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野圣时 作品数:14 被引量:23 H指数:3 供职机构: 山东科技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山东科技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语言文字 文化科学 更多>>
《高级英语》教学的文体学模式 被引量:3 2009年 运用英语文体学理论,以张汉熙主编的《高级英语》为蓝本,探讨英语专业课程"高级英语"教学的文体学模式。从文体学的角度进行高级英语教学,就是对教材进行文体分析,包括四个层次:语音层次、词汇层次、语法层次和语篇层次。认为这种教学方法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切实可行,是达到《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要求的一条有效途径。 陈士法 东野圣时关键词:《高级英语》 教学 文体学视角 英语教师话语的特征及对课堂提问的启示 被引量:6 2006年 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英语教师话语受构成言语环境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制约而呈现的话语特征,进而详细探讨了英语教师话语特征对语言课堂提问的启示,认为教师提问作为语言课堂中的重要手段,其实施必须采取有效的策略,教师需要提高自身话语的可理解性,选用恰当的提问方式,并注意提高对学生反应的容忍度。 东野圣时 宋燕关键词:教师话语 课堂提问 可理解性 提问方式 容忍度 英语人体器官名词动用的认知分析 被引量:1 2012年 人体器官名词动用是英语中一种显著的语法现象,实例分析证明其根本的认知动因是概念转喻,包括工具性转喻、方位性转喻、与隐喻结合的转喻。各器官名词因其工具性以及与客观世界互动性的强弱不同,从而受到不同转喻模式的促动,形成各具特点的动用表达。 东野圣时关键词:转喻 认知动因 浅论语用模糊和会话含义的关系 被引量:1 2008年 从语用模糊和会话含义的经典例证中可以看出,两者经常并存。为了找到两者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它们都属于间接语言现象,都依赖语境,却在本质、实现手段、与语义的关系等方面明显不同。通过分析,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特殊关系,语用模糊往往产生会话含义,而且依赖特定语境产生特殊会话含义;而含义的理解与否、交际能否成功,要看交际双方对共处的语境和对彼此的认知环境的把握程度。 东野圣时 彭建武关键词:语用模糊 会话含义 基于认知语言学的基础英语词汇教学 被引量:1 2011年 认知语言学理论对英语专业基础英语词汇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这其中包括认知语言学的体验观、概念隐喻和转喻、词块理论等方面对基础英语词汇教学的指导。因此,合理借鉴认知语言学理论将为基础英语词汇教学带来积极的影响。 东野圣时 崔冬冬关键词:认知语言学 基础英语 词汇教学 英汉人体习语的认知分析 隐喻和转喻研究传统上局限于修辞层和语言层。近十年来,隐喻和转喻研究在认知科学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同。Lakoff和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以及Radden和Kovecses的转喻理论认为隐喻和转喻在本质上是一种概... 东野圣时关键词:概念转喻 隐喻机制 文献传递 高级英语教学的文体学途径——对《沙漠之舟》的文体学分析(英文) 被引量:2 2007年 利用文体学理论可以找到高级英语教学的新途径。以高校英语专业三年级的高级英语课程中的一篇课文——沙漠之舟为例,该课文在词汇、语法、语义三个层面具有明显的科技文体特征,产生了鲜明的文体效应,为探寻高级英语教学的新途径——文体学途径带来了启示。得出结论,通过文体学途径教授高级英语课程对教师、对学生以及对教学大纲的改进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东野圣时 陈士法关键词:文体特征 文体效应 高级英语教学 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分析 被引量:2 2009年 阅读是英语学习的主要任务和技能之一,课堂阅读教学时间有限,大量课外阅读有助于提高英语水平。英语专业二年级正是广泛阅读以扩大知识面和增加词汇量的关键时期,又面临全国英语专业四级考试,课外阅读的作用尤为重要。通过对山东科技大学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的问卷调查分析,发现学生在课外阅读时间安排、阅读材料的选择以及对五项基本技能的关系的认识上均存在问题,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 宋燕 东野圣时关键词:课外英语阅读 自主性 《作为语篇的语言:对语言教学的启示》评介 2007年 由Michael McCarthy&Ronald Carter合著的《作为语篇的语言:对语言教学的启示》(LanguageasI)iscourse:Perspectives for Language Teaching)就是探讨篇章语言学和语篇分析对现代语言教学的启示的一部经典著作。本书的主要写作目的是,从语篇的角度和层次上描述语言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语篇的语言教学途径(a discourse—based approach to language teaching)。 东野圣时 邵晓燕关键词:LANGUAGE LANGUAGE MICHAEL 经典著作 描述语言 教学途径 从课堂非言语行为看中美学生文化性学习风格的差异 被引量:1 2010年 非言语行为是一种精密代码,往往能揭示一种文化最基本的特点。课堂上学生的非言语行为有力地说明了其所属群体的文化性学习风格。文章调查了两个跨文化课堂上中国学生和美国学生的非言语行为并对其进行了详细描述和比较,两者的差异明显多于共同点,说明来自两种文化背景的学生在课堂上确实具有不同的学习风格。经过对调查所得事实的分析,结合学习风格的相关研究理论,得出中美学生的学习风格在五个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分属不同的风格类型。 东野圣时关键词: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