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冬兴

作品数:52 被引量:214H指数:9
供职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18篇专利
  • 5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1篇农业科学
  • 9篇生物学
  • 2篇天文地球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水利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2篇火龙果
  • 8篇植物
  • 7篇生境
  • 5篇木本
  • 4篇凋落
  • 4篇生态因子
  • 4篇树种
  • 4篇木本植物
  • 4篇喀斯特森林
  • 3篇幼苗
  • 3篇土壤
  • 3篇种群
  • 2篇滴灌
  • 2篇地形
  • 2篇地形因子
  • 2篇点数据
  • 2篇凋落物
  • 2篇凋落叶
  • 2篇读数
  • 2篇岩溶

机构

  • 52篇广西壮族自治...
  • 8篇广西师范大学
  • 6篇桂林理工大学
  • 2篇中国地质科学...

作者

  • 52篇李冬兴
  • 45篇李先琨
  • 44篇黄甫昭
  • 44篇王斌
  • 33篇陆树华
  • 28篇向悟生
  • 28篇郭屹立
  • 22篇文淑均
  • 15篇谭艳芳
  • 10篇丁涛
  • 10篇何运林
  • 2篇蒋忠诚
  • 2篇姚月锋
  • 2篇白坤栋
  • 2篇曾丹娟
  • 1篇吕仕洪
  • 1篇黄俞淞
  • 1篇周爱萍
  • 1篇何文
  • 1篇冼康华

