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肖永胜

作品数:51 被引量:328H指数:10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7篇肝癌
  • 22篇细胞
  • 17篇肝细胞
  • 16篇术后
  • 15篇肝移植
  • 11篇细胞癌
  • 11篇复发
  • 10篇肝细胞癌
  • 9篇静脉
  • 8篇切除
  • 8篇门静脉
  • 8篇门静脉癌栓
  • 8篇静脉癌栓
  • 8篇干扰素
  • 7篇术后复发
  • 6篇胸苷
  • 6篇胸苷磷酸化酶
  • 6篇移植术
  • 6篇肿瘤
  • 6篇磷酸

机构

  • 51篇复旦大学
  • 2篇石家庄市第一...
  • 1篇重庆市急救医...

作者

  • 51篇肖永胜
  • 46篇樊嘉
  • 46篇周俭
  • 23篇吴志全
  • 22篇汤钊猷
  • 21篇邱双健
  • 18篇黄晓武
  • 16篇孙健
  • 11篇王征
  • 8篇宋康
  • 8篇史颖弘
  • 7篇刘银坤
  • 6篇赵燕
  • 6篇贺轶锋
  • 6篇王玉琦
  • 5篇薛琼
  • 5篇孙琦蛮
  • 5篇杨国欢
  • 5篇沈早卓
  • 5篇孙绮蛮

