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毅

作品数:46 被引量:143H指数:7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3篇医药卫生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4篇颈椎
  • 12篇椎间盘
  • 12篇颈椎间盘
  • 9篇椎间盘置换
  • 9篇颈椎间盘置换
  • 8篇人工颈椎间盘
  • 8篇人工颈椎间盘...
  • 8篇节段
  • 7篇融合术
  • 7篇手术
  • 7篇术后
  • 7篇骨折
  • 6篇腰椎
  • 6篇异位骨
  • 6篇异位骨化
  • 6篇置换术
  • 6篇椎骨
  • 5篇前路
  • 5篇人工颈椎间盘...
  • 5篇椎间盘置换术

机构

  • 46篇四川大学华西...
  • 6篇四川大学
  • 5篇西南医科大学...
  • 3篇川北医学院
  • 2篇教育部
  • 1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四川省妇幼保...
  • 1篇成都市龙泉驿...
  • 1篇峨眉山市人民...

作者

  • 46篇杨毅
  • 32篇刘浩
  • 18篇丁琛
  • 17篇马立泰
  • 16篇王贝宇
  • 16篇孟阳
  • 13篇陈华
  • 10篇戎鑫
  • 9篇李广州
  • 6篇洪瑛
  • 5篇龚全
  • 4篇罗凯
  • 4篇师庆科
  • 3篇陈林
  • 3篇邓宇骁
  • 3篇胡凌云
  • 2篇杨波
  • 2篇黄海锋
  • 2篇滕奇志
  • 2篇李涛

传媒

  • 7篇实用骨科杂志
  • 5篇生物骨科材料...
  • 4篇中国脊柱脊髓...
  • 3篇中国修复重建...
  • 3篇中国骨伤
  • 2篇医用生物力学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医学信息学杂...
  • 1篇颈腰痛杂志
  • 1篇计算机工程
  • 1篇华西医学
  • 1篇医疗卫生装备
  • 1篇重庆医学
  • 1篇计算机系统应...
  • 1篇解放军医院管...
  • 1篇临床急诊杂志
  • 1篇中华医学图书...
  • 1篇西部医学
  • 1篇中国卫生信息...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年份

