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军

作品数:33 被引量:275H指数:9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2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1篇儿童
  • 11篇肺炎
  • 7篇支气管
  • 6篇病毒
  • 5篇气管
  • 4篇支气管炎
  • 4篇气管炎
  • 4篇细支气管
  • 4篇细支气管炎
  • 4篇急性
  • 3篇预后
  • 3篇住院
  • 3篇文献复习
  • 3篇下呼吸道
  • 3篇毛细支气管炎
  • 3篇免疫
  • 3篇呼吸道感染
  • 3篇患儿
  • 3篇获得性
  • 3篇复习

机构

  • 33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广西壮族自治...
  • 2篇青岛大学
  • 2篇苏州大学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郑州大学第三...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邯郸市第一医...
  • 2篇温州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市平谷区...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电子科技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33篇刘军
  • 21篇徐保平
  • 11篇殷菊
  • 11篇刘秀云
  • 10篇申昆玲
  • 6篇姚瑶
  • 6篇王昊
  • 5篇郭琰
  • 5篇谢正德
  • 4篇冯雪莉
  • 4篇秦强
  • 4篇贺建新
  • 3篇胡英惠
  • 3篇陈兰勤
  • 3篇赵志鹏
  • 3篇刘小会
  • 2篇吴喜蓉
  • 2篇江载芳
  • 2篇董琳
  • 2篇尹青琴

传媒

  • 11篇中华实用儿科...
  • 5篇中国实用儿科...
  • 4篇中华儿科杂志
  • 2篇北京医学
  • 1篇中国医刊
  • 1篇儿科药学杂志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世界临床药物
  • 1篇国际儿科学杂...
  • 1篇中国小儿急救...
  • 1篇中国新生儿科...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第二十九届全...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2
  • 4篇2021
  • 6篇2020
  • 5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8
  • 1篇1993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儿童重症腺病毒肺炎急性期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12
2019年
目的总结儿童重症腺病毒肺炎急性期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12-2017年收治的177例重症腺病毒肺炎急性期患儿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儿的临床表现、病原检测、并发症、治疗和转归。结果冬春两季的发病例数为117例(66.1%),发病月龄1.23~159.83个月,其中≤2岁者占74.6%(132/177)。体温>39℃者占97.7%(173/177),热程≥10 d者占71.2%(126/177)。所有患儿均有咳嗽,71.2%(126/177)存在喘息。40.7%(72/177)有循环系统并发症,35.6%(63/177)有消化系统损害,11.3%(20/177)有神经系统损害,19.2%(34/177)有血液系统损害。对血或鼻咽分泌物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的腺病毒阳性率为75.2%,咽部分泌物免疫荧光抗原检测的阳性率为61.8%,明显低于PCR检测方法(P <0.05)。应用静脉丙种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IVIG)1 g/(kg·d)、2 d者体温降至正常的时间为(2.24±1.09)d,明显短于应用IVIG 400 mg/(kg·d)、5 d者的(4.22±1.8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两种方案的IVIG对预后影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80.8%(143/177)的患儿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平均应用时间为(9.94±5.63)d。根据是否发生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分为BO组和非BO组,两组患儿糖皮质激素开始使用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重症腺病毒肺炎主要发生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全部患儿有咳嗽,多为高热且持续时间长,多数患儿存在喘息。以心肌损害、呼吸衰竭和肝损害为常见并发症。咽部分泌物或血液的腺病毒PCR检查明显优于免疫荧光的抗原检测。应用IVIG 1 g/(kg·d)连用2 d可以有效控制体温。
