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淑华

作品数:44 被引量:106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 15篇生物学
  • 2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22篇基因
  • 17篇杆菌
  • 17篇大肠杆菌
  • 9篇原核
  • 8篇原核增强子样...
  • 8篇增强子
  • 8篇干扰素
  • 7篇克隆
  • 6篇痘苗
  • 6篇痘苗病毒
  • 5篇死因
  • 5篇肿瘤
  • 5篇肿瘤坏死因子
  • 5篇细胞生成素
  • 5篇坏死
  • 5篇坏死因子
  • 5篇基因工程
  • 5篇红细胞生成
  • 5篇红细胞生成素
  • 5篇纯化

机构

  • 41篇中国预防医学...
  • 3篇广州医学院
  • 2篇大连理工大学
  • 2篇广东省卫生防...
  • 2篇长春生物制品...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军事医学科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内蒙古大学
  • 1篇武汉生物制品...
  • 1篇中国药品生物...
  • 1篇首都儿科研究...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卫生部北京生...
  • 1篇中国科学院化...
  • 1篇北京生物制品...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 1篇中国防预医学...

作者

  • 44篇吴淑华
  • 29篇侯云德
  • 16篇韩峰
  • 7篇王艳
  • 7篇秘晓林
  • 6篇薛水星
  • 5篇万晓余
  • 5篇何建新
  • 4篇杨贵宾
  • 4篇郭德本
  • 3篇魏佳
  • 3篇黄利文
  • 3篇梁希若
  • 3篇苏成芝
  • 3篇梁米芳
  • 3篇蒋盘宏
  • 3篇张丽兰
  • 3篇曹茹
  • 3篇潘卫
  • 3篇张智清

传媒

  • 7篇中华实验和临...
  • 7篇病毒学报
  • 6篇生物工程学报
  • 5篇自然科学进展...
  • 3篇生物化学杂志
  • 2篇Journa...
  • 1篇中国科学(C...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免疫学杂志
  • 1篇高技术通讯
  • 1篇中国生物化学...
  • 1篇广州医学院学...
  • 1篇中国比较医学...

