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玉生
- 作品数:57 被引量:207H指数:8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郑州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外科实习考核模式的创新与探索
- 2024年
- 目的根据实习生实际情况,在半开卷模式基础上,探索外科实习出科考核的新模式。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外科实习的100名2016级临床五年制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新型考核模式组和传统考核模式组,每组50名学生,分别采取新型考核模式和传统考核模式进行考核。对比2组的理论和实践考核成绩、教学评价结果以及对教学方式的认可度。结果新型考核模式组理论成绩[(83.28±5.58)分vs.(80.16±6.38)分]、实践成绩[(91.10±3.47)分vs.(88.66±5.13)分]均优于传统考核模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新型考核模式组自我评价[(9.04±0.94)分vs.(8.16±0.88)分]、对带教老师评价[(8.30±0.83)分vs.(7.52±1.03)分]和对出题方式评价[(8.34±1.40)分vs.(7.68±0.89)分]都高于传统考核模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容更丰富、方式多样的新型外科实习考核模式符合外科医学人才教育的需求。
- 徐玉生郑义坪徐远志杨东林王鹿洋
- 关键词:外科实习教学改革教学质量实习生
- 褪黑素对脊髓损伤早期大鼠神经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通过观察褪黑素(MT)对脊髓损伤(SCI)早期大鼠体内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的影响,探讨MT治疗SCI的机制。方法:6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MT组和假手术组,每组20只。前2组以改良的Allen’sWD法建立脊髓T12水平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仅行椎板切除不损伤脊髓。MT组于术后10min腹腔注射MT100mg/kg,模型组则腹腔注射等体积无水乙醇。术后12h对3组大鼠进行BBB运动功能评分后处死,取血液检测NGF水平;取脊髓标本进行病理观察,RT-PCR法检测NGFmRNA,免疫组化SP法检测NGF蛋白。结果:模型组和MT组大鼠于术后均出现了严重的下肢神经功能障碍,2组的BBB运动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T组脊髓组织病理变化较模型组减轻。3组大鼠脊髓内NGFmRNA、NGF蛋白表达水平和血清NGF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36.819,321.762和122.707,P均<0.001),3者均在MT组中最高,SCI组次之,假手术组最低(P<0.01)。结论:MT可通过提高SCI大鼠体内NGF的表达减轻SCI。
- 徐玉生马玉斐李星晨曾冠楠
- 关键词:脊髓损伤褪黑素神经生长因子丙二醛
- 熊果酸诱导横纹肌肉瘤细胞凋亡研究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熊果酸对人RD横纹肌肉瘤细胞生长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方法将不同浓度的熊果酸作用于培养的RD横纹肌肉瘤细胞,通过MTT比色法、流式细胞仪和DNA凝胶电泳、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检测细胞凋亡,研究分析其对RD横纹肌肉瘤细胞的生长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结果熊果酸浓度为10、20、40μmol/(l.h)时,细胞生长抑制率分别为11.3%、20.5%、42.6%;流式细胞术测定RD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9.1%、16.6%、27.2%;DNA电泳见DNA“梯形”图谱;电镜显示肿瘤细胞的凋亡形态。结论熊果酸能抑制RD横纹肌肉瘤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
- 徐玉生苗金红
- 关键词:横纹肌肉瘤熊果酸凋亡
- 褪黑素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
- 2015年
- 目的 通过观察褪黑素(MT)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MT对损伤脊髓修复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成年SD大鼠108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脊髓损伤组)、B组(MT治疗组)和C组(假手术组),每组36只.A、B组采用改良Allen&#39;s法建立急性脊髓损伤模型,C组仅切除椎板不损伤脊髓.建模10 min后,A、C组给予腹腔注射5%乙醇(100 mg/kg)、B组腹腔注射褪黑素溶液(100 mg/kg).于建模后1、12、24、48、72 h分别从每组中随机选取6只大鼠,取脊髓标本,采用PCR方法检测脊髓组织中GDNF mRNA的表达水平.另于建模后12 h分别于各组取6只大鼠,并取大鼠脊髓组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脊髓组织中GDNF含量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各时间点脊髓组织中GDNF mRNA表达水平对比,褪黑素治疗组均最高,脊髓损伤组次之,假手术组最低.随实验时间延长,A、B组GDNF、mRNA均逐渐升高,且以B组升高显著.不同时间点各组间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h脊髓标本中GDNF阳性细胞数比较MT组最高(16.92±2.37),脊髓损伤组次之(11.08±1.88),假手术组最低(3.17±0.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8.84,P<0.01).结论 MT可以通过提高GDNF的表达水平来促进损伤神经的修复.
