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珊

作品数:362 被引量:1,453H指数:18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00篇期刊文章
  • 50篇会议论文
  • 6篇专利
  • 4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42篇医药卫生
  • 5篇文化科学
  • 2篇水利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02篇闭锁
  • 84篇胆道
  • 81篇胆道闭锁
  • 57篇外科
  • 51篇手术
  • 50篇细胞
  • 50篇先天
  • 48篇先天性
  • 42篇新生儿
  • 42篇小儿
  • 33篇儿童
  • 32篇术后
  • 26篇结肠
  • 26篇畸形
  • 21篇预后
  • 19篇婴儿
  • 19篇食管
  • 19篇细胞瘤
  • 19篇小儿外科
  • 18篇小肠

机构

  • 360篇复旦大学
  • 5篇上海市儿童医...
  • 4篇厦门市儿童医...
  • 3篇浙江大学医学...
  • 3篇中国医科大学
  • 3篇山西省儿童医...
  • 3篇同济大学附属...
  • 2篇广州市儿童医...
  • 2篇苏州大学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深圳市儿童医...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德州市人民医...
  • 1篇复旦大学附属...
  • 1篇伦敦大学
  • 1篇湖南省人民医...
  • 1篇北京积水潭医...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市第一妇...
  • 1篇山东大学

作者

  • 360篇郑珊
  • 133篇肖现民
  • 70篇沈淳
  • 60篇陈功
  • 59篇董岿然
  • 51篇李凯
  • 28篇董瑞
  • 22篇黄焱磊
  • 19篇郑继翠
  • 19篇孙松
  • 18篇姚伟
  • 18篇陈莲
  • 17篇朱海涛
  • 17篇沈桢
  • 16篇周以明
  • 15篇赵瑞
  • 12篇杨少波
  • 12篇吕志葆
  • 12篇董晨彬
  • 11篇宋再

传媒

  • 150篇中华小儿外科...
  • 65篇临床小儿外科...
  • 11篇中国循证儿科...
  • 6篇临床外科杂志
  • 5篇临床儿科杂志
  • 5篇中华妇幼临床...
  • 5篇中华实用儿科...
  • 4篇中华医学会第...
  • 3篇中国临床医学
  • 3篇临床肝胆病杂...
  • 3篇上海医学
  • 3篇复旦学报(医...
  • 3篇中国实用儿科...
  • 2篇中华围产医学...
  • 2篇中华麻醉学杂...
  • 2篇医学研究通讯
  • 2篇实用儿科临床...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中国小儿急救...
  • 2篇第九次全国小...

