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蓓

作品数:45 被引量:465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委重点攻关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领域

  • 3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6篇超声
  • 15篇造影
  • 14篇超声造影
  • 11篇消融
  • 9篇超声检查
  • 7篇肝癌
  • 6篇肿瘤
  • 6篇细胞
  • 5篇造影剂
  • 5篇射频
  • 5篇射频消融
  • 5篇消融治疗
  • 5篇介入
  • 5篇肝细胞
  • 5篇肝脏
  • 4篇性病
  • 4篇灶性
  • 4篇细胞癌
  • 4篇局灶
  • 4篇局灶性

机构

  • 35篇中山大学附属...
  • 5篇中山大学

作者

  • 39篇黄蓓
  • 34篇谢晓燕
  • 28篇吕明德
  • 25篇徐作峰
  • 25篇徐辉雄
  • 22篇刘广健
  • 15篇梁瑾瑜
  • 11篇郑艳玲
  • 8篇匡铭
  • 7篇殷晓煜
  • 6篇林满霞
  • 4篇陈勉妮
  • 4篇谢晓华
  • 3篇陆敏强
  • 3篇陈规划
  • 3篇杨扬
  • 3篇黄光亮
  • 3篇李梅娣
  • 3篇蔡常洁
  • 2篇许尔蛟

传媒

  • 10篇中华超声影像...
  • 7篇中华肝胆外科...
  • 2篇中国实用外科...
  • 2篇中华普通外科...
  • 2篇中国超声医学...
  • 1篇临床超声医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现代临床护理
  • 1篇中华医学超声...
  • 1篇中国超声医学...