李娟刘秀云刘秀云殷菊刘军
关键词:腺病毒重症肺炎儿童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STAT1基因功能获得性变异免疫缺陷病二例
2021年
2例患儿分别为7岁3月龄男童、1岁3月龄女童,分别以“反复咳嗽、咳痰、吞咽困难”和“发热、左侧腋下淋巴结肿大、口腔溃疡”起病。例1主要表现为反复肺炎、中耳炎、支气管扩张、慢性皮肤黏膜念珠菌病和身材矮小,例2主要表现为全身播散性结核病和口腔念珠菌病。2例患儿均有血液系统表现,例1既往有噬血细胞综合征病史,入院后血细胞分析示贫血,例2全血细胞减少,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和抗血小板抗体阳性;2例患儿c-ANCA均阳性,例2胰岛素自身抗体及胰岛细胞抗体阳性。2例患儿基因检测均为STAT1基因杂合变异,核苷酸变化为c.1154 C>T,氨基酸改变p.T385M,诊断为STAT1基因功能获得性变异免疫缺陷。
陈兰勤刘军姚瑶殷菊贺建新徐保平
关键词:全血细胞减少抗血小板抗体口腔念珠菌病免疫缺陷病
3岁以上儿童肺炎后肺功能的研究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研究3岁以上儿童肺炎后肺功能情况。方法本研究为观察性研究,通过对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出院第一诊断为肺炎,且在出院后0.5~2.0年内门诊复诊的患儿进行肺功能检查,并收集其住院时病历资料、出院后临床信息和/或胸部影像学检查,观察肺炎后0.5~2.0年患儿的肺功能情况,并分析肺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结果符合纳入排除标准,并进行门诊复诊者159例,完成肺功能检查者共100例,肺功能结果异常者46例。患儿性别和肺炎后肺功能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75,P=0.323)。肺功能结果与感染的病原体无相关性(χ^(2)=0.549,P=0.908)。重症肺炎(χ^(2)=5.154,P=0.023)、肺炎后肺部影像学异常(χ^(2)=4.464,P=0.035)的患儿更容易出现肺功能异常。在74例>6岁儿童组中肺功能异常45例(60.81%),表现为1秒用力肺活量(FEV_(1)),用力肺活量(FVC),50%肺活量时的呼气流量,75%肺活量时的呼气流量,最大呼气中期流量实际值占预计值百分比以及FEV_(1)/FVC%的下降。结论儿童肺炎后可出现肺功能异常,以小气道功能异常、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及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为主。肺功能结果与患儿性别、肺炎病原学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重症肺炎患儿和肺部影像学长期异常的患儿更容易出现肺功能异常。
韩鹏刘军王风雨佳徐保平
关键词:儿童肺炎肺功能小气道功能异常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X连锁慢性肉芽肿病患儿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感染2例分析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总结分析感染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的X连锁慢性肉芽肿病患儿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2月于北京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2例感染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的X连锁慢性肉芽肿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2例男性患儿,分别为0.5岁和1.7岁,均经CYBB基因突变分析明确诊断为X连锁慢性肉芽肿病。1例经反复血培养、1例经反复尿培养诊断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感染。药敏试验结果提示均为敏感菌株。结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是人类机会性病原,常表现为慢性肉芽肿病。常规抗生素治疗可根除感染。预防应用复方磺胺药物对此类患儿具有保护意义。
贺建新刘军刘秀云徐保平申昆玲江载芳
关键词: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儿童
