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芳

作品数:32 被引量:198H指数:9
供职机构: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佑安肝病/艾滋病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肝炎
  • 10篇肝硬化
  • 8篇衰竭
  • 8篇慢性
  • 8篇肝病
  • 7篇肝衰
  • 7篇肝衰竭
  • 6篇食管
  • 6篇曲张
  • 6篇慢加急性肝衰...
  • 6篇静脉
  • 6篇静脉曲张
  • 6篇急性肝
  • 6篇急性肝衰
  • 6篇急性肝衰竭
  • 5篇脂肪
  • 5篇脂肪性
  • 5篇脂肪性肝病
  • 5篇酒精
  • 5篇酒精性

机构

  • 32篇天津市第三中...
  • 7篇天津医科大学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天津市肝胆疾...
  • 2篇天津市津南区...
  • 1篇南开大学
  • 1篇杭州市第三人...
  • 1篇大同市第四人...
  • 1篇天津市海河医...
  • 1篇天津市人民医...
  • 1篇天津市人工细...
  • 1篇解放军总医院...
  • 1篇天津市津南医...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32篇刘芳
  • 21篇韩涛
  • 14篇向慧玲
  • 9篇梁静
  • 4篇张洪生
  • 4篇王凤梅
  • 4篇叶青
  • 3篇刘磊
  • 3篇吕洪敏
  • 3篇李隽
  • 2篇哈福双
  • 2篇李莹
  • 2篇王昕
  • 2篇梁宁
  • 2篇康玮玮
  • 2篇李庭红
  • 2篇聂新华
  • 2篇张翔
  • 2篇陈煜
  • 2篇齐玉梅

传媒

  • 6篇中华肝脏病杂...
  • 5篇临床肝胆病杂...
  • 4篇世界华人消化...
  • 2篇山东医药
  • 2篇中华传染病杂...
  • 2篇山西大同大学...
  • 1篇天津医药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实用器官移植...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3
  • 4篇2022
  • 6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5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慢性丙型肝炎应用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后血尿酸水平的变化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有助于代谢状态的改善,但接受直接抗病毒药物(DAA)治疗后血清尿酸(SUA)水平的变化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观察慢性丙型肝炎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特点及DAA治疗后血尿酸水平的变化。方法用前瞻性的研究队列,探讨接受DAA治疗并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高尿酸血症的发生风险,观察DAA治疗后12周血尿酸水平的变化及相关的影响因素。组间比较应用校正的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方差分析、Student's t检验或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比较。应用通过重复测定及配对t检验比较治疗前后SUA、肝肾功能指标的变化。尿酸降低定义为治疗后12周SUA较基线下降。肾小球滤过率(eGFR)、天冬氨酸转氨酶/血小板比值、丙氨酸转氨酶及受控衰减指数变化比率定义为(基线-治疗后12周)/基线。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与高尿酸血症及尿酸降低的风险因素及影响因素。结果纳入161例慢性丙型肝炎接受DAA治疗的患者,高尿酸血症患者占19.3%。eGFR<60 ml/(min·1.73 m2)及人体质量指数是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发生高尿酸血症的独立风险因素(eGFR:OR=0.123,P=0.002;人体质量指数:OR=1.220,P=0.002)。治疗前、治疗结束及治疗后12周SUA水平明显变化(327.96比320.76比314.92,F=3.272,P=0.042),治疗后12周SUA、肝硬度、丙氨酸转氨酶及受控衰减指数较基线均有显著下降,P<0.05。治疗过程中eGFR较基线升高比率与受控衰减指数下降比率是SUA降低的影响因素(eGFR:OR=5124,P=0;受控衰减指数:OR=0.010,P=0.039)。结论慢性丙型肝炎发生高尿酸血症的风险因素为eGFR降低及人体质量指数,通过DAA治疗病毒清除后,血尿酸水平显著降低。
梁静梁静刘芳向慧玲向慧玲李春红