传媒

  • 8篇生物多样性
  • 6篇广西植物
  • 2篇生态学报
  • 2篇科学通报
  • 2篇广西科学
  • 1篇地球学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南方果树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节水灌溉
  • 1篇植物科学学报
  • 1篇全球变化数据...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3
  • 7篇2022
  • 8篇2021
  • 8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4篇2017
  • 5篇2016
  • 7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空间点数据集周围数据提取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间点数据集周围数据提取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方法包括:对导入的原始点数据进行编号,并生成空间分布图,利用空间分布图中的位置关系建立对象点数据与邻域点数据的映射关系,得到点编号矩阵,将与对象点数据和邻域点数...
王斌向悟生李冬兴郭屹立黄甫昭李先琨
文献传递
北热带喀斯特季节性雨林土壤和6个常见树种凋落物的C、N、P化学计量学特征被引量:9
2017年
凋落物是森林生态系统的有机质和养分储藏库,是土壤和植物间物质交换的枢纽,是森林土壤肥力的主要来源之一。本文选取弄岗喀斯特季节性雨林15 ha森林动态监测样地中布设的90个凋落物收集器自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收集的6个常见种的凋落叶,结合2014年7月沿海拔梯度(185–368 m)采集的50个土壤样品,研究了土壤和凋落物的C、N、P化学计量学特征及其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除P含量在高坡位及峰顶较低外,土壤中的C、N、P含量均达到了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分类标准中的一级水平;土壤的C、N含量及C:P和N:P与海拔呈正比,P含量和C:N与海拔呈反比。因本文采样的海拔差异较小,推测上述土壤养分含量与海拔的关系主要是由于微地形引起的土壤差异而不是海拔差引起的气象因子差异所致。与其他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这6个常见种凋落叶的C、N、P含量的平均值呈现出高C和N、低P的格局;而不同海拔凋落叶的C、N、P并未表现出类似土壤中的变化规律;6个常见种凋落叶均表现出春季较高的C含量和夏季较高的N、P含量。虽然桂西南喀斯特季节性雨林中土壤的C、N、P含量总体水平较高,但其单位面积内的胸高断面积之和却远低于其他森林生态系统,表现为生物承载量较低;受个体生长环境差异的影响,同种凋落叶的C、N、P化学计量学特征可能会存在个体间差异。研究结果将为我国西南地区典型喀斯特生态脆弱区的生态功能恢复与植被重建提供科学依据。
郭屹立李冬兴李冬兴白坤栋王斌李先琨
关键词:土壤凋落叶海拔梯度
一种火龙果实生幼苗快速嫁接的工具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火龙果实生幼苗快速嫁接的工具,包括第一嫁接管和第二嫁接管,所述第一嫁接管和第二嫁接管为壁厚相同的空心金属管,并且所述第一嫁接管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嫁接管的内径;所述第一嫁接管的一端为斜切口,另一端为平口;...
陆树华李先琨陈婷谭艳芳李冬兴李健星黄甫昭王斌
文献传递
基于稳定同位素技术研究喀斯特季节性雨林典型优势种的水分利用策略
黄甫昭李冬兴何运林陈婷蒋裕良陆树华文淑
(1)课题来源与背景:项目来源为桂科计字〔2016〕380号文件下达的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基于稳定同位素技术研究喀斯特季节性雨林典型优势种的水分利用策略”,合同编号:2016GXNSFBA380122。该课题的...
关键词:
一种火龙果杂交授粉的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火龙果杂交授粉方法及装置,属于植物种植技术领域。所述火龙果杂交授粉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天亮时,选取火龙果花朵露白的植株,拨开花朵萼片和花瓣,露出雌蕊的花柱;将柱头周边的雄蕊与花柱进行分离;将目标花粉授粉到花柱...
陆树华谭艳芳陈婷陆芳李冬兴王斌李先琨
桂西南喀斯特季节性雨林叶凋落量的时空动态被引量:4
2020年
森林凋落物是森林生态系统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关系着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养分平衡。然而,有关异质性自然森林生态系统中生物与非生物因子对凋落物凋落量的影响机制还存在较大争议。本文以广西弄岗15ha森林动态监测样地中设置的90个凋落物收集器所收集的凋落叶为研究对象,选取2013-2018年连续6年的凋落叶数据探讨了森林叶凋落量的时空动态,旨在深入了解该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及凋落量的影响因子。结果显示:2013-2018年的年均叶凋落量为4,099.44 kg/ha,标准误为232.34,变异系数为0.15,这表明不同年际间叶凋落量存在明显差异;不同年际间叶凋落量的节律性变化为双峰型、三峰型或多峰型,说明不同年份的叶凋落量存在明显的节律性差异,但总体而言高峰期主要出现在每年的春季(3-4月)和秋季(8-10月);生态因子对叶凋落量年际动态存在显著影响,其累计解释率为69.3%,其中海拔对叶凋落量的影响最强,解释率为46.5%;而生物因子如胸径变异系数、单位面积胸高断面积之和和物种丰富度则对叶凋落量的影响较弱。多年的连续监测表明,喀斯特季节性雨林不同年际间叶片的凋落量和节律性存在显著差异,而非生物因子,如海拔是形成叶凋落量空间变异的主要因素。
贾梦可郭屹立李冬兴李冬兴向悟生王斌刘晟源向悟生黄甫昭文淑均陆树华丁涛
关键词:节律性生态因子
桂西南喀斯特季节性雨林幼树更新的空间分布格局及机制
2023年
幼树是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的重要组分,关系着森林的群落结构和生长动态。因此,开展幼树更新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潜在机制研究对森林群落动态至关重要。本文以广西弄岗桂西南喀斯特季节性雨林15 ha森林动态监测样地为研究对象,选取2011-2016年的调查数据,采用空间点格局和冗余分析方法对5年间样地内新增幼树(DBH≥1 cm)的个体数量、空间格局特征和影响因子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年间样地内新增幼树共101种,占2011年调查物种的45.3%,幼树密度为196.5株/ha。新增幼树在0-7 m和10-16 m尺度上呈聚集分布,在16 m尺度以上主要呈随机分布。海拔是影响幼树更新的主要因素,其次是地形湿润度,而生物因子对幼树更新的影响较弱。幼树数量与海拔呈负相关,与地形湿润度呈正相关。成树个体与幼树更新中度正相关。在喀斯特季节性雨林中,幼树更新及其空间分布格局受多种影响因子协同作用,可能与种子扩散限制和生境异质性有关。
马瑞霞郭屹立李冬兴李冬兴向悟生王斌陆芳向悟生李健星黄甫昭李先琨
广西弄岗北热带喀斯特季节性雨林监测样地种群空间点格局分析被引量:46
2015年
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是由多种机制的交互作用而形成,是探究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的基础。北热带喀斯特季节性雨林是我国北热带石灰岩山地具有地带性特征的植被,其生境的典型特征在于土层浅薄、岩石裸露率高、贮水能力低和周期性水淹,以及富钙强碱性环境等。本研究基于广西弄岗北热带喀斯特季节性雨林15 ha动态监测样地的第一次调查资料,采用双关联g(r)函数点格局方法,分析了雨林中出现个体数≥15株的160个种的种群空间分布格局以及不同类群间种群分布的差异。研究表明:160种木本植物中有146种在0–10 m的尺度上呈聚集分布,且随着空间尺度的增大,聚集度呈下降趋势;物种的种群聚集度与其物种多度、平均胸径和最大胸径成负相关;常绿物种的种群聚集度与落叶物种间差异不显著;不同生活型间的种群聚集度差异显著,总体表现为亚乔木层物种高于乔木层,灌木层物种显著高于亚乔木层;剔除生境异质性后大部分物种表现为随机分布,仅少部分物种的种群表现为聚集分布。这表明物种的功能属性如物种多度、生活型等可较好地预测物种的分布格局。此外,物种种群的分布格局还受生境异质性的影响,且不同物种受生境异质性影响的程度不同。
郭屹立王斌向悟生丁涛陆树华黄俞淞黄甫昭李冬兴李先琨
广西弄岗北热带喀斯特季节性雨林林隙特征与空间分布被引量:6
2019年
林隙是森林中一种普遍存在的小尺度森林干扰形式,对促进森林更新和循环演替具有重要作用。对热带喀斯特森林的林隙干扰目前还了解不多。该文采用Worldview-3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结合地面调查,对弄岗喀斯特季节性雨林15 hm^2样地林隙干扰特征及其空间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样地内共解译到305个林隙,林隙的密度约为每公顷20个,林隙大小的变化范围为10~371 m^2,平均大小为52.3m^2,林隙面积占森林面积的10.6%;林隙在0~50 m尺度整体表现出聚集分布格局;林隙空间分布与大树(DBH≥10 cm)存在显著空间关联,与小树(DBH<10 cm)和枯立木无显著空间关联;不同生态因子对林隙的数量分布和基本结构影响不同,对林隙数量分布影响最显著的包括凹凸度、干旱度指数、丰富度,而坡向、海拔、丰富度对林隙大小有显著影响,海拔、岩石裸露度、地形湿润度指数、干旱度指数、多度等5个生态因子对林隙周长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林隙在喀斯特季节性雨林普遍存在,林隙的空间分布与特征存在着地形分异特征,是喀斯特独特的地质地貌和生境条件与喀斯特森林自身生物学特性综合作用的结果。
向悟生李冬兴王斌李先琨郭屹立文淑均陆树华梁士楚
关键词:林隙生态因子
一种喀斯特次生黄荆林改造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喀斯特次生黄荆林改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树种选择;S2、黄荆近自然林改造试验:改造地块分为12个等面积的小区,各小区面积为20m×20m,每个小区间隔4m;改造分4个处理,每种处理3个重复小区;选择...
黄甫昭李先琨李冬兴王斌李健星陈婷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