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欢

作品数:16 被引量:184H指数:9
供职机构:中日友好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骨折
  • 7篇股骨
  • 5篇老年
  • 5篇关节
  • 4篇术后
  • 4篇老年股骨
  • 3篇失血
  • 3篇髓内
  • 3篇转子间
  • 3篇转子间骨折
  • 3篇颈骨
  • 3篇颈骨折
  • 3篇老年股骨颈骨...
  • 3篇骨折固定
  • 3篇骨折固定术
  • 3篇股骨颈
  • 3篇股骨颈骨折
  • 3篇股骨转子
  • 3篇股骨转子间
  • 3篇股骨转子间骨...

机构

  • 14篇中日友好医院
  • 2篇北京中日友好...
  • 1篇吉林大学第一...
  • 1篇北京市昌平区...

作者

  • 16篇林朋
  • 16篇杨欢
  • 15篇杨雨润
  • 15篇陈星佐
  • 15篇陈瀛
  • 13篇朱前拯
  • 10篇徐小东
  • 9篇刘成刚
  • 8篇王立强
  • 4篇王立强
  • 2篇杨连发
  • 2篇刘守尧
  • 1篇段亚景
  • 1篇孙伟
  • 1篇李洋
  • 1篇刘洋
  • 1篇陈赢
  • 1篇于彩霞
  • 1篇王闯