关键词:慢性丙型肝炎尿酸高尿酸血症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营养状态和能量代谢特点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研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的营养状态和能量代谢特点,为临床评估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3月就诊的359例B型超声检测符合脂肪肝的NAFLD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轻度脂肪肝组及中重度脂肪肝组,以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应用人体成分分析仪分析患者及对照的细胞内水(ICW)、细胞外水(ECW)、体脂肪、骨骼肌、蛋白质含量及内脏脂肪面积(VFA)的变化;应用代谢车进行能量代谢指标测定,包括静息能量消耗(REE)、呼吸商(RQ),以及三大营养物质的氧化率(碳水化合物CHO%、脂肪FAT%、蛋白质PRO%)。据资料不同分别用方差分析、K-W非参数检验或爿。检验。结果中重度脂肪肝组与轻度脂肪肝组及对照组相比,其BMI、腰围、腰臀比均显著升高(P值均〈0.001),其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的水平显著升高(P值均〈0.05)。人体成分分析显示三组间骨骼肌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7;中重度脂肪肝组患者的ICW、ECW、蛋白质、体脂肪含量较轻度脂肪肝组及对照组均明显增加(P值均〈0.01),但轻度脂肪肝组和对照组之差异间均无统计学意义;三组间VFA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中重度脂肪肝组VFA显著增加。代谢车测定结果显示中重度脂肪肝组及轻度脂肪肝组的RQ分别为0.72±0.08及0.78±0.06,均低于对照组(0.80±0.02),P=0.004。REE在中重度脂肪肝组及轻度脂肪肝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7),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值均〈0.001)。中重度脂肪肝组CHO%、FAT%、PR0%分别为19.49%±9.71%、66.23%±12.54%、14.22%±6.11%,与对照组相比较,CHO%下降,FAT%上升。结论NAFLD患者存在不同程度营养失衡和能量代谢紊乱,
叶青刘芳王昕韩涛齐玉梅王凤梅
关键词:非酒精性静息能量消耗呼吸商
血小板及血小板参数对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预后影响
目的探讨血小板及血小板参数在不同分型、不同病因的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Acuteon 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患者中的差异,评估血小板和血小板的动态变化对ACLF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
梁静司诺刘芳曹颖颖刘磊韩涛
B型钠尿肽对合并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血液透析患者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B型钠尿肽对合并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血液透析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4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浆BNP浓度,用超声心动图将40例患者分为舒张功能不全组与心功能正常组,并测定20例健康患者血浆BNP浓度作为对照组。结果维持性血透患者血浆BNP伴有舒张功能不全组及不伴有舒张功能不全组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伴有舒张功能不全组在-4h、0h、48hBNP均高于不伴有舒张功能不全组(P<0.05);透析后即刻(0h)比透析前(-4h)BNP升高(P<0.05);下次透析前(48h)比本次透析前(-4h)BNP下降(P<0.05)。结论透析患者血浆BNP明显升高,合并舒张功能不全的血透患者BNP高于不合并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血透患者,BNP的测定对早期发现血透患者舒张功能不全有一定的价值。
路长刘芳
关键词:BNP血液透析舒张功能不全
慢加急性肝衰竭与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合并急性肾损伤的临床特点比较被引量:12
2020年
目的比较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与失代偿性肝硬化(DC)患者急性肾损伤(AKI)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ACLF和DC患者的人口学资料、临床检查结果、诊疗经过等信息。比较ACLF合并AKI与DC合并AKI的临床特点及其对90 d死亡风险的影响。结果比较ACLF-AKI和DC-AKI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显示ACLF-AKI患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均高于DC-AKI患者,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白蛋白低于DC-AKI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LF-AKI患者合并感染的比例显著高于DC-AKI组(96.9%对比39.5%)(P<0.05);在诊断AKI时,ACLF患者的血肌酐中位值为147μmol/L(IQR:122~189),而DC组患者的血肌酐中位值为123.5μmol/L(IQR:103.8~155.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肝硬化HRS-AKI诊断标准,在ACLF-AKI患者中44例(68.8%)符合HRS-AKI诊断,显著高于DC-AKI患者中HRS-AKI的比例[18例(47.4%)](P<0.05)。DC-AKI患者30 d内死亡或肝移植4例(10.5%)、90 d内死亡或肝移植8例(21.1%),而在ACLF-AKI患者中,22例患者(34.4%)30 d内死亡或肝移植、35例(54.7%)90 d内死亡或肝移植;显著高于DC-AKI患者,χ2值分别为7.140、11.062;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影响DC患者90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有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TBil;而影响ACLF患者90 d死亡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AKI、PTA、TBil。结论与DC-AKI患者相比,ACLF-AKI患者中感染比例更高,诊断AKI时的血肌酐水平更高,病情进展更快,造成的死亡风险更大。