  • 2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2
  • 9篇2021
  • 11篇2020
  • 8篇2019
  • 5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09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胸椎骨折合并肺挫伤手术时机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分析胸椎骨折合并肺挫伤患者的手术时机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05—2017-05收治的69例胸椎骨折合并肺挫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3例,女26例;年龄16~76岁,平均(41.61±12.10)岁。高坠伤39例,车祸伤25例,砸伤5例。受伤至入院时间0.17~19.00d,平均(3.59±4.37)d;术前等待时间1~21d,平均(6.75±4.85)d;受伤至手术时间1.42~35d,平均(10.35±7.24)d;术后住院时间4~28d,平均(10.67±5.15)d。累及其他脊椎骨折31例,头部损伤27例,腹部损伤2例,肢体损伤21例,骨盆损伤3例。Frankel分级:A级35例,B级9例,C级10例,D级8例,E级7例。双侧胸腔积液61例,单侧胸腔积液5例,无胸腔积液3例。双侧气胸7例,单侧气胸11例。肋骨骨折54例,无肋骨骨折15例。胸腔闭式引流39例,未安置胸腔闭式引流30例。继发肺部感染39例,无肺部感染30例。损伤类型:骨折脱位54例,屈曲牵张骨折11例,爆裂骨折4例。患者入院后评估患者胸椎骨折类型及其合并的脊髓损伤的程度,评估患者的肺功能,常规检查胸部CT,评估患者的肋骨骨折的数量及程度,有无反常呼吸,评估患者的胸腔积液量、气胸量、肺部挫伤及其合并肺部感染的程度,是否安置胸腔闭式引流并记录每日引流量。结果:通过相关线性回归分析,比较受伤至手术时间与各个可能因素的相关性,得出受伤至手术时间的长短与肺部感染的存在直接相关(P<0.05)。根据回归分析结果即是否肺部感染分为两组:肺部感染组和无肺部感染组。两组在年龄、术前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全部住院时间、ICU住院时间、脊柱骨折数量、合并胸骨柄骨折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两组的受伤至入院时间、受伤至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椎骨折合并肺挫伤时继发的肺部感染对胸椎骨折手术时机的选择有直接影响,受伤后的早期处理非常关键。
马立泰杨毅刘浩戎鑫
关键词:胸椎骨折肺挫伤手术时机肺部感染
某高等医学院校附属医院教职员工专利申报现状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以"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为例,对高等医学院校附属教学医院教职员工专利申请现状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基于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公布数据,利用大为专利搜索系统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专利进行全球范围内专利检索分析,检索专利公开截止日期设置为2020年12月31日,评价指标包含专利申请量、公开量、专利类型、发明人分析、法律状态及运营分析、专利价值DPI分析(deep packet inspection,深度报文解析)等。结果截止到2020年12月31日共计申请公开专利3 465件,其中主要包括申请公开中国发明专利1 421件、中国发明专利授权387件、申报中国实用新型专利1 587件、中国外观专利9件等。全部发明专利中转让122件、许可20件、质押8件。实用新型专利转让74件、许可2件。年度专利转让总体呈上升趋势,2007—2016年为10件左右,2019年和2020年转让专利均达40件以上。结论研究结果显示院校教职员工专利申请意识有所加强,发明专利申请总量逐年上升,成果转化率稳步提升,但仍需推进国际专利申请、成果转化以促进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
杨毅刘浩马立泰
关键词:医学院校
枕颈融合术中联合两种测量枕颈角方法调控枕颈固定角度的临床应用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观察枕颈融合术中应用综合策略对固定枕颈角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5月~2016年3月我科采用综合策略(后枕颈角和Takami'枕颈角)完成后路枕颈融合术的13例患者资料,男3例,女10例;年龄31~60岁(平均42.9岁)。50例年龄20~60岁健康志愿者(男女各半)获得正常人群后枕颈角和Takami'枕颈角的数据;术中基于上述数据调整固定角度。记录患者术前和术中枕颈角度的变化,及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随访,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和VAS评分评估临床疗效;X线平片评价植骨融合情况,及各随访时间点枕颈角和下颈椎曲度变化情况。结果术前6例患者Takami'枕颈角为非正常值,其中4例患者后枕颈角及Takami'枕颈角均为非正常值。13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即刻后枕颈角及Takami'枕颈角都在正常范围之内,无严重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患者术后随访12~48月(平均27.4±15.1月),术后患者枕颈部疼痛及神经功能获得显著改善;末次随访,VAS评分由术前6.4±0.8分降至2.9±0.6分;JOA评分由术前12.9±2.3分改善至15.3±0.9分。术后各随访点枕颈角及下颈椎曲度无显著变化(P>0.05);至末次随访,13例患者枕颈部骨性融合,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结论枕颈融合术中应用综合策略有助于选择合理的固定角度并避免枕颈角度不佳所致各种并发症,从而获得满意的手术疗效。
李广州洪瑛洪瑛刘浩杨毅孟阳丁琛丁琛