年份

  • 3篇2023
  • 3篇2022
  • 6篇2021
  • 12篇2020
  • 16篇2019
  • 13篇2018
  • 11篇2017
  • 15篇2016
  • 21篇2015
  • 33篇2014
  • 20篇2013
  • 19篇2012
  • 28篇2011
  • 35篇2010
  • 14篇2009
  • 23篇2008
  • 25篇2007
  • 19篇2006
  • 10篇2005
  • 9篇2004
3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抑制胆道闭锁小鼠模型miR-222活性改善肝纤维化的初步探索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索腹腔内注射antagomir抑制胆道闭锁小鼠模型miR-222活性,以改善肝纤维化的可行性。方法新生Bal/C小鼠腹腔内注射轮状病毒,采取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腹腔内注射微小RNA拮抗剂antagomir,观察小鼠的临床表现、体重变化及组织病理学变化。在注射病毒后2周,留取胆道闭锁肝脏组织标本,采用RT-PCR方法检测miR-222表达,同时对模型肝脏组织切片光学显微镜检查评估肝脏纤维化。结果对照组20只小鼠中15只发生胆道闭锁,实验组中20只小鼠中14只发生胆道闭锁。两组小鼠在体重、胆道闭锁造模率、饲养死亡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iR-222的RT-PCR检测对照组表达量为1.86±0.43,实验组表达量为1.49±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肝脏纤维化的评分中,实验组平均分较低(0.83±0.408比1.38±0.518,P=0.056);特别在汇管区纤维化评分中明显降低(1.50±0.548比2.50±0.926,P=0.037)。结论应用腹腔内注射antagomir能够安全、有效地特异性抑制miR-222在胆道闭锁小鼠肝脏中的活性,同时对胆道闭锁模型小鼠进行性肝纤维化有一定抑制性调控作用。
沈文俊董瑞陈功赵瑞王江郑珊
关键词:胆道闭锁动物微RNAS
新生儿神经母细胞瘤:发病特点、治疗刍议以及临床转归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总结新生儿神经母细胞瘤的发病特点、随访结果,针对治疗方案提出本中心的观点。方法对2003-2009年我院收治的14例新生儿神经母细胞瘤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14例新生儿神经母细胞瘤中,男8例,女6例。发病年龄最大29d,最小2d,平均(19±3.5)d,中位数16d。Ⅰ期5例,Ⅱ期1例,Ⅲ期1例,Ⅳ期1例,4S期6例。腹膜后占位8例,纵隔4例,盆腔2例。分析每个患儿的发病特点,临床分期、生物学特征、治疗方案、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8例患儿接受手术切除,其中6例完整切除,2例部分切除后辅以化疗。4例患儿活检后化疗,2例患儿单纯行经验性化疗,未手术/活检。所有患儿中只有4例患儿出现尿VMA的增高(28.6%),Mycn扩增3例,不扩增9例,UH:FH为4:8。两年的总体生存率(OS)是92.9%,局限性神经母细胞瘤患儿的生存率是100%。单纯手术组的生存率(7/8,87.5%),化疗组生存率(5/6,83.3%)(P=0.065);Mycn扩增组的生存率为50%,不扩增组的生存率为100%(P=0.021);VMA阳性生存率为50%,阴性者生存率为100%(P=0.021)。死亡2例,其中1例死于化疗后的并发症,另1例死于肿瘤的复发。结论N-myc不扩增和VMA不增高的新生儿神经母细胞瘤的预后很好,单纯手术组和化疗组生存率没有差别。手术、化疗以及其他的相关的并发症要比疾病本身所致的死亡例数要多,手术、化疗应仔细考量。手术治疗提倡改变既往观念,建议短期内密切观察和随访,尽量避免在新生儿期手术。
周耀东李凯郑珊陈莲
关键词:神经母细胞瘤婴儿
胆道闭锁Nomogram诊断模型多中心验证及优化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利用多中心数据对本课题组前期单中心大样本的回顾性研究建立的基于多因素逻辑回归的Nomogram模型进行验证及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国内7家儿童医学中心接受诊治的1314例新生儿梗阻性黄疸患儿的临床资料。收集患儿的一般资料及术前临床指标,包括性别、体重、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γ-谷氨酰转肽酶(gamma-glutamyl transferase,GGT)。根据患儿术中胆道造影结果及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将其分为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BA)组(BA组)和非BA组,其中BA组1131例,非BA组183例。