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邢应如

作品数:37 被引量:77H指数:5
供职机构:安徽理工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3篇细胞
  • 10篇自噬
  • 8篇结核
  • 7篇杆菌
  • 6篇分枝杆菌
  • 5篇蛋白
  • 5篇免疫
  • 5篇结核分枝杆菌
  • 4篇巨噬细胞
  • 4篇BCG
  • 4篇ESAT6
  • 3篇抑制巨噬细胞
  • 3篇增殖
  • 3篇耐药
  • 3篇AG85B
  • 2篇调节性
  • 2篇调节性T细胞
  • 2篇血清
  • 2篇预后
  • 2篇质粒

机构

  • 31篇安徽理工大学
  • 3篇安徽省淮南第...
  • 2篇教育部
  • 2篇淮南第三矿工...
  • 1篇淮南市东方医...
  • 1篇淮南矿业集团...
  • 1篇淮南市肿瘤医...
  • 1篇淮南第二矿工...
  • 1篇淮南东方医院...

作者

  • 36篇邢应如
  • 21篇胡东
  • 20篇吴静
  • 15篇张荣波
  • 7篇王婉
  • 6篇铁保贤
  • 6篇赵润鹏
  • 6篇倪升发
  • 5篇王文洋
  • 4篇杨小康
  • 4篇徐从景
  • 3篇何江
  • 3篇冯忠伟
  • 3篇崔玉宝
  • 2篇胡万发
  • 2篇尤其
  • 2篇吴静
  • 2篇王晓春
  • 2篇胡东
  • 2篇张庆

