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童萼塘

作品数:311 被引量:1,667H指数:21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298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06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7篇缺血
  • 76篇细胞
  • 72篇帕金森
  • 71篇帕金森病
  • 70篇脑缺血
  • 40篇多巴
  • 40篇再灌注
  • 40篇灌注
  • 36篇凋亡
  • 33篇蛋白
  • 33篇神经元
  • 31篇缺血再灌注
  • 29篇细胞凋亡
  • 28篇多巴胺
  • 27篇脑缺血再灌注
  • 27篇黑质
  • 23篇再灌注损伤
  • 23篇鼠脑
  • 22篇血管
  • 16篇脑梗

机构

  • 196篇华中科技大学
  • 107篇同济医科大学...
  • 20篇湖北省新华医...
  • 12篇广西医科大学...
  • 11篇同济医科大学
  • 8篇华中科技大学...
  • 8篇首都医科大学...
  • 6篇青岛大学医学...
  • 6篇遵义医学院附...
  • 5篇北京大学深圳...
  • 5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海南医学院附...
  • 4篇青岛大学
  • 4篇青岛医学院
  • 4篇江西医学院第...
  • 4篇郑州大学
  • 4篇湖北医科大学...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福建医科大学
  • 2篇广西医科大学

作者

  • 309篇童萼塘
  • 232篇孙圣刚
  • 73篇梅元武
  • 36篇曹学兵
  • 32篇曹非
  • 22篇李红戈
  • 22篇骆芳
  • 19篇方瑗
  • 18篇王涛
  • 17篇陈吉相
  • 17篇刘昌勤
  • 15篇黎钢
  • 14篇张茂悦
  • 14篇朱红灿
  • 12篇莫雪安
  • 12篇胡波
  • 11篇杜怡峰
  • 10篇王新高
  • 10篇王耀明
  • 10篇邓学军

传媒

  • 32篇卒中与神经疾...
  • 27篇脑与神经疾病...
  • 20篇临床神经病学...
  • 15篇中风与神经疾...
  • 15篇中国康复
  • 13篇医药导报
  • 12篇中国老年学杂...
  • 11篇中国神经免疫...
  • 10篇中华神经科杂...
  • 10篇同济医科大学...
  • 9篇中国临床康复
  • 8篇中华老年医学...
  • 8篇华中医学杂志
  • 7篇中华物理医学...
  • 5篇华中科技大学...
  • 5篇第九次全国神...
  • 4篇中国神经科学...
  • 4篇中国中西医结...
  • 4篇国外医学(神...
  • 3篇国外医学(老...