年份

  • 1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 4篇2006
  • 3篇2005
  • 5篇2004
  • 4篇2003
  • 1篇2002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维超声在介入性诊疗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4
2002年
目的 探讨三维超声不同成像方法在介入性诊疗中观察针尖与病灶关系、针尖及针道等。方法 对 2 3例患者 2 8个病灶由二维超声引导行介入性操作 ,用三维超声观察针尖与病灶关系、针尖及针道的显示水平。结果 ①针尖与病灶关系的显示 :以多平面方式最优 ,清晰显示率 (显示水平≥ 3分 )为95 .7%( 2 6/2 8) ,而与针具的大小无关。②针尖的显示 :18G的Bard针及 2 1G的PTC针以多平面方式显示最佳 ,而 14G的RF针以透明成像最大回声模式显示最佳 ;不同针具间 ,14G的RF针用透明成像的方式显示针尖优于 18G的Bard针及 2 1G的PTC针。③针道的显示 :18G的Bard针以多平面成像及表面成像显示为佳 ,2 1G的PTC针以多平面成像显示最佳 ,14G的RF针以最大回声模式显示最佳 ;不同针具间 ,18G的Bard针及 14G的RF针在各种成像条件下显示均优于 2 1G的PTC针。结论 三维超声应用于介入性诊疗中时 。
徐辉雄谢晓燕吕明德殷晓煜徐作峰申权黄蓓
关键词:三维超声介入性诊疗穿刺术
超声造影中基础声像图与造影声像图鉴别肝内局灶性小病灶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8
2006年
目的比较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鉴别肝局灶性小病变的诊断性能。方法对200个直径≤3.0cm的肝局灶性病变行常规超声和实时超声造影检查。超声造影采用六氟化硫气体微泡造影剂和对比脉冲序列成像技术。两位超声医师(受试者)对检查结果独立作出诊断,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对病变的鉴别诊断性能,Kappa值评估受试者之间的一致性。结果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两位受试者得到的曲线下面积常规超声分别为0.856和0.857,超声造影分别为0.954和0.943(P<0.001和P=0.003)。超声造影能显著提高判别病变良恶性的敏感性、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均P<0.001)。受试者之间的一致性超声造影较常规超声高,κ值分别为0.716和0.425。两位受试者对具体病变的诊断正确率常规超声分别为38.5%(77/200)和34.5%(69/200),超声造影分别为80.5%(161/200)和80.5%(161/200)(均P<0.001)。结论实时超声造影可显著提高对肝局灶性小病变的鉴别诊断能力。
徐辉雄谢晓燕吕明德刘广健徐作峰郑艳玲梁瑾瑜黄蓓
关键词:肝疾病ROC曲线
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肝移植术后门静脉并发症被引量:5
2003年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 (CDI)监测肝移植术后门静脉并发症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10 7例次原位肝移植患者于术前、术后应用CDI进行连续监测 ,监测指标包括门静脉主干内径、血流速度、血流量、血流频谱、侧支循环及腹水量等。结果  4例受者术后出现门静脉并发症 :门静脉狭窄 2例 ,门静脉狭窄并血栓形成 1例 ,门静脉右支闭塞 1例。 2例门静脉主干血流量明显减少者接受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后 ,门静脉高压缓解 ;而CDI提示门静脉血流量未见下降的 2例患者 ,仅接受保守治疗 ,存活时间均超过 1年。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动态检查对肝移植术后门静脉并发症较为敏感 。
杨扬蔡常洁谢晓燕陆敏强李梅娣黄蓓陈规划
关键词:肝移植术门静脉并发症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门静脉狭窄门静脉血栓形成
超声新技术在胰腺病变的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各种超声造影和超声内镜等新技术在胰腺实性局灶性病变(s-FLPs)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确诊的s-FLPs的超声内镜、超声造影增强表现及其诊断效能,总结s-FLPs的重要增强特征,探讨超声造影表和...
谢晓燕徐作峰徐辉雄陈佩芬梁瑾瑜刘广健郑艳玲黄蓓吕明德
关键词:超声造影超声内镜
文献传递
三维超声在肝脏疾病介入性诊疗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评价三维超声在肝脏疾病介入性诊疗操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肝病患者 5 7例 ,介入性诊疗操作 72次 ,用二维及三维超声观察穿刺针并判断穿刺针与病灶的位置关系。【结果】72次操作中 ,三维超声对针尖的显示优于二维超声 (P <0 .0 5 ) ,对针杆的显示与二维超声无明显差异 (P >0 .0 5 )。三维超声在判断穿刺针与病灶的位置关系时 ,信心水平明显提高 (P <0 .0 1)。 72次操作中 ,三维超声观察到 12次(16 .7% )操作中针尖位置不理想 ,需要重新穿刺或调整针尖位置。【结论】三维超声在肝脏疾病介入性诊疗操作中能更好地发挥导向作用。
徐辉雄徐作锋吕明德谢晓燕刘广健黄蓓
关键词:三维超声肝脏疾病介入性诊断介入性治疗
实时虚拟导航引导肝癌射频消融治疗被引量:16
2011年
