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达兑
- 作品数:52 被引量:116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人文科学学院中文系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更多>>
- 《性理精义》与清初的政治意识形态被引量:1
- 2014年
- 清初的政治意识形态,在世俗一面是由康熙《圣谕十六条》及其后雍正所衍的《圣谕广训》为代表,在形而上一面则是康熙和李光地所定的《御纂性理精义》。《性理精义》一书,是康熙授意李光地等理学大臣删整明代理学名著《性理大全》而成,其目的在于通过尊崇朱熹之学而将治统兼合道统。《性理精义》一书体现的,正是康熙帝王术的具体一面。李光地学行不一,杂糅诸学以迎合帝王。君臣共同完成了清初政治意识形态的建构。
- 姚达兑
- 关键词:清初理学康熙政治意识形态
- 汉语基督教文献:写作的过程被引量:15
- 2012年
- 哈佛大学藏有一批美部会的档案,其中有一部分是写于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初的汉语基督教文献,现藏于哈佛燕京图书馆。作者考古式地从各种档案中,挖掘出大量稀见材料,对汉语基督教文献的写作过程及其复杂性作了细致的研究,并着重强调了中国助手的举足轻重作用。这些助手,虽无作者之名,但在写作过程中所起的实际作用,远甚于有作者之名的传教士。本文所论,不仅使人对汉语基督教文献的性质有所改观,而且引人重探中国近现代文学的一个重要源头——外国传教士和中国文人合作的汉语基督教文献。
- 韩南姚达兑
- 关键词:写作过程圣经翻译
- 新教伦理与感时忧国:晚清《鲁滨孙》自西徂东被引量:2
- 2012年
- 晚清文学翻译系统有三,分属归化、异化和调适。这三个翻译系统中,Robinson Crusoe各有译本。调适系统较近梁启超的调适思想,采中西杂揉取向。异化系统的译者多是传教士,其译较近原文,基于新教伦理。由异化系统中的粤译本可知,传教士引灵的传教与投机的冒险交缠难分。归化取向和调适取向的文人,多有感时忧国倾向。此两系统中的译者,在译本中创造性地转寄了儒家的现实关怀。三个汉译系统的翻译倾向和特征,一方面说明了晚清《鲁滨孙》自西徂东的不同路向,另一方面也提供了一个视角,借以解释同时期的翻译情况。
- 姚达兑
- 关键词:晚清翻译《鲁滨孙漂流记》新教伦理
- 述异与传教:吴板桥英译《白蛇之谜:雷峰塔传奇》(1896)研究被引量:1
- 2020年
- 1896年,美国来华传教士吴板桥将中国神怪小说《白蛇精记》译成英文,题为《白蛇之谜:雷峰塔传奇》出版。经考证,该译本所据版本为清代玉山主人所撰小说《雷峰塔奇传》。吴板桥的翻译明显是一种改写,主要体现在三方面:故事单元的重组、叙事方式的改变和内容的删改。为吸引西方读者,吴板桥的译文采取了西方小说的叙述形式并加入了西方价值观念。同时,其译文中还夹杂着吴板桥对中国信仰和社会现状的批判。吴板桥认为中国人有一种狂热的偶像崇拜,中国人的思想状态需要基督教的福音来改造。这里应当警惕和批判的是:翻译《白蛇之谜:雷峰塔传奇》对吴板桥而言,正是刻意描述异教中国、批评中国现状,向西方读者传达了一种急切需要在华传教的理念。
- 姚达兑
- 关键词:翻译研究
- 东方主义、汉学主义与世界文学理论
- 2019年
- 拜伦式的东方主义及其在东方的影响,说明了中国知识分子在接受西方的东方观时的立场,其中的两种东方主义存在差异。萨义德的东方主义对于西方的东方学有深刻的批判和理论建树,同时也有自身的盲区。“汉学主义”作为一种替代性理论具有其独特之处。探讨东方主义和汉学主义的区别是为了反思当下的世界文学理论,并借以思考近代以降的中国文学、中国学术与西方世界的微妙关系。