康玮玮段丽萍徐曼曼孔明曹影影刘芳韩涛段钟平陈煜
关键词:失代偿性肝硬化急性肾损伤
以超声检测为基础的NALFD肝脏脂肪变性的无创诊断被引量:1
2021年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已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医学问题和社会问题,尽管非酒精性肝脏脂肪变性可以逆转,但是仍然有部分患者进展成为NASH、肝硬化甚至肝癌,因此NAFLD的早期诊断、准确疾病评估成为NAFLD干预治疗、改善预后的重要基础.尽管肝活检作为NAFLD诊断的金标准,但并不是一个理想的参考标准,而MRI-PDFF更多用于临床研究中.以超声检测为基础的非侵入性检查也成为NAFLD研究的热点,本文对NAFLD的肝脏脂肪变性的超声诊断技术进行分析,为NAFLD的诊断、疾病评估、治疗干预提供安全和实用的依据.
刘芳
关键词:定量超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脏脂肪变性
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营养状况及能量代谢特点被引量:2
2021年
背景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增长,老年NAFLD人群特点的研究尤为重要.目的观察老年NAFLD患者的营养状态和能量代谢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01/2019-01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消化科就诊的NAFLD老年患者118例,进行人体成分分析仪分析及应用代谢车评估营养及能量代谢指标,与老年非脂肪肝组进行比较.统计分析中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NAFLD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人体成分分析显示老年NAFLD组腰臀脂肪比、体脂肪含量较老年非脂肪肝组明显增加(腰臀脂肪比0.95 vs 0.92,体脂肪27.20 kg vs 19.60 kg,P<0.005);代谢车测定结果显示老年NAFLD组静息能量消耗均高于老年非脂肪肝组(1769.00 kcal/d vs 1323.00 kcal/d,P<0.05);进一步比较老年NAFLD患者轻度脂肪肝组与中重度脂肪肝组,轻度脂肪肝组体脂肪、腰臀脂肪比、基础代谢、静息能量消耗明显低于中重度脂肪肝患者.结论在老年NAFLD患者中存在营养失衡和能量代谢紊乱,随脂肪肝程度加重更为显著,通过人体成分分析仪和代谢车以综合评价和监测老年NAFLD患者的营养及能量代谢状态,为疾病干预治疗提供依据.
刘芳叶青梁静曹影影史利利赵雪向慧玲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老年生物电阻抗分析静息能量消耗
真实世界中艾尔巴韦/格拉瑞韦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观察慢性丙型肝炎基因1b型患者应用艾尔巴韦/格拉瑞韦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8年12月至2019年10月在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接受12周艾尔巴韦/格拉瑞韦治疗的99例基因1b型慢性丙型肝炎及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均完成治疗及12周随访。收集治疗基线、治疗结束及停药后12周临床数据、血清学指标、病毒学指标及肝硬度值,观察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病毒学应答的情况,分析治疗结束时及停药后12周病毒学应答率及肝功能、肝硬度变化,评价艾尔巴韦/格拉瑞韦治疗的安全性。多组间比较应用Friedman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应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结果在99例艾尔巴韦/格拉瑞韦治疗12周的患者中治疗结束时及停药后12周HCV RNA低于检测下限比例分别为100%、99%;治疗结束时ALT、AST较基线明显下降(Z值分别为-5.857、-5.941,P值均<0.05),肝硬度在停药12周明显降低,由基线10.5 kPa降至8.0 kPa(Z=-4.036,P<0.05);其中24例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在治疗结束时、停药后12周的病毒学应答率均达到100%,ALT、AST较基线均明显减低(P值均<0.05),肝硬度值基线时21.1 kPa,在治疗结束时下降为17.5 kPa(Z=-1.832,P=0.067),停药后12周为13.6 kPa(Z=-3.182,P=0.001);与无肝硬化组比较,肝硬化组肝硬度下降趋势尤为显著(P<0.05)。治疗期间患者耐受性良好,4例在治疗过程中报告轻度不良事件。结论在真实世界中艾尔巴韦/格拉瑞韦治疗病毒学应答率高,肝功能及肝硬度明显改善,耐受性良好。