传媒

  • 10篇中华创伤骨科...
  • 2篇中国骨质疏松...
  • 2篇中华肩肘外科...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运动医学...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对侧髋部再骨折的原因分析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 探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对侧髋部再骨折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274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男89例,女185例;年龄为65 ~100岁,平均80.0岁;左侧133例,右侧141例.骨折AO分型:31-A1型70例,3 1-A2型192例,31-A3型12例.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对侧髋部再骨折,将所有患者分为对侧再骨折组和对侧无骨折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术后Trendelenburg征阳性率、术后6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及髂腰肌肌力等,对P <0.05的因素再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241例患者术后获6 ~ 66个月(平均30.1个月)随访.15例患者(6.2%)发生对侧髋部再骨折.对侧再骨折组(n=15)与对侧无骨折组(n=226)患者的性别、年龄、损伤侧别、骨折分型、是否合并神经系统疾病、受伤至手术时间、内固定方式、手术时间、术后是否输血、住院时间、术后Trendelenburg征阳性率及术后6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Singh指数及髂腰肌肌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logistic同归分析结果显示:Singh指数(OR=0.325,P=0.026)和髂腰肌肌力(OR =0.584,P=0.046)是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对侧髋部再骨折的危险因素. 结论 严重骨质疏松是造成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对侧髋部再骨折的病理基础,术后髋关节功能、尤其是髂腰肌肌力下降是导致患者摔倒的主要原因.防治骨质疏松,进行髋关节周围肌群、尤其是髂腰肌肌力的康复锻炼是预防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对侧髋部再骨折的主要力法.
杨欢林朋刘成刚陈瀛刘守尧赵玄骥陈星佐
关键词:髋骨折肌力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骨水泥与非骨水泥型假体的比较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对比骨水泥型和非骨水泥型两种假体在治疗股骨颈骨折中的应用差别。方法回顾了本机构近3年65岁以上股骨颈骨折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的病例共221例,按应用骨水泥型和非骨水泥型假体进行分组。随访时间为1、3、6、12个月。比较两组间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下地时间、髋关节Harris评分等。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并发症及下地时间存在差异,出血量、输血量、术后并发症及功能评分无差异。结论两种假体都能很好的应用于股骨颈骨折的治疗,需注意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
陈瀛杨雨润刘守尧孙伟杨欢陈星佐林朋
关键词:人工股骨头置换股骨颈骨折
应用LARS人工韧带行喙锁韧带重建术治疗急性肩锁关节脱位早期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分析应用LARS人工韧带行喙锁韧带重建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中日友好医院从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期间应用LARS人工韧带行喙锁韧带重建术治疗急性肩锁关节脱位共23名患者,其中男性17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47.6±11.8岁,平均受伤至手术时间7.3±6.5天,根据Rockwood肩锁关节脱位分型Ⅲ型17例,Ⅳ型1例,Ⅴ型5例。在术前及术后12月随访时对患者进行疼痛VA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通过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12月X线测量喙锁间隙评估肩锁关节复位及维持情况。详细记录相关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不短于12月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1.0±5.8月。VAS评分由术前的6.5±1.4分降至术后的0.5±0.7分,Constant-Murley评分由术前的50.3±9.4分改善至术后的94.7±5.2分,喙锁间隙由术前的15.8±4.0 mm减小至术后12月的8.5±2.2 mm,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2月随访时18例肩锁关节复位维持良好,4例复位少量丢失,1例复位完全丢失。并发症方面,2例术中应用螺钉固定时出现锁骨纵向劈裂,无移位,1例喙锁间隙内出现异位骨化,1例复位完全丢失。结论:LARS人工韧带行喙锁韧带重建术治疗急性肩锁关节脱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能够较好地恢复患者肩关节功能并允许患者早期进行肩关节康复训练。
陈星佐陈瀛王立强朱前拯杨雨润杨欢徐小东林朋
关键词:肩锁关节脱位急性喙锁韧带重建术人工韧带
腰背部软组织损伤对重度骨质疏松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疗效的影响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分析腰背部软组织损伤对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severe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SOVCF)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后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对2016年6月至2020年6月在中日友好医院骨科行PVP治疗的116例SOVCF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核磁检查结果分为腰背部软组织损伤组(损伤组)(47例)与腰背部软组织正常组(对照组)(69例)。记录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术后下地时间及并发症等资料。结果损伤组与对照组在PVP术后的VAS评分、ODI、BI、术后下地时间及并发症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背部软组织损伤是SOVCF患者PVP术后残留腰背部疼痛的原因之一,并影响患者术后功能恢复,应该予以重视。
徐小东杨雨润朱前拯杨欢陈星佐王立强陈瀛林朋
关键词: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软组织损伤
不同长度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合并骨质疏松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分析被引量:7
2022年
目的探讨不同长度的髓内钉治疗合并骨质疏松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中日友好医院骨科收治的合并骨质疏松症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根据采用的髓内钉长度不同分为两组:短钉组135例,男38例,女97例;年龄(82.2±7.7)岁;采用长度为170 mm的髓内钉固定。长钉组32例,男8例,女24例;年龄(81.5±7.1)岁;采用长度大于300 mm的髓内钉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术中血红蛋白下降值、手术时间、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下降值[(19.8±2.2)g/L、(20.0±2.1)g/L]、Harris评分[(72.0±3.0)分、(71.2±3.6)分]、并发症的发生率[3.0%(4/135)、6.2(2/32)]及病死率[14.3%(19/135)、15.6%(5/3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短钉组比较,长钉组具有更长的手术时间[(84.6±5.6)min、(92.0±7.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短髓内钉在血红蛋白下降值、功能评分、并发症、病死率方面无明显差异,均可以提供安全、可靠的疗效。与短髓内钉比较,长髓内钉具有更长的手术时间。
杨雨润陈瀛林朋徐小东杨欢王立强朱前拯陈星佐
关键词:髋部骨折骨质疏松髓内钉