传媒

  • 9篇中国临床医学
  • 5篇中华肝胆外科...
  • 4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中华器官移植...
  • 2篇世界华人消化...
  • 2篇肝胆外科杂志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中国普外基础...
  • 2篇中国实用外科...
  • 2篇中华消化外科...
  • 1篇外科理论与实...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肝胆胰外科杂...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复旦学报(医...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中华医学会外...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9
  • 2篇2016
  • 1篇2014
  • 3篇2013
  • 6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5篇2008
  • 1篇2007
  • 6篇2006
  • 4篇2005
  • 6篇2004
  • 5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肝星状细胞与转移性肝肿瘤
2013年
作为一种多能的间质细胞,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最早是由Kupffer在19世纪首次描述,因其可以分化为高增殖性并具有胶原分泌能力的肌成纤维细胞,从而参与促结缔组织增生与转移性肿瘤生长而被视为肝脏微环境的一部分.本文旨在就肿瘤细胞与HSC在肝脏微环境中的相互关系作一综述,并讨论肿瘤来源因子激活HSC促进肿瘤生长转移的机制.可以将肝肿瘤细胞与HSC在肝脏微环境中的相互关系形象地视为一个"放大回路".HSC的激活是一个由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与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信号通路等多种因素调节的复杂过程.HSC为预防肿瘤转移提供了可能的治疗靶点,进而有效地控制肿瘤的转移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徐向南肖永胜樊嘉
关键词:肝星状细胞肝转移微环境肿瘤
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动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被引量:12
2005年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动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及治疗。方法2001年4月至2004年1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共施行肝移植220例,移植术后彩色多普勒超声定期监测肝动脉血流,怀疑肝动脉血栓形成(HAT)者行肝动脉造影,确诊为HAT的病例均采用经肝动脉内导管持续性尿激酶溶栓治疗。结果本组HAT发生率为2.7%(6/220)。6例HAT发生在移植术后2~19d(中位数5.5d),经溶栓治疗后肝动脉均再通。其中1例术后2个月死于肺部感染。另1例术后半年再次出现HAT,因再次溶栓失败行第二次肝移植,2个月后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其余4例已健康存活至今,最短为3个月,最长已22个月。结论CDI检查对于早期HAT的诊断至关重要,经肝动脉内导管尿激酶持续性溶栓治疗效果良好,可作为肝移植术后HAT的首选治疗手段。
周俭樊嘉沈英皓王建华吴志全邱双健颜志平程洁敏黄晓武肖永胜孙键汤钊猷王玉琦
关键词:肝动脉血栓形成术后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HAT肝动脉血流肝动脉造影
影响肝癌肝移植预后的高危因素分析及诊治经验被引量:32
2006年
目的分析影响肝癌肝移植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总结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对198例肝癌肝移植患者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生存率、无瘤生存率的比较(单因素分析),并通过Cox多因素分析得到有独立意义的预后指标。结果198例肝癌肝移植患者0.5年、1年、2年生存率为89%、78%、65%,无瘤生存率为85%、73%、67%。单因素分析提示肿瘤大小、肿瘤侵犯血管程度、病理Edmondson分级、TNM分期、术前甲胎蛋白(AFP)影响患者无瘤生存率,并且前四个因素与患者生存率相关。Cox多因素分析示肿瘤侵犯血管是影响患者生存和肿瘤复发的独立因素。结论肿瘤侵犯血管是影响肝癌肝移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术前如何筛选出已有微小转移灶的患者以及如何在移植后预防肿瘤复发是肝癌肝移植发展的重要方向。
贺轶锋樊嘉周俭吴志全邱双健黄晓武余耀孙健肖永胜杨国欢宋康王征汤钊猷王玉琦
关键词:肝移植肝细胞癌预后因素
肝细胞癌门静脉癌栓形成机制被引量:13
2009年
周俭樊嘉肖永胜
关键词:癌栓门静脉趋化因子类肿瘤转移
大鼠小体积肝移植模型的建立及技术改进
2012年
目的:建立稳定的大鼠30%比例小体积肝移植模型。方法:采用SD大鼠,"二袖套法"行30%比例原位肝移植25例。经腹主动脉插管原位快速灌注获取供肝,冷缺血时间设定为1 h。结果:术后2 d存活率和1周存活率分别为72%(18/25)和64%(16/25)。结论:成功建立了大鼠30%比例的小体积肝移植模型,该模型手术成功率较高、便于操作,与临床部分肝移植(如活体肝移植)的手术十分相似,是研究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理想途径。
宋康高强周俭贺轶锋孙琦蛮杨国欢史颖弘肖永胜谭长军丁振斌吴志全樊嘉
关键词:肝移植动物模型
供体肝肾联合快速获取方法的改进及临床研究(附117例报告)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供体肝肾联合快速获取方法的改进。方法分析2004年1月至2006年8月共117例肝肾联合快速切取的临床资料,观察移植术后1周的肝功能和凝血功能情况。快速切取技术采用原位腹主动脉、脾静脉灌注附加颈静脉、下腔静脉引流。采用4℃UW液和高渗枸橼酸盐腺嘌呤溶液(HCA液)灌注和保存。结果供体热缺血时间平均为2.7min,冷缺血时间平均为7h30min,切取时间平均为16.2min。肝移植术后1周的肝功能和凝血功能恢复良好,无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的发生。联合获取方式改进后与原方法比较,γ-谷氨酰转肽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直接胆红素、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方法简便、有效、可靠,所获取供肝的质量良好,适于供体肝肾联合快速获取。
宋康樊嘉周俭吴志全邱双健黄晓武孙健贺轶锋肖永胜史颖泓孙琦蛮汤钊猷
关键词:肝移植器官获取器官保存供体
肝癌的转化医学研究——从基础到临床被引量:27
2016年
肝细胞癌的总体疗效不佳,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之间的巨大鸿沟是导致疗效难以进一步提高的瓶颈。转化医学从肝癌的早期诊断、药物筛选、干预新策略的制定、现有治疗方法不足的弥补以及复发转移的早期预测等方面为肝癌实现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实践的跨越搭建了重要桥梁。
周俭肖永胜
关键词:转化医学研究
67例肝细胞癌肝移植临床分析报告
目的:探讨肝移植治疗肝细胞(HCC)癌的临床应用价值及预后因素. 方法:2001年4月至2004年6月我院施行152例肝移植术,其中肝细胞癌(HCC)肝移植110例,分析其中随访时间至少6个月以上de67例患者的临...
周俭杨国欢宋康袁周汤钊猷王玉琦樊嘉吴志全邱双健黄晓武王征孙健肖永胜贺轶峰
关键词:肝细胞癌肝移植术生存率
文献传递
肝癌术后复发再治疗方式合理选择被引量:10
2016年
肝癌术后复发与转移是进一步提高肝癌疗效的瓶颈,在缺乏公认的预防复发转移手段的前提下,复发性肝癌的早诊早治显得尤为重要。应综合考虑肿瘤的生物学特征、肝脏储备功能、残余肝体积以及病人的全身情况等因素,选择再切除、挽救性肝移植、局部消融、经肝动脉栓塞化疗、放疗和系统治疗等方法,对复发性肝癌进行多学科综合治疗。在缺少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结果的情况下,Meta分析是评价不同治疗策略疗效的重要依据。
肖永胜周俭
关键词:肝细胞癌复发转移
肝移植治疗肝细胞型肝癌的67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探讨肝移植治疗肝细胞型肝癌的临床价值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对67例接受肝移植治疗、且随访时间≥6个月的肝细胞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7例患者肝移植术后1年、2年存活率分别为89.96%、65.59%,1年、2年无瘤存活率分别为77.51%、62.49%;单因素分析显示,甲胎蛋白水平、肿瘤最大直径、门静脉癌栓、肿瘤累及肝脏左右两叶、肿瘤分化程度和肿瘤TNM分期是影响无瘤存活率的重要因素,Cox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最大直径和门静脉癌栓是影响无瘤存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肝移植是目前治疗肝细胞型肝癌的有效方法,肿瘤直径>5cm和门静脉癌栓严重影响患者的无瘤存活率。
周俭樊嘉吴志全邱双健黄晓武王征孙健肖永胜贺轶峰杨国欢宋康袁周汤钊猷王玉琦
关键词:肝移植肝细胞药物疗法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