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智民

作品数:558 被引量:5,936H指数:38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化学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44篇期刊文章
  • 65篇专利
  • 43篇会议论文
  • 6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79篇医药卫生
  • 17篇理学
  • 11篇化学工程
  • 9篇经济管理
  • 6篇农业科学
  • 5篇生物学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76篇中药
  • 74篇色谱
  • 73篇学成
  • 73篇化学成分
  • 55篇相色谱
  • 50篇液相色谱
  • 49篇高效液相
  • 48篇高效液相色谱
  • 43篇活性
  • 41篇皂苷
  • 38篇一测多评
  • 35篇色谱法
  • 33篇HPLC
  • 32篇茱萸
  • 29篇液相色谱法
  • 29篇指纹
  • 29篇指纹图
  • 29篇高效液相色谱...
  • 27篇黄酮
  • 24篇液相

机构

  • 451篇中国中医科学...
  • 92篇中药质量控制...
  • 79篇河南中医药大...
  • 75篇中国中医研究...
  • 54篇天津中医药大...
  • 38篇首都医科大学
  • 26篇湖南中医药大...
  • 24篇陕西中医药大...
  • 21篇广州白云山和...
  • 20篇中国医学科学...
  • 18篇科技部
  • 17篇北京中医药大...
  • 14篇广东药科大学
  • 12篇沈阳药科大学
  • 9篇江苏康缘药业...
  • 8篇国家食品药品...
  • 7篇南京中医药大...
  • 7篇中国中医科学...
  • 7篇山西中医药大...
  • 6篇清华大学

作者

  • 558篇王智民
  • 164篇高慧敏
  • 124篇刘晓谦
  • 96篇陈两绵
  • 93篇冯伟红
  • 92篇朱晶晶
  • 82篇张启伟
  • 79篇李春
  • 58篇闫利华
  • 47篇王维皓
  • 42篇易红
  • 35篇代丽萍
  • 30篇林丽美
  • 28篇仝燕
  • 27篇王锦玉
  • 26篇杨立新
  • 23篇肖诗鹰
  • 22篇匡艳辉
  • 21篇龚慕辛
  • 19篇张东

传媒

  • 227篇中国中药杂志
  • 93篇中国实验方剂...
  • 4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2篇中国中医药信...
  • 9篇药学学报
  • 7篇世界中医药
  • 4篇天然产物研究...
  • 4篇中草药
  • 4篇世界科学技术...
  • 4篇中华中医药杂...
  • 3篇药物分析杂志
  • 3篇中成药
  • 2篇时珍国医国药
  • 2篇世界科学技术...
  • 2篇中药材
  • 2篇中国药物与临...
  • 2篇中药药理与临...
  • 2篇中国现代中药
  • 2篇第三届中医药...
  • 2篇第七届中国新...

