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伟

作品数:71 被引量:518H指数:18
供职机构:卫生部更多>>
发文基金: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7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1篇血吸虫
  • 61篇吸虫
  • 45篇日本血吸虫
  • 38篇虫病
  • 34篇血吸虫病
  • 34篇吸虫病
  • 26篇免疫
  • 16篇抗体
  • 15篇疫苗
  • 15篇抗原
  • 14篇日本血吸虫病
  • 14篇免疫诊断
  • 11篇试剂
  • 11篇试纸
  • 11篇DNA疫苗
  • 10篇异构酶
  • 10篇试剂盒
  • 10篇磷酸丙糖
  • 10篇磷酸丙糖异构...
  • 9篇大陆株

机构

  • 57篇江苏省血吸虫...
  • 14篇哈佛大学
  • 1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1篇江苏省寄生虫...
  • 5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中国药品生物...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卫生部
  • 1篇徐州医学院
  • 1篇中国药科大学
  • 1篇镇江市疾病预...
  • 1篇世界卫生组织
  • 1篇徐州市疾病预...

作者

  • 70篇何伟
  • 53篇朱荫昌
  • 32篇殷旭仁
  • 29篇华万全
  • 26篇余传信
  • 25篇许永良
  • 25篇徐明
  • 23篇梁幼生
  • 23篇曹国群
  • 18篇司进
  • 11篇任建功
  • 11篇刘韵娟
  • 8篇戴建荣
  • 7篇管晓虹
  • 5篇杨小红
  • 5篇赵松
  • 5篇王玠
  • 5篇叶萍
  • 5篇宋丽君
  • 5篇高琪

