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斌

作品数:63 被引量:341H指数:12
供职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20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0篇农业科学
  • 17篇生物学
  • 3篇天文地球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篇火龙果
  • 8篇植物
  • 8篇生境
  • 7篇喀斯特森林
  • 6篇群落
  • 5篇种群
  • 5篇木本
  • 4篇地形
  • 4篇凋落
  • 4篇植被
  • 4篇生态因子
  • 4篇树种
  • 4篇蚬木
  • 4篇木本植物
  • 3篇地形因子
  • 3篇读数
  • 3篇胸径
  • 3篇样地
  • 3篇幼苗
  • 3篇土壤

机构

  • 63篇广西壮族自治...
  • 10篇广西师范大学
  • 7篇桂林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植...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作者

  • 63篇王斌
  • 56篇李先琨
  • 49篇李冬兴
  • 47篇黄甫昭
  • 40篇向悟生
  • 33篇陆树华
  • 31篇郭屹立
  • 26篇文淑均
  • 16篇丁涛
  • 14篇谭艳芳
  • 8篇何运林
  • 3篇何兰军
  • 3篇黄俞淞
  • 3篇王新桂
  • 2篇白坤栋
  • 2篇周爱萍
  • 1篇刘长成
  • 1篇韩文衡
  • 1篇侯满福
  • 1篇卢清柏

传媒

  • 10篇生物多样性
  • 10篇广西植物
  • 3篇生态学杂志
  • 3篇广西科学
  • 3篇植物科学学报
  • 2篇生态学报
  • 2篇科学通报
  • 1篇地球学报
  • 1篇中国果树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节水灌溉
  • 1篇全球变化数据...
  • 1篇第十届全国生...

