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瀛

作品数:43 被引量:277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日友好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海淀区科技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2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4篇骨折
  • 13篇股骨
  • 11篇关节
  • 6篇髓内
  • 6篇细胞
  • 6篇老年
  • 5篇髓内钉
  • 5篇骨头
  • 5篇固定术
  • 4篇远端
  • 4篇远端骨折
  • 4篇置换术
  • 4篇术后
  • 4篇脱位
  • 4篇近端
  • 4篇肩锁关节
  • 4篇肩锁关节脱位
  • 4篇骨折固定
  • 4篇骨折固定术
  • 4篇关节脱位

机构

  • 40篇中日友好医院
  • 3篇北京市昌平区...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北京中日友好...
  • 2篇生物技术有限...
  • 2篇中日友好医院...

作者

  • 43篇陈瀛
  • 31篇林朋
  • 18篇杨雨润
  • 18篇刘成刚
  • 15篇陈星佐
  • 15篇杨欢
  • 15篇李子荣
  • 14篇朱前拯
  • 12篇徐小东
  • 11篇杨连发
  • 10篇王卫国
  • 10篇王立强
  • 7篇李中实
  • 4篇刘朝晖
  • 4篇孙伟
  • 4篇石东平
  • 4篇潘琳
  • 4篇程立明
  • 4篇赵景鑫
  • 3篇王振堂

