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例原位肝移植手术临床分析
- 2006年
- 目的总结原位肝移植手术的临床经验,探讨提高肝移植手术效果的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2月-2006年3月30例原位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同种异体(尸体供肝)原位全肝移植,其中经典式24例,背驮式6例。结果30例手术全部成功,供肝热缺血时间平均4.5min,冷缺血时间5h。围术期死亡3例。与手术相关主要并发症有:腹腔内出血4例,门静脉狭窄2例,胆道吻合口狭窄1例、胰漏1例、胸腔积液5例。27例获随访3—30个月,1例术后3月死于胆道铸型综合征并感染,肝癌复发2例。结论确保供肝质量是肝移植成功的前提,良好的血管和胆管重建技术是肝移植手术成功的关键,专业化的围手术期处理可有效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徐勇程伟赵来源范郁会张刘勇白燕薛庆
- 关键词:肝移植手术后并发症
- 纤维胆道镜临床应用体会(附38例报告)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纤维胆道镜在术中、术后治疗肝胆管结石的效果。方法:对38例肝胆管结石患者的纤维胆道镜术中、术后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8例中,33例行术中取石,结石取净率为90.09%(30/33);3例术后再次经T管窦道取石,另5例系外院术后发现肝胆管结石。在我院经T管窦道取石,结石取净率为87.5%(7/8)。术中、术后取净结石共37例,结石取净率97.3%(37/38)。结论:肝胆管结石术中常规应用纤维胆道镜有助于降低胆管残余结石,术后经T管窦道应用纤维胆道镜取石可有效清除胆管残余结石。
- 王荣徐勇马庆久
- 关键词:纤维胆道镜肝胆管结石
- 30例肝移植患者的术后并发症
- <正>目的:总结原位肝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的临床经验,探讨进一步提高肝移植疗效的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2月至2006年3月30例原位肝移植的临床资料,其中终末期良性肝病14例(乙肝后肝硬化 13例,酒精性肝硬化1...
- 徐勇马庆久张玉存程伟黄卫华徐建庆
- 文献传递
- 急性胆囊炎72h前后行腹腔镜手术回顾性分析:附356例报告被引量:12
- 2013年
- 目的:探讨和比较急性胆囊炎发作72 h前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5月—2013年5月因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356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急性发作72 h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55例(观察组),72 h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01例(对照组)。对比两组的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胆道损伤、住院时间等。结果:两组手术成功率和胆道损伤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93.7%vs.92.0%,1.98%vs.1.17%,均P>0.05);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上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急性胆囊炎72 h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 徐建庆马庆久张方成徐勇
- 腹腔镜治疗大于5cm胃肠间质瘤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分析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肿瘤>5 cm的胃肠间质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40例胃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式不同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手术组,各20例。利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各项指标用(x珋±s)表示,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采用χ2检验;5年生存率根据Kaplan-meier法计算并绘制生存曲线,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开腹组(P=0.034);但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肠道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开腹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及5年总生存率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肿瘤>5 cm的胃肠间质瘤在手术时间上略长于开腹手术,但是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较少,术后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 王荣徐勇
-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肿瘤腹腔镜检查存活率分析
- 31例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诊治体会
- 2008年
- 目的总结原位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防治体会,探讨进一步提高肝移植疗效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2月至2006年6月施行的31例原位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围手术期死亡4例,术中发生心脏骤停2例,术后17例发生并发症,主要并发症有多器官功能衰竭3例,急性肾衰竭2例,腹腔内出血4例,肝动脉血栓1例,肝动脉相对狭窄3例,门静脉狭窄2例,胆道吻合口狭窄1例,急性排斥反应2例,胆道铸型综合征1例,胰漏1例,中量以上的胸腔积液5例,肺部感染2例,切口感染1例。结论确保供肝质量是肝移植成功的前提,良好的血管和胆管重建技术是肝移植手术成功的关键,专业化的围手术期处理可有效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徐勇马庆久张玉存王荣黄卫华徐建庆
- 关键词:肝移植手术后并发症
- PTCD术后不同时机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对胆石症合并急性胆管炎患者疗效的影响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研究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后不同时机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对胆石症合并急性胆管炎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08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胆石症合并急性胆管炎患者176例,所有患者均先行PTCD治疗,按PTCD后择期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的不同时间分为PTCD后1周(A组)、2周(B组)、3周(C组)及4周(D组),各44例。比较四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下床时间、排气时间)、疗效(手术成功率、一次成功率)、总胆红素(TBL)及PTCD前后实验室指标[白细胞计数(WB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统计学检验水准取α=0.05,采用Bonferroni法时,检验水平调整为α'=0.017。结果 A组手术各指标均显著高于B、C、D组(P均<0.05);四组手术成功率、一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引流后TBL水平显著下降(P均<0.05),至引流后1月基本恢复至平稳水平。取各组探查手术前一时点为最终值,WBC:依A组→B组→D组→C组之序递降,且A组显著高于B、C、D组(P均<0.05);ALT:依A组→D组→B组→C组之序递降,且A组显著高于B、C、D组(P均<0.05);AST:依A组→B组→C组→D组之序递降,且A组显著高于B、C、D组(P均<0.05)。四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D组最高,B组最低;两两比较显示,B、C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低于D组(P均<0.017),其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17)。结论胆石症合并急性胆管炎患者PTCD后不同时间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疗效基本相当,但PTCD 2周后进行探查术可降低手术出血,且术后恢复时间短,安全性高,可作为优选方案。
- 王荣徐勇
- 关键词:胆石症胆管炎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
- 上腹部手术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体会
- 目的 探讨有上腹部手术史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可能性及手术方法与技巧.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2012年期间对有上腹部手术史行LC的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选择气管插管全麻,行三孔法或四孔法LC,患者取头...
- 徐勇陈振伟黄卫华徐建庆
- 肝癌肝移植16例体会
- 2008年
- 目的:总结肝癌肝移植的临床经验,探讨原位肝移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7月至2006年4月16例原发性肝癌肝移植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同种异体(尸体供肝)原位全肝移植,其中7例符合Milan标准,9例符合UCSF标准。结果:16例手术全部成功,围手术期死亡2例,随访2个月-24个月,死亡2例,1例术后3个月死于胆道铸型综合征、胆道感染,1例术后6个月死于胸腰椎转移、肺转移癌,现存活12例,1例带瘤生存。结论:肝移植是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治疗手段,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 徐勇马庆久张玉存程伟黄卫华徐建庆
- 关键词:肝细胞癌肝移植适应证
- 无创血管成像技术对腹部复杂手术方案设计的应用价值研究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探讨应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设计占位性病变侵犯腹腔主要血管的腹腔内复杂手术方案。方法对31例复杂性腹腔内占位性病变患者均于术前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检查,依据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检查结果设计制定符合患者具体病情的个体化手术方案。结果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准确显示腹腔各种严重病变与腹腔主要血管的复杂关系,31例患者依据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设计个体化手术方案,6例患者术中预置腹主动脉阻断带,使用超声乳化吸引刀,确保了不损伤血管。通过实施个体化手术方案,全组各种病变均完整切除,同时无腹腔重要血管的损伤,术后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是一种安全、简便、可靠、准确、高分辨率的无创性血管成像方法,对病变侵犯腹腔主要血管的腹腔复杂手术的个体化手术方案设计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及指导作用。
- 段降龙马庆久龙延滨徐勇李国威
- 关键词: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手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