年份

  • 7篇2024
  • 5篇2023
  • 7篇2022
  • 7篇2021
  • 7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8篇2015
  • 5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6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空间点数据集周围数据提取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间点数据集周围数据提取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方法包括:对导入的原始点数据进行编号,并生成空间分布图,利用空间分布图中的位置关系建立对象点数据与邻域点数据的映射关系,得到点编号矩阵,将与对象点数据和邻域点数...
王斌向悟生李冬兴郭屹立黄甫昭李先琨
文献传递
弄岗北热带喀斯特季节性雨林15ha监测样地的树种组成与空间分布被引量:68
2014年
北热带喀斯特季节性雨林(northern tropical karst seasonal rain forest)是在我国热带北缘喀斯特地区分布的典型森林植被类型之一。由于富钙偏碱的地球化学背景及多样性的生境类型,同时受季风气候影响,该森林呈现群落结构多样、树种组成丰富、特有成分突出等特点。基于大型固定监测样地对该森林树种组成与空间分布进行的研究,是探明该区域生物多样性形成与维持机制的基础。我们于2011年底建立了广西弄岗北热带喀斯特季节性雨林15 ha监测样地,依照CTFS(Center for Tropical Forest Science)全球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规范,定位并调查了样地内每一棵胸径≥1 cm的木本植物。结果表明:(1)样地内有监测树种223种,隶属于56科157属;独立个体总数为68,010株(含分枝为95,471株),平均胸径为4.84 cm;(2)树种科、属的区系均以热带成分为主,大戟科、马鞭草科、梧桐科等为优势科;(3)个体数最多的11个树种的个体数之和占到总个体数的51.64%,前58个树种的占90.19%;稀有种有75种,占总树种数的33.63%;(4)群落结构稳定且更新良好,主要优势种的径级结构均呈倒"J"形,无明显断层;(5)树种分布在空间上表现出明显差异,黄梨木(Boniodendron minus)等强耐旱型树种分布于山顶周围;蚬木(Excentrodendron tonkinense)等树种分布于山坡中部;对叶榕(Ficus hispida)等喜湿耐荫型树种分布于山谷周围;(6)胸径>20 cm的个体较多分布在山坡中下部,极少分布在山顶周围;胸径10–20 cm的个体较均匀分布于整个样地;分枝和萌枝较多分布在山顶周围;(7)种–面积散点图在2–7 ha的取样面积下分化形成两条曲线,表明了树种数量组成在空间上具有强烈异质性。研究初步认为:强烈生境异质性及独特地质背景可能是影响该喀斯特森林物种组成及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
王斌黄俞淞李先琨向悟生丁涛黄甫昭陆树华韩文衡文淑均何兰军
关键词:区系分析种-面积曲线径级结构
弄岗北热带喀斯特季节性雨林群丛数量分类及与环境的关系被引量:38
2014年
以弄岗15 ha北热带喀斯特季节性雨林监测样地各样方的相对海拔、坡度、坡向、凹凸度和物种重要值数据为变量,采用多元回归树方法将喀斯特季节性雨林森林群落分为8个群丛。同时,按乔木层、亚乔木层优势种为主,灌木层指示种为辅的方法分别把8类群丛命名为:(A)南方紫金牛(Ardisia thyrsiflora)–苹婆(Sterculia monosperma)–中国无忧花(Saraca dives)群丛,该群丛类型主要分布于土壤和空气的湿度都较大的谷底边缘;(B)对叶榕(Ficus hispida)–苹婆–董棕(Caryota obtusa)群丛,该群丛类型主要分布于伴有季节性水淹、土壤和空气湿度都很大的谷底;(C)山石榴(Catunaregam spinosa)–广西牡荆–蚬木(Excentrodendron tonkinense)群丛,该群丛类型主要分布于受太阳直射时间较长、水分条件中等偏旱的中下坡阳坡地带;(D)垂茉莉(Clerodendrum wallichii)–苹婆–广西棋子豆(Cychidendron guangxiensis)群丛,该群丛类型主要分布于受太阳直射时间稍短、水分条件适中的中下坡阴坡地带;(E)米仔兰(Aglaia odorata)–闭花木(Cleistanthus sumatranus)–蚬木群丛,该群丛类型主要分布于土壤湿度中等偏旱的中上坡半阴坡地带;(F)割舌树(Walsura robusta)–闭花木–蚬木群丛,该群丛类型主要分布于土壤湿度中等偏旱、比较陡峭的半阳坡地带;(G)枝花流苏树(Chionanthus ramiflorus)–广西牡荆-蚬木群丛,该群丛类型主要分布于坡度缓和、太阳直射的时间较短、水分条件适中的垭口部位;(H)齿叶黄皮(Clausena dunniana)–黄梨木(Boniodendron minius)–蚬木群丛,该群丛类型主要分布于受到太阳直射时间最长、岩石裸露度最大、气温干燥、土壤水分严重不足的山顶及其周围。群丛划分说明该区域植被差异主要源于相对海拔和坡向变化,各群丛物种组成并不存在明显界限,而是随环境梯度逐渐变化,反映了植被分布具有连续性,间断只是相对的。
黄甫昭王斌丁涛向悟生李先琨周爱萍
关键词:地形因子植被分类
北热带喀斯特季节性雨林土壤和6个常见树种凋落物的C、N、P化学计量学特征被引量:12
2017年
凋落物是森林生态系统的有机质和养分储藏库,是土壤和植物间物质交换的枢纽,是森林土壤肥力的主要来源之一。本文选取弄岗喀斯特季节性雨林15 ha森林动态监测样地中布设的90个凋落物收集器自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收集的6个常见种的凋落叶,结合2014年7月沿海拔梯度(185–368 m)采集的50个土壤样品,研究了土壤和凋落物的C、N、P化学计量学特征及其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除P含量在高坡位及峰顶较低外,土壤中的C、N、P含量均达到了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分类标准中的一级水平;土壤的C、N含量及C:P和N:P与海拔呈正比,P含量和C:N与海拔呈反比。因本文采样的海拔差异较小,推测上述土壤养分含量与海拔的关系主要是由于微地形引起的土壤差异而不是海拔差引起的气象因子差异所致。与其他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这6个常见种凋落叶的C、N、P含量的平均值呈现出高C和N、低P的格局;而不同海拔凋落叶的C、N、P并未表现出类似土壤中的变化规律;6个常见种凋落叶均表现出春季较高的C含量和夏季较高的N、P含量。虽然桂西南喀斯特季节性雨林中土壤的C、N、P含量总体水平较高,但其单位面积内的胸高断面积之和却远低于其他森林生态系统,表现为生物承载量较低;受个体生长环境差异的影响,同种凋落叶的C、N、P化学计量学特征可能会存在个体间差异。研究结果将为我国西南地区典型喀斯特生态脆弱区的生态功能恢复与植被重建提供科学依据。