传媒

  • 12篇中华创伤骨科...
  • 5篇中国骨质疏松...
  • 3篇中日友好医院...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2篇中华肩肘外科...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医学新知
  • 1篇中华整形外科...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显微外科...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中国运动医学...
  • 1篇中国血液净化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中国科学:生...
  • 1篇第八届全国创...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羊膜间充质细胞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的实验研究
2011年
目的 观察人羊膜间充质细胞(humanamnionmesenchymalcells,hAMCs)体外诱导向成骨细胞分化,为骨组织工程提供种子细胞。方法从剖宫产后废弃的人羊膜组织分离培养hAMCs,经成骨细胞诱导条件培养基诱导后,对细胞形态特征、碱性磷酸酶、骨桥素、骨钙素表达以及I型胶原分泌进行观察和检测。结果原代培养的hAMCs形态呈长梭形或不规则形,呈均匀分布生长,传代后细胞体积略变大,约5~7d传代1次。经成骨细胞诱导培养15d后,hAMCs碱性磷酸酶、骨钙素、骨桥素的表达呈阳性,并且检测有I型胶原分泌。结论hAMCs易于体外分离培养及扩增,体外成骨细胞定向诱导的hAMCs具有典型的成骨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性特征,是良好的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
舒峻郭丽丽张可华蔡哲程立明李荣旗陈瀛潘琳欧华黄小杰张向利徐扬高艳崔晓惠张红霞刘佳新
关键词:成骨细胞
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的动物实验研究
背景:椎间盘突出症是影响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ereutaneous laser dise decompression,PLDD)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近年来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赵景鑫李中实王卫国杨连发陈瀛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对侧髋部再骨折的原因分析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 探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对侧髋部再骨折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274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男89例,女185例;年龄为65 ~100岁,平均80.0岁;左侧133例,右侧141例.骨折AO分型:31-A1型70例,3 1-A2型192例,31-A3型12例.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对侧髋部再骨折,将所有患者分为对侧再骨折组和对侧无骨折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术后Trendelenburg征阳性率、术后6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及髂腰肌肌力等,对P <0.05的因素再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241例患者术后获6 ~ 66个月(平均30.1个月)随访.15例患者(6.2%)发生对侧髋部再骨折.对侧再骨折组(n=15)与对侧无骨折组(n=226)患者的性别、年龄、损伤侧别、骨折分型、是否合并神经系统疾病、受伤至手术时间、内固定方式、手术时间、术后是否输血、住院时间、术后Trendelenburg征阳性率及术后6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Singh指数及髂腰肌肌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logistic同归分析结果显示:Singh指数(OR=0.325,P=0.026)和髂腰肌肌力(OR =0.584,P=0.046)是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对侧髋部再骨折的危险因素. 结论 严重骨质疏松是造成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对侧髋部再骨折的病理基础,术后髋关节功能、尤其是髂腰肌肌力下降是导致患者摔倒的主要原因.防治骨质疏松,进行髋关节周围肌群、尤其是髂腰肌肌力的康复锻炼是预防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对侧髋部再骨折的主要力法.
杨欢林朋刘成刚陈瀛刘守尧赵玄骥陈星佐
关键词:髋骨折肌力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骨水泥与非骨水泥型假体的比较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对比骨水泥型和非骨水泥型两种假体在治疗股骨颈骨折中的应用差别。方法回顾了本机构近3年65岁以上股骨颈骨折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的病例共221例,按应用骨水泥型和非骨水泥型假体进行分组。随访时间为1、3、6、12个月。比较两组间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下地时间、髋关节Harris评分等。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并发症及下地时间存在差异,出血量、输血量、术后并发症及功能评分无差异。结论两种假体都能很好的应用于股骨颈骨折的治疗,需注意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
陈瀛杨雨润刘守尧孙伟杨欢陈星佐林朋
关键词:人工股骨头置换股骨颈骨折
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近期临床效果被引量:20
2008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R)在治疗粗隆间骨折中的应用和早期临床效果,总结手术技术,分析相关疗效影响因素。方法2006年7月-2007年5月,采用PFNAR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19例,男8例,女11例;年龄45~87岁。致伤原因均为摔伤。左侧10例,右侧9例。按AO分型:A2型14例,A3型5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时间,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对随访时间超过9个月的患者采用Harris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情况。结果19例手术时间为23~78min,平均47min;术中出血量50~120mL,平均85mL;下地时间2~14d,平均7.4d;完全负重时间10~14周,平均12.4周。术中无再骨折发生,无局部及深部感染。1例术后2d猝死,考虑为脂肪栓塞。17例获平均9.4个月随访。术后15~18周(平均16.5周)达骨性愈合,无骨折延迟愈合、髋内外翻畸形、螺钉切割或退钉等并发症发生。15例随访时间9个月以上,进行了Harris评分,优13例,良1例,中1例,优良率93.3%。结论PFNAR治疗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尤其是粉碎骨折、骨质疏松者,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出血少、固定牢固及骨量丢失少等优点。
