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懿

作品数:12 被引量:98H指数:5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博士研究生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疫苗
  • 4篇基因
  • 4篇DNA疫苗
  • 3篇多态
  • 3篇肿瘤坏死因子
  • 3篇肿瘤坏死因子...
  • 3篇免疫
  • 3篇抗原
  • 3篇坏死因子
  • 3篇基因表达
  • 2篇多态性
  • 2篇乙肝
  • 2篇易感
  • 2篇易感性
  • 2篇疫病
  • 2篇强直
  • 2篇强直性
  • 2篇强直性脊柱炎
  • 2篇猪囊尾蚴
  • 2篇尾蚴

机构

  • 11篇第二军医大学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11篇林懿
  • 11篇孙树汉
  • 7篇陈蕊雯
  • 5篇郭瀛军
  • 3篇陈祖欢
  • 3篇杨波
  • 3篇段世伟
  • 3篇蔡青
  • 3篇韩星海
  • 2篇胡振林
  • 2篇吴丹
  • 2篇周凤娟
  • 2篇张洪英
  • 2篇戴建新
  • 1篇杨湘越
  • 1篇王庆敏
  • 1篇张毅
  • 1篇冯国鄞
  • 1篇施柯
  • 1篇陈琦

传媒

  • 8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中国寄生虫学...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年份