传媒

  • 9篇细胞与分子免...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广东医学
  • 2篇中国肿瘤外科...
  • 2篇首都食品与医...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淮海医药
  • 1篇中国寄生虫学...
  • 1篇中华劳动卫生...
  • 1篇临床输血与检...
  • 1篇实用全科医学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 1篇第十一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19
  • 3篇2017
  • 7篇2016
  • 7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3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外周血中3种标记的Tregs细胞表达频率比较
2015年
目的 :分析CD4+CD25High、CD4+CD25+CD127Low/–、CD4+CD25+Fox P3+3种标记的Tregs细胞比例的相关性,探讨不同荧光素组合标记Tregs细胞的鉴定效果。方法:随机抽取健康体检者60例,平均分成2组(Ⅰ组、Ⅱ组),Ⅰ组用CD25-APC/CD127-PE/CD4-FITC三色抗体标记,Ⅱ组用CD25-PE/CD127-Alexa Fluor禄R647/CD4-Per CP-Cy5.5标记;另选Ⅰ组10例,用CD25-FITC/Fox P3-PE/CD4-Per CP-Cy5.5/CD127-Alexa Fluor禄R647四色抗体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Cell Quest软件分析,比较Tregs细胞结果差异,分析Fox P3+与CD127Low/–的相关性。结果:CD25+CD127Low/–Tregs细胞Ⅱ组(7.89±1.37)%明显高于Ⅰ组(6.37±1.83)%(P=0.001),2组中CD4+CD25High和CD4+CD25+CD127Low/–的相关系数(r)分别是0.944、0.916;(94.08±1.93)%的CD25+Fox P3+细胞低表达CD127,CD25+Fox P3+和全血检测CD25+CD127Low/–的Tregs细胞有较高的相关性(r=0.846),结果差异不明显(P=0.774)。结论:CD25+CD127Low/–是Tregs细胞特异性标志,适合临床应用。全血检测Tregs细胞,用CD25-APC、CD127-PE、CD4-FITC荧光素组合检测结果与Fox P3相关度高。
邢应如孟阿娜胡东张荣波
关键词:调节性T细胞CD127FOXP3流式细胞仪
6 kD早期分泌型抗原靶点(ESAT6)抑制巨噬细胞的自噬并促进BCG的增殖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 6 kD早期分泌型抗原靶点(ESAT6)能够促进卡介苗(BCG)的增殖,巨噬细胞的自噬功能能有效杀伤BCG,研究ESAT6与自噬的相互作用,为揭示ESAT6介导的免疫逃逸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分别观察对照质粒pCMV-HA和重组质粒pCMV-HA-ESAT6转染以及Earle平衡盐溶液(EBSS)处理的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中BCG的生长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转染pCMV-HA-ESAT6的RAW264.7细胞0、8、12、24、32 h后,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蛋白水平。转染pCMV-HA、pCMV-HA-ESAT6、氯喹(CQ)单独处理和CQ与pCMV-HA-ESAT6转染联合处理条件下,Western blot法检测LC3的水平,Lyso Tracker Red染料法计数溶酶体数量,观察罗琴培养基上BCG的情况。结果 pCMV-HA-ESAT6转染的RAW264.7细胞中BCG的生长旺盛,而EBSS处理组生长受抑制;在0、8、12、24、32 h,pCMV-HA-ESAT6转染的RAW264.7细胞中LC3Ⅰ向LC3Ⅱ转换逐渐增强;与对照组相比,溶酶体荧光探针Lyso Tracker Red染色法显示pCMV-HA-ESAT6、CQ以及CQ与pCMV-HA-ESAT6转染处理组的溶酶体较多且体积大,但后三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CMV-HA-ESAT6、CQ以及CQ与pCMV-HA-ESAT6转染处理组的BCG生长旺盛。结论 ESAT6抑制RAW264.7细胞内的自噬水平,并且能够促进RAW264.7细胞中感染BCG的生长。
徐雪维赵润鹏张荣波吴静胡东邢应如倪升发铁保贤
关键词:巨噬细胞自噬
基于TGGA数据库构建肺腺癌自噬相关基因预后风险模型
2022年
目的基于TCGA数据库,结合人类自噬数据库构建预测肺腺癌患者预后的风险模型,探讨自噬相关基因预后风险模型对肺腺癌患者预后的预测性能及与免疫微环境的相关性。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下载肺腺癌患者临床信息和转录组数据,结合人类自噬数据库筛选出232个自噬相关基因。通过Cox回归分析筛选出4个独立与预后相关的自噬基因,并采用风险评分构建肺腺癌预后预测模型,用ROC曲线评价预测模型性能。使用ESTIMATE和CIBERSORT在线网站(https://cibersort.stanford.edu/)探索风险评分与肿瘤免疫微环境之间的关系。结果肺腺癌中有30个差异表达的自噬相关基因,其中4个自噬基因(BIRC5、ERO1A、ITGB4、NLRC4)具有预测患者预后的功能。依据风险评分进行分组,Kaplan-Meier分析表明高风险组生存率低于低风险组(P<0.0001)。ROC曲线表明风险评分模型判断肺腺癌预后的准确性(AUC=0.757)。ESTIMATE和CIBERSORT分析提示风险评分模型与肿瘤微环境中的多个免疫细胞亚群浸润相关。结论自噬相关基因预后风险模型较临床数据能更好地预测肺腺癌患者预后。在高风险组中,CD4+记忆静止细胞可改善肺腺癌患者预后。
王雪芹刘亚锋吴静吴静邢应如邢应如李丹婷谢军丁选胜胡东
关键词:肺腺癌自噬免疫细胞生存预后
DNA倍体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在胸腔积液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3
2013年
目的探讨DNA倍体分析联合肿瘤标志物在良、恶性胸腔积液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108例胸腔积液分为恶性组(68例)和良性组(40例)。除常规细胞学检查外,以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患者胸腔积液中的DNA倍体,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胸腔积液中CEA、CA199、NSE、CYFRA211、SCC、CA125等肿瘤标志物含量。比较DNA倍体联合肿瘤标志物诊断与细胞学诊断的优劣。结果 DNA倍体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0.6%、95.0%,Youden's指数为0.656,敏感度稍高于细胞学诊断的65.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NSE外,其他5种肿瘤标志物在恶性胸腔积液中浓度均高于良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YFRA211、CEA、CA199、CA125、SCC、NSE的AUC分别为:0.893,0.828,0.759,0.691,0.524及0.490;COV分别为:149.2ng/mL,53.6ng/mL,78.2IU/mL,1559.0IU/mL,48.72ng/mL及78.3ng/mL;敏感性分别为:44.1%,44.1%,35.3%,29.4%,13.2%,5.9%,特异性均为100%。4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DNA倍体检测的敏感性为88.2%(60/68),特异性95%,显著高于细胞学诊断。结论 DNA倍体联合CEA、CA199、CYFRA211和CA125检测诊断恶性胸腔积液有较高敏感性,具有定量、快速、价廉、易标准化的特点,且操作简单。