目的评价超声融合CT实时虚拟导航系统引导肝癌消融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2007年7月至2009年6月,对76例肝癌、125个病灶行超声融合CT虚拟导航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其中81个(64.8%)为常规超声显示困难病灶。记录完成超声与CT融合所需时间,观察病灶局部疗效。结果完成超声图像与CT图像融合所需时间为(19.2±12.8)min(5~55min)。实时虚拟导航系统引导下经皮消融病灶完全消融率为89.6%(112/125),其中超声显示困难病灶的完全消融率为91.6%(74/81)。均末发生相关并发症。结论实时虚拟导航系统引导下肝癌消融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尤其对于常规超声显示不清的病灶更有价值。
徐作峰谢晓燕徐辉雄匡铭陈沛芬黄蓓吕明德
关键词:肝癌射频消融
肾细胞癌的超声造影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总结和探讨肾细胞癌的超声造影特征。方法70例肾细胞癌共72个病灶接受了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分析病灶的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表现特征。超声造影使用造影剂声诺维和对比脉冲序列成像技术。结果常规超声显示低、等、高回声的病灶分别为44.4%(32/72)、25.0%(18/72)和30.6%(22/72)。病灶彩色血流信号显示率为38.9%(28/72),动脉峰值流速(43.7±16.8)cm/s(24.8~95cm/s),阻力指数0.63±0.11(0.53~0.80)。超声造影显示皮质期63个(87.5%)病灶表现为等或高增强,9个(12.5%)为低增强。63个等或高增强病灶中48个(76.2%)实质期及晚期减退至低增强,15个(23.8%)仍保持等或高增强。9个皮质期表现为低增强病灶、晚期仍为低增强。75.0%(54/72)病灶不均匀增强,内可见无增强区,87,5%(63/72)的病灶可显示代表假包膜的高增强环。结论超声造影病灶皮质期不均匀等或高增强,实质期或晚期呈低增强,以及假包膜增强是肾细胞癌的重要表现、能将有助于肾细胞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徐作峰万广生谢晓燕吕明德徐辉雄刘广健黄蓓
关键词:超声检查微气泡肾细胞
超声引导经皮复合热消融技术治疗中、大肝细胞癌被引量:26
2004年
目的 评估超声引导复合热消融技术治疗中、大肝细胞癌 (HCC)的应用价值。方法在超声引导下经皮采用多针插入、多点能量输出的射频消融 (RFA)或微波消融 (MWA)技术 ,治疗 6 8例HCC患者共 73个肿瘤结节 ,平均直径 (4 5± 1 7)cm (3 1~ 13 0cm) ,经 1 9~ 6 7 6个月 [平均(16 0± 14 8)个月 ]随访 ,检测局部及远期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合并肝包膜下血肿及皮肤烧伤的患者各 1例。肿瘤完全消融率 78 1% (5 7/73) ,2 4 6 % (14 /5 7)的病灶出现局部肿瘤进展 ,远处复发率 5 6 7% (38/6 7)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6 2 3%、2 9 6 %、2 1 6 % ,中位生存时间为 18 6个月 (95 %可信区间为 10 9~ 2 6 3个月 )。RFA与MWA在完全消融率、局部肿瘤进展率与远处复发率、生存率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意义。结论 经皮复合热消融技术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中、大肝细胞癌创伤小 ,可获得良好的局部控制和远期疗效 。
殷晓煜谢晓燕吕明德陈俊伟徐辉雄徐作峰刘广健黄蓓
关键词:消融肝细胞癌超声引导RFA结节远期
Levovist声学造影判断肝癌消融局部疗效长期结果的观察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观察Levovist 声学造影判断射频消融治疗肝癌局部疗效的长期结果,探讨声学造影在局部疗效判断中的意义. 方法对23例肝癌(25个结节)射频消融治疗后行增强CT扫描和Levovist超声造影检查,以增强CT结果作为判断是否完全消融的标准,决定是否追加治疗.追踪21~42个月观察局部复发情况,比较超声造影和增强CT对局部疗效判断的准确性. 结果治疗1个月后超声造影检出8个有血流的结节, CT检出5个结节有血供,超声造影与CT比较对瘤内血流检出的敏感性为75%,特异性、准确性均为76 %,假阳性5例,假阴性1 例.但追踪观察21~42个月后发现5个超声造影阳性、CT增强阴性结节中的4个于治疗后3~15个月复发,其余超声造影和CT增强扫描均阴性的结节和CT增强为阳性经过再治疗的结节均未见复发. 结论与CT比较,Levovist声学造影对瘤内血流检测有可能更敏感,声学造影阳性而CT增强为阴性的结节强烈提示有局部复发的可能,有严密观察或追加治疗的必要.
谢晓华吕明德匡铭殷晓煜黄蓓徐辉雄徐作峰谢晓燕
关键词:声学造影结节肝癌血流阴性
声诺维造影剂在乳腺超声造影中的应用及护理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声诺维造影剂在乳腺超声造影中的应用及总结护理要点。方法应用声诺维对298例乳腺患者进行行超声造影,并配合相应的护理。结果 298例患者病理切片结果显示,良性病变205例,恶性病变93例。超声造影过程中有3例患者出现一过性头晕,2例患者出现静脉周围微红,1例患者出现呕吐症状。结论应用声诺维造影剂行乳腺超声造影临床诊断率高,正确的注射方式、合适的注射剂量及配合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法能提高临床诊断的效果。
陈勉妮曾讯成守珍赖晓娟黄蓓
关键词:声诺维造影剂乳腺超声造影护理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