加酶量4个因素考察了对裂褶菌多糖提取率的影响,通过响应面分析进行裂褶菌多糖提取工艺条件的优化。结果表明,在液体果胶酶p H为5.5、酶解时间1.2h、酶解温度50℃、加酶量1%时裂褶菌多糖提取率达54.76%;以大肠杆菌、假单胞菌为供试菌株,通过抑制率来反映其抑菌效果,结果表明裂褶菌多糖对大肠杆菌、假单胞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赵岳杨娜沈晓俊茅佳沈灵灵包栩睿王鸿飞
关键词:裂褶菌抑菌
裂褶菌多糖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研究被引量:24
2014年
通过水提法研究裂褶菌多糖适宜的提取工艺和抗氧化活性,考察料液比、浸提时间及浸提温度对裂褶菌多糖含量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行响应面优化提取工艺参数。通过测定裂褶菌多糖总抗氧化能力、清除DPPH、·OH自由基的能力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裂褶菌多糖适宜的提取工艺参数为液料比43:1、浸提温度72.7℃、浸提时间1.76 h。在此条件下裂褶菌多糖含量为6.86%。裂褶菌多糖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对DPPH、·OH自由基的IC50分别为9.71 mg/mL和1.43 mg/mL。
杨娜王鸿飞郝艳佳程佑声董迪迪邵兴锋许凤马云飞
关键词:裂褶菌抗氧化活性
杨梅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及其氧化稳定性的研究被引量:9
2015年
采用气相-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了杨梅籽油的脂肪酸组成,以杨梅籽油的过氧化值为评价指标,考察了温度、光照、抗氧化剂、金属离子对杨梅籽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杨梅籽油中主要含有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顺-13,16-二十二碳二烯酸等7种脂肪酸成分;在40℃以下的温度条件下,杨梅籽油具有良好的储藏稳定性,但随着储藏温度升高,杨梅籽油的氧化速度明显加快;自然光和日光灯照射对杨梅籽油的氧化反应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抗氧化剂BHT、BHA、TBHQ和PG对杨梅籽油的氧化反应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TBHQ和PG效果比较明显;Fe2+、Cu2+等金属离子可以显著性加速杨梅籽油的氧化,Cu2+对杨梅籽油过氧化值的影响大于Fe2+。
董迪迪王鸿飞周增群余雪芬许凤杨娜
关键词:脂肪酸组成
鱿鱼皮酶解产物抑菌及对血管紧张素酶的抑制作用被引量:6
2015年
通过酶解法制得鱿鱼皮酶解产物,对其氨基酸组成及多肽进行分析,研究酶解产物对血管紧张素酶的抑制作用和其钙螯合物的抑菌作用。试验结果表明:酶解产物的氨基酸组成齐全,且两种产物的必需氨基酸比值系数分均接近于100,与FAO/WHO推荐的必需氨基酸模式非常接近,属优质蛋白。其中性蛋白酶及复合蛋白酶酶解产物中多肽含量分别为29.8%和23.0%。采用Tricine-SDS-PAGE分析产物的分子质量分布,两种产物中小分子多肽呈连续分布,主要在8.0 ku以下。复合蛋白酶及中性蛋白酶酶解产物ACE抑制活性的IC50值分别为6.330 mg/m L和8.267 mg/m L。对酶解产物进行钙螯合修饰,并通过乙醇分级沉淀得到3种螯合产物,比较这3种产物及酶解产物本身的抑菌活性。各80%乙醇不溶性组分对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均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作用。
杨娜王鸿飞林燕董迪迪李和生邵兴锋许凤
关键词:鱿鱼皮酶解产物抑菌血管紧张素酶
白茶中茶多酚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的研究被引量:45
2014年
采用水提法研究白茶中茶多酚的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先分别研究浸提时间、浸提温度和液料比3个单因素对白茶中茶多酚提取率的影响,然后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响应面分析优化提取工艺条件;以白茶中茶多酚的总抗氧化能力、清除DPPH自由基和清除·OH自由基能力来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适宜的工艺条件是:时间2.5 h,温度60℃,液料比40 m L/g。在该条件下白茶中茶多酚的提取率为5.65%。白茶中茶多酚具有很强的抗氧化能力,对DPPH、·OH有清除能力,自由基的IC50为0.181,6.20μg/m L。
杨皓彬杨娜柏雪欧阳秋芷陆诗莹蔡雪梅王鸿飞
关键词:白茶茶多酚抗氧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