- 徐玉生崔浩苗金红张松王培松范凯慧
- 关键词:脊髓损伤褪黑素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 肿瘤坏死因子凋亡诱导配体联合顺铂对人横纹肌肉瘤细胞株凋亡的影响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蛋白及TRAIL基因和顺铂联合应用对人横纹肌肉瘤细胞生长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并分析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和细胞内cFLIP mR- NA表达的改变对凋亡的的影响。方法将TRAIL蛋白、TRAIL基因和顺铂作用于培养的人横纹肌肉瘤细胞,通过MTT比色法、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细胞凋亡和线粒体跨膜电位的改变、RT- PCR检测cFLIPmRNA表达,观察和分析TRAIL蛋白及TRAIL基因单独对横纹肌肉瘤细胞的作用及和顺铂联合作用的效果和机制。结果TRAIL基因和100μg/L的TRAIL蛋白对横纹肌肉瘤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52.5%和43.5%,凋亡诱导率为12.95%和10.26%,联合应用顺铂,生长抑制率和凋亡诱导率均显著高于单独应用,FCM分析显示联合应用降低了线粒体跨膜电位,RT-PCR显示cFLIP mRNA表达下降,与联合应用细胞凋亡率增加相一致。结论TRAIL蛋白和TRAIL基因能有效诱导横纹肌肉瘤细胞的凋亡从而抑制横纹肌肉瘤细胞的生长,联合应用顺铂可显著提高疗效。
- 徐玉生王家祥杨迪生苗金红
- 关键词:横纹肌肉瘤肿瘤坏死因子凋亡诱导配体顺铂
- 退变脱位的半月板次全切除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半月板次全切除术治疗合并半月板退变脱位的膝骨性关节炎的可行性,并观察其疗效。方法选择9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6例,行关节镜下清理术并行半月板次全切除术;对照组46例,单行关节镜下清理术。术后均在下肢支具辅助下进行功能锻炼。术后随访1~5年(平均3.2年),观察两组病例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优13例,良29例,可4例,优良率87%。对照组:优5例,良11例,可13例,差17例,优良率31%。结论关节镜下次全切除膝关节内侧半月板治疗合并半月板退变脱位的膝骨性关节炎,临床上是可行的,其与单纯清理术比较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 许建中徐玉生谭洪宇殷力黄宗强刘宏建王义生
- 关键词:半月板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 奇正消痛贴治疗骨关节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观察奇正消痛贴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确诊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18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治疗组于患处贴用奇正消痛贴,1次/d,5 d为1个疗程,持续15 d。对照组口服双氯芬酸钠片,1片/d,饭前服用,5 d为1个疗程,持续15 d。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全部病例至少随访1个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9%(125/136),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8.0%(96/12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奇正消痛贴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能有效缓解疼痛等症状,改善关节功能。
- 郭佩垒徐玉生马玉斐
- 关键词:骨关节炎奇正消痛贴双氯芬酸钠
- TRAIL蛋白与顺铂协同诱导横纹肌肉瘤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INF)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 IL)蛋白和顺铂联合应用对人横纹肌肉瘤细胞生长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方法将不同浓度的TRA IL作用于培养的人RD横纹肌肉瘤细胞,通过M TT比色法、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和F as蛋白表达的方法,观察其对横纹肌肉瘤细胞的作用,及其与顺铂协同作用的效果和机制。结果TRA IL浓度为1.0、10.0、100.0 ng/m l时,细胞毒性指数分别为18.9%、20.8%和43.5%;顺铂浓度为1.0、5.0、10.0μg/m l时,细胞毒性指数分别为9.8%、23.4%和37.1%。而浓度为100 ng/m l的TRA IL与浓度为5μg/m l的顺铂联合作用时,细胞毒性指数明显增加达66.4%,结合FCM分析显示联合应用提高了F as蛋白的表达,与细胞凋亡率增加相一致。结论TRA IL和顺铂均能有效诱导横纹肌肉瘤细胞凋亡,联合应用具有明显的协同效果。
- 徐玉生杨迪生
- 关键词:脱噬作用
- 褪黑素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自噬的影响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研究褪黑素(melatonin,MT)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acute spinal cord injury,ASCI)后自噬的影响,探讨褪黑素在脊髓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108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A组)、脊髓损伤组(B组)、褪黑素治疗组(C组)。A组仅行椎板切除,暴露T11-T12节段,不损伤脊髓神经。B组和C组用改良的Allen's法建立T11-T12脊髓损伤模型,并分别在脊髓损伤后10 min腹腔注射等体积的无水乙醇和100 mg/kg的MT制剂。各组分别于术后6、12、24 h随机选取12只大鼠,取T11-T12节段脊髓标本,6个标本检测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6个标本HE染色和免疫荧光切片,观察脊髓损伤及修复情况。术后24 h对3组大鼠进行Basso Beattie Bresnahan(BBB)运动功能评分后处死。结果术后24h,B、C两组均出现了严重的下肢神经功能障碍,C组的BBB运动功能评分较B组明显上升(P<0.05);术后各时间点大鼠脊髓的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LC3)表达水平比较:C组最高、B组次之、A组最低。在6、12和24 h时间点上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切片观察脊髓损伤程度:A组最轻、C组次之、B组最重,并且各组损伤时间越长,损伤程度越重;免疫荧光显示:C组LC3阳性细胞最多、B组次之、A组最少。结论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神经组织发生了自噬,MT能增强自噬并缓解创伤后的神经功能障碍。
- 徐玉生汪鑫理阳朱海洋钟斌李鹏辉苏一帆
- 关键词:脊髓损伤褪黑素自噬LC3
- “3+2”助理全科医生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探索被引量:14
- 2019年
- 根据研究教育部、原卫生部关于“加快面向基层的助理全科医师培养”的精神,经充分调查并结合我校的自身特点和优势,探索和研究“3+2”(三年医学专科教育+两年毕业后全科医师培训)的助理全科医师培养模式。提出包含1.5年理论基础课及实验实训、1.5年临床见习、社会实践及毕业实习和2年助理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两阶段三层次”培养模式。按照培养计划制定、教学内容遴选、教学模式改革、教学评价体系优化的思路,探讨构建助理全科医师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建设助理全科医师人才培养体系。
- 刘会范丁子钰王双凤徐玉生张睿喆张磊
- 关键词:医学教育教学改革课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