传媒

  • 45篇中国血吸虫病...
  • 4篇中国寄生虫病...
  • 3篇中国寄生虫学...
  • 3篇实用寄生虫病...
  • 3篇中国病原生物...
  • 1篇中国生物制品...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中国兽医寄生...
  • 1篇寄生虫病与感...
  • 1篇热带病与寄生...
  • 1篇2006全国...
  • 1篇全国人畜共患...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7篇2006
  • 7篇2005
  • 7篇2004
  • 3篇2003
  • 6篇2002
  • 9篇2001
  • 4篇2000
  • 1篇1999
  • 4篇1997
  • 3篇1996
  • 1篇1995
  • 3篇1993
  • 2篇1992
7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免疫刺激序列增强日本血吸虫DNA疫苗的免疫保护作用被引量:9
2005年
目的 探讨免疫刺激序列在日本血吸虫Mr 2 3 0 0 0膜蛋白 (SjC2 3 )DNA疫苗诱导BALB/c小鼠抗血吸虫感染中的作用。 方法 将SjC2 3基因片段克隆到增加了免疫刺激序列的真核表达质粒 pcDNA3 1 CpG中 ,构建pcDNA3 1 SjC2 3 /CpG。 40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 4组 ,① pcDNA3 1对照组 ;②pcDNA3 1 SjC2 3组 ;③ pcD NA3 1 CpG组 ;④ pcDNA3 1 SjC2 3 /CpG组。每鼠经两侧股四头肌注射质粒DNA共 10 0 μg ,隔 2周加强免疫 1次 ,共 3次。末次免疫后 4周经腹部皮肤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 45条 /鼠 ,45d后计数成虫及肝脏虫卵数。首次免疫前和感染前 2d分别经尾静脉采血 ,检测IgG及IgG1、IgG2a。末次免疫后 3周取小鼠脾细胞 ,检测经伴刀豆球蛋白和SjC2 3重组蛋白刺激后小鼠白细胞介素 2 (IL 2 )、白细胞介素 4(IL 4)和γ干扰素 (IFN γ)。用51Cr释放法检测经SjC2 3重组蛋白刺激后脾细胞对小鼠淋巴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结果 ②组和④组减虫率分别为 2 8 1%和 3 5 1% ,减卵率分别为 2 1 6%和 2 6 5 %。④组减虫率显著高于②组 (P <0 0 5 )。这两组均检测到特异性IgG ,IgG2a/IgG1比值分别为 10 1和 12 2。脾细胞经伴刀豆球蛋白和SjC2 3重组蛋白刺激后的IL 2水平 ,②组较①组、④组较③组均有升高。②组脾?
赵松朱荫昌D.A.Harn司进任建功殷旭仁何伟梁幼生徐明许永良
关键词:免疫刺激序列PCDNA3DNA疫苗日本血吸虫免疫保护作用
血吸虫病快速早期诊断试纸条的研究被引量:14
2004年
目的 探索一种血吸虫病快速早期诊断的试纸条检测方法。方法 用标记胶体染料的可溶性尾蚴抗原 (SCA)作为检测抗原 ,建立用于血吸虫病早期诊断的简便快速的可溶性尾蚴抗原胶体染料试纸条法 (SCA- DDIA) ,并与可溶性虫卵抗原胶体染料试纸条法 (SEA- DDIA)比较 ,检测感染家兔早期血清和急、慢性血吸虫病人血清中抗血吸虫抗体 ,并检测卫氏并殖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姜片虫病人和健康人血清。结果 早期感染血吸虫家兔感染后首次检出阳性的平均时间为 2 2 d,全部家兔检出阳性为 30 d,均早于 SEA- DDIA法。检测急、慢性血吸虫病人的敏感性分别为 10 0 .0 %、93.3% ,检测非血吸虫病流行区健康人的特异性为 99.0 % ,与卫氏并殖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姜片虫病人的交叉反应率分别为 2 6 .3%、0、0。其敏感性、特异性和交叉反应率与 SEA- DDIA法相似。结论  SCA胶体染料试纸条法是一种快速简便的血吸虫病早期诊断方法 。
华万全朱荫昌何伟曹国群梁幼生徐明许永良
关键词:血吸虫病试纸条
日本血吸虫尾蚴成虫及虫卵的早期诊断组分抗原分析被引量:16
2005年
目的寻找具有血吸虫病早期诊断价值的组分抗原。方法以感染后不同时间的兔血清,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blotting)方法,对日本血吸虫尾蚴、成虫和虫卵中的可溶性抗原的成分进行免疫分析。结果可溶性尾蚴抗原(SCA)94、48、41、40kDa和38kDa组分抗原最早出现免疫印迹反应,能被感染后2周兔血清所识别,可被感染后3周兔血清识别的SCA71、23kDa组分抗原反应最强。可溶性成虫抗原(AWA)最早出现反应的组分抗原是71、58kDa,能被感染后3周兔血清所识别。可溶性虫卵抗原(SEA)最早出现反应的组分抗原是270、151、73、69、50kDa和24kDa,能被感染后4周兔血清所识别。结论SCA94、71、48、41、40、38、23kDa,AWA71、58kDa和SEA270、151、73、69、50、24kDa能被急性感染兔血清所识别,是具有潜在早期诊断价值的组分抗原。
华万全许永良余传信戴建荣何伟曹国群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病可溶性虫卵抗原
日本血吸虫虫卵组分抗原的分析被引量:19
1996年
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SEA)经7.5%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后可分为23—28条不同分子量的组分带.应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技术,显示感染血吸虫的兔血清可识别其中18条组分带.经吡喹酮治愈后不同时间的兔血清识别这些组分时,发现针对分子量为107kD和121kD2个组分的抗体消失较其他组分为早(治愈后7wk反应明显减弱,11wk时则消失).应用电洗提技术可把这2个组分抗原提纯,并用于ELISA检测相应抗体,显示治愈后兔血清中的抗体水平可明显下降,提示该2种组分抗原具有潜在疗效考核价值.
华万全朱荫昌何伟刘韵娟许永良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
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23 kDa膜蛋白DNA疫苗诱导小鼠保护性免疫的研究被引量:40
2001年
