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继翠

作品数:101 被引量:145H指数:7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生局青年科研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4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6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2篇医药卫生
  • 28篇文化科学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交通运输工程
  • 3篇经济管理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学
  • 1篇理学

主题

  • 22篇儿童
  • 20篇细胞
  • 17篇细胞瘤
  • 17篇母细胞
  • 17篇母细胞瘤
  • 15篇神经母细胞
  • 15篇神经母细胞瘤
  • 11篇孩子
  • 7篇激素
  • 7篇雌激素
  • 6篇增殖
  • 6篇小儿
  • 6篇内分泌干扰
  • 6篇内分泌干扰物
  • 6篇创伤
  • 5篇血管
  • 5篇拼图
  • 5篇先天
  • 5篇先天性
  • 4篇氧合

机构

  • 100篇复旦大学
  • 21篇中国医师协会
  • 2篇上海市嘉定区...
  • 2篇上海市嘉定区...
  • 2篇淮海医院
  • 1篇湖南省人民医...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青岛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青岛大学医学...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复旦大学上海...
  • 1篇《临床儿科杂...
  • 1篇上海市医疗急...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101篇郑继翠
  • 35篇肖现民
  • 19篇郑珊
  • 12篇董岿然
  • 10篇陆国平
  • 9篇李凯
  • 9篇李昊
  • 7篇吕志葆
  • 6篇刘江斌
  • 6篇陈莲
  • 5篇杨少波
  • 4篇印其友
  • 4篇朱海涛
  • 3篇周以明
  • 3篇闫宪刚
  • 3篇陆铸今
  • 3篇贾兵
  • 3篇张立洪
  • 3篇张文波
  • 2篇刘罡一

