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菁

作品数:39 被引量:270H指数:10
供职机构: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4篇药物
  • 16篇药物动力学
  • 13篇药代
  • 13篇药代动力学
  • 13篇临床药
  • 11篇头孢
  • 11篇临床药物
  • 10篇沙星
  • 9篇动力学
  • 9篇动力学研究
  • 8篇液相色谱
  • 8篇色谱
  • 8篇相色谱
  • 8篇高效液相
  • 8篇高效液相色谱
  • 6篇药代动力学研...
  • 5篇液相
  • 5篇老年
  • 5篇老年人
  • 4篇液相色谱法

机构

  • 33篇上海医科大学...
  • 5篇上海医科大学
  • 2篇上海医科大学...
  • 1篇南京医学院第...

作者

  • 39篇张菁
  • 34篇张婴元
  • 23篇施耀国
  • 20篇郁继诚
  • 8篇曹忆堇
  • 7篇汪复
  • 6篇王子平
  • 6篇王磊
  • 6篇郭蓓宁
  • 4篇戴自英
  • 3篇徐箴
  • 3篇吴菊芳
  • 3篇吴根诚
  • 3篇崔毓桂
  • 3篇姜建伟
  • 2篇杜明昆
  • 2篇刘裕昆
  • 2篇张敬德
  • 2篇吴培澄
  • 2篇许绍芬

传媒

  • 16篇中国抗生素杂...
  • 5篇中国临床药理...
  • 3篇中国临床药学...
  • 3篇中华传染病杂...
  • 2篇针刺研究
  • 2篇中国新药杂志
  • 2篇上海医科大学...
  • 2篇四川生理科学...
  • 1篇中华妇产科杂...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新药与临床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年份