年份

  • 13篇2024
  • 33篇2023
  • 28篇2022
  • 45篇2021
  • 21篇2020
  • 11篇2019
  • 19篇2018
  • 30篇2017
  • 27篇2016
  • 20篇2015
  • 19篇2014
  • 23篇2013
  • 33篇2012
  • 26篇2011
  • 30篇2010
  • 30篇2009
  • 15篇2008
  • 28篇2007
  • 29篇2006
  • 11篇2005
5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HPLC测定冬凌草中迷迭香酸、冬凌草甲素和猫眼草黄素的含量被引量:6
2013年
建立同时测定冬凌草药材中迷迭香酸、冬凌草甲素和猫眼草黄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采用Ultimate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甲醇-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338,242 nm。迷迭香酸、冬凌草甲素和猫眼草黄素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222~2.78,0.227~2.84,0.005 68~0.071μg;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2.9%(RSD 1.9%),99.6%(RSD 1.1%),102.5%(RSD 0.94%)。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冬凌草药材的质量控制。
袁兴利闫利华张启伟王智民
关键词:冬凌草迷迭香酸冬凌草甲素高效液相色谱法
绵枣儿中高异黄酮和二苯乙烯类化合物被引量:3
2014年
绵枣儿来源于风信子科植物绵枣儿Scilla scilloides(Lindl.)Druce的鳞茎。本研究采用HPD100大孔树脂、硅胶、SephadexLH=20、ODS柱色谱和半制备HPLC等方法,从采自河南信阳的绵枣儿中分离出17个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别鉴定为2-羟基-7-甲氧基绵枣儿素(1),绵枣儿素(2),5,7-dihydroxy-3,4'-dimethoxyspiro{2H-1-benzopyr·an-7'-bicyclo4.2.0octa1,3,5-trien}-4-one(3),socialinone(4),4-甲基白藜芦醇(5),(E)-白藜芦醇(6),scillavoneA(7),3,9-dihydroeucomnalin(8),3-(3-羟基4-甲氧基苄基)-5,7-二羟基苯并二氢吡喃-4-酮(9),(3R)-5,7,3’.tfihydroxy-4'-methoxyspiro{2H-1-benzopyran-7’bicyclo4,2,0octa1,3,5-trien}-4-one(10),scillabeneA(11),2-羟基绵枣儿素(12),3-(4-羟基苄基)-5,7-二羟基苯并二氢吡喃4-酮(13),3-(4-羟基亚苄基)-5,7-二羟基苯并二氢吡喃4-酮(14),3-(4-羟基苄基)-5-羟基-7,8-二甲氧基苯并二氢吡喃4-酮(15),3-(4-羟基苄基)-5-羟基-6,7-二甲氧基苯并二氢吡喃4-酮(16),3-(4-羟基苄基)-5,8.二羟基-7-甲氧基苯并二氢吡喃4-酮(17),其中化合物3,4,6,9,13和15-17为首次从绵枣儿植物中分离得到。
王延敏樊孟洋李娟王智民高慧敏
关键词:二苯乙烯
一测多评法测定秦皮药材与饮片中香豆素类成分的含量被引量:46
2011年
目的:建立适合于中药特点的利用一个对照品同步测定中药中多种香豆素类成分的分析方法,并进行方法学考察。方法:以中药秦皮为研究对象,以药材中典型成分秦皮甲素(aesculin)为参照物,建立该成分与秦皮乙素(asculetin)、秦皮苷(fraxin)和秦皮素(fraxetin)的相对校正因子。采用外标法测定秦皮甲素,用校正因子计算秦皮中其他3种香豆素类成分的含量;并将一测多评法的计算值与外标法实测值用相对误差进行评价,以验证一测多评法的准确性和适用性。结果:秦皮香豆素一测多评法的计算结果与外标法的实测值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实验所得的校正因子可信。结论:一测多评的质量评价模式在中药秦皮的多指标质量评价中得到验证,可为后续《中国药典》的品种修订提供参考。
冯伟红王智民张启伟刘丽梅王锦玉杨菲
关键词:一测多评HPLC秦皮香豆素
产地加工和炮制对蟾酥药材及饮片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2
2012年
目的:评价不同干燥和炮制方法对蟾酥药材及饮片质量的影响。方法:每20 g鲜蟾酥分别采用下列干燥方法处理:105℃烘干,80℃烘干,60℃烘干,60℃减压干燥,冷冻干燥;同一干蟾酥药材采用酒制和乳制两种炮制方法制备相应饮片;HPLC法测定干蟾酥及其炮制品中5种吲哚生物碱和5种蟾毒配基的含量。结果:不同干燥方法得到的蟾酥5种生物碱总含量依次为17.57%±0.15%,20.01%±0.45%,19.99%±0.68%,19.85%±0.25%,20.12%±0.27%;5种蟾毒配基的总含量依次为19.91%±0.17%,20.20%±0.17%,19.96%±0.06%,20.24%±0.17%,21.05%±0.13%。炮制前、酒制和乳制后蟾酥中吲哚生物碱总含量分别为15.62%±0.29%,15.77%±0.24%,15.78%±0.27%;蟾毒配基总含量分别为20.69%±0.17%,20.74%±0.09%,22.12%±0.21%。结论:根据成分含量和样品外观色泽,冷冻干燥是最优的干燥方式;但综合考虑产地加工的相关因素(时间、成本和操作便利性等),60~80℃烘干也是一种经济实用的选择;酒制和乳制对蟾酥中5种吲哚生物碱和5种蟾毒配基类成分的含量基本无影响。
曲婷陈两绵高慧敏王智民张启伟程翼宇
关键词:蟾酥高效液相色谱法吲哚生物碱蟾毒配基