刘芳梁静韩涛张亚萍吕洪敏曹颖颖史利利
关键词:肝硬化抗病毒药
简易无创评分系统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评估被引量:26
2014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以瞬时弹性成像技术(TE)、血清学检测和影像学检查指标为基础的简易无创评分系统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2011年4月至2012年12月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肝内科门诊或住院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72例,其中男120例,女52例,平均年龄(52.9±10.6)岁。用胃镜观察患者有无食管静脉曲张,若有食管静脉曲张,按食管静脉曲张形态及出血危险程度分轻、中、重3级。采用TE中的Fibroscan进行肝脏硬度及脾脏硬度检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患者门静脉宽度、脾静脉宽度和脾脏厚度。同时检测患者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判断以肝脏硬度、脾脏硬度、脾脏厚度等为基础的简易无创评分系统对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评估价值。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172例患者均行胃镜检查,其中首次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患者41例,食管静脉曲张未出血患者131例。172例患者中无食管静脉曲张39例,轻度食管静脉曲张30例,中度食管静脉曲张47例,重度食管静脉曲张56例。食管静脉曲张出血与肝脏硬度值、脾脏硬度值、门静脉宽度、脾脏厚度、脾静脉宽度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24、0.771、0.214、0.425和0.364,均P〈0.05),与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r=-0.408,P=0.000),与白细胞计数无关(r=0.126,P=0.215)。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患者肝脏硬度值、脾脏硬度值、门静脉宽度、脾脏厚度和脾静脉宽度均明显高于未出血患者,而血小板计数低于未出血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简易无创评分系统预测食管静脉曲张及出血的AUC分别为0.953和0.882,最佳界值分别为7分和10分(均P=0.000),其诊断食管静脉曲张的敏感�
刘芳李隽韩涛向慧玲张洪生
关键词:乙肝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食管静脉曲张出血肝硬度
恩替卡韦与阿德福韦酯单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病患者240周的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42
2015年
目的评估恩替卡韦及阿德福韦酯片单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病患者240周的疗效。方法90例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和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接受恩替卡韦0.5mg/d(38例)或阿德福韦酯片10mg/d(52例),于治疗前及治疗24、48、96、144、192周和240周,检测HBVDNA、生物化学指标、腹部B型超声、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同时观察并发症及药物相关不良反应。治疗48周未获得完全病毒学应答或治疗期间出现病毒学突破的患者,均可改变原治疗方案加用一种更强且无交叉耐药的药物继续治疗并观察。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爿。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结果恩替卡韦组脱落1例,阿德福韦酯组脱落7例;治疗240周后,恩替卡韦组与阿德福韦酯组HBVDNA转阴率分别为91.9%和57.8%(χ2=10.362,P=0.001);HBeAg转阴率分别为46.2%和24.0%(χ2=5.055,P=0.025);HBeAg血清转换率分别为23.1%和8.0%(P=0.0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进行符合方案集分析与意向性分析结论相一致。恩替卡韦组与阿德福韦酯组原发性肝癌发生率分别为8.1%和6.7%(χ2=0.000,P=1.000),病死率分别为8.1%和4.4%(χ2=0.051,D=0.82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进行COX回归分析,恩替卡韦组HBVDNA转阴的可能性为阿德福韦酯组的2.761倍(95%可信区间为1.630~4.679);男性HBeAg血清转换的可能性为女性的0.192倍(95%可信区间为0.046~0.806)。结论恩替卡韦在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过程中,具有高效、迅速抑制病毒的作用,是理想的一线抗病毒药物。
连佳韩涛向慧玲刘芳吕洪敏高艳颖王凤梅
关键词:肝炎乙型慢性恩替卡韦阿德福韦酯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