目的 研究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 2 3kDa膜蛋白 (SjC2 3)DNA疫苗诱导C5 7BL/6小鼠免疫保护作用。方法 将全长的SjC2 3基因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构建DNA疫苗 pcDNA3.1 SjC2 3。制备SjC2 3及IL 12的两个亚单位 p35、p4 0的DNA疫苗和对照 pcDNA3.1。 4 8只C5 7BL/6小鼠随机分为A、B、C 3组。A组小鼠肌注 10 0 μgpcDNA3.1;B组注射 10 0 μg pcDNA3.1 SjC2 3;C组肌注 pcDNA3.1 SjC2 3、pcDNA3.1 p35及pcDNA3.1 p4 0各 10 0 μg的混合物。每隔 2周各免疫 1次 ,共 3次。第 8周每鼠感染 4 5± 2条 /只尾蚴 ,4 5d后剖杀 ,计数成虫及肝内虫卵。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SjC2 3及 p35、p4 0在小鼠局部组织内的表达 ;用脾细胞培养法检测经rSjC2 3 HD刺激后 ,攻击前、后小鼠脾细胞IL 2、IL 4、IL 10和IFN γ的水平。用Westernblotting检测血清中抗SjC2 3抗体。结果 SjC2 3以及p35、p4 0在免疫小鼠股四头肌细胞膜和细胞浆均获得表达。IL 2和IFN γ的水平攻击前、后在B组和C组均明显升高。Westernblotting检测抗SjC2 3抗体结果表明 ,免疫后两周 ,B组 8/10份血清为阳性 ,C组 9/10份血清阳性。B组和C组分别获得 2 6 .9%和 35 .4 %的减虫率 ,C组显著高于B组 (P <0 .0 5 ) ;减卵率分别为 2 2 .2 %和 2 8.4 %。
任建功朱荫昌D.A.Harn余传信殷旭仁司进何伟徐明华万全许永良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DNA疫苗保护性免疫
胶体染料试纸条试剂盒检测曼氏血吸虫病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索日本血吸虫胶体染料试纸条试剂盒(DDIA)用于检测曼氏血吸虫病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日本血吸虫DDIA检测从埃及尼罗河地区曼氏血吸虫病流行区采集的曼氏血吸虫病人血清及当地健康人血清。结果34份曼氏血吸虫病人血清DDIA均呈阳性,14份当地健康者血清均为阴性。与用曼氏血吸虫IHA和ELISA法检测结果相同。结论日本血吸虫DDIA也可用于检测曼氏血吸虫病。
朱荫昌Sohair Hassen何伟曹国群
关键词:曼氏血吸虫病免疫诊断
COPT对基本消灭和消灭血吸虫病地区作血清学监测指标的研究被引量:6
1990年
为探索应用血清学方法对达到基本消灭和消灭血吸虫病标准的地区进行监测的可能性,本研究应用COPT对已达到基本消灭标准8~16年的5个试区中6~14周岁的儿童进行连续8年的纵向观察,结果提示,用COPT对低年龄组儿童检测可作为血清学监测的一种可行的方法;各试区低年龄组儿童人群的COPT的阳性率(阳性者指≥1%者)均不超过3%;出现反应者的环沉率均无≥5%者,这二项指标似可作为监测的观察指标。
朱荫昌王熙陆意琴刘韵娟袁志其姜元定杨俊齐朱新军张崇峙何伟朱士新李洪兴杨树南高庆惠储金奎
关键词:COPT血清学监测血清学方法环卵沉淀试验疗效考核流行区
重组GST-HD融合蛋白用于血吸虫病诊断和疗效考核的研究被引量:22
2001年
目的 探讨重组 GST- HD融合蛋白用于血吸虫病免疫诊断的价值。方法 用 IPTG诱导表达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 2 3k Da分子 (Sj C2 3)的大亲水片段的融合蛋白 (GST- HD) ,再经 Glu-tathione Sepharose 4B凝胶进行亲和纯化。建立应用纯化的 GST- HD融合蛋白检测抗 Sj C2 3抗体的EL ISA血吸虫病诊断方法 (GST- H D EL ISA) ,用该方法和常规的 SEA- EL ISA平行检测血吸虫病人 ,肝吸虫病人及健康人血清 ,同时检测 32份同一病人治疗前、治疗后半年的配对血清 ,比较两种方法诊断血吸虫病的效能和疗效考核价值。结果  GST- HD EL ISA和 SEA- EL ISA检测 90份病人血清的阳性率分别为 95 .5 5 %和 93.33% ,检测 2 9份肝吸虫病人血清 ,交叉反应率分别为 0和 3.44 % ,检测 40份健康人血清假阳性率分别为 0和 2 .5 %。融合蛋白中的 GST分子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检测 32份治疗前、治疗后配对病人血清 ,治疗后 6个月 GST- HD抗体的阴转率达 75 .0 % ,而 SEA抗体的阴转率仅为 12 .5 %。结论 重组表达的 GST- H D融合蛋白分子是一种新的血吸虫病基因工程免疫诊断抗原 。
余传信朱荫昌殷旭仁何伟华万全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病免疫诊断
日本血吸虫(大陆株)23kD分子(SjC23)大亲水肽段(HD)在pGEX-5X-1中表达被引量:18
2000年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从日本血吸虫 (大陆株 ) 2 3kD分子基因中扩增出其大亲水肽段的DNA序列 ,将此片段插入到表达载体 pGEX 5X 1中进行表达 ,经IPTG诱导产生分子量约 33 5kD的融合蛋白 (GST HD)。用FactorXa对融合蛋白进行切割获得纯化的大亲水肽段 ,Westernblotting分析表明 ,融合蛋白及大亲水肽段均能为血吸虫病人血清识别。
余传信朱荫昌殷旭仁何伟华万全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
用噬菌体肽库筛选SjC-TPI的模拟抗原表位被引量:24
2001年
目的 筛选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磷酸丙糖异构酶 (SjC TPI)分子的模拟抗原表位 ,研究其免疫学特性。方法 用纯化的抗重组SjC TPI抗体 (IgG)筛选 12肽库 ,获取SjC TPI的模拟抗原表位 ,并研究其抗原特性。结果 获得SjC TPI分子的两个模拟抗原表位M1和M2 ,Westernblotting分析结果表明由这两个模拟抗原表位免疫小鼠产生的免疫血清能识别SjC TPI分子和含此两抗原表位的噬菌体外壳蛋白。DNA测序结果显示这两个模拟抗原表位的氨基酸序列与SjC TPI无同源性。结论 本研究获得的模拟抗原表位M1及M2为SjC TPI的空间构型抗原的模拟表位 。
余传信朱荫昌殷旭仁何伟许永良管晓虹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磷酸丙糖异构酶模拟抗原表位噬菌体肽库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