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锐

作品数:49 被引量:167H指数:7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8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33篇胰腺
  • 26篇肿瘤
  • 24篇细胞
  • 24篇腺癌
  • 23篇胰腺癌
  • 16篇胰腺肿瘤
  • 16篇腺肿瘤
  • 10篇基因
  • 9篇干细胞
  • 8篇蛋白
  • 8篇切除
  • 8篇癌细胞
  • 7篇胰十二指肠
  • 7篇胰十二指肠切...
  • 7篇胰腺癌细胞
  • 7篇人胰腺癌
  • 7篇十二指肠
  • 7篇十二指肠切除
  • 7篇腺癌细胞
  • 6篇蛋白质

机构

  • 42篇华中科技大学
  • 7篇华中科技大学...
  • 6篇贵阳医学院附...
  • 3篇荆门市第一人...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三峡大学第一...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潍坊市人民医...
  • 1篇湘西自治州人...

作者

  • 49篇田锐
  • 47篇秦仁义
  • 35篇王敏
  • 22篇朱峰
  • 16篇石程剑
  • 14篇李旭
  • 12篇申铭
  • 12篇江建新
  • 8篇彭丰
  • 8篇郭兴军
  • 7篇陈冬
  • 7篇杜志勇
  • 6篇徐盟
  • 6篇夏维
  • 5篇张志发
  • 4篇王欣
  • 4篇何政
  • 3篇魏翠凤
  • 3篇宫伟强
  • 3篇谢晨成

