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姚苏杭

作品数:39 被引量:79H指数:5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上海市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8篇哮喘
  • 17篇细胞
  • 10篇粒细胞
  • 9篇气道
  • 8篇嗜酸
  • 8篇过敏
  • 8篇反应性
  • 7篇支气管
  • 7篇嗜碱
  • 7篇特异
  • 7篇特异性
  • 7篇气管
  • 7篇变应原
  • 6篇气道反应
  • 6篇气道反应性
  • 6篇IGE
  • 5篇脐血
  • 5篇青春
  • 5篇青春期
  • 5篇自然缓解

机构

  • 32篇上海第二医科...
  • 5篇上海交通大学...
  • 5篇上海医科大学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上海市免疫学...

作者

  • 39篇姚苏杭
  • 36篇许以平
  • 25篇朱丽君
  • 8篇邵莉
  • 8篇王利民
  • 7篇曹玲仙
  • 5篇王菁兰
  • 5篇邓耀东
  • 5篇王茂
  • 4篇孙利民
  • 4篇郭胤仕
  • 3篇朱丽君
  • 3篇王克敏
  • 3篇张君
  • 3篇沈其昀
  • 3篇杨玲
  • 2篇熊瑛
  • 2篇祝捷
  • 2篇倪磊
  • 2篇吴祖群

