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云秋

作品数:106 被引量:416H指数:11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生系统百名跨世纪优秀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3篇会议论文
  • 42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3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8篇骨密度
  • 31篇基因
  • 31篇骨质
  • 31篇骨质疏松
  • 28篇妇女
  • 25篇多态
  • 25篇绝经
  • 21篇绝经后妇女
  • 21篇骨量
  • 20篇绝经后
  • 18篇多态性
  • 17篇女性
  • 16篇受体
  • 16篇家系
  • 15篇突变
  • 14篇激素
  • 13篇基因多态性
  • 11篇绝经后骨质疏...
  • 11篇基因突变
  • 10篇骨质疏松症

机构

  • 106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复旦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上海市徐汇区...
  • 1篇即墨市人民医...
  • 1篇胜利石油管理...

作者

  • 106篇胡云秋
  • 92篇章振林
  • 85篇刘玉娟
  • 79篇李淼
  • 59篇何进卫
  • 59篇张浩
  • 49篇黄琪仁
  • 49篇胡伟伟
  • 37篇秦跃娟
  • 34篇顾洁梅
  • 32篇汪纯
  • 29篇傅文贞
  • 25篇周琦
  • 21篇岳华
  • 19篇陆敬辉
  • 17篇柯耀华
  • 12篇肖文金
  • 9篇高杲
  • 6篇张增
  • 5篇虞进波