传媒

  • 8篇世界华人消化...
  • 8篇中国普通外科...
  • 4篇中华实验外科...
  • 4篇中华胰腺病杂...
  • 3篇临床外科杂志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肿瘤
  • 2篇胰腺病学
  • 2篇中华消化外科...
  • 2篇第四届海峡两...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国际外科学杂...
  • 1篇中华肝脏外科...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5
  • 5篇2014
  • 14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6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6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4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胰腺癌放、化疗抵抗诱导上皮间质转化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对放、化疗抵抗的胰腺癌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EMT)的意义。方法采用健择化疗同期进行放疗对多株人胰腺癌细胞系进行干预,持续2周左右,杀死约9 0%左右的各细胞系细胞,获得放疗、化疗抵抗的胰腺癌细胞。高倍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transwell小室试验检测细胞侵袭力。利用W estern-blot检测上皮表型标志物E-cadherin(E-cad)和间质表型标志物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结果放、化疗抵抗的胰腺癌细胞发生与EMT相符的形态学改变:细胞呈纺锤体状,极性消失,并出现伪足;放、化疗抵抗的3株胰腺癌细胞侵袭力增强,其穿过小孔的数目增加(均P(0.05);E-cad表达下降,vimentin表达上调。结论放、化疗抵抗的人胰腺癌细胞发生EMT,其与胰腺癌治疗抵抗有关。
杜志勇魏翠凤田锐王敏江建新秦仁义
关键词:胰腺肿瘤上皮间质转化
无血清培养胆囊癌GBC-SD细胞形成肿瘤细胞球的鉴定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分离扩增肿瘤干细胞,并鉴定其生物学性质.方法:用无血清培养基培养人胆囊癌GBC-SD细胞得到肿瘤细胞球.将肿瘤细胞球传代扩增,并用含血清培养基培养促使其分化;将肿瘤球和普通GBC-SD细胞分别种入96孔板,MTT检测增殖能力,并将肿瘤球和普通GBC-SD细胞分别植入裸鼠皮下,观察移植瘤的形成;流式细胞术检测CD15s和CD24在肿瘤球细胞和普通GBC-SD细胞中的表达,筛选细胞表面标志物.结果:在无血清培养基中,胆囊癌细胞可以形成少量的肿瘤细胞球,并显示很强的自我更新和增殖能力,含血清环境能够诱导其分化而贴壁生长;在动物实验中,肿瘤球细胞较普通GBC-SD细胞显示更强的致瘤能力(80.00%vs10.00%,P<0.05);标志物CD15s在肿瘤球的表达较普通GBC-SD细胞明显增高(2.56%±0.38%vs10.77%±0.93%,t=18.25,P<0.05).结论:人胆囊癌细胞GBC-SD的肿瘤干细胞可以通过无血清培养环境来分离和扩增,CD15s可能为其细胞表面标志物.
石程剑秦仁义王敏田锐张志发宫伟强
关键词:胆囊癌无血清培养基细胞表面标志物
循环型miR-141在胆囊癌侵袭转移和复发中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检测胆囊癌患者血清及肿瘤组织中microRNA的差异表达,筛选关键microRNA并阐明其与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及其对胆囊癌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09/2012-04于武汉同济医院胆胰外科进行根治性手术的胆囊癌病例12例;每例患者均采集术前外周血,术中收集手术切除肿瘤标本.同时收集同期入院的胆囊结石/健康志愿者血清14例.利用Real-time PCR对12例胆囊癌患者及14例对照血清标本中的10条microRNA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在12对胆囊癌和癌旁组织中对筛选出的差异microRNA进行验证;结合患者临床病例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利用慢病毒载体转染,验证miR-141上调后在体外对胆囊癌GBC-SD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Real-time PCR结果提示,相对于正常对照组,胆囊癌患者血清中筛选出3条差异表达循环microRNA,其中miR-141呈显著低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141在胆囊癌组织中表达显著低于正常胆囊及癌旁组织,胆囊癌中miR-141水平较癌旁组织中低16.68倍±0.64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发或转移胆囊癌患者循环miR-141表达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141上调组GBC-SD细胞侵袭细胞较阴性对照组细胞数下降10.83倍±0.37倍,迁移率下降3.48倍±0.62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胆囊癌患者血清中miR-141表达具有差异性,miR-141在胆管癌组织中呈显著低表达,且其可在体外显著抑制胆管癌细胞侵袭迁移能力,可作为胆囊癌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的潜在血清标志物.
彭丰王敏江建新田锐李旭徐盟郭兴军秦仁义
关键词:胆囊癌MICRORNA
壶腹部肿瘤的诊断与局部切除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壶腹部肿瘤的诊断及局部切除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1/2013-09我院收治的86例壶腹部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86例患者中,83例胆胰管扩张,B超可见胆胰管扩张83例(83/83,100%),薄层CT扫描可见壶腹部肿块或者胆管壁强化80例(80/86,93.0%),M R C P可见胆胰管扩张或壶腹部肿块69例(69/86,80.2%),52例患者行超声内镜及穿刺活检,可见低回声肿块49例(49/52,94.2%),其中恶性肿瘤40例,穿刺提示恶性7例(7/40,17.5%),77例恶性肿瘤患者术中快速病检提示恶性72例(72/77,93.5%);十二指肠乳头局部切除+胆胰管成形术22例,其中良性9例(5例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局部恶性13例,术后无死亡病例及手术并发症,随访2-32 mo无复发.结论:薄层CT、MRCP及超声内镜具有重要的诊断作用,术中快速病检诊断肿瘤性质准确率高,但存在一定的假阴性;壶腹部肿瘤局部切除+胆胰管成形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低,壶腹部良性肿瘤及局部恶变肿瘤局部切除后效果好,复发率低.