- 姚达兑
- 关键词:东方主义汉学主义理论旅行
- 启蒙教育与政治宣传:太平天国《三字经》的英译和回响被引量:2
- 2017年
- 本文以太平天国《三字经》的两种英译本及其评论,来讨论外国人在刚接触太平天国时如何看待其启蒙教育、政治宣传和宗教的性质,进而讨论这种宣传模式的前后回响。太平天国的蒙书之所以特别受关注,是因关系到教育、宣传和宗教等方面。要理解太平天国《三字经》,必须回顾新教《三字经》仿作,以及《三字经》英译的情况。麦都思和马兰的两个英译本太平天国《三字经》及其评论,既体现出他们对太平宗教的不同态度,也突出了该书的性质,即用来做启蒙教育和政治宣传。这种类型的《三字经》,自清初至民初不乏仿作,有其前后回响。
- 姚达兑
- 关键词:太平天国洪秀全马兰
- 清初蒙学和政治宣传——以李来章《圣谕衍义三字歌》为例被引量:2
- 2016年
- 文章以清初理学家李来章在广东连山地区的政治宣讲,及其所撰《圣谕衍义三字歌》等作品,来讨论清初通俗化的意识形态宣传。1703年始,李来章在连山瑶民地区,宣讲康熙圣谕十六条和程朱理学,并撰写了几部相关书籍。其中,有一部是以《三字经》的形式写就的《三字歌》。文章从讨论清初《圣谕》宣讲入手,进而分析李来章生平及其宣讲实践,再接着以《三字歌》为中心讨论其宣讲的本地化实践,最后是解释这种宣传的利弊之处。这种宣传,名义上是为"教化",事实上是一种文化征服,对当代中国而言,有值得借鉴和应警惕之处。
- 姚达兑
- 关键词:政治宣传
- 《圣经》与白话——《圣经》的翻译、传教士小说和一种现代白话的萌蘖被引量:2
- 2011年
- 《圣谕广训》在清代两百馀年间极为流行,产生了不少以白话解释《圣谕》的作品。受此启发,十九世纪来华的新教传教士在翻译《圣经》、写作《圣经》小说时,多是倾向于选用白话。十九世纪《圣经》汉译有三个翻译系统,分属浅文理系统、深文理系统和由浅文理过渡而成的官话系统。本文解答的问题是:新教传教士在翻译《圣经》、用小说解释《圣经》时本有诸多语言尝试,何以最终弃用其它语言而择用官话,并逐渐变成现代白话,与“五四”白话文运动汇流。藉此证明,由翻译和解释《圣经》而萌蘖的现代白话,实是“五四”白话文运动的先驱之一。
- 姚达兑
- 关键词:《圣经》翻译
- “歌德与世界文学”事件及其理论启示
- 2020年
- 《长江学术》2020年3期,14000字1827年1月31日,年轻的诗人爱克曼作为晚年歌德的秘书,记录下了他与歌德的一段谈话。虽然这段谈话是两人无数次文艺对谈中的一次,但是因为触及关于“世界文学”这个概念及其相关的方方面面而具备了非常独特的意义。在那段谈话里,歌德首次提及“世界文学”一词。
- 姚达兑
- 关键词:谈话
- 插图的翻译和基督教的本色化——以杨格非《红侏儒传》为中心被引量:1
- 2013年
- 被称为“华中宣教之父”的传教士杨格非,译有马皆璧《红侏儒传》一书。它近来被当成传教士小说的典范,收入《晚清基督教叙事文学选粹》。历来对这部重要小说的研究,不仅忽略了中文译本共有3个版本,也忽略了3个版本中插图的不同之处。本文聚焦于《红侏儒传》的插图翻译,旨在探讨该小说的几个版本中,传教士及其助手如何在插图翻译的过程中投射入个人的期待,并逐渐将基督教文本作本色化处理。借助这个从小说到插图的翻译案例,既可管窥晚清翻译的众声喧哗、复杂多元的面貌,也可深入地理解传教士本色化基督教的方式。
- 姚达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