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伟伟

作品数:28 被引量:166H指数:10
供职机构: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上海市教委科研基金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农业科学
  • 7篇生物学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性腺
  • 5篇控制区
  • 4篇养殖
  • 4篇鱼类
  • 4篇罗非鱼
  • 3篇生物信息
  • 3篇生物信息学
  • 3篇尼罗
  • 3篇尼罗罗非鱼
  • 3篇斑鳜
  • 2篇断奶
  • 2篇断奶仔猪
  • 2篇亚科
  • 2篇生物信息学分...
  • 2篇水产
  • 2篇泥鳅
  • 2篇群体遗传变异
  • 2篇仔猪
  • 2篇稀有
  • 2篇系统发育

机构

  • 21篇山西农业大学
  • 8篇上海水产大学
  • 3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山西省水产育...

作者

  • 28篇王伟伟
  • 10篇赵金良
  • 9篇李思发
  • 6篇刘青
  • 5篇蔡完其
  • 5篇刘少贞
  • 4篇郝瑞荣
  • 3篇宋晶
  • 2篇李宝钧
  • 2篇赵丽丽
  • 2篇高俊杰
  • 1篇任有蛇
  • 1篇刘文忠
  • 1篇乔利英
  • 1篇刘建华
  • 1篇李学军
  • 1篇王向敏
  • 1篇高文伟
  • 1篇魏琳琳
  • 1篇赵家奇