年份

  • 1篇2012
  • 5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17篇2006
  • 18篇2005
  • 40篇2004
  • 46篇2003
  • 48篇2002
  • 28篇2001
  • 43篇2000
  • 17篇1999
  • 14篇1998
  • 7篇1997
  • 5篇1996
  • 3篇1995
  • 4篇1994
  • 2篇1993
  • 3篇1992
  • 1篇1991
3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治疗格格-巴利综合征(附15例报道)被引量:5
1995年
15例格体-巴利综合征(GBS)患者于发病后7~49天(平均12天)接受静脉大剂量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0.4g/kg/天,5天为一疗程。13例于治疗后3~17天(平均7天)临床症状改善,2例恶化,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我们认为IVIg治疗GBS有效。
孙圣刚童萼塘
关键词:免疫球蛋白GB综合征
双氢麦角碱治疗偏头痛39例被引量:4
2003年
目的 :观察双氢麦角碱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 :选择偏头痛患者 73例 ,分为治疗组 3 9例 ,对照组 3 4例。治疗组给予双氢麦角碱口服液早、中餐前各 2mL ,po ;对照组给予苯噻啶 0 .5mg ,po ,tid ,均至少持续 3个月。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 94.9% ,73 .5 % (P <0 .0 1)。结论 :双氢麦角碱治疗偏头痛有效且安全 。
梅元武黄振秀童萼塘
关键词:双氢麦角碱苯噻啶偏头痛药物治疗疗效
铁对大鼠黑质神经递质影响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00年
目的:探讨Fe3+/Fe2+对大鼠黑质神经递质影响。方法:黑质内分别注射:FeCl3、FeCl2和6-羟多巴胺(6-OHDA),四周后应用阿朴吗啡诱发旋转行为、高压液相色谱分析检测黑质内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水平。结果:注射FeCl3的大鼠出现向损毁同侧的旋转行为;注射FeCl3和FeCl2侧黑质内多巴胺水平显著降低,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水平不受影响。结论:Fe3+/Fe2+对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具有特异性的毒性作用。
曹学兵孙圣刚童萼塘徐岩杨卉
关键词:亚铁离子神经递质帕金森病
左旋多巴诱发异动症大鼠皮质纹状体突触超微结构与功能的变化被引量:17
2004年
目的 探讨左旋多巴诱发异动症 (levodopainduceddyskinesias ,LID)大鼠皮质纹状体突触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方法  6 羟多巴胺 (6 OHDA)立体定位注射制备偏侧帕金森病 (Parkinsondisease,PD)大鼠模型 ,复方左旋多巴 (L dopa)甲酯腹腔注射治疗 4周 (2 0mg·kg-1·d-1,每天 2次 )诱发LID大鼠模型。采用免疫组化及透射电镜方法对大鼠皮质纹状体突触界面的结构进行定量分析 ,并观察单次地佐环平 (MK 80 1,0 1mg/kg)治疗后突触前谷氨酸 (Glu)释放量的变化。结果 透射电镜证实皮质Glu能纤维与纹状体神经元的树突棘构成不对称突触 ,与PD大鼠比较 ,LID大鼠Glu能非对称性突触中穿孔性突触进一步增加 (P <0 0 1) ,且突触间隙变窄 ,突触后致密物质 (post synapticdensity ,PSD)厚度增加 (P <0 0 5 )。同时伴有突触前Glu释放量的增多 ,但可被N 甲基 D 门冬氨酸 (NMDA)受体拮抗剂MK 80 1所抑制。结论 慢性L dopa治疗使皮质纹状体突触功能进一步活化 ,其中涉及突触后形态和功能的改变及突触前活性的增强 。
曹学兵孙圣刚王岚徐岩童萼塘袁光雷
关键词:左旋多巴异动症突触超微结构6-OHDA
抗癫癎药的发展史与新型抗癫癎药被引量:12
2007年
癫癎是较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直到目前仍以药物治疗为主。过去多年来应用的是传统抗癫癎药,其缺点较多。从1989年至今,在世界范围内已陆续研制出10余种疗效较好、缺点较少的新型抗癫癎药。已在国内开始应用的新型抗癫癎药包括托吡酯、奥卡西平、拉莫三嗪、加巴喷丁等。
童晓欣童萼塘
关键词:癫痫抗癫痫药托吡酯奥卡西平拉莫三嗪加巴喷丁
神经元Glu合成、分解和分泌与癫痫发病的研究被引量:1
2000年
目的:研究神经元谷氨酸(Glu)合成、分解和分泌与癫痫发病的关系。方法:用致病剂马桑内酯(CL)处理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液体闪烁仪分别检测培养神经元内外Glu含量和神经元内谷氨酸脱羧酶(GAD)活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L致痫神经元内Glu浓度没有显著差异,神经元外Glu浓度显著升高(P<0.05),神经元内GAD活性显著增高(P<0.05)。结论:癫病发病中,痫性神经元Glu合成、分解、分泌增强。