年份

  • 1篇2004
  • 2篇2002
  • 5篇2001
  • 5篇2000
  • 2篇1999
  • 3篇1998
  • 3篇1997
  • 7篇1996
  • 2篇1995
  • 2篇1994
  • 1篇1993
  • 4篇1992
  • 4篇1991
  • 3篇1989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肠杆菌M增强子样序列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被引量:11
1997年
构建了以β-半乳精苷酶基因为报告基因,适用于原核增强序列研究的pAC载体.应用该载体进行的转录增强实验证明,一段已克隆的具有增强基因表达功能的大肠杆菌染色体M序列,对被调控基因的增强作用是发生在转录水平,其能使β-半乳糖苦酶基因特异性的mRNA转录增加6.5倍,与应用该载体测得的表达增强活性一致.通过构建一系列正、反向M序列缺失突变体并对其进行的研究表明,在靠近M序列5’端的340bp区域内存在3个相互作用、与增强活性密切相关的部位,分别位于M序列3’端上游770,610和470bp处.应用PCR技术对大肠杆菌染色体对应于M序列5’端上游207bp进行了克隆,研究显示M序列具有功能上的完整性.
谢明吴淑华栾向红徐云鹤万晓余潘卫侯云德
关键词:大肠杆菌染色体
大肠杆菌原核增强子样序列的克隆及其结构与功能的研究被引量:3
2000年
利用氯霉素乙酰转移酶(cat)以及β半乳糖苷酶(lacZ)基因作为报告基因,从大肠杆菌MC1061株染色体基因组中克隆到3个原核增强子样序列———MC2,MC8,MC9,这3个片段均具有正反向增强活性,对β半乳糖苷酶基因的增强活性(正向)在2~55倍之间。采用体内转录,RNADotblot杂交的方法对MC8的功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C8片段对于基因表达的调控发生在转录水平上。用核酸外切酶III末端缺失的方法对MC8的功能区进行了定位。结果显示,MC8的功能区位于距其正向克隆5′端450~950bp长约500bp的区段内。在450~600bp以及840~950bp区段内至少分别含有一个功能位点。序列分析的结果表明,MC8功能区有3个AT丰富区,其中2个分别位于450~600bp以及840~950bp区段内。
朱民吴淑华秘晓林薛水星韩峰
关键词:大肠杆菌原核增强子样序列基因调控
用噬菌体表面表达技术筛选及表达抗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单链抗体ScFv被引量:4
1998年
目的获得抗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EPO)的单链抗体(ScFv),为得到纯度高、活力强的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EPO)产品和制备红细胞生成素(EPO)检测试剂盒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噬菌体表面表达和重组抗体技术,从已建立的鼠抗rhEPO杂交瘤细胞株D3中克隆出抗rhEPO单链抗体ScFv基因片段,经噬菌体表面呈现,与固相抗原rhEPO结合,“吸附—洗脱—富集”,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酶切鉴定及PCR扩增鉴定,将阳性克隆重组质粒转化非抑制型E.coliHB2151,诱导表达抗rhEPO单链抗体,Westernblot和Dot-blot杂交检测其抗原特异性。最后对阳性克隆进行序列测定,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挑选出了噬菌体表面表达抗rhEPO单链抗体的阳性克隆,可溶性表达的单链抗体主要分布于细菌培养上清中,并且保留了亲本单抗对rhEPO的抗原特异性和免疫活性。表达产物分子量约为32kD左右。结论本实验成功地获得了抗rhEPO抗体的可变区VH、VL基因,并表达出单链抗体ScFv片段。
钟凌文吴淑华杨翔梁米芳侯云德
关键词:噬菌体促红细胞生成素
重组人r干扰素的纯化及其N端氨基酸序列分析被引量:4
1991年
本文对两个重组人γ干扰素高效表达株pIFN-γ及PBVIFN-γ的表达产物进行了纯化并对纯化的γ干扰素进行了活性鉴定及N端氨基酸序列分析。采用连续沉淀的方法对高表达菌株pBVIFN-γ及低表达菌株pIFN-γ,裂解液进行初步纯化,然后应用单克隆抗体亲和层析方法进行纯化,分别可纯化14倍与933倍,均达电泳纯,回收率分别为25%和30%,比活性达7.56×10~7U/mg蛋白。SDS-PAGE电泳上γ干扰素分子量约17.5kD。测定了纯化的γ干扰素N末端19个氨基酸序列,与由其DNA序列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完全一致,确认了本研究所表达、纯化的γ干扰素达到了较高纯度。本方法为γ干扰素的批量生产奠定了基础。
张德震金冬雁吴淑华智刚张智清侯云德苏成芝
关键词:干扰素纯化氨基酸分析
小鼠周围血网织红细胞计数法测定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体内活性方法的建立被引量:4
1998年
小鼠周围血网织红细胞计数法测定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体内活性方法的建立隋宝全韩峰吴淑华郭德本侯云德本实验在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病毒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作者单位:130062长春卫生部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隋宝全郭德本);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
隋宝全韩峰吴淑华吴淑华郭德本
关键词:促红细胞生成素网织红细胞计数法
突变和修饰IFN-α2b基因的5’和3’端对其在E.coli表达的调控作用被引量:5
2000年
目的对人 IFN- α2 b基因进行突变和修饰 ,从翻译水平上调控 IFN- α2 b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方法采用PCR技术 ,人工合成寡核苷酸引物 ,对人 IFN- α2 b基因进行了改造 :在不改变氨基酸的前提下 ,将 5’端编码区的四个 G、C位点突变为 A、T;去除 3’端非编码区。将突变和修饰后的基因片段分别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 p BV32 1,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对表达产物进行活性效价测定。结果 3’端删除非编码区 ,表达水平比删除前提高 4倍 ;5’端四个位点突变 ,表达水平比突变前降低 2倍。结论 IFN-α2 b基因的 3’端非编码区抑制其在原核系统的表达 。
胡守旺梁希若吴淑华
关键词:基因表达E.COLI基因点突变
肿瘤坏死因子的分离纯化被引量:6
1999年
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rosisfactorα)具有抗肿瘤、抗病毒和免疫调节等功能。自从1975年Carswel等人[1]发现该因子以来,TNF一直受到科学界的重视。TNF是一种含有157个氨基酸的非糖基化蛋白,相对分子质量大约为1735...
王光虎冯小黎张晓靖苏志国吴淑华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化学法基因工程菌纯化
基因工程人β干扰素的旋转等电聚焦电泳分离
1994年
采用旋转等电聚焦电泳对基因工程人β型干扰素(rhIFN-β)部分纯化品进行分离,经4小时聚焦后,活性回收达56.25%,纯化倍数为31.75。与其它分离方法相比,具有快速、简便的特点。
白东亭刘国诠赵睿蒋盘宏吴淑华
关键词:基因工程电泳分离
采用大肠杆菌增强子样序列构建高效表达载体及其用途
采用大肠杆菌增强子检测载体,从大肠杆菌染色体DNA中克隆了一个具有增强子样功能的894bp片段(称M片段),同时又证明PL启动子上游调控区约300bp的片段(称X片段)以及SV40HindIIIB片段,痘苗病毒HindI...
吴淑华侯云德
文献传递
中和性流行性感冒病毒基因工程抗体在昆虫细胞中的全基因表达、纯化及鉴定被引量:3
2001年
将中和性流行性感冒 (流感 )病毒基因工程抗体IV 2、IV 6的轻链和重链Fd段基因 ,分别克隆入全抗体表达载体 pAC L Fc ,构建成杆状病毒表达载体pAC L Fc Ⅳ 2和 pAC L Fc Ⅳ 6 ,转染昆虫Sf9细胞 ,利用杆状病毒 /昆虫细胞系统实现抗体的分泌型表达 ,表达产物进行亲和层析分离纯化。SDS PAGE电泳和Westernblot法证实有完整免疫球蛋白的表达 ,免疫印迹法证实它们能与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特异性结合。经间接竞争性抑制ELISA法测定 ,抗体与流感病毒抗原结合的解离常数KD 值分别为 2 5× 10 -9M和 3 0× 10 -9M。流感病毒基因工程全抗体经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纯化和抗体特性鉴定 ,获得了两株纯化的全抗体 ,可用于以后的动物模型呼吸道粘膜被动免疫抗感染的研究。
杨贵宾吴淑华梁米芳赵小东王艳侯云德
关键词:昆虫细胞基因工程抗体分泌性表达纯化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