传媒

  • 3篇上海水产大学...
  • 3篇中国畜牧杂志
  • 2篇山西农业大学...
  • 2篇水产学杂志
  • 2篇生态毒理学报
  • 1篇Curren...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Journa...
  • 1篇湖泊科学
  • 1篇淡水渔业
  • 1篇Zoolog...
  • 1篇水产科学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畜牧与饲料科...
  • 1篇当代教育理论...
  • 1篇科教文汇
  • 1篇家畜生态学报
  • 1篇现代农业科学
  • 1篇水生态学杂志
  • 1篇北京农业(下...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19
  • 5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2
  • 3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5篇2006
  • 1篇2005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绵羊CCCH型锌指蛋白基因ZC3H10的mRNA表达研究
2019年
为探明ZC3H10基因在绵羊组织及前体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mRNA表达规律,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分析ZC3H10在绵羊肾周脂肪、皮下脂肪和尾部脂肪组织的表达模式。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ZC3H10在成体绵羊脂肪组织以及心脏、肾、肝、肺、脾、小肠和肌肉(背最长肌)8种不同器官组织的mRNA表达水平,测定其在体外前体脂肪细胞分化0、2、4、6、8、10 d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ZC3H10在绵羊3个脂肪组织部位均有高水平的mRNA表达,且与脂肪沉积相关基因FABP4和ADIPOQ有相似表达特征;ZC3H10在所检测的组织均有mRNA表达,其在前体脂肪细胞分化0 d的mRNA表达显著高于其他时间点,分化10 d的表达显著低于其他时间点。绵羊ZC3H10 mRNA高表达于脂肪组织,也表达于其他多种器官组织,且在前体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呈表达下调趋势,可能在脂肪代谢和脂肪细胞分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李宝钧刘少贞任有蛇乔利英刘建华王伟伟刘文忠
关键词:绵羊锌指蛋白MRNA表达
泥鳅的生物学特性和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被引量:11
2009年
泥鳅是分布广、数量多的杂食性淡水食用鱼,其适应性强、疾病少、成活率高,且繁殖力强,有较高的食疗作用和药用价值。本文从形态特征、生态特性、食性、生长等方面系统介绍了泥鳅的生物学特性,全面介绍了泥鳅亲鱼的选育、人工催产以及苗种培育技术,为泥鳅的人工养殖提供参考资料。
王伟伟
关键词:泥鳅生物学特性人工繁殖苗种培育
提高水产专业教学生产实习质量的探讨被引量:10
2009年
从水产专业教学生产实习的特点、重要性和必要性等方面出发,探讨了教学生产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改革创新和提高效果的途径,为今后的教学生产实习及相关课程的实践教学奠定基础。
郝瑞荣王伟伟
关键词:水产专业
miR-17-5p在尼罗罗非鱼性腺中的表达及其对雌激素的应答反应特征
2022年
MiR-17-5p是在多种动物组织中广泛表达的一种miRNA,参与机体的性腺发育及繁殖等。本研究采用RT-qPCR方法检测miR-17-5p在60日龄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幼鱼精巢和卵巢中的差异表达及其对雌二醇的应答反应特性,并对其交集靶基因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 pathway分析。结果表明:miR-17-5p在尼罗罗非鱼幼鱼的精巢和卵巢中均有表达,卵巢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精巢中(P<0.01)。雌二醇用无水乙醇溶解后,再与芝麻油按照体积比1∶10稀释后,给体质量(43.1±0.2)g的尼罗罗非鱼腹腔注射浓度为10 mg/kg体质量。对照组注射无水乙醇与芝麻油(体积比1∶10)的混合液,2 d、7 d、14 d、21 d、28 d后取样。结果发现,雌二醇处理的尼罗罗非鱼精巢和卵巢中miR-17-5p的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GO富集分析表明,miR-17-5p的靶基因参与生长、发育、代谢和蛋白质修饰等相关过程,且多个靶基因富集到了与繁殖相关的经典WNT信号通路。KEGG pathway分析表明,miR-17-5p的多个靶基因富集于MAPK、TGF-beta、WNT和孕酮调节的卵母细胞成熟等通路。这些通路均与性腺发育和繁殖相关。本研究可为探究miR-17-5p在鱼类性别控制和性腺发育等过程的功能和分子机理提供基础数据。
安丽霞吴小叶王伟伟
关键词:尼罗罗非鱼性腺雌二醇
斑鳜不同地理群体遗传变异的AFLP分析被引量:20
2009年
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Steindachner)为东亚地区特有的淡水名贵经济鱼类。受生态环境破坏和渔业捕捞过度的影响,斑鳜野生资源已呈下降趋势。为探明我国斑鳜不同地理群体的遗传背景,采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研究了鸭绿江、海河、长江、钱塘江、闽江、西江6个地理群体的遗传特征和群体分化。斑鳜65尾个体中,8对引物组合共扩增出211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26条,多态比例为59.7%,并观察到一些群体的特异性条带。群体内的遗传变异以长江群体最大(6.7%),群体间的遗传距离明显大于群体内的遗传距离。AMOVA分析表明,斑鳜6群体间的总遗传分化指数Fst=0.7850(p<0.01),群体间遗传分化极显著。聚类分析表明:斑鳜不同群体内的所有个体均单独聚群,6个地理群体明显分为南北两大群,鸭绿江群体和海河群体聚为一支,长江、钱塘江、闽江和西江四个群体聚为另一支。斑鳜较高水平的遗传变异与其地理分布范围广,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下积累了大量突变有关。不同地理群体间已产生了明显的遗传分化,其遗传亲缘关系与其地理分布格局基本一致,推测横亘于我国内陆中部地区、呈东西走向的秦岭山脉的形成可能是东亚斑鳜最先出现南北间群体分化的主要原因。
王伟伟赵金良李思发王传杰
关键词:斑鳜AFLP
17α-甲基睾酮对稀有鮈鲫肝脏脂质代谢的影响被引量:1
