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吉甫

作品数:146 被引量:724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211”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5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7篇肿瘤
  • 32篇手术
  • 26篇术后
  • 25篇细胞
  • 24篇肠癌
  • 23篇肠肿瘤
  • 21篇胃肠
  • 21篇大肠
  • 20篇外科
  • 19篇切除
  • 17篇胃癌
  • 17篇免疫
  • 16篇大肠癌
  • 14篇胃切除
  • 14篇肠外
  • 13篇抗原
  • 12篇消化道
  • 12篇化道
  • 12篇大肠肿瘤
  • 11篇预后

机构

  • 114篇中山医科大学...
  • 22篇中山大学附属...
  • 17篇中山医科大学
  • 6篇广东省人民医...
  • 5篇广州军区广州...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广州市第一人...
  • 3篇暨南大学
  • 3篇惠州市中心人...
  • 2篇华西医科大学...
  • 2篇华西医科大学
  • 2篇中山医科大学...
  • 2篇洛阳医学高等...
  • 2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广州呼吸疾病...
  • 1篇北京医院
  • 1篇深圳市人民医...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145篇王吉甫
  • 23篇詹文华
  • 17篇彭俊生
  • 16篇汪建平
  • 11篇宋新明
  • 9篇赵继宗
  • 9篇余成仿
  • 8篇何裕隆
  • 7篇陈规划
  • 7篇王颀
  • 6篇陈正煊
  • 6篇万进
  • 6篇董文广
  • 6篇林汉良
  • 5篇汪建平
  • 5篇詹煌南
  • 4篇陆巧
  • 4篇傅仁祥
  • 4篇周慕衍
  • 4篇黄美近

传媒

  • 23篇中国实用外科...
  • 10篇广东医学
  • 10篇岭南现代临床...
  • 9篇中国胃肠外科...
  • 8篇中华普通外科...
  • 8篇实用外科杂志
  • 6篇中华实验外科...
  • 6篇癌症
  • 5篇中华胃肠外科...
  • 4篇新医学
  • 3篇肠外与肠内营...
  • 3篇腹部外科
  • 3篇中国普通外科...
  • 3篇中山医科大学...
  • 3篇海军医高专学...
  • 3篇中山大学学报...
  • 2篇中国肛肠病杂...
  • 2篇临床外科杂志
  • 2篇中华器官移植...
  • 2篇实用癌症杂志