可吸收止血流体明胶和可吸收明胶海绵在ACDF术中的止血作用对比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比较可吸收止血流体明胶和可吸收明胶海绵在两个节段颈椎前路间盘切除融合(ACDF)术中的止血效果。方法筛选2014年2月~2015年10月在我科行两个节段ACDF(Zero-P)手术的颈椎病患者62例,随机分为2组:流体明胶组31例,使用可吸收止血流体明胶止血;明胶海绵组31例,使用可吸收明胶海绵止血。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椎管减压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不良事件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156.1±20.6)min、(164.5±30.8)min,二者无显著统计学差异;两组椎管减压所用时间分别为(91.2±17.2)min、(108.4±27.5)min,=0.005,HFG组椎管减压时间少于G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流体明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少于明胶海绵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5.2±16.3)mL VS(106.1±107.8)mL,<0.05;术后引流量分别为(38.1±34.5)mL VS(76.3±56.2)mL,<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术后颈部急性血肿及其他严重术后并发症。结论在ACDF术中,可吸收流体明胶操作简单,可以减少椎管减压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是一种安全、有效并且效果优于传统止血方式的止血材料。
李广州刘浩洪瑛马立泰杨毅丁琛王贝宇陈华
关键词:颈椎病止血
导针定位在胸腰椎骨折前路手术中置钉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对比分析术中导针定位在胸腰椎骨折前路手术中置钉的临床应用及价值。方法前瞻性对照分析2014年5月至2016年10月行胸腰段前路手术的60例患者,获得随访的患者53例。53例中男33例,女20例;年龄27~61岁,平均(39.4±12.8)岁。损伤类型:车祸伤6例,重物砸伤10例,高处坠落伤37例。骨折椎体节段:T_(11)椎体0例,T_(12)椎体5例,L_1椎体37例,L_2椎体6例,L_3椎体4例,L_4椎体1例。骨折椎体AO分型:A型50例,B型3例。脊髓损伤Frankel分级:A级6例,B级4例,C级10例,D级21例,E级12例。内固定材料:Antares或Anterior。术前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定位组和非定位组,定位组在术中置钉前应用克氏针在椎体上临时定位确定椎体正位像上螺钉进钉方向,非定位组则根据椎体的形态确定进钉方向。随访时定位组25例,非定位组28例。测量术后椎体螺钉与相应终板的夹角以及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冠状面Cobb角、术中出血量、自体血回收量、手术时间、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采用伤椎上位两个节段的平面入路。定位组术后冠状面Cobb角是(1.89±3.18)°,非定位组为(3.26±3.09)°。定位组中有1例出现超过5°以上的侧方成角,非定位组有7例术后冠状面Cobb角在5°以上,2例超过10°,随访时无明显变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定位组有92枚(92%)螺钉与终板的夹角小于5°;非定位组有70枚(62.5%)螺钉与终板的夹角小于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定位组术中出血量(230.4±209.8)mL,术中自体血回输量(170.0±132.0)mL;1例于术中术后输异体血300mL,手术时间(158.2±57.4)min;非定位组术中出血量(300.5±252.5)mL,术中自体血回输量(230.0±130.5)mL,5例于术中术后输异体血200~600mL,手术时间(180.1±65.4)min。两组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中导针定位提高了椎体螺钉平行于终板的准确率,�
马立泰刘浩杨毅龚全李涛王贝宇邓宇骁丁琛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
钩椎关节应用解剖测量及辅助钩椎关节融合器参数设计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利用CT三维重建技术对钩椎关节区域进行应用解剖测量研究,并辅助钩椎关节融合器参数设计。方法通过病历与影像系统筛选,纳入符合选择标准的60例患者颈椎CT扫描数据,其中男30例,女30例;年龄39~60岁。将DICOM格式原始数据导入Mimics19.0软件进行三维重建,测量C3~C7双侧钩突高、钩突基底宽、钩突基底长、钩椎关节椎间孔部移行距离,C3~C7钩椎关节前缘间距、钩椎关节后缘间距,以及C2、3~C6、7钩椎关节间隙高度、椎间隙中心高度、椎间隙前后径。将上述测量结果用SPSS22.0统计软件计算均值、标准差、最小值和最大值,用于辅助钩椎关节融合器参数设计。结果 C3~C7各椎体钩突高、钩突基底宽、钩突基底长、钩椎关节椎间孔部移行距离以及C2、3~C6、7钩椎关节间隙高度左右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钩椎关节间隙高度男女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C3~C7各椎体钩椎关节前缘间距均显著大于钩椎关节后缘间距(P<0.05),钩椎关节向后呈内聚形状。各节段椎间隙中心高度男性高于女性,但仅C2、3和C5、6节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节段椎间隙前后径男性均显著大于女性(P<0.05)。椎间隙中心高度为(4.94±0.49) mm (3.81~5.90 mm),椎间隙前后径为(15.78±1.23) mm (12.94~18.85 mm),钩椎关节前缘间距为(17.19±2.39) mm (13.39~24.63 mm),钩椎关节后缘间距为(10.84±2.12) mm (7.19~16.64 mm)。根据上述测量结果设计钩椎关节融合器体部高度为5、6、7、8 mm 4种规格,深度为12、13、14、15、16 mm 5种规格,宽度为14~18 mm;两翼设计为弧形且宽2、3 mm两种规格。结论不同节段钩椎关节解剖测量指标存在一定差异,基于解剖研究测量结果设计的钩椎关节融合器规格能够满足不同患者需求。
杨毅刘浩吴廷奎胡凌云陈林戎鑫马立泰孟阳
关键词:钩椎关节融合器CT三维重建颈椎
单节段Prestige LP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高等级异位骨化的危险因素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研究单节段Prestige LP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发生高等级异位骨化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2月~2016年12月行单节段Prestige LP颈椎间盘置换术的患者61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37例,年龄43.6±7.8岁,随访时间50.0±22.6个月。所有患者于术前和末次随访时收集临床资料[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并于术前、术后3天、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收集颈椎矢状面序列参数(C2~C7整体曲度、手术节段曲度、假体开口角度、C2~C7矢状面轴向垂线)、手术节段椎间高度指数、C2~C7活动度、假体活动度。