儿科呼吸病房院内获得性肺炎22例病因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普通呼吸病房非机械通气患儿院内获得性肺炎(HAP)的病原特点。方法选取2003年3月至2009年6月北京儿童医院小儿呼吸病房住院非机械通气治疗的22例患儿,均确诊为HAP,年龄6个月至11岁。其中男16例,女6例。采用合格痰进行细菌培养,对咽部分泌物进行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A、B、副流感病毒1、2、3的抗原检测,部分患儿进行了咽分泌物腺病毒PCR检测。支原体肺炎诊断标准为急性期单份血清>IgM1:80。结果 22例HAP病原分布:16例有明确病原,其中9例为病毒病原,3例为肺炎支原体,4例为革兰阴性杆菌。6例病原不明。4例革兰阴性杆菌中2例为绿脓杆菌,1例为肺炎克雷伯杆菌,1例为大肠埃希杆菌。9例病毒病原中,7例为腺病毒,1例为流感病毒,1例为呼吸道合胞病毒。结论小儿呼吸病房非机械通气的住院患儿中,HAP多为院内交叉感染的病毒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细菌性HAP则见于有慢性肺疾病如支气管扩张、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患儿及小婴儿。
刘秀云江载芳刘军王维殷菊
关键词:院内获得性肺炎机械通气儿童
支气管肺前肠畸形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 分析儿童支气管肺前肠畸形临床特征和诊治要点.方法 对2006年1月-2016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8例支气管肺前肠畸形患儿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治疗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中男3例,女5例;年龄2月龄~7岁.症状表现:咳嗽6例、发热4例、进食后呛咳3例、气促1例、喘息1例、呕吐1例、呕血1例.肺部体征中肺部呼吸音减低4例、痰鸣音3例、呼吸急促2例、喘鸣音1例、吸气性三凹征1例.上消化道造影显示对比剂于食管下段或胃经异常通道进入隔离肺内.CT检查显示隔离肺组织,提示呼吸道与消化道间有异常通道.6例患儿接受肺切除并食管瘘修补术,术后症状好转出院.2例未接受手术治疗自动出院.结论 支气管肺前肠畸形发病年龄小,临床表现为反复呼吸道感染或进食后呛咳.胸部CT可以显示肺隔离症及其与消化道相通情况.上消化道造影可以直接显示出支气管肺前肠畸形的异常通道.外科行肺切除并食管瘘修补术是本病的治疗方法.
刘军殷菊刘秀云胡英惠马晓莉张蕊曾骐徐保平申昆玲
关键词:支气管肺隔离症放射摄影术
住院儿童社区获得性流感病毒肺炎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22
2019年
目的分析住院儿童社区获得性流感病毒肺炎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水平。方法收集2009年11月至2018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呼吸科及感染科收治住院的70例社区获得性流感病毒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70例患儿中,61例(89.7%)好转出院,中位年龄3.5岁,0~5岁50例(71.4%);重症肺炎29例,轻症41例;3例死亡;19例(27.1%)有基础疾病。64例(91.4%)冬春季住院。首发症状主要为发热[64例(91.4%)]和咳嗽[65例(92.9%)],体温多在39.1~41.0℃。肺部听诊以湿啰音(30例,58.8%)和喘鸣音(8例,15.7%)为主。流感病毒肺炎肺外并发症多见,心肌损害19例,肝功能损害11例,中毒性脑病4例,电解质紊乱3例,多脏器功能衰竭、噬血细胞综合征各2例,感染性休克1例。肺部影像学双侧病变40例(57.1%),以下叶病变为主(39例),主要表现为斑片影、间实质病变、磨玻璃影和胸腔积液。单一甲型流感病毒肺炎47例(67.1%),混合感染23例(32.9%)。有基础疾病的患儿发生重症肺炎的比例(68.4%)显著高于无基础疾病的患儿(3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30,P=0.005);重症病例C反应蛋白(CRP)增高的比例(54.3%)显著高于轻症病例(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9,P=0.029)。结论儿童社区获得性流感病毒肺炎主要发生在冬春季;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和咳嗽,以高热为主,肺外并发症多见;大部分患儿肺部可闻及湿啰音;胸部影像学表现为斑片状阴影或间实质浸润,以双肺、下叶病变为主;存在基础疾病的儿童更易患重症流感病毒肺炎;CRP升高与重症流感病毒肺炎具有相关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但仍有死亡病例。
吴喜蓉刘钢钱素云殷菊秦强刘军冯雪莉贺建新郭琰谢正德徐保平
关键词:流感病毒肺炎社区获得性感染儿童