陈冬朱峰王敏田锐秦仁义
关键词:壶腹部肿瘤局部切除
全动脉优先离断法在Ⅱ型胰头癌根治性切除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全动脉优先离断法(TADF)在Ⅱ型胰头癌根治性切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4年1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采用TADF行根治性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的86例Ⅱ型胰头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51例,女35例;年龄42~78岁,中位年龄65岁。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所有患者胰腺血管的处理均采用TADF,预置肠系膜上静脉(SMV)/门静脉(PV)及肠系膜上动脉(SMA)阻断带,切断胰颈部,沿SMA前方、右侧和后方,完全离断胰头部与SMA、腹腔动脉干之间的血管、神经结缔组织;剥离或切除、重建SMV/PV,从而整块切除肿瘤。观察患者围手术期情况,包括手术完成情况、手术方式、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8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根治性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时间为4.6~8.3 h,术中出血量为200~600 ml。SMV血管侧壁切除修补26例,SMV血管切除端端吻合12例。围手术期无死亡患者。患者术后出血、胰瘘发生率分别为6%(5/86)、8%(7/86)。结论Ⅱ型胰头癌采用TADF行根治性切除术能保障手术安全性,减少术中出血量,并可提高其总体切除率和根治性切除率,降低SMV/PV的误切率。
王敏朱峰田锐石程剑彭丰徐盟秦仁义
关键词:胰腺肿瘤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annexin Ⅱ等蛋白在人胰腺癌与癌旁组织中差异表达
<正>目的应用比较蛋白质组学方法研究人胰腺导管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之间差异的表达蛋白。方法利用双向凝胶电泳(2-DE)对8例胰腺导管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总蛋白进行分离,并用质谱仪对两组间差异蛋白质点进行肽指纹谱和串联质谱鉴...
田锐秦仁义
文献传递
人胰腺癌干细胞体外扩增及其microRNA谱的分析
目的:分选、鉴定及体外扩增胰腺癌干细胞,分析其差异性microRNA的表达,初步阐明其“干性”维持的分子机制。 方法:运用流式技术分选原代胰腺癌组织和细胞系SW1990中的CD24+CD44+ESA+细胞,NO...
王敏秦仁义申铭王欣田锐朱峰张志发李旭
关键词:胰腺肿瘤基因芯片病理细胞学
文献传递
基于NSGA-Ⅲ的水库群发电-生态-航运优化调度研究
随着珠江流域一系列大型水利枢纽的建成投运,流域水资源及水能的开发利用已进入由建设到运行管理的关键转型期。单库运行调节能力有限,难以满足整个珠江流域的调控要求,而传统的水库群联合优化调度多以发电为主,难以充分发挥流域生态、...
田锐
关键词:水库群多目标优化调度珠江流域
文献传递
胰管结石的分型及外科治疗方式的选择被引量:18
2013年
目的探讨胰管结石的分型方法,并根据分型选择合理的外科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89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胰管结石患者,男性57例,女性32例,平均年龄(52±23)岁。所有患者都经磁共振胰胆管成像确诊,根据结石的位置、胰管有无狭窄,将胰管结石分为3型:I型43例,胰石位于主胰管,主要采用内镜取石或胰管切开取石+胰管空肠吻合术;Ⅱ型39例,胰石同时位于主胰管和分支胰管,主要采用胰管切开取石+胰管空肠吻合术和(或)胰腺区段切除;Ⅲ型7例,结石位于分支胰管,主要采用胰腺区段切除。结果全组病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术后胰漏6例(6.7%),经非手术治疗后痊愈;吻合口出血2例(2.2%),其中1例死亡;结石残留6例(6.7%),均为分支胰管结石残留。78例获得随访,57例生存至今;5例患者有间隙性腹痛需要内科治疗,7例患糖尿病(2例为胰腺次全切除,5例为胰体尾切除),结石复发5例,其中3例行第2次手术。结论根据结石在胰管内而不是在胰腺实质的部位提出的胰管结石分型方式,对于以“取尽结石并保留胰腺功能”为原则的胰管结石外科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陈勇军田锐王敏石程剑秦仁义邹声泉
关键词:胆结石胰腺管外科手术
改良胰肠、胰胃吻合及胆汁胰液分流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消化道重建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 介绍改良胰肠、胰胃吻合及胆胰分别引流方法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 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开展的17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依据术前CT和术中探查判断胰腺质地,对硬质胰腺和软质胰腺分别采用改良胰肠和胰胃吻合,并采取胆汁胰液分流的消化道重建方式.收集术前、术中和术后资料分析其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171例均采用胆汁胰液分流的消化道重建方式,其中92例为胰胃吻合,79例为胰肠吻合.手术(含胰胃或胰肠吻合时间)中位时间为240.0 min(186.0 ~ 414.0 min),手术死亡率为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8.1% (n=31),包括术后出血4例,胆漏3例,肺部感染2例,切口脂肪液化并感染8例,胃瘫6例,腹腔感染4例,胰瘘4例(2例A级和2例B级胰瘘).结论 依据胰腺质地分别采用胰肠和胰胃吻合,并采用胆胰分流的消化道重建方式对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具有积极意义.
朱峰王敏张航田锐申铭石程剑秦仁义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