年份

  • 1篇2007
  • 1篇2004
  • 4篇2003
  • 1篇2002
  • 3篇2001
  • 8篇2000
  • 20篇1999
  • 22篇1998
  • 25篇1997
  • 18篇1996
  • 9篇1995
  • 12篇1994
  • 7篇1993
  • 3篇1992
  • 4篇1991
  • 4篇1990
  • 3篇1989
1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消化道异物2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1998年
何裕隆王吉甫
关键词:消化道异物
胃癌根治性手术后合并症及其预防被引量:1
1996年
胃癌根治性手术后合并症及其预防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510080)江建平,王吉甫胃癌手术后的并发症根据术式的不同而有差别,其发生率约在15%~40%之间。通常把胃癌术后并发症分为三类。第一类为直接与手术有关的并发症,如感染、出血、吻合口疾...
江建平王吉甫
关键词:胃癌外科手术并发症
胃肠道类癌被引量:5
1993年
类癌(carcinoid)由Oberndorfer(1907年)首先命名,认为类癌形态学似癌,但生长慢,大多为良性过程。虽大部分类癌为局限性生长,临床表现如良性肿瘤,但少数病例发生淋巴或肝转移。有些病例肿瘤可释放所分泌的5-羟色胺(血清素,serotanin)等激素入体循环引起一系列特殊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的类癌综合征。类癌几乎可发生在人体各个部位如支气管、肺、胸腺、胰腺、卵巢、胆囊等,但以胃肠道最多。
董文广王吉甫
关键词:胃肠道肿瘤类癌
胃癌组织PCNA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1998年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LSAB酶标免疫组化法检测了36例胃癌组织的PCNA表达,并采用Cox模型对影响胃癌预后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胃癌组织的PCNA平均表达率为(54.0±17.4)%。PCNA的表达与胃癌的分化情况有关,而与肿瘤的临床分期及病变部位无明显关系。多因素分析发现,化疗与否及临床分期是影响预后的两大因素,而PCNA表达未能成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检测胃癌组织PCNA的表达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肿瘤的生物学特性,但PCNA能否作为判断预后的因素尚待进一步研究。
彭俊生詹文华林汉良王吉甫
关键词:增殖细胞核抗原预后
努力提高消化道出血的术前定位诊断水平被引量:11
1996年
消化道出血的重要诊断线索仍为病人病史和体征,如过去有无溃疡病、肝硬化、肿瘤、炎性肠病、痔、大便习惯改变、消化道出血、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和血液凝固障碍的病史。体检:腹部有无压痛、肝、脾肿大或包块,直肠指诊有无肿物等。但病史和体征是很难确定诊断的,应采用其它诊断方法以确定出血病灶的性质和部位。对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必须经迅速的抗休克治疗,待患者血液动力学稳定后,才能作进一步的检查。 1 上消化道急性出血早期胃镜检查:在出血24~48小时内进行胃镜检查,90%的上消化道出血病灶可获检出。既能作出迅速的诊断,又有助于进行正确的处理。是上消化道出血的首选诊断方法。
王吉甫
关键词:消化道出血手术前
Bilroth Ⅱ术后残胃排空和小肠转运功能变化
1999年
目的:探讨BilrothⅡ(BⅡ)术后固体餐的残胃排空和小肠转运动能。方法:应用PHY99mTc标记的固体餐,对正常健康者(A组)、胃窦癌病人(B组)和BⅡ病人(C组),分别进行胃排空和小肠转运功能的研究。结果:C组餐后10min胃排空率比A、B组显著增加(P<0.01);胃半排空时间明显减少(P<0.01)。而初排后胃的排空率C组[(283±54)%/h]及B组[(26±52)%/h]均比A组[(387±45)%/h]低。小肠转运时间C组比A、B组显著延长(P<0.01)。结论:BⅡ病人和胃窦癌病人胃初排空后存在胃排空延迟现象。同时,前者初排空显著加快。
雷勇王吉甫
关键词:BILLROTHII胃排空胃肠活动胃切除术
进一步提高肠梗阻的诊治水平被引量:26
2000年
王吉甫
关键词:肠梗阻
上消化道大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原因及处理(附37例报告)被引量:9
1996年
报告1980年12月至1995年12月医院收治的上消化道大出血术后近期再出血37例。其中男35例,女2例。年龄16~90岁。22例再次手术,因再出血施行2次以上手术4例,再手术治愈19例,死亡3例。非手术治疗15例,治愈9例,死亡6例。就引起再出血的原因,再出血后病情估计以及如何掌握再手术的时机,再手术前、术中胃镜检查的注意点,再手术探查方法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陈正煊赖佳明王吉甫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再出血
成人先天性巨结肠症的诊断和治疗
1998年
目的成人先天性巨结肠症的诊断和手术方法的探讨。方法对本院31例成人先天性巨结肠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手术方法,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29例行 Swenson 手术,1例 Duhamel 手术,术后并发吻合口瘘5例(16.7%)。早期吻合口狭窄2例,28例获得随访,完全恢复正常排便功能23例(78%),4例轻度排便失禁,1例完全排便失禁。结论成人巨结肠症手术后并发症较婴幼儿高。全结肠显著肥厚扩张时,保留回盲部的手术,术后并发吻合口瘘的发生率高;采用全结肠直肠切除回肠直肠末端吻合,并作预防性回肠造瘘术,可预防吻合口瘘的发生。
王吉甫汪建平
关键词:先天性巨结肠症手术方法并发症吻合口瘘
红霉素对BillrothⅡ术后胃肠动力的影响被引量:27
2001年
雷勇岳殿超王吉甫
关键词:胃肠动力红霉素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