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星晨

作品数:12 被引量:57H指数:5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郑州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褪黑素
  • 5篇脊髓
  • 5篇脊髓损伤
  • 5篇黑素
  • 3篇腰椎
  • 3篇经皮内镜
  • 2篇腰背
  • 2篇椎管
  • 2篇椎管狭窄
  • 2篇椎管狭窄症
  • 2篇狭窄症
  • 2篇疗效
  • 2篇后路
  • 2篇急性脊髓损伤
  • 2篇骨折
  • 2篇白介素
  • 2篇大鼠急性脊髓...
  • 1篇单节段
  • 1篇性细胞
  • 1篇胸腰椎

机构

  • 10篇郑州大学第一...
  • 4篇郑州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北京积水潭医...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郑州市第二人...

作者

  • 12篇李星晨
  • 9篇徐玉生
  • 5篇王培松
  • 4篇曾冠楠
  • 4篇金伟林
  • 3篇苗金红
  • 2篇张松
  • 2篇马玉斐
  • 2篇崔浩
  • 1篇韩巍
  • 1篇张蕾
  • 1篇李广伟
  • 1篇白忠旭
  • 1篇赵文奎
  • 1篇王亚辉

传媒

  • 3篇郑州大学学报...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医药论坛杂志
  • 1篇中国现代医药...
  • 1篇骨科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褪黑素对脊髓损伤早期大鼠神经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通过观察褪黑素(MT)对脊髓损伤(SCI)早期大鼠体内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的影响,探讨MT治疗SCI的机制。方法:6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MT组和假手术组,每组20只。前2组以改良的Allen’sWD法建立脊髓T12水平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仅行椎板切除不损伤脊髓。MT组于术后10min腹腔注射MT100mg/kg,模型组则腹腔注射等体积无水乙醇。术后12h对3组大鼠进行BBB运动功能评分后处死,取血液检测NGF水平;取脊髓标本进行病理观察,RT-PCR法检测NGFmRNA,免疫组化SP法检测NGF蛋白。结果:模型组和MT组大鼠于术后均出现了严重的下肢神经功能障碍,2组的BBB运动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T组脊髓组织病理变化较模型组减轻。3组大鼠脊髓内NGFmRNA、NGF蛋白表达水平和血清NGF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36.819,321.762和122.707,P均<0.001),3者均在MT组中最高,SCI组次之,假手术组最低(P<0.01)。结论:MT可通过提高SCI大鼠体内NGF的表达减轻SCI。
徐玉生马玉斐李星晨曾冠楠
关键词:脊髓损伤褪黑素神经生长因子丙二醛
褪黑素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IL-6、IL-8、IL-10的影响
研究背景及目的:   脊髓损伤是由于创伤或者其他疾病引起的中枢神经的系统的损伤,常常带来局部或者全身的感觉及运动障碍,其病理生理过程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个连续的节段。两者是没有明显的界限。而在原发损伤过程中被认为是瞬间发...
李星晨
关键词:急性脊髓损伤褪黑素白介素-10白介素-8炎性细胞
褪黑素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的影响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褪黑素(MT)对脊髓损伤(SCI)大鼠体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108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Sham)组仅行椎板切除不损伤脊髓,SCI组与SCI+MT组采用改良的Allen's法建立SCI模型;SCI+MT组术后10 min腹腔注射MT(100 mg/kg),SCI组注射等量体积分数5%乙醇。术后12 h各组选6只取脊髓,采用HE染色法和免疫组化法分别观察脊髓组织的病理变化和TNF-α蛋白的表达情况。术后1、12、24、48、72 h,各组分别取6只大鼠,用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水平,RT-PCR法测定脊髓组织TNF-αmRNA的表达。结果:SCI+MT组病理改变较SCI组明显减轻。脊髓组织中TNF-α蛋白主要分布在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胞浆和胞核;3组TNF-α阳性细胞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04.239,P<0.001),其中SCI组最高,SCI+MT组次之,Sham组最低。各时间点3组血清TNF-α水平和脊髓组织中TNF-αmRNA的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SCI+MT组上述2指标低于SCI组,但仍高于Sham组(P<0.05)。结论:MT可能通过抑制TNF-α的表达水平减轻损伤脊髓的继发性炎症损伤。
徐玉生张松金伟林李星晨崔浩王培松文建国
关键词:脊髓损伤褪黑素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