传媒

  • 41篇为了孩子(2...
  • 21篇中华小儿外科...
  • 4篇复旦学报(医...
  • 3篇为了孩子(0...
  • 2篇科学生活
  • 2篇临床儿科杂志
  • 2篇中国小儿急救...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中华泌尿外科...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中国卫生统计
  • 1篇临床小儿外科...
  • 1篇中华解剖与临...
  • 1篇国际儿科学杂...
  • 1篇中国妇幼健康...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6篇2023
  • 8篇2022
  • 10篇2021
  • 8篇2020
  • 1篇2019
  • 6篇2018
  • 6篇2017
  • 12篇2016
  • 6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6篇2010
  • 5篇2009
  • 2篇2008
  • 7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3
10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多药耐药性的影响
背景/目的神经母细胞瘤是最常见的小儿恶性实体肿瘤之一。多药耐药性(MDR)是影响NB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相关机制不明。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ED)是诱发包括恶性肿瘤在内的众多人类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已发现EED可促...
朱海涛郑继翠郑珊肖现民
文献传递
基因芯片检测增生期与消退期血管瘤血管生成相关基因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利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增生期与消退期血管瘤中血管生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差异。探讨血管瘤增生与自然消退的机制。方法增生期和消退期血管瘤瘤体组织各4例。抽提瘤体mRNA,逆转录为cDNA,制备成cDNA探针。将cDNA探针与SuperArray公司产人血管生成基因芯片(可检测基因111条)杂交,通过计算机扫描、数据处理后筛选出表达有差异的基因。结果表达有差异的基因共59条,其中增生期血管瘤有30条基因表达上调,消退期血管瘤有29条基因表达上调。差异表达基因包括一些特定启动子和抑制子、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细胞因子和化学因子以及粘附分子、细胞外基质蛋白及转录因子等基因。结论血管瘤的增生、消退和多个血管生成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有关。
刘江斌肖现民谭丽华吕志葆郑继翠
关键词:基因表达芯片血管瘤血管生成
儿童梨状隐窝瘘伴甲状软骨下角发育异常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 探讨儿童梨状隐窝瘘伴甲状软骨下角(ICTC)发育异常患者ICTC的形态学改变.方法 回顾分析1999年7月—2016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采用胃镜辅助手术治疗的171例梨状隐窝瘘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8例(4.68%)于手术中发现瘘管周围结构异常,主要表现为ICTC发育异常.其中男7例,女1例;发病年龄为1天~15.4岁,平均5.8岁;手术年龄为23个月~15.5岁,平均8.6岁;瘘管均位于左侧.对8例患儿临床资料及手术记录进行回顾性分析,详细记录了瘘管与ICTC的关系,依据异常发育的ICTC形态对其进行分型研究,并根据分型不同进行相应的手术处理.结果 171例梨状隐窝瘘患儿术中伴有ICTC的发育异常者占4.68%(8/171).其中ICTCⅠ型发育不良者(ICTC短而小)1例,瘘管远离下角穿出;Ⅱ型(ICTC与环状软骨融合)3例,瘘管自下角前或后穿出;Ⅲ型(下角圆钝型)4例,瘘管自下角尖端中心穿出.Ⅰ型患儿仅需将瘘管向近端分离,结扎切断即可;Ⅱ型者需剪开部分ICTC,并将其向内上方牵拉,以暴露瘘管,游离结扎;Ⅲ型亦需剪开部分下角,充分暴露瘘管并游离.8例患儿术后随访4~105个月,均无明显术后并发症,未见瘘管复发.结论 梨状隐窝瘘患儿可能伴有ICTC的发育异常.了解此解剖变异有助于术中识别瘘管及完整切除瘘管,并可减少手术创伤.
郑继翠肖现民郑珊董岿然李凯朱海涛杨少波
关键词:梨状隐窝儿童甲状软骨发育异常
低温烫伤,不容忽视!
2018年
患儿,女,6岁,小腿上莫名奇妙地起了个泡,没有虫咬。患儿,男,10岁,一夜之间胳膊上多了个水泡,张力还比较高,有点痛。 冬天里,类似的病例还真不少,孩子身上的水泡到底是怎么来的?爸爸妈妈请先回忆一下——夜间,你是否有给孩子使用暖水袋或者暖宝宝的习惯?
郑继翠
关键词:烫伤患儿孩子
爱自己爱牙齿
2020年
每年9月20日是全国爱牙日,作为家长,你关注孩子的牙齿状况了吗?学龄前的孩子正是一口乳牙初长成的时候,有些家长觉得乳牙终究是要被恒牙替换的,不需要重视,事实上,乳牙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爱牙护牙、注重口腔健康的习惯也要从小做起。小辛不喜欢刷牙,牙齿蛀了,5岁时拔了3颗牙,还有2颗放了牙套。小雨喜欢吃甜食,从4岁起就开始漫长的牙齿就医之路。在今年的爱牙日,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来玩爱牙游戏吧,爱护牙齿,才能快乐健康!
郑继翠
关键词:爱牙日口腔健康乳牙恒牙学龄前
贴纸
1.本外观设计产品的名称:贴纸。;2.本外观设计产品的用途:本外观设计产品用于作为物品的贴纸。;3.本外观设计产品的设计要点:在于形状与图案的结合。;4.最能表明设计要点的图片或照片:立体图。;5.本外观设计产品为薄型产...
郑继翠杜雨恒
小儿先天性胆管扩张症囊肿内胆汁酸盐的LC—MS/MS分析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胆管扩张症囊肿内胆汁中胆汁酸谱的特点及其意义。方法通过建立人类已知的全部15种胆汁酸改良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定量检测方法,以我院2002年10月至201)4年6月收治小儿先天性胆管扩张症(CBD)1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1例,女5例,年龄11~134个月,平均(44.8±24.6)个月,术前B超和(或)CT、术中胆道造影确诊为先天性胆管扩张症。对16例先天性胆管扩张症囊肿内胆汁进行胆汁酸定量检测。结果先天性胆管扩张症囊肿内总胆汁酸的浓度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组成胆汁酸谱的各种胆汁酸与对照组比较相应减少,未见致癌性胆酸浓度增高,儿童胆汁中甘氨熊脱氧胆酸含量较高,总胆汁酸的降低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结论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患儿存在胆汁酸代谢异常,可能与肝脏继发性损伤程度有关,异常的胆汁酸谱可能与胆结石的发生相关。
印其友肖现民李昊吕志葆郑继翠陈莲周以明李水军刘罡一贾晶莹余琛
关键词:胆管疾病胆汁酸类和盐类胆汁
天寒地冻,保暖第一
2022年
“哆啰啰,哆啰啰,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做窝。”很多小朋友都听过寒号鸟的故事,冬天寒潮说来就来,懒惰的寒号鸟没有做好温暖的窝,在崖缝里冻死了。天寒地冻,面对突如其来的寒潮降温,我们可不能学寒号鸟,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郑继翠
关键词:寒潮小朋友
当心“安全带综合征”
2016年
今年,复旦大学儿科医院急诊处收治了一名8岁女孩,肠穿孔,究其原因,竟是安全带惹的祸!这是怎么回事?安全带不是为了保障安全的吗?怎么还会伤人?那到底还要不要用啊?孩子何时可以使用成人安全带?怎样系安全带才是正确的?
郑继翠
关键词:安全带综合征
缝隙连接蛋白43在先天性巨结肠肠壁中的分布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观察缝隙连接蛋白43(Cx43)在先天性巨结肠症(HD)肠壁中的分布,探讨Cx43与HD发病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法观察30例HD患儿及30例对照组肠壁中Cx43的分布情况。患儿男26例,女4例,年龄1个月~8岁。其中短段型1例,普通型20例,长段型5例,全结肠型4例。另取3例新鲜组织在电镜下观察缝隙连接的分布情况。结果HD无神经节细胞肠段肠壁内Cx43的表达消失,与HD有神经节细胞肠段及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HD有神经节细胞肠段肠壁环肌层及肌间层有阳性至强阳性的Cx43表达,纵肌层偶有表达或表达缺失,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电镜下在HD无神经节细胞肠段未见缝隙连接的超微结构,而HD有神经节细胞肠段可见其存在。结论Cx43的表达缺失或减少,及缝隙连接结构的破坏可能与HD的肠动力障碍的发病机制有关。
郑继翠杨传民
关键词:HIRSCHSPRUNG病缝隙连接蛋白43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