另外,在1314例患儿资料中以其中500例患儿的资料作为模型组,建立优化的、基于多因素逻辑回归的Nomogram模型,余814例患儿资料作为验证组,同时在此次建模的基础上对前期模型及本次优化后的模型进行外部验证。结果:采用单因素逻辑回归分析发现,BA组和非BA组在性别、体重、DB和GGT等4个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故以此作为预测因子,建立了优化的Nomogram诊断模型,其具有较好的鉴别效能,截断值为0.745,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curve,AUC)值为0.8358,灵敏度为80.8%,特异度为71.72%,阳性预测值(positivepredictive value,PPV)为92.55%,优于GGT单项指标的诊断效能。外部验证的结果提示,与前期模型相比,其更稳定,诊断效能更高,灵敏度为81.51%,特异度为90.48%,PPV为98.67%。结论:基于多中心的优化Nomogram诊断模型在BA的术前诊断中有更稳定的预测效能,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可基于此开发计算工具投入使用,为基层非专科医生提供早期鉴别诊断的新方法。
姜璟㼆董瑞张志波詹江华吕志宝余家康董淳强王斌任红霞郑珊
关键词:胆道闭锁Γ-谷氨酰转肽酶直接胆红素碱性磷酸酶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多药耐药性的影响
背景/目的神经母细胞瘤是最常见的小儿恶性实体肿瘤之一。多药耐药性(MDR)是影响NB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相关机制不明。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ED)是诱发包括恶性肿瘤在内的众多人类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已发现EED可促...
朱海涛郑继翠郑珊肖现民
文献传递
新生儿外科性疾病产前诊断的临床观察与分析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分析新生儿外科性疾病的产前诊断现状,探讨产前诊断对新生儿外科疾病转归的影响。方法2004年2月~2006年7月,产前多科会诊465例,进行胎儿及新生儿随访。分析产前会诊疾病分类,比较产前诊断新生儿外科性疾病与生后诊断的符合率,探讨产前诊断后胎儿处理对新生儿外科造成的影响作用。结果产前会诊465例中胎儿因素占395例(84.9%),外科性疾病315例,占79.7%(315/395)。395例中125例选择人工流产,占31.6%;32例新生儿生后2个月内接受手术,16例生后新生儿死亡。胎儿会诊疾病中占据前5名的为泌尿系异常73例(18.5%)、脑部异常包括脑室扩张和脉络膜囊肿60例(15.2%)、多发畸形42例(10.6%)、宫内感染包括宫内发育迟缓39例(9.9%)和心脏畸形32例(8.1%)。腹裂、脐膨出、膈疝、胸部占位性病变(肺纤维囊性变)和颈部巨大淋巴管瘤的人工流产终止妊娠率均高于50%。结论产前会诊中新生儿外科疾病占多数,产前诊断后部分新生儿外科疾病人工流产率较高。产前诊断的胎儿肾盂扩张或脑室扩张,随访中有较高的消退率和〈15%的新生儿手术率。
沈淳郑珊肖现民李笑天
关键词:产前诊断外科手术
低出生体重食管闭锁患儿预后因素的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 本文回顾性分析影响低出生体重(<2.5kg)食管闭锁患儿预后的因素,旨在指导临床判断.方法 对1999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入本院的食管闭锁患儿回顾性分析:①生存率与出生体重相关性;②低出生体重儿术前急性事件(难以控制高热、呼吸衰竭、血流动力学等)和术中急性事件(插管困难、通气困难、血氧饱和度<90%等)发生率;③出生体重与术后并发症、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及生存率的关系;④术后应激性高血糖与生存率及术后并发症的相关性;⑤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低出生体重、心脏畸形、术后高血糖对生存率的影响.结果 101例食管闭锁患儿中,出生体重<2 500 g的患儿29例.总生存率87.2%,低出生体重儿生存率较低(75.9%vs 92.3%,P=0.027),体重越轻,生存率越低,二者正相关(r=0.946,P=0.015).术前急性事件和术中急性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出生体重儿(67.7%vs 32.9%,P=0.002;70%vs 26%,P=0.001).吻合口瘘和狭窄发生率高,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延长(P=0.001).术后应激性高血糖者总体生存率低(93.6%vs81.0%,P=0.024),高血糖与生存率呈负相关(r=-0.931,P=0.022),Logistic回归分析资料表明应激性高血糖对食管闭锁预后有独立的影响作用.结论 低出生体重是影响食管闭锁生存率的主要因素,体重越轻,生存率越低;术中、术后并发症较高;术后应激性高血糖是影响生存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周耀东郑珊沈淳肖现民周以明
