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嵩 作品数:34 被引量:95 H指数:7 供职机构: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经食道左心房调搏测定正常儿童窦房传导时间方法的探讨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阶段正常儿童窦房传导时间(sinus atrial conduction time,SACT)的参考范围,及选定不同的窦性心动周期(sinus cardiac length,SCL)对测定值的影响。方法选... 安金斗 冯嵩文献传递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小儿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效果观察 2024年 目的探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小儿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ASVMC)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随机对照研究。抽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ASVMC患儿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辅助常规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体液免疫指标[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细胞免疫指标(CD3^(+)、CD4^(+)、CD8^(+))、心肌酶谱指标[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结果治疗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4.29%,33/35)高于对照组(77.14%,27/35),P<0.05。治疗2周后,两组血清IgG、IgA、IgM、CD3^(+)、CD4^(+)、CD8^(+)水平均升高,且治疗组上述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两组血清CK、CK-MB、LDH水平均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8.57%,3/35)与对照组(5.71%,2/35)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可以改善相关免疫指标及心肌酶谱水平,有效减轻心肌损伤,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性高。 张军毅 张小建 冯嵩关键词:丙种球蛋白 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 安全性 慢性心力衰竭患儿血清卵泡抑素样蛋白1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卵泡抑素样蛋白1(FSTL1)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儿血清中的变化及与左心室重构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CHF患儿45例为心衰组,其中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21例,扩张型心肌病24例;另选取门诊健康儿童30例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FSTL1水平;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重构指标;Pearson相关或Spearman秩相关分析血清FSTL1与左心室重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心衰组治疗前血清FSTL1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并随心衰程度加重而升高(P<0.05)。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与扩张型心肌病患儿间血清FSTL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6)。血清FSTL1与左心室舒张末径(r=0.485,P=0.001)、左心室质量(r=0.322,P=0.031)、左心室质量分数(r=0.353,P=0.017)、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r=0.562,P<0.001)呈正相关,与左室射血分数(r=-0.436,P=0.003)、左室短轴缩短率(r=-0.436,P=0.003)呈负相关。结论 FSTL1可能参与CHF患儿左心室重构,血清FSTL1可以作为儿童CHF临床诊断、病情评估的客观指标之一。 李冰露 安金斗 冯嵩 葛薇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 左心室重构 慢性心力衰竭儿童血清可溶性ST2蛋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马岩岩 冯嵩 安金斗慢性心力衰竭患儿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可溶性ST2蛋白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儿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可溶性ST2蛋白(sST2)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9例CHF患儿为研究对象,并以健康体检儿童3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H-FABP及sST2,心脏超声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短轴收缩率(LVFS)。结果39例CHF患儿中男15例、女24例,年龄2月~14岁,包括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EFE)27例,扩张型心肌病(DCM)12例。按心功能分级标准分为心功能Ⅱ级10例,Ⅲ级15例,Ⅳ级14例。CHF患儿心衰期及心衰缓解期血清H-FABP、sST2、NT-Pro-BN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57~69.54,P均<0.01)。