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强

作品数:67 被引量:948H指数:10
供职机构: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部科技专项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上海市卫生局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6篇胃癌
  • 19篇幽门螺
  • 18篇肿瘤
  • 17篇幽门螺杆菌
  • 17篇螺杆菌
  • 11篇胃肿瘤
  • 11篇化疗
  • 10篇疗法
  • 9篇基因
  • 9篇病理
  • 8篇癌前
  • 8篇癌前病变
  • 8篇病变
  • 7篇药物疗法
  • 7篇生物学
  • 7篇分子
  • 7篇分子生物
  • 7篇分子生物学
  • 5篇晚期
  • 5篇细胞

机构

  • 64篇上海第二医科...
  • 4篇上海第二医科...
  • 3篇上海市北医院
  • 2篇山东省肿瘤医...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中华医学会
  • 2篇北京大学肿瘤...
  • 1篇北京军区总医...
  • 1篇福建省立医院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丽水市人民医...
  • 1篇济南军区总医...
  • 1篇上海市第一人...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江苏省肿瘤医...
  • 1篇解放军第30...
  • 1篇深圳市肿瘤研...
  • 1篇解放军第41...
  • 1篇新疆生产建设...

作者

  • 67篇陈强
  • 27篇任刚
  • 27篇蔡嵘
  • 24篇许幼如
  • 12篇郑磊贞
  • 10篇尤汉宁
  • 10篇陈军贤
  • 10篇李定国
  • 9篇陆汉明
  • 7篇林万隆
  • 6篇程普选
  • 5篇张文竹
  • 5篇沈伟
  • 5篇郭伟剑
  • 4篇丁文熙
  • 4篇蒋祖明
  • 4篇王秀玲
  • 3篇吴政宏
  • 3篇李杰
  • 3篇顾文华

传媒

  • 5篇中华消化杂志
  • 5篇世界肿瘤杂志
  • 4篇世界华人消化...
  • 4篇上海医学
  • 4篇实用医学杂志
  • 3篇上海第二医科...
  • 2篇中国肿瘤临床...
  • 2篇中国癌症杂志
  • 2篇胃肠病学
  • 2篇肿瘤学杂志
  • 2篇肿瘤防治研究
  • 2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抗癌
  • 1篇中国临床药学...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肿瘤防治杂志
  • 1篇河南诊断与治...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中国乡村医生

