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永伟

作品数:6 被引量:31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必净
  • 3篇血必净注射液
  • 3篇脓毒
  • 3篇脓毒症
  • 3篇脓毒症大鼠
  • 3篇注射液
  • 2篇细胞
  • 2篇SARS
  • 1篇血功能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 1篇疑似
  • 1篇疑似病例
  • 1篇脂肪源间充质...
  • 1篇死因
  • 1篇凝血
  • 1篇凝血功能
  • 1篇凝血功能障碍

机构

  • 6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6篇王永伟
  • 5篇沈洪
  • 3篇田万管
  • 3篇班雨
  • 3篇朱志宏
  • 3篇李冰
  • 2篇汪建新
  • 1篇孟庆义
  • 1篇钱远宇
  • 1篇陈婷
  • 1篇袁彬
  • 1篇刘又宁
  • 1篇佘丹阳
  • 1篇刘钰
  • 1篇计达
  • 1篇陈光辉
  • 1篇张晓霞
  • 1篇马勇
  • 1篇刘刚
  • 1篇李佳丹

传媒

  • 2篇军医进修学院...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年份

  • 1篇2013
  • 3篇2009
  • 2篇200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大鼠肠系膜微循环动态变化的影响被引量:18
2009年
目的了解脓毒症大鼠肠系膜微循环的动态变化及中药血必净注射液干预对其的影响。方法将150只Wista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脓毒症组、血必净组及假手术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建立脓毒症大鼠模型,显微镜下实时观测脓毒症组、血必净组及假手术组大鼠肠系膜微循环毛细血管血流速度、血管管径和多核中性粒细胞(PMN)附壁数量在制模后即刻、12h、24h、48h、72h的动态变化。结果制模即刻和制模后12h、72h3组大鼠相同时间点的微循环毛细血管血流速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制模后24h、48h,3组大鼠毛细血管血流速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制模即刻3组大鼠相同时间点的微循环毛细血管静脉管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制模后12h、24h、48h、72h3组大鼠微循环毛细血管静脉管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制模即刻3组大鼠肠系膜微静脉PMN附壁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制模后12h、24h、48h、72h3组大鼠相同时间点的PMN附壁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脓毒症大鼠肠系膜血流速度减缓,微血栓形成,肠系膜微循环障碍;血必净注射液可改善脓毒症时肠系膜微循环功能,减少微血栓形成。
李冰朱志宏田万管班雨王永伟沈洪
关键词:脓毒症血必净微循环肠系膜中性粒细胞
SARS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探讨SARS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方法 :对 2 0 0 3年 3月至 2 0 0 3年 5月收治的 2 9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总结其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血常规及影像学检查特点。结果 :本组 2 9例全部以发热为首发症状 ,有明确接触史者 2 5例 (占 86 .2 % ) ,第一次血常规白细胞降低者有 8例 (占 2 7.6 % ) ,淋巴细胞计数 <0 .9× 10 9 L者 19例 (占 6 5 .5 % ) ,白细胞计数出现进行性下降者 2 2例 (占 75 .9% )。所有患者胸片显示肺部阴影 ,其中迅速进展者 18例 (占 6 2 .1% )。治疗采用抗病毒、抗感染、支持等综合治疗 ,重症患者使用大剂量甲泼尼龙和无创机械通气。结论 :流行病学史、临床特点是早期诊断的关键 ,治疗采取综合方法 ,对重症患者使用大剂量激素。
钱远宇孟庆义马勇刘刚王永伟沈洪汪建新刘又宁
关键词:SARS发热
SARS疑似病例早期临床特征分析
2003年
目的 :本研究对我院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SARS疑似病例行临床特征的分析 ,以探讨其早期诊断、治疗、病程变化及临床预后。方法 :对 5 8例SARS疑似病例早期诊断依据、跟踪指定医院中临床观察结果进行回顾分析。按卫生部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标准 (试行 )和WHO诊断标准 ,并将确诊或疑似病例分为轻、中、重三型。 12例发热患者因普通胸部X线片不能确切判断 ,并行肺部CT检查确定炎症病变。治疗根据病情判断分层次给予抗病毒、抗菌、免疫增强剂、甲泼尼龙、中药方剂、无创正压通气等治疗。结果 :5 8例疑似病例中最后确诊SARS 4 9例 ,确诊率 84 .5 %。轻型 :8例 (16 .3% ) ;中度型 :34例 (6 9.3% ) ;重型 :7例 (14 .2 % ) ,其中 2例 (4 % )转入指定专门医院后死亡。轻型患者入院后多无再发热 ,平均住院时间 8.6d ;中度型 :可反复发热数日 ,经抗病毒、抗菌药治疗 ,并多数给甲泼尼龙治疗 (92 % )出院时胸片暗影基本吸收 ,平均住院时间 2 1.3d ;重型SARS患者以高热、乏力为首发症状 ,胸片均可见双肺多处病变 ,进展迅速。病情恶化期大剂量应用甲泼尼龙 ,应用无创正压通气 ,平均住院时间≥ 30d。重型SARS患者体温动态观察多持续 2~ 3d ,用解热或激素均可退热 ,应用激素期间仍于 6~ 8d出现第二次发热 ,多数患者 12~