心衰期血清H-FABP、sST2在心功能Ⅱ级、Ⅲ级、Ⅳ级三组间任意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03、20.28,P均<0.05)。EFE、DCM两组间比较血清H-FABP、sST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89、0.678,P均<0.05)。经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CHF患儿心衰期血清H-FABP与NT-Pro-BNP、sST2、心功能级别呈正相关(r=0.402~0.644,P均<0.05);sST2与NT-Pro-BNP、心功能级别呈正相关(r=0.501、0.678,P均>0.05),与LVEF、LVFS呈负相关(r=-0.340、-0.329,P均<0.05);结论 H-FABP与sST2均参与了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过程,H-FABP和sST2可能可作为临床诊断和评估CHF的参考指标。 马岩岩 冯嵩 李冰露 安金斗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心功能 儿童病毒性心肌炎不同起源部位室早的预后差异及ECT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 1.探讨儿童病毒性心肌炎中不同起源部位的室性早搏预后有无差异。2.分析99mTC-MIBI心肌灌注断层显像(ECT)结果与室性早搏起源部位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病毒性心肌炎合并室性早搏患儿病例,根据体表... 陈晓光 冯嵩 葛薇 安金斗疑似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频发房性期前收缩41例近期随访研究 2014年 目的探讨疑似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频发房性期前收缩的特点及近期预后。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10年来收治的以频发房性期前收缩为主要临床表现的41例疑似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动态心电图特点及房性期前收缩的近期预后,并探讨两者的关系。结果 (1)30例(73%)全天房性期前收缩总数小于20000,4例(10%)为房性并行心律,35例(85%)心房异位P'波可提前至T波,14例(32%)合并房性心动过速,多数病例为单源性期前收缩、起源于心房下部。(2)给予2周抗病毒、营养心肌、抗氧化及中成药治疗后,半数患儿房性期前收缩减少超过30%。(3)合并房性心动过速者比单纯频发房性期前收缩者近期预后好(P<0.05)。结论疑似病毒性心肌炎儿童的频发房性期前收缩,尤其是合并房性心动过速者,多为病毒性心肌炎引起,按病毒性心肌炎治疗可使期前收缩减少或消失。 马兰芳 安金斗 冯嵩 葛薇关键词:房性心动过速 动态心电图 近期随访 经食管左房调搏测定正常儿童窦房传导时间 2008年 目的观察选用不同的窦性心动周长(SCL),测定的不同年龄阶段正常儿童窦房传导时间(SACT)的参考范围。方法选取1990~2006年行食管电生理检查的无器质性心脏疾病的儿童共158例,按年龄分为4~7岁,8~14岁两个年龄段(组),经食管左房起搏,连续刺激法测定SACT,并观察选取不同时期的SCL对测定值的影响。结果选取不同时期的SCL计算SACT,发现以起搏停止后第一个SCL最合适,各年龄组的参考范围分别为:4~7岁组,83.81±29.79 m s;8~14岁97.80±29.86 m s。选取相同时期的SCL,同一年龄组的男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不区分性别,不同年龄组比较,部分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选用不同的SCL对测定SACT的参考范围有影响,SCAT有随年龄增长而延长的趋势。 安金斗 冯嵩 王志远 刘松茂 梁芳关键词:电生理学 窦房传导时间 儿童 食管心房调搏 野百合碱致右心衰竭幼鼠Connexin43的变化及卡托普利和坎地沙坦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Connexin43(Cx43)在野百合碱(MCT)致右心衰竭幼鼠中的变化及卡托普利和坎地沙坦的干预作用。方法 50只SD幼鼠腹腔注射MCT诱发肺动脉高压(PAH),随机分为心衰4周组(E1组)、心衰6周组(E2组)、卡托普利组(C1组)、坎地沙坦组(C2组)和二药联合组(C3组)。另20只幼鼠腹腔注射9g.L-1盐水作为对照,分为正常对照4周组(N1组)和正常对照6周组(N2组)。测定每组存活幼鼠的血流动力学和相关生理指标,采用ELISA法检测其血清Cx43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和RT-PCR法测定其右心室心肌组织Cx43和Cx43mRNA的表达。结果 E1组与N1组比较,右心室肥厚指数、中心静脉压(CVP)、右心室收缩压(RVSP)显著升高,右心室压最大上升速率(RVdp/dt)显著降低,右心室心肌细胞排列紊乱、肌浆溶解,并可见空泡变性,右心衰竭模型成功。E1组血清Cx43水平、右心室心肌组织Cx43和Cx43mRNA均较N1组降低。E2组与N2组比较,CVP、RVSP显著增高,RVdp/dt显著降低,血清Cx43水平、右心室心肌组织Cx43蛋白和Cx43mRNA均降低。E2组与E1组比较,右心室肥厚指数、CVP、RVSP持续增高,RVdp/dt持续降低,E2组血清Cx43、右心肌组织Cx43蛋白和Cx43mRNA进一步降低。C1组、C2组与E2组比较,血流动力学改善,右心室肥厚减轻,血清Cx43水平、右心肌组织Cx43蛋白和Cx43mRNA均增高。C1组、C2组分别与C3组比较,血流动力学、血清Cx43水平、右心室心肌组织Cx43蛋白和Cx43mRNA表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AH致右心衰竭时,Cx43参与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随着心力衰竭的加重,其表达进一步降低;Cx43在幼鼠血清、右心室心肌组织中的水平具有一致性;卡托普利或坎地沙坦可能通过促进Cx43的表达缓解压力负荷性右心衰竭,二者比较无明显差异,联合用药并不能提高疗效。 张军毅 安金斗 梁芳 葛薇 冯嵩关键词:右心衰竭 CONNEXIN43 卡托普利 坎地沙坦 野百合碱 幼鼠 慢性心力衰竭儿童血清可溶性ST2蛋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儿血清可溶性ST2蛋白(sST2)表达水平,及其与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心功能分级及心脏超声结果如左室射血分数(LV... 马岩岩 冯嵩 李冰露 安金斗关键词:心力衰竭 血清 心功能 儿童患者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