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建生

作品数:12 被引量:187H指数:4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脓毒
  • 5篇脓毒症
  • 5篇脓毒症大鼠
  • 4篇海马
  • 4篇核因子
  • 3篇通气
  • 3篇内毒
  • 3篇内毒素
  • 3篇海马组织
  • 3篇高频振荡
  • 2篇炎症介质
  • 2篇氧化氮
  • 2篇液体通气
  • 2篇一氧化氮
  • 2篇手足
  • 2篇手足口
  • 2篇手足口病
  • 2篇迁移
  • 2篇迁移率
  • 2篇重症手足口病

机构

  • 12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广州市儿童医...
  • 2篇复旦大学
  • 2篇北京地坛医院
  • 2篇山东省立医院
  • 2篇阜阳市第二人...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市第一中...

作者

  • 12篇曾建生
  • 6篇樊寻梅
  • 5篇陈贤楠
  • 5篇武志远
  • 5篇耿荣
  • 2篇李兴旺
  • 2篇陆国平
  • 2篇冉献贵
  • 1篇崔乃杰
  • 1篇邹丽萍
  • 1篇徐赛英
  • 1篇王雷
  • 1篇高玉兴
  • 1篇刘红
  • 1篇付强
  • 1篇何时军
  • 1篇李耿
  • 1篇吴冀川
  • 1篇曾津津
  • 1篇齐宇洁

