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施少华

作品数:564 被引量:1,139H指数:20
供职机构: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55篇期刊文章
  • 224篇专利
  • 78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1篇标准

领域

  • 382篇农业科学
  • 30篇医药卫生
  • 16篇生物学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314篇病毒
  • 129篇引物
  • 80篇荧光
  • 80篇荧光定量
  • 72篇基因
  • 70篇实时荧光
  • 70篇实时荧光定量
  • 65篇番鸭
  • 58篇鸭疫
  • 56篇试剂
  • 56篇杆菌
  • 52篇试剂盒
  • 46篇鸭疫里默氏菌
  • 42篇圆环病毒
  • 41篇甲肝
  • 35篇实时荧光定量...
  • 35篇探针
  • 34篇鸭圆环病毒
  • 34篇甲肝病毒
  • 34篇肝病

机构

  • 561篇福建省农业科...
  • 27篇福建农林大学
  • 14篇中国农业大学
  • 8篇福建贝迪药业...
  • 7篇江西农业大学
  • 6篇福建出入境检...
  • 6篇生物技术有限...
  • 5篇福建农业职业...
  • 4篇浙江省农业科...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福建省华融禽...
  • 2篇江西省农业科...
  • 2篇中国动物疫病...
  • 2篇吉安县畜牧兽...
  • 2篇北京大北农科...
  • 2篇天津市中升挑...
  • 1篇北京农学院
  • 1篇福建中医学院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南京军区福州...

作者

  • 561篇施少华
  • 545篇黄瑜
  • 524篇程龙飞
  • 509篇傅光华
  • 458篇陈红梅
  • 458篇万春和
  • 346篇傅秋玲
  • 243篇刘荣昌
  • 206篇陈翠腾
  • 155篇林建生
  • 125篇陈珍
  • 65篇彭春香
  • 54篇林芳
  • 45篇朱春华
  • 37篇李文杨
  • 18篇刘斌琼
  • 16篇蔡国漳
  • 15篇林群群
  • 10篇江斌
  • 9篇郑腾

传媒

  • 59篇福建农业学报
  • 29篇福建畜牧兽医
  • 25篇中国家禽
  • 21篇中国兽医杂志
  • 19篇中国兽医学报
  • 17篇中国动物传染...
  • 15篇中国畜牧兽医
  • 10篇中国预防兽医...
  • 8篇福建农林大学...
  • 6篇中国农学通报
  • 5篇养禽与禽病防...
  • 4篇江西农业大学...
  • 4篇动物医学进展
  • 4篇中国兽医科技
  • 4篇畜牧兽医学报
  • 3篇微生物学报
  • 3篇畜牧与兽医
  • 3篇中国兽医科学
  • 3篇福建省畜牧兽...
  • 3篇中国畜牧兽医...