邢应如胡万发杨路宝张荣波阮建华
关键词:胸腔积液DNA倍体
医学免疫学专业研究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探讨被引量:1
2016年
医学免疫学是基础医学中一门重要学科,高素质医学免疫学人才培养,是适应社会发展、满足社会需求、促进医学创新型人才建设的关键。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注重引导学生学习态度和思维模式的转变,使其掌握一定的科研思路与科研方法;探索高素质医学免疫学研究生培养的新模式。
吴静张荣波胡东邢应如倪升发徐从景铁保贤
关键词:病原生物学
SapM诱导的自噬体-溶酶体融合阻断依赖于SapM和Rab7的相互作用
2016年
目的研究Rab7在结核分枝杆菌毒力因子分泌性酸性磷酸酶(SapM)诱导的自噬体-溶酶体融合阻断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ab7小干扰RNA(si Rab7)转染Raw264.7细胞,Western blot法检测P62蛋白水平。m Cherry-SapM转染Raw264.7细胞后免疫荧光检测SapM与Rab7共定位情况,免疫共沉淀分析SapM与Rab7的关系。用3种SapM的突变体SapM△ARCA,SapM△FRED和SapM△CT转染Raw264.7细胞,分析SapM的不同突变体与Rab7的关系。结果 si Rab7处理后,细胞P62水平显著增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SapM与Rab7在胞内共定位;免疫共沉淀分析显示SapM与Rab7可相互沉淀;3种不同突变形式的SapM中,只有SapM△CT不能与Rab7相互作用。结论 SapM诱导的自噬体-溶酶体融合阻断依赖于SapM与Rab7的相互作用。
胡东王婉赵润鹏徐雪维邢应如倪升发徐从景铁保贤张荣波吴静
关键词:自噬
间接荧光抗体试验诊断肠螨病初探
2004年
目的 探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在肠螨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集 48例肠螨病患者血清 ,以粉尘螨 (成螨 )体组织切片为抗原 ,建立间接荧光抗体试验检测血清螨特异性抗体 Ig G。结果 肠螨病患者血清抗体反应滴度为 1∶ 4~ 1∶ 5 1 2 ,若以抗体滴度≥ 1∶ 1 6为阳性 ,阳性检出率达 91 .67% ( 4 4/48)。结论 间接荧光抗体试验诊断肠螨病具有一定的灵敏性 ,以血清抗体滴度≥ 1∶ 1
冯忠伟崔玉宝邢应如
关键词:间接荧光抗体试验肠螨病
稳定表达RFP-GFP-LC3的RAW264.7细胞株的建立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建立能够稳定表达红色荧光蛋白-绿色荧光蛋白-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RFP-GFP-LC3)的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方法构建含RFP-GFP-LC3基因的慢病毒重组质粒载体,将重组质粒与慢病毒包装质粒共转染HEK293T细胞,收集病毒上清后感染RAW264.7细胞。经嘌呤霉素筛选获得稳定表达RFP-GFP-LC3的RAW264.7细胞株,用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分析感染效率。饥饿处理稳定感染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RFP-GFP-LC3斑点。结果成功构建了慢病毒p LV-CMV-RFPGFP-LC3,经感染和嘌呤霉素筛选获得稳定表达RFP-GFP-LC3的RFP-GFP-LC3-RAW264.7细胞;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显示RFP和GFP荧光率均达到100%,饥饿处理后自噬斑点显著增多。结论成功建立稳定表达RFP-GFP-LC3的RAW264.7细胞株,为自噬研究建立了可靠细胞平台。
王婉张庆赵润鹏徐雪维邢应如张荣波吴静胡东
关键词:自噬慢病毒RAW264.7细胞
自然戒断期成瘾药物依赖者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特征及意义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研究自然戒断期成瘾药物依赖者外周血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Treg)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成瘾药物对成瘾药物依赖者体内Treg的影响。方法采集自然戒断6个月和18个月半的成瘾药物依赖者各40例及30例健康人的外周血,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reg,用RT-PCR检测PBMC中TGF-β1 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戒断18个月组Treg、TGF-β1 mRNA含量显著增高,而戒毒6个月组未发现显著性变化。结论成瘾药物对依赖者Treg的影响是长期性的,其介导的Treg异常,可能是引起成瘾药物依赖者免疫功能紊乱的原因之一。
王文洋张荣波邢应如张世武胡东吴静何江杨小康付计锋赵辉胡乐林
关键词:调节性T细胞
淮南地区结核分支杆菌耐药性分析及5年耐药率变迁
2012年
目的:分析淮南地区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1年9月本院培养分离的166株结核分支杆菌的药敏结果和患者信息,采用绝对浓度法对培养阳性的结核分枝杆菌进行5种抗结核药物利福平(RFP,50、250 mg/L)、异烟肼(INH,1、10 mg/L)、链霉素(SM,10、100 mg/L)、乙胺丁醇(EMB,5、50 mg/L)和吡嗪酰胺(PZA,25、100 mg/L)的耐药性测定。并与2005年6月~2008年5月本院细菌室分离出的273株结核分枝杆菌的药敏结果比较。结果:2009年1月~2011年9月分离的166株结核分支杆菌总耐药率50.6%(84株),耐多药率18.1%(30株),5种药物耐药情况为PZA﹥RFP﹥SM﹥INH﹥EMB,耐药率分别是40.9%、22.9%、20.5%、15.7%、9.6%;初始耐药率45.5%,耐多药率9.1%;获得性耐药率54.0%,耐多药率24.0%。与本地2005年6月~2008年5月比较,INH、EMB、SM的耐药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本地结核菌单药耐药率逐渐降低,总耐药率和耐多药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应加强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性监测,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有效化疗方案,防止耐药菌的传播。
邢应如陈桂景王永祥
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