经皮内镜可视化环锯治疗胸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可视化环锯治疗胸椎管狭窄症的手术特点和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采用经皮内镜可视化环锯治疗的37例单节段胸椎椎管狭窄症患者。其中男14例,女23例;年龄31~82岁,平均(57.6±11.8)岁;记录体位、住院时间、手术时长和出血量等。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改良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法对患者术前及末次情况进行评价,并计算改善率。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硬膜外血肿、切口感染及术后瘫痪。37例患者中,24例黄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ligamentum flavum,OLF)患者采用俯卧位;13例侧卧位手术患者中胸椎间盘突出(thoracic disc herniation,TDH)3例,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5例,OLF+OPLL 5例。住院时间(7.2±1.6)d,手术时长(96.5±20.0)min,出血量(41.9±10.8)mL。VAS评分由(7.0±0.9)分降低至(1.9±0.8)分;ODI由(41.7±2.1)改善至(16.1±1.7);JOA评分由(5.8±1.4)分提升至(8.6±1.4)分。术前术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内镜可视化环锯治疗胸椎管狭窄症时根据压迫的类型选择不同的体位,对椎管进行充分的减压,手术方式安全微创,术后疗效满意。
黄泓翰李星晨徐远志刘鋆宣张宁宁刘少林苗金红徐玉生
关键词:胸椎椎管狭窄经皮内镜
万古霉素和妥布霉素局部给药对大鼠下颌骨再生的影响
2024年
目的建立大鼠颌骨缺损模型,观察局部应用万古霉素和妥布霉素粉剂对体内骨再生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4只SD雄性大鼠分为4组,每组各6只。对照组无需给予抗生素,万古霉素组给予万古霉素88μg/g,妥布霉素组给予妥布霉素176μg/g,联合组给予万古霉素88μg/g和妥布霉素176μg/g。每只大鼠制作5 mm全厚度标准颌骨缺损模型,并分别在骨缺损处放置抗生素粉末。术后12周收集标本,通过微型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CT)分析缺损区骨体积/总骨体积比(BV/TV)、骨形成面积(BFA)和骨体积(BV)。再通过苏木精和伊红(HE)染色和马松染色进行组织学评估,分析骨再生情况。结果全部实验动物均无死亡,无万古霉素或妥布霉素相关毒性症状出现,伤口均愈合良好,无手术并发症及伤口感染。从micro-CT扫描分析,万古霉素组缺损区BV/TV、BFA、BV分别为(8.59±2.23)%、(10.33±2.01)%、(1.73±0.35)mm^(3),均小于对照组[(21.67±3.51)%、(27.55±2.60)%、(3.53±0.35)mm^(3)],而妥布霉素组BV/TV、BFA、BV分别为(45.03±3.20)%、(48.88±4.07)%、(9.06±0.56)mm^(3),均大于对照组,联合组缺损区BV/TV、BFA、BV分别为(22.67±4.04)%、(27.64±3.44)%、(3.41±0.33)mm^(3),均大于万古霉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联合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和马松染色支持micro-CT的扫描结果。万古霉素组的大鼠的每视野区成骨细胞数、骨组织百分比分别为(1.67±1.21)个、(3.83±1.47)%,均小于对照组[(6.33±1.03)个、(11.67±2.16)%],而妥布霉素组大鼠的每视野区成骨细胞数、骨组织百分比分别为(11.17±1.47)个、(29.50±2.81)%,均大于对照组,联合组大鼠的每视野区成骨细胞数、骨组织百分比分别为(6.33±0.82)个、(9.83±2.32)%,均大于万古霉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联合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骨缺损,推荐局部应�
于凌佳韩巍李星晨张蕾
关键词:万古霉素妥布霉素骨生成骨再生局部给药
后路经皮内镜颈椎间盘切除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远期疗效被引量:9
2021年
目的探讨后路经皮内镜颈椎间盘切除术(posterior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cervical discectomy,PPECD)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远期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我院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2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PPECD组30例和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ACDF组32例。对两组围术期指标以及临床疗效评分、颈椎曲度和病变椎间高度等进行比较。结果PPECD组手术时间更短,出血更少,住院时间更短;术后随访两组在VAS评分、NDI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DF组颈椎曲度Cobb角及病变椎间高度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PECD组则无明显变化。结论PPECD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中远期疗效与ACDF手术相似,并且手术时间更短,出血更少,住院时间更短等优点。
刘少林徐玉生李星晨黄泓翰刘鋆宣苗金红徐远志
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经皮内镜