沈洪计达刘钰袁彬汪建新王永伟佘丹阳
关键词:SARS疑似病例激素
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大鼠凝血功能障碍的干预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观察脓毒症大鼠凝血功能的动态变化及其在脓毒症发病中的作用,探讨中药血必净注射液对凝血功能障碍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建立脓毒症大鼠模型,检测脓毒症组、假手术组和药物干预组大鼠外周血凝血检测指标0、12、24、48、72h的动态变化。结果脓毒症大鼠凝血功能变化明显异常,ATⅢ、PC含量减少,PAI-1活性增高,药物干预组大鼠凝血功能指标在不同时间段均优于脓毒症组大鼠。结论脓毒症早期凝血功能即出现异常改变,血必净注射液可一定程度上改善凝血功能:
李冰朱志宏田万管班雨王永伟沈洪
关键词: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纤溶系统血必净注射液
血必净对脓毒症大鼠肠黏膜屏障及巨噬细胞抗体表达的作用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观察血必净对脓毒症大鼠肠黏膜屏障和巨噬细胞抗体表达的变化的影响作用,探讨其在脓毒症发病中的作用机制及意义。方法Wistar大鼠150只,分成脓毒症组、血必净干预组和假手术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建立脓毒症大鼠模型,模型标准是发热、呼吸频率增加、心率加快和白细胞总数改变。血必净组大鼠术前12h、术后腹腔内注射4mL/kg血必净,1次/12h,共3d;其余两组大鼠同时注射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利用图像分析系统检测三组大鼠肠黏膜病理变化和巨噬细胞的表达水平,并运用等级资料秩和检验和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假手术组大鼠小肠黏膜多为基本正常黏膜,12h,24h,48h,72h脓毒症组、血必净组大鼠肠道黏膜出现病变;脓毒症组病变较血必净组更为严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19.732,P〈0.01)。在0h三组小肠黏膜巨噬细胞抗体的表达数基本一致,12h,24h,48h,72h脓毒症组和血必净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均较C组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560.13,P〈0.05)。结论脓毒症大鼠肠道黏膜机械屏障和免疫屏障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血必净注射液可部分保护肠道黏膜机械屏障和免疫屏障。
李冰朱志宏田万管班雨王永伟沈洪
关键词:脓毒症肠黏膜屏障血必净注射液
过氧化氢预处理增强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对小鼠急性心肌梗死疗效的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H2O2体外预处理增强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ADMSC)对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疗效的影响。方法制备小鼠皮下ADMSC,ELISA法分别检测上清液中干细胞生长因子(H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6(IL-6)及TNF-α浓度。选取32只8~10周龄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MI组、ADMSC组、H2O2预处理干细胞组(ADMSC-H2O2组),每组8只。移植术后第0、7、14、28天超声测量各组小鼠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SD)等。天狼星红染色检测心肌胶原含量,计算平均胶原容积分数(CVF)。结果与AMI组比较,ADMSC组和ADMSC-H2O2组LVESD和LVEDD明显下降,LVFS明显升高(P<0.01),全心重量/体重、左心室重量/体重、CVF明显降低(P<0.01);与ADMSC组比较,ADMSC-H2O2组小鼠LVESD和LVEDD明显下降,LVFS明显升高(P<0.01),全心重量/体重、左心室重量/体重、CVF明显降低(P<0.01)。结论体外H2O2预处理ADMSC增强了HGF、IL-6的分泌,减轻了AMI后心肌纤维化,心功能改善更为明显。
张晓霞王永伟陈婷李佳丹陈光辉
关键词:过氧化氢间质干细胞移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A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