胡元元徐仁伵张洪何善述童萼塘
关键词:癫痫谷氨酸谷氨酸脱羧酶细胞培养海马
帕金森病免疫介导黑质损伤的动物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 研究帕金森病 (PD)患者血清中抗大鼠黑质部膜蛋白IgG抗体的提取方法以及抗体的特异性免疫损伤作用。方法 差速离心法粗提SD大鼠黑质质膜 ,并将其偶联至溴化氢活化的琼脂糖 4B(CNBr activitied sepharose 4B)上 ,将 2 0例临床确诊的PD患者血清上样 ,收集洗脱峰 ,将洗脱产物通过蛋白A亲和层析柱 ,收集洗脱峰 ,间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ELISA)和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SDS PAGE)分别检测其抗原结合活性和纯度。 2 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 3组 ,每组 8只 :PBS组(注射PBS) ,健康组 (注射健康人IgG) ,PDIgG组 (注射PDIgG) ,对大鼠一侧黑质致密部 (SNpc)进行立体定向注射 ,免疫组化检测酪氨酸羟化酶 (TH)阳性的细胞数。结果 层析后的洗脱产物为两条清晰的条带 ,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 2 5 0 0 0 ,5 0 0 0 0 ,这与IgG轻链和重链相对分子质量的理论值相符合 ,证明其具有抗原结合活性并达到电泳纯。注射 4周后 ,免疫组化显示PDIgG组注射侧的TH阳性细胞数比非注射侧下降了 5 1% ,而健康IgG组仅下降了 4 % ,PBS组未见明显改变。统计学分析注射物对黑质的损伤作用显示 ,PDIgG组与健康IgG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PDIgG组与PBS组相比差异也有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用免疫亲和层析法可获得PD血?
侯晓妹孙圣刚童萼塘姚源蓉
关键词:帕金森病PD免疫介导动物实验免疫损伤免疫球蛋白G
雌激素对MPP^+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过程中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研究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探讨雌激素 (Estrogen ,E)在 1-甲基 - 4 -苯基吡啶离子 (MPP+ )对PC12细胞损伤过程中对神经细胞的作用机制 ,特别是雌激素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用半定量逆转录PCR(RT PCR)检测细胞凋亡过程中促进细胞增殖基因Bcl x和促进细胞死亡基因白细胞介素 1β转换酶 (interleukin 1βconverten zyme ,ICE)的有效蛋白mRNA的表达水平 ,比较各组的差异。 结果 雌激素组的Bcl x的有效蛋白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MPP+ 组及E +MPP+ 组 (P <0 .0 5 ) ;ICE的有效蛋白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MPP+ 组及E +MPP+ 组 (P <0 .0 5 )。E +MPP+ 组Bcl x的有效蛋白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MPP+ 组 ;ICE的有效蛋白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MPP+ 组 (P <0 .0 5 )。E +MPP+ 组和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雌激素对于MPP+ 诱导的ICE增加和Bcl x降低可起一定的拮抗作用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凋亡的发生。
李雪莉孙圣刚刘昌勤童萼塘
关键词:雌激素MPP^+PC12细胞凋亡
光化学诱导大鼠局灶脑缺血动物模型的建立及磁共振T_2WI检测被引量:3
2000年
目的 检测光化学诱导大鼠局灶脑缺血后 MRI改变。方法 给大鼠尾静脉注射孟加拉玫瑰红 ,经颅骨用黄色激光连续光束照射 ,T2 WI检测。结果  1小时内即发现了缺血灶 ,图像清晰 ,部位明确。结论  T2 WI是一种确定脑缺血早期改变的敏感的检测方法。
张杰文索爱琴张茂悦童萼塘丁广良胡红兵李津蕊高克林李丽云
关键词:光化学局灶性脑缺血动物模型
某些康复医疗手段对卒中运动功能结局的影响被引量:1
2000年
现行的各种康复医疗手段对卒中运动功能的康复效果尚缺少随机、对照、双盲的科学证据 ,如何评估康复的疗效也无统一的、科学的方法。为了规范地制定康复治疗计划、合理地选取康复治疗方法 。
曹学兵孙圣刚童萼塘
关键词:脑中风药物康复
共3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