  • 4篇2000
  • 1篇1999
  • 3篇1998
  • 3篇1997
  • 6篇1996
  • 2篇1995
  • 6篇1994
  • 3篇1993
  • 2篇1991
  • 6篇1990
  • 1篇1989
  • 1篇1988
  • 1篇1987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头孢匹胺临床药物动力学研究被引量:3
2000年
为研究头孢匹胺在中国健康志愿者中的体内过程特点 ,对 8名男性受试者接受单剂静脉滴注头孢匹胺 1g后的药物动力学进行了研究 ,并以头孢哌酮为对照药 ,亦予以单剂静滴 1g。同时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微生物法测定两药血、尿药物浓度。结果表明 ,头孢匹胺消除半减期较头孢哌酮者为长 ,两者分别为 (4 .6 6±0 .94)和 (1.97± 0 .35 ) h;头孢匹胺的 AUC较头孢哌酮为大 ,分别为 (841.39± 2 0 8.0 9)和 (2 89.10± 5 9.12 ) (h·mg) / L。两者均以非肾消除途径为主 ,头孢匹胺自尿中排出给药量的 (18.45± 2 .72 ) % ,头孢哌酮为 (2 3.2 3± 4.30 ) %。
施耀国张菁孔维佳曹忆堇曹国英张婴元
关键词:头孢匹胺头孢哌酮临床药物动力学
利福喷丁的临床药物动力学研究被引量:1
1994年
本文报道利福喷丁正常人药物动力学研究结果,健康志愿者10人单剂口服利福喷丁粉剂及胶囊600mg后的体内过程均符合血管外一室模型,其血药峰浓度分别为17.43mg/L(粉剂)和18.38mg/L(胶囊),达峰时间为9,70h(粉剂和)和8.21h(胶囊),消除半衰期(t1/2ke)为19.90h(粉剂)和19.42h(胶囊),以上各项参数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明显意义,胶囊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4.72%,口服该药后有少量自尿中以原形排出体外,给药后2h内分别排出给药量的11.30%(粉剂)和11,29%(胶囊)。
张菁曹忆堇张婴元
关键词:利福喷丁利福霉素药代动力学抗结核药
头孢菌素类的临床药物动力学研究及给药方案的制订被引量:20
1995年
为了制订给药方案,作者对第一、二、三代9种头孢菌素在健康志愿者中的药物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包括头孢唑啉、头孢拉定、头孢羟氨苄、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头孢唑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和头孢克肟。测定了单剂给药后的血尿浓度,计算了药动学参数,并进行了比较,全部注射给药头孢菌素血药浓度均高,以头孢曲松为最高,口服者头孢克肟最低。消除半减期多为1~2小时,然头孢曲松长达8小时。大部分头孢菌素自肾排泄,给药后24小时内自尿中排出给药量的86% ̄96%,而头孢曲松、头孢克肟和头孢噻肟则分别排出37%、24%和51%。根据本研究中获得的药动学资料,提出不同头孢菌素类治疗各种感染的给药方案。
张婴元汪复张菁施耀国王子平戴自英
关键词:头孢菌素临床药物动力学
乙基西梭霉素的评价被引量:1
1988年
本文报道对乙基西梭霉素(NET)进行抗菌作用、正常人药代动力学和临床研究结果.本品对金葡菌等革兰氏阳性球菌(除肠球菌外)、肠杆菌科细菌和绿脓杆菌具较强抗菌活性,氨基糖类耐药菌株中部分对本品仍敏感.正常人肌注或静滴2mg/kg后血峰浓度分别为7.6±1.3mg/L和14.1±0.87mg/L,消除半衰期约为2h,24h内尿中排出85%.临床试用于各种感染50例,每日剂置3~6mg/kg,有效率90%,来见明显耳、肾毒性.对乙基西梭霉索的适应症和临床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试 .
汪复张婴元张梅芳张敬德顾建伟张菁周乐吴培澄刘裕昆戴自英
关键词:乙基西梭霉素
庆大霉素和阿米卡星在老年人中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被引量:7
1998年
为了提供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庆大霉素和阿米卡星在老年人感染时合理给药方案的依据,我们对两种药物在老年人中的药代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并与年轻人进行了对照比较。采取微生物琼脂弥散法测定其药物浓度。老年组用单剂量静滴庆大霉素120mg后的消除半衰期(T1/2β)为3.52±0.73h,肾清除率(CLrenal)为2.66±0.82L·h-1,药时曲线下面积(AUC)为31.00±6.97mg·h·L-1。24h累积尿排出率(UER)为64.71±8.81%。老年组用单剂量静滴阿米卡星400mg后的T1/2β为3.12±0.44h,CLrenal为2.79±0.64L·h-1,AUC为99.9±20.29mg·h·L-1,UER为67.25±7.02%。因此老年组无论是接受庆大霉素或阿米卡星,与年轻组相比T1/2β明显延长,CLrenal降低,AUC值升高以及UER降低。两组间上述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老年人感染应用庆大霉素或阿米卡星时需减少给药剂量和延长给药间期。