年份

  • 2篇2005
  • 4篇2004
  • 10篇2003
  • 10篇2002
  • 7篇2001
  • 10篇2000
  • 5篇1999
  • 2篇1998
  • 3篇1997
  • 4篇1996
  • 4篇1995
  • 2篇1994
  • 1篇1991
  • 2篇1989
  • 1篇1988
6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胃癌的化学治疗现状被引量:10
2005年
郑磊贞陈强
关键词:胃癌化学疗法恶性肿瘤AGC消化道
幽门螺杆菌感染在胃癌及癌前病变中p21和p53同步检测的对比分析被引量:4
1996年
用LSAB免疫组化法,对20例胃癌、22例异型增生、30例肠化生及13例正常组织进行了rsa-p21和突变型p53蛋白表达的检测。结果发现,胃癌、异型增生及肠化生,ras-p21和p53阳性率较高,正常组织全部阴性;在所有病变组织中,HP阳性病人的p21和p53阳性率分别为41.6%(30/72)和27.7%(20/72),明显高于HP阴性病人,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果表明,HP感染与ras-p21和突变型p53过度表达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提示HP感染参予了ras原癌基因激活和p53抑癌基因的失活,基因突变可能是HP致胃癌作用的机制之一。
陈军贤陈强奚政君张文竹
关键词:癌前病变幽门螺杆菌发病机理
幽门螺旋杆菌与不典型增生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2000年
蔡嵘任刚陈强许幼如尤汉宁陈军贤
关键词:胃粘膜不典型增生幽门螺杆菌
美施康定直肠给药控制晚期消化道肿瘤癌性疼痛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1999年
率达90.7% 。不良反应(表6)如下所列,其中有一例因剧烈呕吐而中止用药。讨  论美施康定(Morphine Sulphate ControlledreleaseTablets,MScontin)为新研制的硫酸吗啡控释片。由于其镇痛时间长,使用方便,作为口服已被病人所接受,但对于那些伴有顽固性恶心或吞咽困难的晚期消化道肿瘤病人,其癌性疼痛常不能通过口服给药来解决。我院用直肠给药方式,给药间隔基本不变,其疼痛缓解率达90.7% ,与文献报道口服给药的有效率90~93% 相似,且使用方便,可避免肌肉、静脉、皮下和鞘内方式给病人带来痛苦,便于门诊和家庭使用。就不良反应而言,本组有便秘、恶心、呕吐、嗜睡和幻觉,但都能通过对症处理加以解决,且没有任何明显的局部付反应,仅一例因剧烈的呕吐导致用药失败,分析原因,此患者有不完全性的肠梗阻,因此,治疗前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是防止用药失败的一个基本保证。总之,美施康定直肠给药治疗有顽固性恶心或吞咽困难的晚期消化道肿瘤病人癌性疼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简单的控制癌痛的方式,用直肠给药代替口服给药同样可以获得满意的镇痛效果。
郑磊贞陈强任刚顾文华
关键词:消化道肿瘤癌性疼痛美施康定直肠给药
P-170糖蛋白及其相关基因和肿瘤的耐药性被引量:1
1996年
P-170糖蛋白及其相关基因和肿瘤的耐药性尤汉宁医师陈强,陈军贤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200092)化疗是近二十年来发展起来的治疗恶性肿瘤的手段之一。它已使一些肿瘤被治愈的可能性大为提高。然而,肿瘤的MDR现象使化疗的疗效降低,甚至导致化疗的...
尤汉宁陈强陈军贤
关键词:肿瘤药物疗法耐药性基因
胃癌组织中CASPASE-3表达下降
2000年
胃癌是危害人民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原因尚未明了.近年来细胞凋亡与肿瘤发病的关系愈来愈受到重视.目前发现一组门冬氨酸(Asp)-x 特异的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casp),casp 平时以无活性的酶原形式存在于胞质中,诱导细胞凋亡的各种信号可能通过不同的信号传导系统,激活 casp,使其裂解维持细胞生存的蛋白,从而导致细胞凋亡.作者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人胃癌组织中 casp-3的表达水平,探讨 casp与胃癌发生的关系.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1990/1998年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病理教研组,上海市北医院和上海北站医院手术切除的人胃癌手术标本共99例(男67例,女32例),常规100mL/L 中性福尔马林固定。
林万隆陈强潘伯荣周政周汉高陈伟华
关键词:胃肿瘤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细胞凋亡
奥沙利铂综合治疗胃癌的疗效及机制被引量:13
2003年
目的:评价奥沙利铂(Oxaliplatin,L-OHP)对人胃癌的疗效,探讨其治疗胃癌的作用机制。方法:Ⅳ期胃癌患者22例接受包含L-OHP的联合化疗方案(L-OHP 85 mg/m^2,静脉点滴,1h,第1d;四氢叶酸钙200 mg/m^2,静脉点滴,1h,第1-5 d;5-FU 300mg/m^2,静脉注射,第1-2d,5-FU,持续静脉点滴,48h;2wk1疗程)4-6(平均4.6)个疗程.观察有效率,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总体生存时间及毒副作用。体外培养人中分化胃癌细胞株SGC-7901,应用MTT法检测L-OHP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并计算50%抑制浓度(IC_(50));将不同浓度梯度的L-OHP与细胞株作用后,应用流式细胞仪(ANEXIN-V标记)及TUNEL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应用RT-PCR检测caspase-3m-RNA的表达。结果:有效(完全有效及部分有效)9例(40.9%)。平均PFS4.2mo,总体生存时间7.2mo。蓄积性神经毒性(全部为Ⅰ-Ⅱ级),呕吐及腹泻(1例Ⅲ级腹泻),骨髓抑制发生率分别为93.5%,20%,32.9%.浓度为1mmol/L的L—OHP与细胞株作用30min,流式细胞仪即可检测出细胞凋亡水平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1mmol/L作用2d,流式细胞仪及TUNEL均可检测到细胞凋亡水平显著性升高(P<0.05)。L-OHP作用后的细胞caspase-3 m-RNA表达升高,并与药物诱导的凋亡相关。结论:L-OHP治疗进展期胃癌安全有效.L-OHP在体外可明显抑制胃癌细胞株SGC-7901的生长,诱导细胞caspase-3m-RNA表达及凋亡。
林万隆李定国陈强陆汉民马小明孙培龙
关键词:奥沙利铂胃癌流式细胞仪TUNELRT-PCR
P53和C-Ha-ras基因在胃癌发生机制中的作用
目标:探讨P53和C-Ha-ras基因突变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 方法: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PCR-SSCP-Sequence)检测胃癌组织中C-Ha-ras(12、13密码子)和P53(外显子7)基因的突变. ...
蔡嵘任刚陈强许幼如吴政宏
关键词:胃肿瘤肿瘤组织肿瘤病理学P53基因C-HA-RAS基因
文献传递
在胃癌前病变中幽门螺杆菌的联合检测
2000年
目的阐明幽门螺杆菌在胃癌前病变中的感染情况。方法应用CLO-test、组织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联合检测患者 胃粘膜活检标本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结果不典型增生、肠化生组织中Hp的检出率显著高于正常胃粘膜。Hp感染和患者年 龄、性别无关。结论Hp可能在从浅表性胃炎→肠化生→不典型增生→胃癌的发生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任刚蔡嵘陈强许幼如尤汉宁陈军贤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胃癌前病变分子生物学
胃癌治疗的监测和随访策略
2005年
胃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疾病,相对于治疗,随访工作显得欠重视。且缺乏规范。重视胃癌治疗后的监测和随访目的在于定期全面复查以备及早发现复发、转移以及属于治疗的并发症等情况并予以相应措施,以期提高生活质量,延长治疗后生存期。我们回顾了新华医院等医院近30a的临床经验,拟探讨总结出一套胃癌术后监测随访的方案,供临床工作者参考。
陈强林万隆
关键词:恶性疾病随访工作术后监测消化道胃癌生存期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