囊性纤维化并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患儿的远期预后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分析囊性纤维化(CF)并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ABPA)患儿的远期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观察性研究,纳入2014年8月至2018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呼吸科收治的CF合并ABPA,并进行2年以上随访的患儿。结果符合纳入标准患儿3例。其中男2例,女1例;确诊年龄分别为14岁、8岁、9岁。随访时间2~6年。所有患儿确诊后给予全身糖皮质激素联合抗真菌治疗,例1泼尼松起始剂量为0.75 mg/(kg·d),疗程超过5年,肺功能无明显减退,但存在咯痰、胸痛等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显示病变进展,表现为糖皮质激素依赖;例2泼尼松起始剂量为2 mg/(kg·d),疗程9个月,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维持在正常水平,但因咯血,肺内病变包绕肺动脉,行肺叶切除术;例3泼尼松起始剂量为0.6 mg/(kg·d),疗程18个月,确诊后2年因持续性低氧血症、肺功能降低,行肺移植术。结论全身糖皮质激素联合抗真菌治疗是CF并ABPA患儿的主要治疗方法,但其疗效存在个体差异。血清总IgE水平与肺功能、胸部影像学改变不一定一致。本病总体预后不良,影响预后因素复杂,难以单一因素评估预后。
徐筱蕾王昊殷菊殷菊刘军秦强刘军彭芸秦强徐保平段晓珉
关键词:囊性纤维化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预后
分子诊断儿童囊性纤维化二例并中国人囊性纤维化文献复习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探讨中国人囊性纤维化的临床和分子学特点。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10年和2015年诊断的2例儿童囊性纤维化病例资料进行总结,并通过关键词“囊性纤维化、中国人”“cystic fibrosis,Chinese”分别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和PubMed数据库(1975—2015年)文献报道的中国囊性纤维化患者资料,分析总结其临床和分子学特点。结果例1女,10岁;例2男,8月龄;均有反复咳嗽、支气管扩张。例1伴有肝硬化和汗液氯离子增高,例2伴生长发育落后和脂肪泻。CFTR基因检查可见e.595C〉T、C.2290C〉T突变。符合检索条件21篇文献报道36例中国患者,年龄4月龄至28岁,其中男16例、女20例,加上本组2例,一共38例。所有患者均有反复呼吸道感染,71%(27/38)存在营养不良,39%(15/38)有慢性腹泻;另有42%(16/38)有其他消化系统表现,包括黄疸(4例)、肝脏增大(11例)、腹水(2例)、胰腺萎缩(3例)。5例有明确家族遗传病史,3例患者父母为近亲结婚。74%(28/38)的患者汗氯水平增高(52~327mmol/L)。有报道的16例中有8例存在胰腺功能不全,20例中有18例存在支气管扩张。13例(34%)患者死亡。25例患者进行CFTR基因检测,发现29个不同的突变位点,较为多见的突变为e.1766+5G〉T(5例)、C.2083dupG和c.2684G〉A(3例)。结论中国人囊性纤维化主要以呼吸道症状为主,绝大多数患者存在支气管扩张症,部分患者存在营养不良和消化道症状,约半数存在胰腺功能不全,CFTR基因突变位点多样,均为少见突变。
徐保平王昊赵宇红刘军姚瑶冯雪莉申昆玲
关键词:囊性纤维化分子诊断技术
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多中心研究被引量:19
2020年
目的明确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对轻、中度毛细支气管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方法,于2017年9月至2019年6月对来自国内18个儿科呼吸中心的209例毛细支气管炎婴幼儿患者进行本研究。将209例患儿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布地奈德治疗1组(0.5 mg/次)、布地奈德治疗2组(1.0 mg/次)。各组患儿月龄、性别、病程、入院时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病情严重程度等基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治疗后,从喘息、咳嗽、哮鸣音、水泡音、三凹征等方面按照严重程度进行评分。结果在治疗开始第1天,每2 h进行1次评分;第2天,每4 h进行1次评分;第3~7天,每6 h进行1次评分,3组患儿在以上各个时间点的病情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并不能显著降低轻、中度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症状评分。
王天玥尚云晓樊映红郝创利田维敏史瑞明董琳林荣军温志红韩锋张晓波朱玉林王雪艳张艳秋谢正德刘军刘俊峰张赟王秀芳刘奉琴
关键词: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毛细支气管炎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