解剖锁定接骨板治疗C型肱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分析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观察解剖锁定接骨板治疗C型肱骨远端骨折以及术后规范化康复的疗效。方法2009年12月至2013年6月使用解剖锁定接骨板治疗17例C型肱骨远端骨折患者,其中男性6例,女性11例;年龄24~84岁,平均51.2岁。损伤原因:低能量损伤9例(低能量组);高能量损伤8例(高能量组)。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30d,平均8.4d。术后患者开始规范化肘关节功能康复治疗。末次随访时记录患侧肘关节活动范围并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9~48个月(平均18.59个月)随访,所有骨折均愈合,1例合并尺骨鹰嘴截骨处延迟愈合。末次随访时,肘关节伸直15.0°±10.2°,屈曲103.2°±16.3°,活动范围88.2°±22.8°。MEPS评分(83.9±19.2)分,优良率76.5%(13/17)。高能量组与低能量组MEPS评分分别为(71.9±22.5)分和(94.6±4.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结论 AO解剖锁定接骨板治疗C型肱骨远端骨折的疗效肯定,高能量损伤患者的预后较差,初始损伤因素影响患者肘关节功能恢复,规范化的康复治疗有助于肘关节功能恢复。
朱前拯段亚景杨雨润杨欢陈星佐王立强陈瀛杨连发林朋刘成刚
关键词:锁定接骨板
综合康复治疗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功能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8
2021年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中日友好医院骨科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治疗的144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是否采用综合康复治疗分为两组:综合康复组65例,男22例,女43例;年龄为(76.6±6.7)岁;骨折AO分型:31-A1型18例,31-A2型35例,31-A3型12例。对照组79例,男23例,女56例;年龄为(75.2±7.0)岁;骨折AO分型:31-A1型25例,31-A2型39例,31-A3型15例。综合康复组患者采用综合康复治疗,包括一般细节干预措施、多系统合并症和并发症的防治及患肢的康复功能锻炼。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康复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髋关节Harris评分、Barthel指数、离床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及术中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综合康复组患者术后6个月疼痛VAS评分[(1.5±1.0)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1.9±1.2)分],髋关节Harris评分[(83.9±5.4)分]、Barthel指数(81.6±5.4)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80.2±7.9)分、78.2±7.9],离床时间[(2.6±1.0)d]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3.2±1.4)d],并发症发生率[4.6%(3/65)]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16.5%(13/7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与常规康复治疗相比,综合康复治疗能够明显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促进髋关节功能康复,加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徐小东王颜华司徒炫明杨雨润朱前拯杨欢陈星佐王立强陈瀛林朋
关键词:髋骨折骨钉康复
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关节置换术后病死率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2
2015年
目的 分析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病死危险因素.方法 2007年1月至2011年6月北京中日友好医院232例年龄≥70岁的股骨颈骨折行关节置换术患者,男64例,女133例.将患者依照年龄分成3组:A组70 ~79岁,B组80 ~ 89岁,C组>90岁.对3组患者进行了病例回顾,对比分析患者入院时年龄、性别、受伤至手术的间隔时间、血清白蛋白水平、血红蛋白水平、术前并发疾病、美国麻醉学会(ASA)术前身体状况分级和淋巴细胞数量与术后随访1年期间病死率的关系.结果 14例患者病死于术后和随访1年期间,其中1例患者病死于住院期间,其余l3例患者病死于随访期间.A组病死例数为3例,病死率为3.9%,B组病死例数为5例,病死率为7.2%,C组病死例数为6例,病死率为24.0%;对比显示,相比于A组和B组,C组病死率显著增高.13例病死患者ASA评分为Ⅲ级或Ⅳ级(9例为ASAⅢ级,4例为ASAⅣ级),13例患者血清白蛋白<35g/L,11例患者血清淋巴细胞数量<1 500/L.病死患者与存活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血红蛋白水平、淋巴细胞数量ASA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患者与存活患者平均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伤至手术间隔时间5d内手术者与5d后手术者病死患者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年龄> 90岁、低血清淋巴细胞数量、合并2种以上疾病、血清白蛋白<35g/L、血红蛋白< 10 g/L和术前身体状况ASAⅢ级或Ⅳ级是老年股颈骨折患者关节置换术后和随访1年期间发生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
王立强李洋刘成刚杨雨润陈赢杨欢朱前拯陈星佐林朋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类
氨甲环酸对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围手术期失血的影响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探讨术中静脉滴注氨甲环酸对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围手术期失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期间中日友好医院骨科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的11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男45例,女73例;平均年龄为77.1岁。根据术中是否使用氨甲环酸分为2组:氨甲环酸组60例,患者接受2次静脉注射,将15mg/kg氨甲环酸溶于100mL生理盐水,滴注时间〉10min,第一剂在切皮前完成,第二剂在关闭切口时使用;对照组58例,仅使用100mL生理盐水。术前1d及术后第1、3天进行血常规检查。记录两组患者输血率、输血量、术中失血量,使用血红蛋白平衡法计算术后第1、3天的总失血量及住院期间并发症情况。结果氨甲环酸组患者的输血率为21.7%,输血量为(310.8±85.7)mL,术中出血量为(424.3±87.6)mL,术后第1天总失血量为(1284.6±288.7)mL,第3天总失血量为(1501.2±337.1)mL,均显著小于对照组患者[41.4%、(379.8±110.2)mL、(526.7±113.8)mL、(1534.8±279.2)mL、(1887.4±431.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术中使用氨甲环酸,可以降低输血率、减少输血量、减少术中失血量和术后总失血量。使用氨甲环酸也不会增加住院期间血栓等手术并发症的风险。
朱前拯于彩霞陈星佐徐小东王立强杨雨润杨欢陈瀛刘成刚林朋
关键词:氨甲环酸股骨颈骨折关节成形术手术后出血
后pilon骨折中累及胫骨腓切迹的后外侧骨折块的CT形态学研究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讨后pilon骨折中累及胫骨腓切迹的后外侧骨折块的发生率及CT形态学特点。方法:回顾性研究2013年5月至2018年5月中日友好医院骨科收治的31例后pilon骨折患者的CT图像及临床资料,年龄20~68岁,平均42岁;男17例,女14例;左侧13例,右侧18例。统计患者累及胫骨腓切迹的后外侧骨折块的发生率,并测量其骨折线的轴向角度、受累面积、骨折块高度、矢状位角度等形态学参数。结果:在31例患者中均检测到存在累及腓切迹的后外侧骨折块,在后pilon骨折块中的发生率为100%。累及胫骨腓切迹骨折块的骨折线偏于冠状位,骨折线轴向角度为20.25°±9.48°,累及下胫腓联合的骨折块面积占整个胫骨远端关节面面积的比例为15.78%±6.75%,骨折块高度为(36.59±10.70)mm,骨折线矢状位角度为18.37°±5.45°。结论:所有后pilon骨折均存在累及胫骨腓切迹的后外侧骨折块,关节面骨折块累及的关节面面积较小,骨折线通常位于冠状面。该结果可以为手术入路及内固定选择提供参考。
杨雨润陈瀛林朋刘成刚王立强朱前拯杨欢陈星佐徐小东
关键词:骨折下胫腓联合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