关键词:食管闭锁预后
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一例报告被引量:1
2015年
患儿女,4个月。因发现右侧头面部肿块4个月入院。患儿生后1月发现有侧头部及面部皮肤肿胀,未予处理。后肿胀逐渐增大,颜色加深。
王作鹏李凯姚伟董岿然肖现民郑珊
关键词: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皮肤肿胀患儿
某医院20年间阴性阑尾切除调查与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临床阴性阑尾切除的现状、变迁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1—2010年所有因诊断急性阑尾炎而接受阑尾切除,术后结合临床和病理诊断明确为阴性阑尾切除的病例资料。①搜集阴性阑尾切除病例基本资料;②按年份分成4组:A 组(1991—1995年)、B 组(1996—2000年)、C 组(2001—2005年)及 D 组(2006—2010年)。分析各组阴性阑尾切除的发生率,并与同期阑尾穿孔率进行比较;③按年龄分成4组:婴幼儿组(1 d 至3岁)、学龄前组(4~7岁)、学龄期组(8~12岁)、青春期组(13~16岁),统计各年龄组患儿阴性阑尾切除率。结果本院20年间共实施阑尾切除术5469例,其中阴性阑尾切除694例,占同期阑尾切除病例的12.7%。阴性阑尾切除病例中,阑尾误切47例(6.77%);酷似阑尾炎病例647例(93.2%);阴性阑尾切除率从1991—1995年的14.9%下降至2006—2010年的7.58%,P 值<0.001,提示阴性阑尾切除率呈稳定下降趋势;阴性阑尾切除最多发生于8~12岁患儿,最少发生于0~3岁患儿;男女比例为1∶0.9。最常见误诊疾病为肠系膜淋巴结炎、上呼吸道感染、胃肠炎、梅克尔憩室、原发性腹膜炎。结论20年间本院阴性阑尾切除率为12.7%,与阑尾穿孔率相同,均呈稳定下降趋势,大多为酷似阑尾炎疾病,误诊病例少见。
吕挺正陈功郑珊
关键词:阑尾切除术数据收集
结肠闭锁伴发先天性巨结肠一例被引量:2
2007年
患儿:女,3d。因呕吐2d入院。第1胎第1产,出生时体重2.9kg,Apgar评分9分。生后第2天排胎粪,量少,色灰白,伴呕吐,初为奶汁后转为胆汁性。检查:腹部膨隆,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未及压痛、肌卫、反跳痛及包块,肠鸣音2次/min,肛指未及异常,退出手指无气粪排出。腹平片示小肠低位完全性梗阻。钡灌肠示胎儿型结肠,转动体位后钡剂未进入横结肠和升结肠,诊断为结肠闭锁可能大。急诊剖腹探查,术中于右上腹见球形扩张肠管盲端,证实为盲肠,直径6cm。于结肠脾曲找到闭锁远端,直径约0.8cm。注射盐水证实结肠远端通畅。因近远端口径相差悬殊,遂行扩张盲肠切除、回肠横结肠单腔造瘘术,切除的近端盲肠病理检查,肠壁肌层有发育良好的神经节细胞。2个月后行回肠-结肠吻合、造瘘关闭术,术后3d排气排便,无呕吐腹胀,进食良好,术后1周出院。但出院后患儿反复出现腹胀,腹平片示小肠低位近完全性梗阻,保守治疗无效,考虑肠粘连或吻合口近远端比例失调所至,多次行手术治疗,效果不佳,患儿腹胀渐重。行钡灌肠检查见乙状结肠降结肠交界处移行性改变,再次剖腹探查,见吻合口远端8cm处结肠(乙状结肠降结肠交界处)呈扩张移行改变,遂取移行段远端结肠多点标本送快速冰冻病理,发现移行段以下未找到神经节细胞,移行段找到发育不成熟神经节细胞,吻合口找到发育较好的神经节细胞。诊断为结肠闭锁合并先天性巨结肠,行结肠切除,Ikeda-soper巨结肠根治手术。术后患儿恢复良好,随访3个月,胃纳佳,排糊状便4~6次/d,营养发育良好。
赵瑞郑珊
关键词:先天性巨结肠结肠闭锁神经节细胞完全性梗阻钡灌肠检查营养发育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婴儿腹壁感染性缺损伴肠管外露一例被引量:2
2015年
患儿男,2011年6月13日出生。生后第2天出现腹胀,X线摄片提示新生儿气腹在当地医院急诊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诊断胃穿孔,行胃修补术,其后又因“肠梗阻”于生后32d行肠粘连松解术,生后36d在右侧腹部行回肠造瘘术,但第2次造瘘术后患儿出现切口及造瘘口处感染,肠管外露,生后40d再次于左侧腹部行肠造瘘及原切口清创缝合术。
何炜婧董晨彬郑珊
关键词: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感染性缺损腹壁婴儿
共3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