2021年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环境影响十分严重,绝大部分进入水环境,危害水生生物健康,进而影响人类健康。17α-甲基睾酮(17α-methyltestosterone,MT)是一种常见的环境雄激素,但在鱼体内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为了探究MT对鱼类肝脏脂质代谢的影响,采用不同浓度的MT(0、25、50和100 ng·L^(-1))处理864尾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分别在7、14和21 d取肝脏样品。用石蜡组织切片(H-E染色)研究MT对稀有鮈鲫肝脏组织的影响;用RT-qPCR检测4个内参基因的稳定性及5个脂质代谢相关基因(acaca、acacb、fasn、gpat1和cpt1α)的mRNA表达;用ELISA法测定肝脏中甘油三酯的含量。结果表明,MT会对稀有鮈鲫肝脏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50 ng·L^(-1)MT处理14 d,肝脏组织损伤最明显。25 ng·L^(-1)和50 ng·L^(-1)MT处理14 d,相关基因的表达均显著变化(P<0.05)。mRNA表达与组织学结果均表明50 ng·L^(-1)MT对稀有鮈鲫肝脏影响最为显著。100 ng·L^(-1)MT处理21 d,acaca、cpt1α和gpat1基因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MT对雌鱼肝脏甘油三酯影响较雄鱼大。综上,MT通过影响肝脏脂质代谢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干扰了稀有鮈鲫肝脏脂质代谢过程,进而对肝脏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由于MT在不同性别鱼体内的代谢途径不同,推测MT在稀有鮈鲫体内可能被芳香化为雌激素(ME),从而发挥部分雌激素作用。
刘少贞杨琼周俊亮曹信瑜陈越刘青王伟伟宋晶
关键词:脂质代谢肝脏RT-QPCR
罗氏沼虾及蔬菜在日光温室内不同养殖系统中生产性能的比较研究
2021年
本试验研究了两种常规日光温室内(综合种养系统和土工膜覆盖池)和一种室内循环水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与小白菜Brassca campestris、早熟大白菜Beassica pekinensis Rupr.等虾菜共生系统的生产效能。温室大棚内综合种养系统为钢架吊装固定的轴长6 m×3 m的椭圆形PVC框架鱼池,上面固定串联并列的6根相通种植管道(内径9.3 cm,长3.03 m),管道向上面打孔作栽培孔,左侧3根管道中放有火山岩、陶粒和微生物附着生长提供载体,右3根则无基质。框架鱼池内配备潜水泵(开40 min/h,关20 min/h)、过滤器、增氧机及水气输送管等装置。潜水泵将养殖水提升至高位过滤桶后自流至栽培管道内,流回养殖池内。微孔增氧管曝气。整套试验系统水流量为1.5 m;/h,循环率为2.5次/d,栽培区水流速约为3.68 m/min。土工膜覆盖池为渔业用的HDPE土工膜全部覆盖的10 m×5 m×1.5 m,设于同一日光温室大棚内,池内微孔底部增氧与种养系统同步启闭。土工膜覆盖池内微孔底部增氧与种养系统同步启闭。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为12个40 cm×30 cm×30 cm养殖箱,上下三层,在向阳的室内,自然光照,单独进排水,有循环过滤、增氧、温控设备。综合种养系统、土工膜覆盖池和室内循环水三种养殖系统中放养体质量0.0083 g的罗氏沼虾,密度分别为500 ind./m;、250 ind./m;和500 ind./m;日投饵率为4%~6%。每周测量水体的氨氮、亚硝酸盐、磷酸盐、硫化物和溶解氧含量、pH及温度。每隔15 d测量罗氏沼虾体质量、体长和蔬菜的重量、根上植株高。蔬菜种植密度为26株/m;。结果表明:(1)罗氏沼虾养殖水体中氨氮、硝酸盐、硫化物、温度等水质指标均在合理的养殖范围内,但pH和硝酸盐、磷酸盐含量差异较大,综合种养系统更稳定;(2)土工膜覆盖池罗氏沼虾的生长速度显著快于其他两组(P<0.05),综合种养系统中罗氏沼虾的生长速度快于室
王大贺陈旺蔡鹏飞刘少贞王伟伟刘青
关键词:罗氏沼虾水质基质
基于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的东亚鳜类系统发育关系被引量:17
2006年
鳜类为东亚特有类群。为验证东亚鳜类的单系起源,解决其分类划分的争议,本文采用特异性引物PCR扩增法获得了鳜类中鳜、大眼鳜、斑鳜、暗鳜、波纹鳜、长体鳜细胞色素b基因的全长序列,结合GenBank中日本少鳞鳜、朝鲜少鳞鳜和中国少鳞鳜的序列,初步构建了东亚鳜类种间的系统发育关系。NJ树和MP树均一致表明,鳜类为单系类群,可分为两支:鳜鱼群和少鳞鳜群。长体鳜未单独成群,而与鳜鱼属聚为一支,不支持将长体鳜单独设属,而应归入鳜鱼属。鳜鱼群中,MP树推测的长体鳜、暗鳜较为原始,鳜、大眼鳜、斑鳜和波纹鳜为特化种类的系统关系假设与其形态、生态特征表型进化较为一致。少鳞鳜群中,中国少鳞鳜与朝鲜少鳞鳜为姐妹种,再与日本少鳞鳜构成姐妹群的系统关系与其地理分布格局较为一致。本研究结果可为深入探讨鳜类物种有效性、系统分类位置及生物地理学提供依据。
赵金良李思发蔡完其王伟伟
关键词:系统发育
长江水系不同水体鳜mtDNA控制区序列的遗传分析被引量:13
2007年
对长江水系洞庭湖、鄱阳湖、秋浦河和太湖4个鳜群体共42尾的mtDNA控制区核苷酸序列进行了测定,获得了长度785bp的同源序列.4个群体中共检测到变异位点36个,占全部序列4.6%.42个体中共检测到19种单倍型,根据碱基组成特征,19种单倍型可分为两大类型:Ⅰ型和Ⅱ型.两大类型的主要区别在第6、8、17、25、35变异位点上,Ⅰ型的核苷酸分别为G、C、G、A、C,Ⅱ型为A、T、A、G、T.除太湖群体全部表现为Ⅱ型单倍型外,不同水体鳜两大单倍型的分布频率并无明显的地理变化规律.洞庭湖、鄱阳湖、秋浦河和太湖鳜群体内的核苷酸序列差异分别为0.5%、1.0%、0.6%、0.5%,群体间的遗传差异为0.6%-0.9%.利用控制区核苷酸序列构建的NJ分子树中,各群体内的个体均未单独成群,而是互有交叉.由于遗传分化低,初步认为洞庭湖、都阳湖、秋浦河和太湖鳜群体可能同属一个种群——长江种群.
赵金良李思发蔡完其王伟伟杨晓发程久发钱叶洲吴超
关键词:控制区
我国斑鳜不同群体mtDNA控制区序列的遗传变异被引量:23
2006年
采用PCR技术扩增了鸭绿江、长江、钱塘江、闽江、西江5个群体36尾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Steindachner)mtDNA控制区的基因序列。在长度818 bp片断序列中共检测到112个多态性核苷酸位点,具有20种单倍型,不同地理群体的单倍型表型不同,鸭绿江、钱塘江群体中含有多个特异性的核苷酸位点。用MEGA 3.0构建了NJ分子树,鸭绿江、长江、钱塘江、西江群体内的个体均能单独聚成群,而闽江群体未能单独成群,个体分别与长江、西江群体聚在一起。这些表明我国斑鳜不同群体间有较明显的遗传分化。
王伟伟赵金良李思发
关键词:斑鳜控制区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