传媒

  • 3篇实用儿科临床...
  • 2篇中国小儿急救...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临床儿科杂志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3
  • 1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剂量氢化可的松对脓毒症大鼠早、晚期炎症介质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 研究小剂量氢化可的松(HC)对内毒素(LPS)诱导的脓毒症大鼠早、晚期炎症介质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7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A组)8只、模型组(B组)32只、小剂量HC干预组(C组)32只。B组和C组设立2、8、16、24h四个时段点,每个时段点各8只(相应的8个亚组用B2、138、B16、B24及C2、C18、C16、C24表示)。腹腔注射LPS(1mg/kg)建立脓毒症大鼠模型,C组腹腔注射LPS后即刻尾静脉注射小剂量HC(6mg/kg),分别在注射后2、8、16、24h分时段采集各组大鼠血清,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各组血清TNF-α和IL-1β含量。采集各组大鼠海马组织5mg,制备细胞总蛋白质,进行蛋白质电泳及蛋白免疫印迹分析,检测高迁移率蛋白(HMG)B1水平。结果 各组血清TNF-α、IL-1β水平均以B2组为高,与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C2组与B2组比较下降明显,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其余各组TNF-α,IL-1β水平与A组及同时点两两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海马组织可见微量HMGB1表达;B组在B8表达量始增加,以B16、]324为高(P〈0.05)。B组HMGBl表达有持续增加趋势。C组HMGB1表达较B组呈减少趋势,以C16、C24组减少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小剂量HC对早、晚期炎症介质TNF-α,IL-1β、HMGB1的表达有明显抑制作用。
武志远曾建生樊寻梅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Β内毒素脓毒症
危重症手足口病(EV71感染)诊治体会被引量:160
2008年
新型肠道病毒EV71感染及其引发的手足口病近年在全国多个地区爆发疫情,导致部分婴幼儿的死亡和致残。新型肠道病毒EV71感染与CAl6感染不同的特点是神经系统并发症比例特别高,主要并发症包括脑炎、脑脊髓炎、无菌性脑膜炎、肺水肿或肺出血和循环衰竭,
陆国平李兴旺吕勇高玉兴曾建生冉献贵
关键词:手足口病神经系统并发症危重症无菌性脑膜炎EV71肠道病毒
小剂量氢化可的松对脓毒症大鼠脑功能障碍的影响及机制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研究小剂量氢化可的松(HC)对内毒素诱导的脓毒症大鼠脑功能障碍的影响及核因子κB(NFκB)信号转导途径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5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A组)6只、模型组(B组)24只、小剂量HC干预组(C组)24只。腹腔注射LPS(1mg kg)建立脓毒症大鼠模型,尾静脉注射HC6mg kg作为干预,分别于注射后2、8、16、24h麻醉并灌注固定取脑。B组和C组每时段各6只。观察大鼠行为学改变;尼氏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组织学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及医学图像分析系统检测大鼠海马NFκB,IκB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行为学改变较明显,表现嗜睡、拒食、呼吸增快、竖毛、体重下降;尼氏染色病理变化明显;NFκB表达较对照组显著上调(P<0.05),IκB表达先降低后逐渐上升,较对照组也明显增加(P<0.05),8h时段最高;干预组:大鼠行为学改变、尼氏染色结果均较模型组轻;海马NFκB表达较模型组显著下调(P<0.05);IκB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小剂量HC可通过诱生IκB抑制NFκB的表达,进而调控LPS诱导的脓毒症脑组织学改变和脑功能障碍,NFκB信号转导途径在其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武志远曾建生樊寻梅
关键词:核因子-ΚB内毒素脓毒症海马
小剂量氢化可的松对脓毒症大鼠海马组织HMGB1表达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研究小剂量氢化可的松(HC)对内毒素(LPS)诱导的脓毒症大鼠晚期炎症介质高迁移率蛋白B-1(HMGB1)表达的影响及核因子κB(NF-κB)信号转导途径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实验用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小剂量HC干预组(C组)。B组和C组设立2、8、16、24四个时段点,分别为B2、B8、B16、B24、C2、C8、C16、C24组。腹腔注射LPS(1mg/kg)建立脓毒症大鼠模型,尾静脉注射小剂量HC(6mg/kg)作为干预。72只大鼠每组8只采集各组大鼠海马组织,进行蛋白免疫印迹分析检测HMGB1水平。54只大鼠每组6只,采用免疫组化SP法及医学图像分析系统检测大鼠海马NF-κB、IκB的表达。结果HMGB1在A组可见微量表达,B8组表达量始增加,以B16、B24组为高(P<0.05),B组HMGB1表达有持续增加趋势。C组HMGB1表达较B组呈减少趋势,以C16、C24组减少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NF-κB表达较A组显著上调,以B8组最高(P<0.05),IκB表达先降低后逐步上升,较A组也明显增加,以B24组为高(P<0.05),C组NF-κB表达较B组显著下调,以C2、C8组为著(P<0.05);IκB表达较B组明显增加,以C8、C16、C24组为著(P<0.05)。结论小剂量HC对晚期炎症介质HMGB1有明显抑制作用,NF-κB信号转导途径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
武志远曾建生樊寻梅
关键词:脓毒症核因子-ΚB
小剂量氢化可的松对脓毒症大鼠海马组织HMGB1表达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目的:研究小剂量氢化可的松(HC)对内毒素(LPS)诱导的脓毒症大鼠晚期炎症介质HMGB1表达的影响及核因子κB(NF-κB)信号转导途径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实验用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A组)、...
武志远曾建生樊寻梅
关键词:脓毒症海马组织炎症介质核因子ΚB信号转导
文献传递
小剂量氢化可的松对脓毒症大鼠海马组织核因子κB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0
2006年
目的研究小剂量氢化可的松(HC)对内毒素诱导的脓毒症大鼠海马组织核因子-κB(NF-κB)、抑制因子κB(IκB)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5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6只,模型组(B组)24只、小剂量HC干预组(C组)24只。腹腔注射脂多糖(LPS)1 mg/kg建立脓毒症大鼠模型,尾静脉注射小剂量HC(6 mg/kg)作为干预,分别在注射后2、8、16、24 h分时段麻醉并灌注固定取脑。B组和C组每个时段点各6只。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医学图像分析系统检测大鼠海马NF-κBI、κB的表达。结果模型组NF-κB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显著上调(P<0.05),IκB表达先降低后逐步上升,较对照组亦明显增加(P<0.05),以8 h为最高;干预组海马NF-κB表达较模型组显著下调(P<0.05);IκB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小剂量HC可通过诱生IκB来抑制NF-κB的表达,进而调控LPS诱导的脓毒症脑功能障碍,NF-κB信号转导途径在其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武志远曾建生樊寻梅
关键词:核因子KB内毒素脓毒症海马
出血性休克与脑病综合征4例被引量:3
2008年
耿荣陈贤楠王雷何时军曾建生曾津津孙国强徐赛英邹丽萍
关键词:儿童
高频振荡通气的系列实验研究和初步临床应用
陈贤楠耿荣李克华樊寻梅刘红曾建生
该课题属医学临床应用的高新技术,目的是通过呼吸支持技术中适宜技术和高新技术结合,更适合临床应用并取得更好效果。在前期研究基础上,该研究将上述三种呼吸支持方式进行联合应用,以期综合性、迅速地发挥各自优点,避免单独应用时的副...
关键词:
关键词:高频振荡通气一氧化氮液体通气
高频振荡通气结合一氧化氮吸入对急性肺损伤兔氧合的影响
1999年
目的 判断高频振荡通气(HFO)伴低浓度一氧化氮(NO) 吸入对急性肺损伤家兔气体交换和血液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 用37 ℃温盐水反复进行支气管灌洗(按每次30 ml/kg)制成急性肺损伤模型。应用高频振荡呼吸机和1×10-6NO吸入对10 只急性肺损伤家兔进行实验性治疗,并测定肺力学、血液动力学等参数。结果 HFO+ NO 与急性肺损伤基础值比较:PaO2/FiO2 比值由156±32 上升至405±48(P< 0-01)、氧合指数(OI)和肺内动静脉分流量(Qs/Qt) 分别由7-8 ±1-7 和0-41±0-06 下降至3-7 ±0-8 和0-30±0-05( P均< 0-01)。HFO+ NO 与单纯HFO 比较:PaO2/FiO2 比值由379±86 上升至405±48( P< 0-05) 、OI和Qs/Qt 分别由5-8 ±1-9 和0-35 ±0-06 下降至3-7 ±0-8 和0-30±0-05(P均<0-05) 。结论 HFO+ NO吸入可改善急性肺损伤兔的氧合,肺内分流减少,吸入1×10-6 NO有效。应用本系统质量流量控制器,可以在高频振荡通气时提供稳定浓度的NO气体。
耿荣陈贤楠吴冀川曾建生王莹
关键词:高频通气一氧化氮吸入法
危重症手足口病(EV71感染)诊治--安徽阜阳工作体会
新型肠道病毒EV71感染及其引发的手足口病近年在全国多个地区爆发疫情,导致部分婴幼儿的死亡和致残。新型肠道病毒EV71感染与CA16感染不同的特点是神经系统并发症比例特别高。本文探讨了危重症手足口病(EV71感染)的发病...
陆国平李兴旺吕勇高玉兴曾建生冉献贵
关键词:危重症手足口病EV71感染肠道病毒抗病毒治疗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