郭屹立李冬兴李冬兴白坤栋王斌李先琨
关键词:土壤凋落叶海拔梯度
一种火龙果实生幼苗快速嫁接的工具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火龙果实生幼苗快速嫁接的工具,包括第一嫁接管和第二嫁接管,所述第一嫁接管和第二嫁接管为壁厚相同的空心金属管,并且所述第一嫁接管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嫁接管的内径;所述第一嫁接管的一端为斜切口,另一端为平口;...
陆树华李先琨陈婷谭艳芳李冬兴李健星黄甫昭王斌
文献传递
一种火龙果杂交授粉的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火龙果杂交授粉方法及装置,属于植物种植技术领域。所述火龙果杂交授粉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天亮时,选取火龙果花朵露白的植株,拨开花朵萼片和花瓣,露出雌蕊的花柱;将柱头周边的雄蕊与花柱进行分离;将目标花粉授粉到花柱...
陆树华谭艳芳陈婷陆芳李冬兴王斌李先琨
桂西南喀斯特季节性雨林叶凋落量的时空动态被引量:5
2020年
森林凋落物是森林生态系统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关系着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养分平衡。然而,有关异质性自然森林生态系统中生物与非生物因子对凋落物凋落量的影响机制还存在较大争议。本文以广西弄岗15ha森林动态监测样地中设置的90个凋落物收集器所收集的凋落叶为研究对象,选取2013-2018年连续6年的凋落叶数据探讨了森林叶凋落量的时空动态,旨在深入了解该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及凋落量的影响因子。结果显示:2013-2018年的年均叶凋落量为4,099.44 kg/ha,标准误为232.34,变异系数为0.15,这表明不同年际间叶凋落量存在明显差异;不同年际间叶凋落量的节律性变化为双峰型、三峰型或多峰型,说明不同年份的叶凋落量存在明显的节律性差异,但总体而言高峰期主要出现在每年的春季(3-4月)和秋季(8-10月);生态因子对叶凋落量年际动态存在显著影响,其累计解释率为69.3%,其中海拔对叶凋落量的影响最强,解释率为46.5%;而生物因子如胸径变异系数、单位面积胸高断面积之和和物种丰富度则对叶凋落量的影响较弱。多年的连续监测表明,喀斯特季节性雨林不同年际间叶片的凋落量和节律性存在显著差异,而非生物因子,如海拔是形成叶凋落量空间变异的主要因素。
贾梦可郭屹立李冬兴李冬兴向悟生王斌刘晟源向悟生黄甫昭文淑均陆树华丁涛
关键词:节律性生态因子
桂西南喀斯特季节性雨林幼树更新的空间分布格局及机制被引量:4
2023年
幼树是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的重要组分,关系着森林的群落结构和生长动态。因此,开展幼树更新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潜在机制研究对森林群落动态至关重要。本文以广西弄岗桂西南喀斯特季节性雨林15 ha森林动态监测样地为研究对象,选取2011-2016年的调查数据,采用空间点格局和冗余分析方法对5年间样地内新增幼树(DBH≥1 cm)的个体数量、空间格局特征和影响因子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年间样地内新增幼树共101种,占2011年调查物种的45.3%,幼树密度为196.5株/ha。新增幼树在0-7 m和10-16 m尺度上呈聚集分布,在16 m尺度以上主要呈随机分布。海拔是影响幼树更新的主要因素,其次是地形湿润度,而生物因子对幼树更新的影响较弱。幼树数量与海拔呈负相关,与地形湿润度呈正相关。成树个体与幼树更新中度正相关。在喀斯特季节性雨林中,幼树更新及其空间分布格局受多种影响因子协同作用,可能与种子扩散限制和生境异质性有关。
马瑞霞郭屹立李冬兴李冬兴向悟生王斌陆芳向悟生李健星黄甫昭李先琨
广西弄岗北热带喀斯特季节性雨林监测样地种群空间点格局分析被引量:50
2015年
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是由多种机制的交互作用而形成,是探究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的基础。北热带喀斯特季节性雨林是我国北热带石灰岩山地具有地带性特征的植被,其生境的典型特征在于土层浅薄、岩石裸露率高、贮水能力低和周期性水淹,以及富钙强碱性环境等。本研究基于广西弄岗北热带喀斯特季节性雨林15 ha动态监测样地的第一次调查资料,采用双关联g(r)函数点格局方法,分析了雨林中出现个体数≥15株的160个种的种群空间分布格局以及不同类群间种群分布的差异。研究表明:160种木本植物中有146种在0–10 m的尺度上呈聚集分布,且随着空间尺度的增大,聚集度呈下降趋势;物种的种群聚集度与其物种多度、平均胸径和最大胸径成负相关;常绿物种的种群聚集度与落叶物种间差异不显著;不同生活型间的种群聚集度差异显著,总体表现为亚乔木层物种高于乔木层,灌木层物种显著高于亚乔木层;剔除生境异质性后大部分物种表现为随机分布,仅少部分物种的种群表现为聚集分布。这表明物种的功能属性如物种多度、生活型等可较好地预测物种的分布格局。此外,物种种群的分布格局还受生境异质性的影响,且不同物种受生境异质性影响的程度不同。
郭屹立王斌向悟生丁涛陆树华黄俞淞黄甫昭李冬兴李先琨
广西弄岗北热带喀斯特季节性雨林林隙特征与空间分布被引量:8
2019年
林隙是森林中一种普遍存在的小尺度森林干扰形式,对促进森林更新和循环演替具有重要作用。对热带喀斯特森林的林隙干扰目前还了解不多。该文采用Worldview-3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结合地面调查,对弄岗喀斯特季节性雨林15 hm^2样地林隙干扰特征及其空间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样地内共解译到305个林隙,林隙的密度约为每公顷20个,林隙大小的变化范围为10~371 m^2,平均大小为52.3m^2,林隙面积占森林面积的10.6%;林隙在0~50 m尺度整体表现出聚集分布格局;林隙空间分布与大树(DBH≥10 cm)存在显著空间关联,与小树(DBH<10 cm)和枯立木无显著空间关联;不同生态因子对林隙的数量分布和基本结构影响不同,对林隙数量分布影响最显著的包括凹凸度、干旱度指数、丰富度,而坡向、海拔、丰富度对林隙大小有显著影响,海拔、岩石裸露度、地形湿润度指数、干旱度指数、多度等5个生态因子对林隙周长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林隙在喀斯特季节性雨林普遍存在,林隙的空间分布与特征存在着地形分异特征,是喀斯特独特的地质地貌和生境条件与喀斯特森林自身生物学特性综合作用的结果。
向悟生李冬兴王斌李先琨郭屹立文淑均陆树华梁士楚
关键词:林隙生态因子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