张菁郁继诚施耀国张婴元
关键词:庆大霉素阿米卡星老年药代动力学
全文增补中
氟罗沙星临床药物动力学研究被引量:20
1996年
氟罗沙星在健康志愿者中进行药物动力学研究。全部血、尿药物浓度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微生物法测定。8名志愿者分别单次空腹口服氟罗沙星片剂和胶囊剂400mg后的体内过程符合二室模型,Cmax分别为6.52±1.20和6.74±2.31mg/L,并分别于给药后0.91±0.43和1.20±0.67h到达;其消除半衰期分别为11.07±1.73和10.81±2.00h;AUC分别为82.17±17.79和89.08±18.89hmg/L;给药量的68.95%±6.29%和77.23%±6.76%分别于给药后72h内自尿中排出。给药后24h内平均尿药浓度均超过140mg/L。健康志愿者单次空腹口服国产氟罗沙星片剂和胶囊剂400mg后的药动学参数与进口片剂者相仿,平均相对生物利用度相近。根据研究结果。
施耀国张菁郭蓓宁张婴元
关键词:氟罗沙星药物动力学高效液相色谱法
左氟沙星和氧氟沙星的临床药物动力学被引量:22
1997年
对左氟沙星和氧氟沙星在健康志愿者中的药动学进行了研究。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尿药物浓度。两种药物平均药动学参数间的差异以t检验处理。结果表明,8名健康志愿者po左氟沙星和氧氟沙星200mg后的体内过程均符合二房室模型。Cmax分别为3.06±0.70mg/L和3.47±1.33mg/L,AUC分别为14.80±2.10mg·h/L和17.52±4.74mg·h/L,两者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max和t1/2β等其他药动学参数均相近。根据研究结果,左氟沙星片剂用于临床治疗敏感菌所致各种感染时其日剂量约为氧氟沙星的半量。
施耀国张菁郁继诚张婴元
关键词:左氟沙星氧氟沙星药物动力学
国产头孢三嗪的实验和临床研究
1990年
头孢三嗪属第三代头孢菌素,本课题对国产头孢三嗪的临床药理和临床应用进行了研究。给8名健康志愿者肌注、静注、静滴本品1g后,血药峰浓度分别为124.6mg/l、182.9mg/l、156.3mg/l,肌注后的达峰时间(tmax)为1.9h,肌注的生物利用度达97.1%。肌注国产品和进口品后的药物动力学参数无显著差异(P>0.05)。三种途径给药后的消除半衰期均为8h左右。给药后48h尿中排出给药量的40%左右,尿药浓度高而持久。
王子平张婴元吴菊芳张菁郁继诚王宇倩戴自英
关键词:头孢三嗪药物动力学参数尿药浓度第三代头孢菌素
三种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的药物动力学研究被引量:9
1993年
本文报道氟喹诺酮类药物诺氟沙星、依诺沙星和氧氟沙星的药物动力学研究结果。健康志愿者空腹口服单剂400mg的诺氟沙星、依诺沙星和氧氟沙星后,采用微生物法测定其血、尿浓度,氧氟沙星的体内过程符合二室模型,依诺沙星和诺氟沙星符合一室模型,口服诺氟沙星、依诺沙星和氧氟沙星的消除半衰期分别为3.5、4.8和5.4h,平均血峰浓度各为1.2、3.1和5.8mg/L,达峰时间各为1.6、1.2和1.1h, AUC分别为6.0、18.1和36.7h·mg/L。 三种药物单次给药后尿浓度均高,有效尿药浓度维持时间长,尤以氧氟沙星为著。给药后12h内诺氟沙星、依诺沙星和氧氟沙星以药物原形自尿中排出给药量的28%、47%和75%。 根据三者的药物动力学参数拟订了治疗各种感染的给药方案。
张菁张婴元郁继诚施耀国汪复
关键词:抗菌素药代动力学氟喹诺酮类
头孢唑林临床药物动力学研究及其血药浓度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被引量:8
1994年
本文报告头孢唑林正常人药物动力学研究结果及其体液浓度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的建立。结果表明,头孢唑林1g静滴和肌注后的平均高峰血药浓度分别达159.8±17.lmg/L和74.1±14.2mg/L,8h时仍可分别测得5.6±3.5mg/L和10.0±4.2mg/L。静滴和肌注后的消除半衰期分别为1.94±0.26和2.11±0.59h。头孢唑林肌注后吸收完全,绝对生物利用度为92.0±5.6%。静滴和肌注头孢唑林1g后尿药平均峰浓度分别为4190±2294mg/L和2320±1700mg/L24h累积排出率分别为86.3±4.2%和87.5±9.6%。以HPLC法测定头孢唑林血药浓度方法准确,其重复性、特异性高,且方法简单易行,适用于特殊生理或病理情况下头孢唑林血药浓度监测。
施耀国张菁郁继诚张婴元
关键词:头孢唑林药物动力学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