传媒

  • 8篇中国骨质疏松...
  • 6篇上海医学
  • 6篇中华骨质疏松...
  • 5篇中华医学会第...
  • 4篇中华医学会第...
  • 3篇中华内分泌代...
  • 3篇中华医学遗传...
  • 3篇中国全科医学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老年医学与保...
  • 2篇诊断学理论与...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全国老年骨质...
  • 2篇第九届中国南...
  • 2篇第十届中国南...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5
  • 4篇2014
  • 6篇2013
  • 6篇2012
  • 23篇2011
  • 7篇2010
  • 7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11篇2006
  • 5篇2005
  • 14篇2004
  • 2篇2003
  • 3篇2002
  • 2篇2001
  • 4篇2000
  • 1篇1999
10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基因多态性与上海市绝经后妇女骨密度无相关性
<正>目的:早期研究提示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的等位基因A2是骨质疏松症的保护因子,但最近匈牙利人和韩国人绝经后妇女的数据与该发现不符。因此,IL—1RA等位基因A2的作用与骨质疏松的易感性还未明确。本研究目...
何进卫章振林秦跃娟黄琪仁胡云秋李淼张浩胡伟伟刘玉娟
关键词: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绝经妇女
文献传递
盐酸雷诺昔芬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骨密度的变化与侯选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目的:了解骨代谢相关基因多态性与盐酸雷诺昔芬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骨密度(BMD)变化的关系。方法:为随机、对照和双盲试验,按腰椎或股骨颈骨密度T值小于-2.5SD,入选50~80岁58例绝经后妇女(绝经2年以上),随机...
章振林秦跃娟何进卫黄琪仁刘玉娟胡云秋周琦李淼
文献传递
原发性骨质疏松遗传机制与临床诊治研究
章振林秦跃娟何进卫黄琪仁张浩岳华高杲胡伟伟顾洁梅胡云秋
该项目“原发性骨质疏松的遗传机制和临床诊治研究”历时12年,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的遗传机制、诊断和治疗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课题组从1998年开始进行骨质疏松遗传分析、资源库的收集和研究,建立了以下五部分重要遗传资源库:1....
关键词:
关键词:原发性骨质疏松基因诊断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相关因素与雌激素受体-α基因PvuⅡ、XbaⅠ多态性的关系被引量:8
2004年
目的 研究上海市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与雌激素受体 α(ER α)基因PvuⅡ、XbaⅠ多态性及相关因素的关系。 方法 按骨密度 (BMD)值将上海市 5 17例绝经后汉族妇女分为骨质疏松组 (2 4 4例 )和对照组 (2 73例 ) ,用PCR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技术检测ER α基因PvuⅡ、XbaⅠ多态性。 结果 ER α基因PvuⅡ、XbaⅠ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分布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在全部受试者中 ,2~ 4腰椎 (L2~ 4)、股骨颈 (Neck)、大转子 (Troch)及Ward’s三角 (Ward’s)的BMD值与体重呈正相关 (r为 0 4 5 3、0 5 34、0 5 0 4、0 35 1,均为P <0 0 0 1) ,与年龄、绝经年限负相关 (P <0 0 0 1) ;职业与股骨近端各部位BMD值呈正相关 (P <0 0 1) ;月经初潮年龄、身高分别与L2~ 4及股骨颈BMD值负相关 (P <0 0 5 ) ;ER α基因PvuⅡ多态性与股骨近端各部位BMD值相关 (P <0 0 5 ) ,但骨质疏松组和对照组均未发现PvuⅡ、XbaⅠ多态性与BMD值的关联 ,PvuⅡ、XbaⅠ多态性频率分布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结论 ER α基因PvuⅡ多态性、年龄、身高、体重、月经初潮年龄、绝经年限和职业与绝经后妇女BMD值相关 ,但ER α基因PvuⅡ、XbaⅠ多态性不是上海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遗传易感因子。
秦跃娟章振林黄琪仁何进卫周琦胡云秋李淼刘玉娟
关键词:绝经期骨质疏松症雌激素受体Α基因多态性
上海市区正常人群跟骨定量超声检测的临床意义
周琦黄琪仁李淼陆敬辉胡云秋邓华云
母患骨质疏松的女儿呈低峰值骨量吗?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研究骨质疏松母亲的女儿峰值骨量是否比正常母亲的女儿更低,并初步探讨导致这一差异的因素。方法从上海市各社区招募401个汉族核心家庭(包括父母双亲和一名20~40岁的健康女儿),用双能X线吸收仪测定腰椎(L1-4)和股骨近端各部位骨密度(BMD),剔除父亲患骨质疏松或骨量减少的家庭,获得126个骨质疏松母亲及其女儿和136个年龄匹配的BMD正常母亲及其女儿。结果骨质疏松母亲的女儿L1-4、股骨颈和大转子各部位BMD值(0.94g/cm2±0.10g/cm2,0.75g/cm2±0.10g/cm2,0.61g/cm2±0.08g/cm2,显著低于正常母亲的女儿(1.00g/cm2±0.11g/cm2,0.80g/cm2±0.11g/cm2,0.66g/cm2±0.09g/cm2,均P<0.001),且体重也显著低于正常母亲的女儿(P<0.05),两组间年龄、身高、月经初潮年龄、牛奶摄入者比例、摄入量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体重是影响女儿各部位BMD的最重要因素,分别解释L1-4、股骨颈和大转子BMD值变异的9.4%、16.5%和16.6%。剔除体重因素后,母亲患骨质疏松成为影响女儿BMD的最重要因素,分别解释L1-4、股骨颈和大转子的BMD值变异的5.1%、5.3%和4.2%。结论母患骨质疏松的女儿具有低的峰值骨量,体重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其次为母亲具低的BMD。
秦跃娟章振林黄琪仁何进卫胡云秋李淼刘玉娟
关键词:骨密度骨质疏松母亲女儿
ALOX15基因多态性与中国男性核心家系肥胖表型的关系
目的:花生四烯酸-15-脂氧合酶(ALOX15)是脂氧合酶超家族成员之一。脂氧合酶催化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底物的氧合作用,而PUFAs可改变细胞膜成分、细胞内钙离子水平及类花生酸产物进而影响调控脂代谢基因的表达。...
柯耀华肖文金何进卫张浩虞静波胡伟伟顾洁梅高杲岳华汪纯胡云秋李淼刘玉娟傅文贞章振林
文献传递
ALOX12和ALOX15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女性核心家系峰值骨密度的关系
目的:骨质疏松症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骨密度是骨质疏松症的重要风险因子,作为一种由多基因和环境共同决定的复杂形状,有很强的遗传决定,其遗传率高达50%以上。花生四烯酸-12/15-脂氧合酶(ALOX12/15)作...
肖文金柯耀华何进卫张浩虞静波胡伟伟顾洁梅高杲岳华汪纯胡云秋李淼刘玉娟傅文贞章振林
文献传递
400个核心家庭女性峰值骨量和骨大小的变异与脂联素基因SNP的相关和连锁分析
目的体重是骨质疏松的保护因子,体重对骨量的调节作用尚不明确,以往研究发现脂联素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群体中体重的变异或肥胖发生有关,但是该基因多态性与骨量或骨大小的关系迄今无报道。本研究以我们原先收集到400个核...
章振林秦跃娟何进卫胡云秋李淼
文献传递
围绝经期妇女骨密度与肌肉及脂肪含量的关系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分析围绝经期妇女骨密度(BMD)与身体不同部位总肌肉含量(TLM)和总脂肪含量(TFM)的关系。方法选择围绝经期健康女性141名,采用双能X线吸收仪检测腰椎1—4(L1-4)及左侧髋部各部位包括股骨颈、大转子和全髋部的BMD、TLM和TFM,分析BMD与身体成分的相关性。结果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显示,L1-4、股骨颈、大转子和全髋部BMD与TLM均显著正相关(β值为0.261、0.284、0.388和0.335,P〈0.01),但与TFM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围绝经期妇女腰椎及髋部各部位BMD与TLM呈显著正相关;加强运动,增加身体TLM,对预防骨质疏松具有重要作用。
朱洁萍陶敏芳胡伟伟胡云秋李淼章振林
关键词:围绝经期骨密度脂肪含量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