褪黑素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褪黑素(MT)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自细胞介素-10(IL-10)表达的影响及其对损伤后炎症反应和神经修复的作用。方法选取成年SD大鼠108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脊髓损伤组、MT治疗组和假手术组,每组36只。脊髓损伤组和MT治疗组采用改良垂直打击(WD)法(打击量5×10g.cm)建立T12脊髓损伤模型,假手术组只切除T12椎板不损伤脊髓。脊髓损伤组和MT治疗组在脊髓损伤后10rain分别注射含5%乙醇的生理盐水和MT制剂(按大鼠体重100mg/kg计算)。分别于模型建立手术后6、12、18、24和48h从每组大鼠中按随机数字表选取6只大鼠,取脊髓标本及血液,并检测血清中IL-6、IL-8和IL-10含量及脊髓中IL-10mRNA的表达水平。术后18h时,再分别于3组中选取6只行主动脉灌流后取出脊髓标本甲醛固定,切片后行HE染色观察大体变化,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IL-10的表达特点。结果术后6、12、18、24和48h脊髓内IL-10mRNA水平和血清中IL-10含量对比,褪黑素治疗组均最高、脊髓损伤组次之、假手术组最低,各组间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应时间点脊髓损伤组的IL-6和IL-8水平最高、MT治疗组次之、假手术组最低,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8h脊髓标本中IL-10mRNA阳性细胞数(个/高倍视野)对比,MT治疗组最高(5.7±0.80)、脊髓损伤组次之(4.6±0.83),假手术组最低(3.8±0.77),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织形态学观察显示MT治疗后脊髓中央管及其周围的灰质IL-10水平改善。结论MT可以通过提高IL-10的表达及抑制IL-6和IL-8的表达来改善损伤后神经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和炎症反应来修复损伤神经。
徐玉生李星晨金伟林王培松曾冠楠张松崔浩
关键词:脊髓损伤褪黑素白介素
褪黑素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不同时期IL-10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探讨褪黑素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白细胞介素-10(IL-10)表达的影响,以及对损伤后炎症反应、神经修复的作用。方法:108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治疗组和对照组3组。前2组用改良的WD法建立T12脊髓损伤模型,对照组仅切除T12椎板不损伤脊髓。治疗组在脊髓损伤后10min注射褪黑素(100mg/kg),模型组注射等量的体积分数5%乙醇。术后第1、2、3、5、7天对3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检测血清中IL-10含量和脊髓中IL-10mRNA的水平。3d时各组选6只行主动脉灌流,后取脊髓进行HE染色,免疫组化SP法染色观察IL-10的表达特点。结果: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术后均出现了严重的下肢神经功能障碍,BBB运动功能评分早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5天、7天两组运动功能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同时间点治疗组脊髓内IL-10mRNA水平均高于模型组和对照组,这与血清中IL-10含量及表达IL-10阳性细胞数结果一致,均有治疗组最高、模型组次之、对照组最低,各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组化见IL-10在中央管室管膜细胞、神经细胞、神经胶质细胞胞浆中分布较多。结论:褪黑素可能通过提高中央管周围内皮细胞、神经细胞、胶质细胞对IL-10的分泌来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和炎症反应。
徐玉生李星晨金伟林马玉斐曾冠楠王培松
关键词:脊髓损伤褪黑素白细胞介素-10
早期腰背肌功能锻炼对腰椎术后功能恢复临床分析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探讨合理的腰背肌功能锻炼对腰椎术后并发腰背肌痉挛性疼痛疗效。方法对52例LDH患者进行分组,手术方式及内置物均相同,观察组27例,术后早期采取系统的腰背肌功能锻炼;对照组25例,术后单纯应用药物营养支持治疗。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腰痛、双下肢麻木、酸沉症状均较术前明显好转,其中通过合理规范的康复支持治疗,观察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系统的腰背肌功能锻炼可明显改善LDH术后腰背部疼痛症状,对腰背肌衰弱综合征及腰椎不稳有明显的预防作用。
曾冠楠徐玉生李星晨金伟林王培松
关键词:腰椎术后腰背肌功能锻炼
经皮内镜下与传统后路腰椎融合术治疗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对比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比较经皮内镜下腰椎椎间融合术(endoscopic lumbar interbody fusion,Endo⁃LIF)与传统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DLSS)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74例DLSS病人,根据手术方式分为Endo⁃LIF组(38例)和PLIF组(36例)。比较两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围术期资料。临床评价指标为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影像学评价指标为椎间隙高度、腰椎前凸角及融合率。结果Endo⁃LIF组手术时间长于PLIF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P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do⁃LIF组术后1周及3个月的腰痛VAS评分、术后3个月及6个月的ODI均低于P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术后椎间隙高度、腰椎前凸角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74例病人随访(30.86±3.46)个月(26~38个月)。术后1年随访时按Birdwell标准评价,两组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ndo⁃LIF组有2例术后下肢麻木,PLIF组有1例硬膜囊撕裂及1例切口表浅感染。结论与PLIF相比,采用Endo⁃LIF治疗DLSS具有创伤小、早期腰痛改善明显、术后功能恢复快等优势,但两者在并发症发生率、融合率等方面并无差异。
刘鋆宣李星晨徐玉生徐远志黄泓翰陈小鑫杨东林
关键词:腰椎管狭窄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