  • 1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2
  • 3篇2000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猪囊尾蚴抗原cC1在大肠杆菌中的克隆及高效表达被引量:25
2000年
[目的 ]在大肠杆菌中克隆及高效表达猪囊尾蚴抗原cC1。 [方法 ]将cC1cDNA片段以BamHI和PstI克隆到pGEM 3Z载体 ,改换限制性内切酶位点成BamHI和PstI,加上人工接头PstI BamHI XhoI后 ,克隆到pGEX 5T ,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载体pGE X5T cC1。 [结果 ]培养 3h、IPTG诱导 6h ,cC1表达量最高 ,表达量占细菌总量的 5 7% ,Westernblotting结果表明猪囊尾蚴抗原cC1蛋白与囊尾蚴病猪血清有特异性的结合条带。 [结论 ]猪囊尾蚴抗原cC1在大肠杆菌中获得高效表达。
陈蕊雯林懿孙树汉
关键词:囊尾蚴抗原基因表达克隆大肠杆菌
口蹄疫病毒融合表位基因在pET原核系统的高表达及产物的纯化被引量:2
2003年
构建口蹄疫融合表位基因 - SG表达载体 p ET- SG,转化重组子与 K80 2 ,新鲜过夜菌以 2 %接种量接种 2 YT培养液 ,37℃培养 2 h后用 IPTG诱导 ,每隔 1h取样 ,共 8h。根据 SDS- PAGE结果 ,口蹄疫融合表位基因 - SG在 p ET原核表达系统可获得较高表达 ,用 IPTG诱导 4 h蛋白表达量最高 ,用 Ni+柱亲和层析可得到较纯蛋白。
陈祖欢张洪英郭瀛军林懿朱维佳孙树汉
关键词:口蹄疫病毒基因表达纯化
乙肝核心抗原DNA疫苗的构建及其免疫原性分析被引量:1
2000年
目的 :构建 HBV核心抗原 DNA疫苗 ,并探讨其在实验动物体内的表达及其免疫原性。方法 :采用 PCR法从 HBV全基因 DNA中获得核心抗原 DNA片段 ,并将其重组到 pc DNA3载体。以此为候选疫苗分别免疫小鼠和树 ,并检测其抗HBc Ig G。结果 :构建了乙肝核心抗原候选核酸疫苗 pc DNA3- HBc。免疫接种该疫苗后第 2周抗 HBc Ig G水平开始升高 ,小鼠至第 9周 ,树至第 7周升至峰值。结论 :构建的 pc DNA3- HBc
陈蕊雯林懿戴建新周凤娟孙树汉
关键词:乙型肝炎核心抗原乙型肝炎HBV
猪囊尾蚴抗原DNA疫苗诱导的免疫保护效应被引量:43
2000年
目的 :观察猪囊尾蚴保护性抗原 c C1DNA疫苗诱导的小鼠免疫应答 ,及对仔猪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 :将全长 c C1c DNA插入真核表达质粒载体 pc DNA3,构建了重组质粒 p3- c C1,肌注小鼠 ,EL ISA检测小鼠血清抗 c C1抗体 Ig G及 Ig G2 a水平 ,并进行仔猪的免疫保护实验。结果 :免疫小鼠第 3周出现特异性 Ig G应答 ,第 8周 Ig G水平达到最高 ;小鼠血清的 Ig G2 a检测显示 ,第 2周 Ig G2 a应答即为阳性 ,且长时间保持较高应答水平。用该疫苗免疫仔猪使其获得了 73%的保护率。结论 :猪囊尾蚴保护性抗原 c C1DNA疫苗能有效诱导仔猪的免疫保护效应。
吴丹郭瀛军林懿孙树汉
关键词:猪囊尾蚴免疫保护
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多态性对强直性脊柱炎发病易感性和临床病变程度的影响(英文)被引量:3
2005年
背景: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多态性与强直性脊柱炎发生与发展的关系是近年强直性脊柱炎遗传学研究的热点。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启动子-238和-308位点多态性对强直性脊柱炎发病易感性和病变程度的影响。设计:病例-对照观察。单位: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风湿免疫科。对象:随机选择1999-01/2003-12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108例,各对象间均无血缘关系。男女比为5.3∶1;年龄13~71(30±12)岁,根据骶髂关节破坏程度X射线片评估为Ⅰ~Ⅳ级。另从解放军上海血站(长海医院)随机选取100名健康献血者作为对照,年龄19~56(33±9)岁,男女比为4.9∶1,参与者均知情同意。方法:每例参与者取外周血,加乙二胺四乙酸A抗凝后进行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启动子的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和纯化;对聚合酶链反应产物测序,并用Chromas1.62软件展示分析DNA测序结果。②以X射线骶髂关节片分级和肿瘤坏死因子α-308位点(G/C)和(G/A)的对应值评估其对疾病程度的影响。主要观察指标:以DNA直接测序法对-238和-308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并分析基因类型与疾病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结果:①肿瘤坏死因子α-238G/G基因型和-238G/A基因型:强直性脊柱炎组有106例(98.1%)和2例(1.9%),正常对照组有95例(95.0%)和5例(5.0%),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②肿瘤坏死因子α-308.1.1(G/G)基因型和-308.1.2(G/A)基因型:强直性脊柱炎组有89例(82.4%)和19例(17.6%),正常对照组中有85例(85.0%)和14例(14.0%)。两组比较亦无显著性差异。③根据骶髂关节X射线分级判定疾病严重程度与肿瘤坏死因子α-308位点G/G和G/A基因型之间的关系:强直性脊柱炎患者X射线片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时,(G/G)型为3/35/40/11例,(G/A)型为1/12/6/0例。两组差异比较意义显著(χ2GMH=4.77,P<0.05)。结论:在观察对象中未发现肿瘤坏死因子α基�
韩星海陈蕊雯段世伟杨波蔡青林懿孙树汉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疾病易感性
肿瘤坏死因子α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强直性脊柱炎的关联分析被引量:18
2004年