络石藤质量标准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建立络石藤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法对络石藤中牛蒡子苷元、络石苷元和去甲络石苷元进行了定性鉴别;应用HPLC法对络石藤中络石苷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薄层定性特征明显,专属性强。络石苷在0.20~4.03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8.9%。结论鉴别和含量测定方法可行,重现性好,可用于络石藤的质量控制。
李茜王智民付雪涛
关键词:络石藤
冠心Ⅱ号方水煎液纯化工艺方法比较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冠心Ⅱ号方水煎液纯化工艺方法。方法:以除杂率、丹酚酸B等4种指标成分的含量为指标,对水煎液分别采用离心、醇沉、超滤膜过滤、澄清剂沉淀、大孔吸附树脂分离5种纯化工艺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与结论:大孔吸附树脂分离法除杂率明显优于其它4种纯化方法,并可保留绝大部分有效成分。
王锦玉冯伟红仝燕闫家福王智民朱晓新李连达
关键词:纯化工艺大孔吸附树脂丹酚酸B芍药苷阿魏酸
阿胶酶解物抗氧化肽的分离与质谱分析被引量:9
2013年
采用阴离子交换纤维及Sephadex G-25柱色谱法对阿胶酶解物进行分离纯化,以DPPH,ABTS法对阿胶酶解物及其不同部位进行体外抗氧化能力测定,从阿胶酶解物中筛选出体外抗氧化活性最强的部位,命名为GFC-1。GFC-1质量浓度为2.0g·L-1时对DPPH清除率为47.95%,0.40g·L-1时对ABTS清除率为97.20%;利用LC-ESI-MS/MS结合TurboSE-QUEST检索软件及Swiss-Prot数据库从GFC-1中鉴定出9个小分子肽,并从中识别出高重复核心序列GPAGPP*GPP*(P*为羟脯氨酸)。
李笑尘闫利华王智民张启伟高建萍陈两绵王锦玉仝燕张贵锋
关键词:阿胶抗氧化肽MS
白木通化学成分研究(Ⅰ)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研究白木通藤茎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反复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和重结晶的方法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为calceolarioside B(Ⅰ),1-O-β-D-(3,4-dihydroxyphenyl)-ethyl-6-O-trans-feruloyl-glucopyranoside(Ⅱ),1-O-β-D-(4-hydroxyphenyl)-ethyl-6-O-trans-caffeoyl-glucopyranoside(Ⅲ),2α,3β-二羟基齐墩果烷-12-烯-28-酸(Ⅳ),胡萝卜苷(Ⅴ),β-谷甾醇(Ⅵ)。结论6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Ⅰ~Ⅲ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高慧敏王智民王家明
关键词:白木通化学成分苯乙醇苷三萜
蟾衣化学成分及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对源于蟾蜍的新资源蟾衣进行化学成分研究,并对蟾衣提取物及分离得到的主要化合物进行抗肿瘤活性评价。方法:蟾衣粗粉采用95%乙醇回流提取,提取物采用正相硅胶、反相硅胶和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分离,结合结晶法对化合物进行纯化,通过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MTT法对95%乙醇提取物及分离得到的主要化合物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评价。结果:从蟾衣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棕榈酸胆甾烯酯(1),胆甾醇(2),5α,8α-epidioxycholesta-6-en-3β-ol(3),胆甾-5-烯-3β,7β-二醇(4),胆甾-7-烯-3β,5α,6β-三醇(5),3-十八烷氧基-1,2-丙二醇(6),Δ4,5(E),Δ9,10(Z)-鞘胺醇-正十五碳酸酰胺(7)和蟾蜍噻咛(8);抗肿瘤活性筛选表明,蟾衣95%乙醇提取物和分离得到的主要化合物对试验的细胞株均无抑制作用。结论:化合物1~8均为首次从蟾衣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3,5~7为首次从中华大蟾蜍和蟾蜍属中分离得到。
高慧敏吴喜燕李宗云游云张毅王智民
关键词:蟾衣中华大蟾蜍化学成分抗肿瘤
栀子食用人群栀子苷暴露评估
2024年
目的了解我国居民栀子食用情况,评估我国栀子食用人群栀子苷暴露水平及健康风险。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和专项监测收集我国栀子中栀子苷含量数据,结合2019—2022年我国食药物质消费量调查数据,采用简单分布方法和概率评估方法获得我国不同人群通过食用栀子的栀子苷暴露水平及健康风险。结果我国9省栀子食用率为10.32%,每日食用量均值为0.36 g,高消费人群每日栀子食用量为1.48 g。简单分布评估显示,9省栀子食用人群的栀子苷每日平均暴露量为0.29 mg/kg·BW,高消费人群(P95)栀子苷暴露量为1.28 mg/kg·BW,9省栀子食用人群中有17.20%的居民通过食用栀子的栀子苷暴露量超过其每日可耐受摄入量(TDI,0.386 mg/kg·BW)。河南省食用人群每日平均暴露量最高,为0.54 mg/kg·BW。概率评估结果显示,我国14.70%的栀子食用人群栀子苷暴露量超过TDI,具有潜在健康风险。结论我国栀子食用人群的栀子苷暴露风险总体较低,但部分高消费人群(P95)存在健康风险。
邱雪娇李强张磊潘峰李建文范鹏辉王智民包汇慧覃思
关键词:栀子苷风险评估
共5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