末次随访时根据McAfee分级法将患者分为高等级异位骨化组(A组,包括McAfeeⅢ-Ⅳ)和无高等级异位骨化组(B组,包括无异位骨化、McAfeeⅠ-Ⅱ级)。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或χ2检验分析两组间的差异;采用秩和检验进行分析假体大小对结果的影响;采用二元逻辑回归方法分析高等级异位骨化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术后临床疗效均明显改善,两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假体大小对高等级异位骨化的发生无明显影响(P>0.05)。A组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59.7±28.4个月,B组患者为47.6±20.6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7)。在运动功能方面,患者术前颈椎整体活动度A组为47.3°±15.4°,B组为54.1°±15.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8);患者术前手术节段活动度A组为8.7°±4.7°,B组为11.1°±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6)。在颈椎矢状面序列方面,患者术后3个月时C2~C7曲度A组为2.8°±9.4°,B组为10.9°±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患者术后3个月时C2~C7 SVA A组为21.7±8.8mm,B组为16.2±7.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结论:术后早期颈椎矢状面序列不佳可能是单节段Prestige LP颈椎间盘置换术后高等级异位骨化发生的危险因素。
王晓斐刘浩孟阳王贝宇丁琛杨毅洪瑛
关键词: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异位骨化
钩椎关节融合器山羊实验模型的建立及初步研究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索建立钩椎关节融合器的山羊动物模型的可行性及初步疗效。方法选取12只成年山羊行C3~4节段颈椎前路减压钩椎关节融合器固定融合手术,术后行X线、CT三维重建、Micro-CT等影像学检查,观察融合情况。结果实验山羊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未发生椎动脉损伤。术后未见山羊切口感染、螺钉松动、融合器移位等相关并发症。CT三维重建检查结果显示术后3个月融合率达75.0%,术后6个月融合率达83.3%。Micro-CT扫描可见在钩椎关节区域明显的骨小梁结构、部分山羊在两侧钩椎关节区域、融合器前方及后方均可见明显的连续的骨小梁结构。结论山羊可以作为钩椎关节融合器一种较为理想的实验动物模型,钩椎关节融合器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新型椎间融合器,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刘浩杨毅陈林胡凌云吴廷奎马立泰戎鑫邓宇骁孟阳王贝宇
关键词:山羊动物模型颈椎
钩椎关节及其与颈椎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9年
钩椎关节(uncovertebral joint;Luschka joint)是颈椎区别于胸腰椎所特有的重要解剖结构。1834年Rathke首先对钩突进行了描述,认为颈椎后外侧椎体边界向上(颅骨方向)的骨性凸起为钩突(uncinate process);1858年解剖学家Von Luschka对钩突进行了描述,因为这些突起与退化的肋骨头很相似,因而其最初对钩突描述命名为“eminentia costaria”;Von Luschka进一步研究认为钩突与上位椎体下方斜坡形成的结构为关节结构,并称之为“半关节(half joints)”。1893年Trolard[3]将其称之为“articulationes uncovertebrales”。之后学术界沿用至今称之为钩椎关节(uncovertebral joint),又名Luschka关节。笔者从钩椎关节的组织学、解剖学、发育学、生物力学功能、钩椎关节增生与颈椎病关系等方面进行综述。
杨毅刘浩孟阳
关键词:钩椎关节增生颈椎病解剖学家钩突胸腰椎
术前节段活动度对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临床疗效的影响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术前节段活动度(ROM)对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ACDR)术后临床效果及影像学变化的影响,并探究术前偏小或偏大的节段ROM是否为ACDR的良好适应证。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Prestige-LP ACDR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术前及随访时颈椎X线片,测量整体颈椎曲度(CL),C2-7 ROM,目标节段椎间隙高度(DH)、椎间角度(DA)、节段ROM。临床疗效评价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量表。结果纳入患者161例,随访34(12~120)个月。术后JOA、N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均P<0.05),颈椎整体与置换节段ROM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节段ROM与术后颈椎整体及置换节段ROM呈正相关(r=0.213、0.271,均P<0.05),但与ROM变化值成负相关(r=-0.534,P<0.05)。术前节段ROM偏小组(A组)ROM为4.0°±1.0°;术前节段ROM偏大组(B组)为14.6°±1.3°。A组患者影像学诊断为颈椎病占比为35.5%,高于B组的10.7%(P<0.05)。ACDR术后A组颈椎曲度改善效果优于B组(P<0.05)。A组术后C2-7 ROM增大14.2°±16.8°,B组术后ROM减小2.2°±14.4°,但B组C2-7 ROM仍大于A组(P<0.05)。A组置换节段ROM术后增加3.1°±3.7°,B组术后减少4.4°±4.2°,但B组术后节段ROM仍高于A组(P<0.05)。A组术前DH小于B组(P<0.05)。A组邻近节段影像学退变(ASD)发生率、异位骨化(HO)发生率、高等级HO占比均较B组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术前节段ROM与ACDR术后临床症状的改善程度无关,与术后颈椎整体及置换节段ROM呈正相关,但与其ROM变化值呈负相关。
吴廷奎刘浩王贝宇孟阳丁琛戎鑫陈华杨毅洪瑛黄康康何俊波
关键词:颈椎活动度临床疗效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