目的 :在中国汉族强直性脊柱炎 (AS)患者中 ,检测 TNF- α基因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 (SNPs)。 方法 :在 1 0 7例 AS患者和 1 1 6名正常对照中 ,用直接测序法和实时动态荧光 PCR结合等位基因特异扩增 ,对 TNF- α基因中的 3个启动子上的 SNPs(- 1 0 31 T/ C,- 86 3C/ A,- 85 7C/ T)和 2个内含子上的 SNPs(内含子 1的 +1 2 3C/ T和内含子 3的 +5 1 A/ G)进行基因分型 ,分析单个位点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是否与 AS相关。用单倍型推测软件计算上述位点单倍体型频率的分布 ,分析这些单倍体型是否与 AS的发病有关。 结果 :在 AS患者中 ,TNF- α的 - 85 7T和 - 86 3A的等位基因频率及它们的基因型频率显著性地超过健康对照组 ,经 Bonferroni校正后仍为阳性。对启动子上 3个 SNPs位点的两两和 3个位点组合的单倍体型频率分析表明 ,其在 AS患者和对照组中也均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 (P<0 .0 1 )。在 3个位点推测的单倍体型中 ,AS患者增加最显著的是TNF- 1 0 31 T/- 86 3C/- 857T单倍体型。 结论 :TNF-α基因上 2个 SNPs及单倍体型与中国汉族
陈蕊雯段世伟蔡青杨波林懿陈琦冯国鄞韩星海贺林孙树汉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Α单核苷酸多态性汉族人强直性脊柱炎单倍体型
口蹄疫病毒融合表位基因在原核及真核表达系统中的正确表达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在体外检测口蹄疫病毒融合表位基因的表达。方法: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口蹄疫病毒融合表位基因SG,采用Western印迹分析和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该基因在原核系统和真核系统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得到不同表位组合的融合表达克隆,37℃培养2h后用IPTG诱导5h,融合蛋白在2×YT培养液中得到高效表达;全菌中相应蛋白条带与阳性抗体呈阳性反应,阳性反应强弱基本与表位特性及数量有关;得到4个P815细胞阳性克隆,培养上清、细胞膜和细胞质的抗原均为阳性,其中培养上清中浓度较低,细胞膜和细胞质中浓度较高。结论:CAD的融合表位基因在原核和真核系统均得到正确表达;CAD对于表位研究的设计很有帮助。
张洪英郭瀛军陈祖欢林懿孙树汉
关键词:口蹄疫病毒表位原核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
乙肝DNA疫苗pVAX-PS对树鼩的免疫保护作用
2003年
目的:以树(鼠句)为实验对象研究乙肝DNA疫苗接种后所产生的免疫应答及对乙肝病毒攻击的保护作用。方法:以PCR法从adr亚型乙肝患者血清的病毒基因组中扩增含乙肝病毒的PreS2+S基因,插入pVAX1载体构建乙肝DNA疫苗pVAX-PS,并以此为候选疫苗,从股四头肌接种免疫树(鼠句)。免疫接种方式为肌注2次,间隔2周。用ELISA法分析DNA免疫诱导的抗体水平及阳转率。DNA免疫后部分树(鼠句)用乙肝患者(HBsA+,HBeAg+,HBcAb+)血清进行病毒攻击实验,通过检测乙肝感染的备种血清学指标及肝组织病理的变化来评价DNA疫苗的免疫保护作用。结果:DNA疫苗免疫2周后开始检出HBsAB,6周后达到峰值,8周后所有免疫接种树(鼠句)抗体阳转;与阴性对照组相比,DNA疫苗免疫使乙肝病毒攻击所致的各项血清学指标阳转率明显降低,肝脏病理性损伤明显减轻。结论:乙肝DNA疫苗pVAX-PS免疫树(鼠句)后诱发明显的体液免疫应答,并对乙肝病毒感染提供有效的保护作用。
周凤娟胡振林戴建新施柯陈蕊雯林懿孙树汉
关键词:DNA疫苗树鼩免疫保护作用免疫应答
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多态性对强直性脊柱炎的易感性和临床表现型的影响被引量:13
2004年
目的 :探讨 TNF- α基因启动子 - 2 38和 - 30 8位点多态性对强直性脊柱炎 (AS)易感性和临床表现型的影响。方法 :采用 DNA直接测序法 ,对 1 0 8例 AS患者和 1 0 0名正常对照者 TNF- α- 2 38和 - 30 8位点进行基因分型 ,并分析基因型与疾病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结果 :AS组 TNF-α - 2 38G/ G基因型有 1 0 6例 (98.1 % ) ,- 2 38G/ A基因型有 2例 (1 .9% ) ,正常对照组两种基因型分别有 95例 (95 .0 % )和 5例 (5 .0 % ) ,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AS组 TNF-α - 30 8.1 .1 (G/ G)基因型有 89例 (82 .4 % ) ,- 30 8.1 .2 (G/ A)基因型有 1 9例 (1 7.6 % ) ,正常对照组中 - 30 8.1 .1 (G/ G)有 85例 (85 .0 % ) ,- 30 8.1 .2 (G/ A)有 1 4例 (1 4 .0 % ) ,- 30 8.2 .2 (A/ A)有 1例 (1 .0 % ) ,两组比较亦无显著性差异。 AS患者根据 X线判定的疾病严重程度在TNF-α - 30 8位点 G/ G、G/ A基因型之间有显著的不同 ,- 30 8.1 .2 (G/ A)基因型发病较轻 (P<0 .0 5 )。 结论 :在所研究的人群中未发现 TNF-α基因启动子 - 2 38和 - 30 8位点多态性与 AS的易感性相关 ,但 TNF-α基因启动子 - 30
杨波陈蕊雯段世伟韩星海蔡青林懿孙树汉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多态性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表现型疾病易感性
膜联蛋白家族新成员AnxB1的基因表达、结构、功能及药用活性研究
孙树汉郭瀛军颜宏利胡振林陈蕊雯张毅吴丹王庆敏林懿杨湘越
课题来源与背景:  该课题涉及内容由以下基金提供部分资助:  1. 人、猪共患囊虫病核酸疫苗的中试研究(国家九五“863”计划资助项目:101-06-05-04)。  2. 人、猪囊虫病核酸疫苗安全性评价及环境释放试验(...
关键词:
关键词:膜联蛋白磷脂结合蛋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