陈瀛林朋杨连发李子荣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骨折内固定术
内侧动态撑开骨痂延长法胫骨近端截骨术及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介绍动态撑开半侧骨痂延长截骨法(hemicallotasis osteotomy,HCO)在胫骨高位截骨中的应用,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应用HCO法对13例15膝行胫骨近端截骨,平均随访18.3个月(8~28个月),比较术前及术后不同时期胫股角(femur tibial angel,FTA)、机械力线偏移(migration of mechanical axis,%MA)、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和JOA(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膝关节评分的差异。结果所有病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外固定架使用时间平均为(51.6±11.2)d(46~65d),矫形时间(29.2±7.3)d(21~38d),矫正指数(7.1±2.5)d/度(3.3~12.1d/度)。与术前相比,拔钉后和最终随访时的FTA降低,%MA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5)。拔钉后至随访结束时的FTA和%MA无明显改变(P>0.05)。术后JOA评分显著提高(P<0.05),ROM改变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外固定架内侧动态骨痂延长截骨法胫骨近端截骨术是一种安全、准确、操作简单、并发症较少、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
王卫国陈瀛李中实李子荣
关键词:骨关节炎截骨术外固定架
应用LARS人工韧带行喙锁韧带重建术治疗急性肩锁关节脱位早期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分析应用LARS人工韧带行喙锁韧带重建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中日友好医院从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期间应用LARS人工韧带行喙锁韧带重建术治疗急性肩锁关节脱位共23名患者,其中男性17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47.6±11.8岁,平均受伤至手术时间7.3±6.5天,根据Rockwood肩锁关节脱位分型Ⅲ型17例,Ⅳ型1例,Ⅴ型5例。在术前及术后12月随访时对患者进行疼痛VA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通过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12月X线测量喙锁间隙评估肩锁关节复位及维持情况。详细记录相关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不短于12月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1.0±5.8月。VAS评分由术前的6.5±1.4分降至术后的0.5±0.7分,Constant-Murley评分由术前的50.3±9.4分改善至术后的94.7±5.2分,喙锁间隙由术前的15.8±4.0 mm减小至术后12月的8.5±2.2 mm,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2月随访时18例肩锁关节复位维持良好,4例复位少量丢失,1例复位完全丢失。并发症方面,2例术中应用螺钉固定时出现锁骨纵向劈裂,无移位,1例喙锁间隙内出现异位骨化,1例复位完全丢失。结论:LARS人工韧带行喙锁韧带重建术治疗急性肩锁关节脱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能够较好地恢复患者肩关节功能并允许患者早期进行肩关节康复训练。
陈星佐陈瀛王立强朱前拯杨雨润杨欢徐小东林朋
关键词:肩锁关节脱位急性喙锁韧带重建术人工韧带
腰背部软组织损伤对重度骨质疏松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疗效的影响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分析腰背部软组织损伤对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severe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SOVCF)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后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对2016年6月至2020年6月在中日友好医院骨科行PVP治疗的116例SOVCF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核磁检查结果分为腰背部软组织损伤组(损伤组)(47例)与腰背部软组织正常组(对照组)(69例)。记录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术后下地时间及并发症等资料。结果损伤组与对照组在PVP术后的VAS评分、ODI、BI、术后下地时间及并发症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背部软组织损伤是SOVCF患者PVP术后残留腰背部疼痛的原因之一,并影响患者术后功能恢复,应该予以重视。
徐小东杨雨润朱前拯杨欢陈星佐王立强陈瀛林朋
关键词: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软组织损伤
旋转培养仪在细胞培养中的应用
2005年
目的:探讨旋转细胞培养仪(rotarycellculturesystem,RCCS)在组织工程学中的应用及组织工程学研究中 种子细胞的扩增方法问题。方法:将多孔羟基磷灰石(poroushydroxyapatite,PHA)与骨髓基质细胞(bonemarrow stromalcells,BMSC)在旋转培养仪中进行旋转复合培养,电镜(scanelectricmicrocopy,SEM)观察细胞在PHA上 的生长和增殖情况,与培养板培养法对比。并行AKP染色。结果:普通培养板中细胞主要黏附在PHA与培养 板相接触的一侧,在载体的内部难以见到细胞分布。试验组中细胞均匀分布于材料的各个部位,细胞突起相 连,交织呈网状。试验组中细胞数量多于对照组。AKP染色与旋转培养前无变化。结论:应用旋转细胞培养仪 进行三维立体培养有利于细胞在支架上生长,提高细胞数量,改善细胞状况。对细胞分化无影响。
陈瀛李子荣林朋张念非
关键词:多孔羟基磷灰石骨髓基质细胞
后pilon骨折中累及胫骨腓切迹的后外侧骨折块的CT形态学研究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讨后pilon骨折中累及胫骨腓切迹的后外侧骨折块的发生率及CT形态学特点。方法:回顾性研究2013年5月至2018年5月中日友好医院骨科收治的31例后pilon骨折患者的CT图像及临床资料,年龄20~68岁,平均42岁;男17例,女14例;左侧13例,右侧18例。统计患者累及胫骨腓切迹的后外侧骨折块的发生率,并测量其骨折线的轴向角度、受累面积、骨折块高度、矢状位角度等形态学参数。结果:在31例患者中均检测到存在累及腓切迹的后外侧骨折块,在后pilon骨折块中的发生率为100%。累及胫骨腓切迹骨折块的骨折线偏于冠状位,骨折线轴向角度为20.25°±9.48°,累及下胫腓联合的骨折块面积占整个胫骨远端关节面面积的比例为15.78%±6.75%,骨折块高度为(36.59±10.70)mm,骨折线矢状位角度为18.37°±5.45°。结论:所有后pilon骨折均存在累及胫骨腓切迹的后外侧骨折块,关节面骨折块累及的关节面面积较小,骨折线通常位于冠状面。该结果可以为手术入路及内固定选择提供参考。
杨雨润陈瀛林朋刘成刚王立强朱前拯杨欢陈星佐徐小东
关键词:骨折下胫腓联合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