年份

  • 16篇2023
  • 23篇2022
  • 26篇2021
  • 45篇2020
  • 30篇2019
  • 48篇2018
  • 64篇2017
  • 44篇2016
  • 39篇2015
  • 42篇2014
  • 30篇2013
  • 24篇2012
  • 18篇2011
  • 30篇2010
  • 21篇2009
  • 8篇2008
  • 8篇2007
  • 8篇2006
  • 12篇2005
  • 14篇2004
56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用于DHAV-1、DHAV-N和DHBV鉴别诊断的引物组
本发明提供用于DHAV‑1、DHAV‑N和DHBV鉴别诊断的引物组,属于水禽传染病学领域,所述引物组序列如SEQ ID NO.1‑5所示,利用所述引物组构建获得诊断试剂盒可同时对三种鸭肝炎病毒DHAV‑1、DHAV‑N和...
陈翠腾万春和黄瑜傅光华程龙飞陈红梅傅秋玲刘荣昌施少华
文献传递
鸿雁源鸭甲肝炎病毒Ⅰ型的分离与鉴定被引量:3
2012年
为了对一起死亡率高达91.3%、急性死亡的鸿雁病例进行病原学分析,通过细菌分离排除法和病毒分离方法获得致鸭胚死亡病毒(暂命名为FJ-017株)。该病毒无血凝活性,用鹅细小病毒、番鸭细小病毒、鸭呼肠孤病毒、鸭甲肝炎病毒1型、鸭瘟病毒、鸭坦布苏病毒特异引物分别进行扩增,电泳结果显示,仅鸭甲肝炎病毒1型引物可扩增出条带。将扩增产物回收后克隆,序列分析表明FJ-017株与22株DHAV-1参考株的同源率为93.5%-99%,而与DHAV-2和DHAV-3参考株的同源性均为79.9%。遗传进化分析表明FJ-017株与DHAV-1关系密切,在进化树中共处一分支,表明FJ-017株为鸭甲肝炎病毒1型,此为国内外首次报道。
施少华陈红梅陈珍傅光华万春和程龙飞黄瑜
关键词:鸿雁
鸭多杀性巴氏杆菌抗体检测胶体金试纸条的研制及应用被引量:1
2023年
为建立快速检测鸭血清多杀性巴氏杆菌抗体的方法,将兔抗鸭IgG标记胶体金,喷涂金标垫,用浓度为0.2 mg/mL的荚膜和0.2 mg/mL羊抗兔IgG抗体分别作为检测线和质控线,制备了检测鸭多杀性巴氏杆菌抗体的胶体金试纸条(D-CGTS)。特异性试验显示,仅鸭抗多杀性巴氏杆菌血清检测为阳性,阴性血清、鸭抗大肠埃希氏菌、鸭抗鸭疫里默氏菌、鸭抗沙门氏菌和鸭抗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清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表明D-CGTS的特异性良好。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对效价1∶16(琼脂扩散试验)的鸭抗多杀性巴氏杆菌血清1∶320倍稀释后采用制备的试纸条检测结果仍为阳性,表明D-CGTS的敏感性较高。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同批次的不同试纸条和不同批次的试纸条,检测阴性血清和鸭抗多杀性巴氏杆菌血清的结果相同,表明D-CGTS的重复性好。对92份鸭血清采用D-CGTS和ELISA进行检测,结果显示,阳性符合率为94.03%,阴性符合率为100%,总符合率为95.65%。结果表明,制备的D-CGTS操作简单,具有较强的特异性、较高的敏感性和较好的重复性,适合在兽医临床推广应用。
程龙飞陈红梅傅光华江南松傅秋玲万春和黄瑜刘荣昌施少华
关键词:多杀性巴氏杆菌胶体金试纸条荚膜
一种用于检测鸭疫里默氏菌主要毒力因子的多重PCR引物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检测鸭疫里默氏菌主要毒力因子的多重PCR引物,本发明根据NCBI(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数据库中鸭疫里默氏菌CH3株全基因序列,对...
陈红梅黄瑜程龙飞施少华傅光华万春和傅秋玲陈翠腾刘荣昌
文献传递
一种检测番鸭呼肠孤病毒和新型番鸭细小病毒的引物探针组合、试剂盒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检测番鸭呼肠孤病毒和新型番鸭细小病毒的引物探针组合,属于畜禽疾病诊断技术领域,包括引物对和探针,所述引物对的上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所述引物对的下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傅光华黄瑜傅秋玲万春和程龙飞陈红梅刘荣昌施少华林建生
猪脾转移因子注射液异常毒性检查研究
2020年
本研究旨在建立猪脾转移因子(TF)的异常毒性检查方法,并对本发明专利TF制造技术进行工艺验证,按照现行《中国兽药典》附录中“异常毒性检查法”,通过小鼠动物模型建立异常毒性检查方法,对本课题组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技术所制备3批TF进行异常毒性检查,将TF以0.5 mL/只剂量经腹腔注入小鼠,3组共15只小鼠于腹腔注射后48 h内均健活,均未出现异常情况。结果显示,3批TF无异常毒性且异常毒性检查结果均符合现行《中国兽药典》规定。结果表明,本发明专利TF制造技术对异常毒性的控制效果良好,对TF的安全性提供了保证。
徐磊游开铿郑青林祚贵郜飞燕胡小榕傅光华施少华刘小龙许秀梅杜君廖惠珍黄瑜张渊魁
关键词:小鼠安全性
2型鸭疫里氏杆菌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被引量:17
2006年
以2型鸭疫里氏杆菌裂解物作为包被抗原,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兔抗鸭IgG抗体为第二抗体,以TMB为显色剂,成功地建立了检测鸭血清中2型鸭疫里氏杆菌抗体的间接EL1SA方法。经检测表明该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比常规的试管凝集试验高320倍。以该方法对免疫2型鸭疫里氏杆菌灭活油乳剂疫苗的试验鸭进行抗体水平的跟踪测定,发现试验鸭于免疫后7d开始产生抗体,28d达到最高峰,然后开始下降,于免疫后56d其抗体水平仍高于免疫后14d的水平。
程龙飞施少华傅光华李文杨彭春香黄瑜陈溥言
关键词:抗体检测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N-DMV和N-DHCLV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鉴别检测引物及试剂盒
本发明提供N‑DMV和N‑DHCLV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鉴别检测引物及试剂盒,引物序列如SEQ ID NO.1‑4所示,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建立的方法能够同时对鸭群中N‑DMV和N‑DHCLV流行病学情况及感染程...
万春和黄瑜程龙飞傅光华施少华陈红梅傅秋玲刘荣昌
新型鸭细小病毒全基因组克隆与分析
万春和傅秋玲陈翠腾傅光华陈红梅程龙飞施少华黄瑜
福建省鸭禽流感病毒分离株(A/Duck/Fujian/FQ107/2007〔H9N2〕)全基因测序及遗传进化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为了解一株可引起产蛋鸭产蛋异常的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Duck/Fujian/FQ107/2007(H9N2)(以下简称Dk/FQ107/07)分离株的分子特性及其遗传进化地位,运用RT-PCR方法对其基因组进行扩增,克隆至pMD18-T载体后测序。结果显示,Dk/FQ107/07病毒株的血凝素(haemagglutini,HA)蛋白裂解位点的氨基酸组成为-PARSSR↓GLF-,其静脉接种指数(intravenous pathogenicity index,IVPI)为0.04,符合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特征;Dk/FQ107/07株HA基因与A/chicken/Shantou/5269/2005(H9N2)同源性最高,为98.9%,和我国首次哺乳动物流感病毒分离株A/Swine/HongKong/9/98(H9N2)有较近的遗传进化关系,三者均属于经典的H9N2/Y280群系;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基因与中国大陆首次分离株A/chicken/Beijing/1/1994(H9N2)相比,在63、64、65位点上缺失3个氨基酸(T、E、I);核蛋白(nucleoprotein,NP)基因与高致病性鸭源禽流感分离株A/Duck/Fujian/1734/05(H5N1)和A/Duck/Fujian/9713/2005(H5N1)在同一遗传进化分支上,而从聚合酶(polymerase PA,PA)基因的遗传进化分析发现其基因属于H9N2/Y439群系。由此可见,Dk/FQ107/07可能是由不同禽流感病毒基因亚群间发生自然重排的产物。
林秋敏施少华傅光华万春和程龙飞陈红梅林芳林建生黄瑜
关键词: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进化分析
共5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