传媒

  • 6篇上海免疫学杂...
  • 4篇标记免疫分析...
  • 4篇第一届全国变...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中国免疫学杂...
  • 2篇中华内科杂志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上海医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中国医刊
  • 1篇诊断学理论与...
  • 1篇现代免疫学
  • 1篇全国过敏性疾...
  • 1篇第六次全国中...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6
  • 5篇2005
  • 5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7篇2001
  • 3篇2000
  • 3篇1999
  • 2篇1998
  • 3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3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哮喘患者IL—10水平与IgE含量的关系被引量:5
1998年
本文用ELISA、细胞培养、RT-PCR方法研究哮喘患者的血浆和单个核细胞IL-10的水平及其与IgE的关系。结果显示32例哮喘患者血浆、细胞培养上清IL-10值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10转录水平均比20例正常人明显降低,血浆IL-10降低组不IgE明显高于血浆IL-10正常组。IL-10是一种抗炎因子,过敏性哮喘患者IL-10浓度降低说明其对过敏性炎症的抑制能力减弱,与哮喘的发病有关。
王利民沈其昀姚苏杭许以平李学义
关键词:哮喘IGEIL-10免疫学
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试验与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过敏性哮喘诊断中的比较研究被引量:4
1993年
本文以粉尘螨为抗原和刺激剂,采用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和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试验(HBDT),结合皮内试验比较检测过敏性哮喘患者82例,对照健康人44例(儿童17例、成人27例),结果患者阳性率分别为63.4%、54.9%、67.1%,健康人4.6%、2.3%、4.6%。Dot-ELISA和HBDT符合率(患者84.1%,健康人97.7%),上法可作为过敏性哮喘特异性诊断指标。
姚苏杭许以平沈吕南朱丽君朱银鹰张海玲
关键词:哮喘嗜酸性粒细胞ELISA
乙酰甲胆碱激发试验研究哮喘青春期自然缓解者的气道反应性被引量:1
1997年
采用乙酸甲胆碱支气管激发试验对14例哮喘青春期自然缓解者气道反应性进行了观察,并520例哮喘患者和26例健康人作对比,结果发现哮喘青春期自然缓解组的PC20平均值为7.07土5.99mg/ml,显著高于哮喘患者的0.86土l.23mg/ml(P<0.01),而又显著低于健康组的90.71±40.67mg/ml(P〈0。01)。提示PC20值与哮喘息者青春发育时某种生理变化有密切关系,此变化能改善患者的气道变应性炎症而使哮喘缓解,这为进一步探讨哮喘缓解机理以及哮喘防治提供重要依据和途径。
姚苏杭许以平邓耀东朱丽君王利民
关键词:哮喘青春期气道反应性乙酰甲胆碱
哮喘缓解三年以上者外周血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和气道反应性等有关因素的关系
目的:阐明哮喘缓解三年以上者外周血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VCAM-1)以及气道反应性等有关因素的关系,以探讨其缓解的机制.方法:用ELISA方法检测外周血浆sVCAM-1值:用乙酰甲胆碱支气管激发试验测定气道反应性(P...
倪磊许以平姚苏杭朱丽君
文献传递
白介素10与哮喘特异性免疫治疗的关系
目的:探讨自介素10(IL-10)与哮喘特异性免疫治疗的关系.方法:采用粉尘螨注射液对20例哮喘患者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并检测其血浆IL-10水平,同时以34例未作特异性免疫治疗的哮喘患者和34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
姚苏杭许以平王菁0兰王利民王绮华
文献传递
患哮喘产妇的新生儿脐血IL-8测定
2000年
葛伟国许以平姚苏杭曹玲仙王茂
关键词:哮喘产妇新生儿脐血IL-8
黑胸大蠊体部和粪中变应原的交叉性与哮喘的关系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探讨黑胸大蠊体部浸液 (WBE)和粪浸液 (FE)的变应原交叉性及其与哮喘的关系。方法支气管哮喘患者和健康人各 30例 ,分别以WBE和FE作人嗜碱粒细胞脱颗粒试验 (HBDT)和sIgE检测 (ELISA法 )。采用SDS PAGE和免疫印迹试验分析和确定变应原的组分 ,进而用ELISA和免疫印迹抑制试验观察WBE和FE的交叉性。结果 1.哮喘组HBDT和sIgE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健康组 (P <0 .0 5 ) ;2 .SDS PAGE显示 ,WBE至少有 30条可分辨的蛋白条带 ,而FE有 15条蛋白带 ,其中至少有 8条(97.4、79.5、72、6 6、4 3、4 1、36、2 4kd)与WBE处于相同的位置 ,免疫印迹试验显示 ,9例sIgE呈阳性的哮喘患者中 88.9% (8/ 9)出现阳性条带 ,其中 72、36kd较常见 ;3.将WBE或FE预先与阳性血清作用后可抑制阳性血清的ELISA和免疫印迹试验的阳性反应。结论黑胸大蠊的体部和粪便中具有相似的变应原性 ,与哮喘的发病有关 ,其主要变应原组分为 72、36kd。
许以平张君姚苏杭朱丽君王菁兰曹玲仙
关键词:变应原哮喘黑胸大蠊免疫印迹试验阳性血清
黑胸大蠊与美洲大蠊交叉抗原成分比较被引量:6
2000年
对黑胸大蠊与美洲大蠊体部浸出液交叉抗原成分进行分析 ,为利用有关美洲大蠊分子克隆的资料进行黑胸大蠊主要变应原的克隆、测序和重组表达做前期工作。制备纯种黑胸大蠊及美洲大蠊的体部浸出液 ,采用SDS PAGE (12 %分离胶 )分离蛋白成分 ,用Coomassi亮蓝染色 ,比较两种来源蛋白成分的差异。然后将蛋白电转至PVDF膜 ,以兔抗黑胸大蠊体部浸出液 (WBE )抗体作为第一抗体 ,进行Western免疫印迹检测 ,以判断两种蟑螂的交叉抗原成分。两种蟑螂体部浸出液蛋白成分的SDS PAGE带型略有差异 ,主要是条带密度不一致 ,而从其疏密分布 (分布型式 )上看 ,两者间存在相当多的分子量相同或相近组分。经SDS PAGE分离的条带多达近 30条 ,分子量相同的组分多达 2 0余条。免疫印迹表明 ,针对兔抗黑胸大蠊体部浸出液 (WBE )抗体 (IgG )有交叉反应的抗原成分多达 10几条。黑胸大蠊与美洲大蠊体部浸出液的蛋白成分或变应原组分间存在交叉反应成分。提示 ,利用有关美洲大蠊分子克隆的资料进一步对黑胸大蠊主要变应原进行克隆、测序或重组表达等分子生物学研究具备一定的可行性。
王金德许以平曹玲仙姚苏杭
关键词:黑胸大蠊美洲大蠊变应原
过敏性支气管炎的实验室检查被引量:2
2011年
过敏性支气管炎多为干咳无痰,夜间或清晨加剧。咳嗽可反复1个月以上,应用抗生素无效,而使用抗过敏药物、糖皮质激素或支气管扩张剂可使咳嗽症状缓解。临床上,患者往往以反复咳嗽为惟一的主诉,
姚苏杭
关键词:反复咳嗽支气管扩张剂抗过敏药物糖皮质激素干咳无痰症状缓解
支气管哮喘与过敏性鼻炎患者对蟑螂变应原特异性IgE反应的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支气管哮喘与过敏性鼻炎患者对不同种属蟑螂的过敏反应程度,以探讨不同种属蟑螂间可能存在的交叉抗原性及其程度. 方法:用ELISA法检测支气管哮喘与过敏性鼻炎患者血清中对三种蟑螂:美洲大蠊、黑胸大蠊和德国...
郭胤仕许以平朱丽君王利民曹玲仙姚苏杭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
文献传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